互聯網平台能給養老帶來哪些便利

智能養老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種將互聯網、物聯網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形式,可以讓養老生活更加個性化、人性化。
如常見的社區養老的智能管理有智慧社區、智慧家政等。其實這些都可以到有幸之家去了解的
社區醫療是智慧社區其中一環,用戶通過智慧社區系統終端工具之家庭數字室內機,可將日常醫療保健測出(如血壓、提重、身高、體溫等)上傳至智慧社區雲伺服器,系統將進行智能分析並通過數學室內對講平台反饋給用戶,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加強保養,從而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智慧社區購物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代社會對老人來說變化的太快了,家中兒女不常在的時候只能自己去購買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樓下樓也極為不便。有了智慧社區,藉助於客廳中的生活電視機或平板,就可以邊看電視看購物。電視上的商家都是社區周圍的商家,買東西下單後就可以直接送上門。

智慧家政按一個鍵就能直接連通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會提供代撥電話、代發簡訊、呼叫家庭保姆、找維修工等服務。

⑵ 為老人服務項目有哪些

具體如下:

根據《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 》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勵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優惠服務。

大力扶持專業服務機構並鼓勵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相關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短期托養照顧服務。

(三)除極少數超大城市需按政策落戶外,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依法依規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

(四)推進老年宜居社區、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提倡在推進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改造中,適當配備老年人出行輔助器具。加強社區、家庭的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等。

(五)深化敬老月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每年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困難老年人活動。發揮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的優勢,開展經常性為老志願服務活動。

(六)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

(七)貧困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提起訴訟的,依法依規給予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八)進一步推動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放寬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和受案范圍。

(九)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和便利,鼓勵公路、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十)綜合考慮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出行需求,有條件的公共交通場所、站點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設置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服務標志,開辟候乘專區或專座,為無人陪同、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十一)鼓勵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每年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包括體檢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十三)加大推進醫養結合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倡導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社區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建立巡診制度。

(十四)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切實保障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

(十五)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2017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老年人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十六)鼓勵相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每年面向老年人及其親屬開設一定學時的老年人護理、保健課程或開展專項技能培訓。

(十七)鼓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引導公民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和承擔照料老年人責任。倡導制定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支持政策,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

(十八)推動具有相關學科的院校開發老年教育課程,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教學資源及教育服務。支持興辦老年電視(互聯網)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鼓勵社會教育機構為老年人開展學習活動提供便利和優惠服務。

(十九)老年教育資源向老年人公平有序開放,減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學費。提倡鄉鎮(街道)、城鄉社區落實老年人學習場所,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學習資源。

(二十)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引導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區域,提供大字閱讀設備、觸屏讀報系統等。

(2)互聯網老年服務擴展閱讀

對於補貼制度各地標准不同,以達州為例:

根據《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

完善高齡津貼和百歲老人關愛制度。高齡津貼按年齡段分檔發放。從2019年1月1日起,達州市戶籍老年人高齡津貼標准調整為:

80—89周歲老年人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90—99周歲老年人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600元。

高齡津貼發放工作按戶籍所在地實行屬地化管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是責任主體,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納入預算,同級老齡工作機構負責發放,具體發放辦法由各地制定。對百歲老人予以特殊照顧,建立百歲老人敬老金和家庭獎勵金制度。

市政府為全市年滿100周歲的老年人每人贈送1塊長壽牌匾,由市老齡辦負責製作和發放。從2019年起,每年10月「敬老月」,為全市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敬老金和2000元家庭獎勵金,所需資金由市財政納入預算,市老齡辦負責發放。

高齡津貼及百歲老人敬老金、家庭獎勵金是政府的一項特別優待政策,不計入老年人家庭收入,不影響其享受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惠民優待政策。

⑶ 如何讓老年人享受「互聯網+」的便利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上預約掛號……互聯網時代,生活愈發便利,動動手指就可享受服務。然而,在我們感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原本便利的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智能養老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種將互聯網、物聯網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形式,可以讓養老生活更加個性化、人性化。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智能養老,最大的阻礙問題就是自己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老年人思想觀念的阻礙問題有很多,而且多樣化。

比如,有的老人覺得,「互聯網+」離自己很遠,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一二十年前。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懂電腦,不懂智能手機,不懂互聯網,不懂智能設備,所以不願意主動、積極地面對「互聯網+」的時代浪潮。有的老人覺得,兒女們整天低著個頭看手機,玩電腦,進入互聯網世界,好像兒女們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和兒女們溝通,自己也越來越感覺孤獨,寂寞。

「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由於仍然處於「互聯網+」的初級階段,大部分僅僅停留在「互聯網+傳統養老」的層面,還沒有真正地到達「互聯網+現代養老」的層面,以及因為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使得這種新興業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思想觀念、知識普及、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挑戰。而最大挑戰來自於思想觀念和知識普及的問題。
互聯網社會如何與老人「互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夏學鑾認為,目前網路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年人「互聯網+」,在路上
據了解,近年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

智能安防是家庭生活中最有必要建立的,很多時候老人獨自在家,家人並不能時刻關注其狀態,很容易被壞人趁虛而入,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個代替家人關注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東西,不僅僅是要防止來自外界的傷害,當老年人自己發生危險狀況時,可以及時聯系家人,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安防系統。

社區醫療是智慧社區其中一環,用戶通過智慧社區系統終端工具之家庭數字室內機,可將日常醫療保健測出(如血壓、提重、身高、體溫等)上傳至智慧社區雲伺服器,系統將進行智能分析並通過數學室內對講平台反饋給用戶,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加強保養,從而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智慧社區購物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代社會對老人來說變化的太快了,家中兒女不常在的時候只能自己去購買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樓下樓也極為不便。有了智慧社區,藉助於客廳中的生活電視機或平板,就可以邊看電視看購物。電視上的商家都是社區周圍的商家,買東西下單後就可以直接送上門。

智慧家政按一個鍵就能直接連通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會提供代撥電話、代發簡訊、呼叫家庭保姆、找維修工等服務。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因此老年人的「互聯網+」還在路上,也希望商家在研發老年產品時一定要在解決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讓老年人感覺舒心、方便,更要有尊嚴的體驗智能科技產品。畢竟能夠安全、舒適、開心地在自己家中養老,和兒女們的關系還能保持很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晚年幸福,對家庭和社會也是一件幸事。

⑷ 互聯網對養老的作用是什麼

「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的核心就是憑借互聯網技術,結合雲計算以及大數據等處理方式,把互聯網技術有效地融入到傳統養老服務中,從而有效地調動社會資源,全力服務老齡化群體,為老齡化群體提供更為多彩的、更為多樣的養老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需要,創造出全面的、系統的、聯動的、有特色的養老服務新方法。在「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中,養老服務的步驟可以劃分成三個:第一,養老需求方發出養老的意向,藉助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發布到相應的互聯網信息平台上,相關平台對相關信息加以吸收、處理,並反饋給養老供給方。養老需求方指的是老齡化群體及其家人,養老供給方指的是養老服務的提供方,而互聯網信息平台指的是相關的互聯網企業。第二,養老供給方通過互聯網信息平台宣傳它們的產品。互聯網信息平台不僅可以為養老需求方提供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信息,也可以根據養老需求方的需要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服務進行分門別類梳理,從而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及服務。第三,面對越來越多的大數據信息,互聯網信息平台能夠有針對性地為養老需求方提供相應的養老信息以及定向咨詢,為養老供給方提供行業發展以及大數據方向咨詢,無論是哪一方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台進行溝通。

⑸ 如果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做服務和產品,通過互聯網推廣,可行嗎

可以的,即使老人們不用互聯網或者用互聯網的比較少,但是還有一種傳播途徑叫做二次傳播,還有一種傳播方式叫做人際傳播。
互聯網的受眾是年輕人,當年輕人知道後,和身邊的老人進行聊天的同時會進行二次傳播,這樣就打開了市場。
或者是用戶是老人,但消費的是年輕人。

⑹ 互聯網+背景下,老齡化醫療服務產業如何破局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通過遠程醫療、可穿戴攜帶型設備等方式進行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產業正逐漸壯大,接連獲得騰訊、網路、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及其他產業資本的投資青睞。而在醫療體制改革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有望通過提高...

⑺ 互聯網對老年人什麼幫助

嗯、可以交些老年朋友、還可以寫寫過去的事情讓大家分享下苦與樂、還可以看看天下、等等、

⑻ 國內有哪些不錯的養老服務互聯網平台

養老領域簡單分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在中國的9073政策裡面是這樣劃分的,只是後兩者沒有很明確的界線。也可以說社區養老本身也是支撐居家養老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說的養老服務提供方是這些的話,可以往下看。不是的話就不用看了。

互聯網平台分別為以上這些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提供創新服務。機構、社區、居家形式不同,需求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你了解他們的需求,能更好評估哪些互聯網產品是真有用的,哪些只是擺設。

題外話,關於養老機構、養老院,普遍還存在很多誤解。比如朋友圈轉的《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反正我只希望我老來有足夠多的錢能進養老院。

推薦一本書《最好的告別》,可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福利院、養老院的由來。這只是這本書裡面的一小部分,通過這書還可以了解人的衰老與死亡,反正是一本十分力薦的好書。

可能大家對養老院的看法還停留在福利院階段,雖然現在不是沒有了,但是也同時存在中高端的養老服務機構,收費也相應增加。市場化總是會帶來服務優化的。

比如泰康、萬科等保險、地產集團布局的養老機構,為這些機構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的互聯網公司是麥麥養老,還是一家總部在成都的公司,他們好像沒怎麼做宣傳,網上能搜到的信息不多。麥麥主要是從老人的安全風險與照護角度切入,這樣既盡可能保障老人安全,也降低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同時增加了子女端的信任,算是為養老領域做了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好像市場佔有率也佔到了第一。

至於社區養老、家居養老,本身市場發展還處於初期,這時候都在摸索。麥麥養老的新產品小麥養老就是針對社區養老的布局,專注社區養老智慧服務,現階段肯定在快速進行產品打磨,所以最近也看到小麥在招募用戶,這是一個必然的階段,希望能磨出一款不錯的社區智慧養老系統,畢竟這事兒成了的話,受益的可能是全中國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