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運行原理
『壹』 Pyspark 的運行原理是啥,能簡單說說嗎
用python 通過jvm調用
『貳』 Python代碼如何使用
使用Python自帶的IDLE 在開始-->程序-->Python2.5(視你安裝的版本而不同)中找到IDLE(Python GUI)。
點擊後彈出如下窗體:
1,在>>>提示符後輸入代碼,回車,就可以執行此代碼。
IDLE支持語法高亮,支持自動縮進,支持方法提示,不過提示的很慢。
2. 在命令行窗口上運行 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你在系統的PATH變數中配置了Python的安裝路徑。
右鍵我的電腦-->屬性-->高級-->環境變數,在系統變數列表中找到Path項,點擊編輯按鈕,在其中追加「C:\Python25;」(路徑及版本視你安裝而定),保存退出。
開始-->運行-->輸入cmd,回車,開啟一個CMD窗口。
在DOS提示符>後,輸入python,回車,進入Python環境。
它的運行和IDLE基本一致,但是沒有了語法高亮、自動縮進、方法提示,唯一的好處就是運行速度比IDLE快了些(如果你告訴我可以加參數運行python,那你就不算新手了,也不用看這篇文章了),所以用處不大。
退出此python環境使用Ctrl + Z,然後回車。
3. 以腳本方式運行 以上兩種運行方式雖然簡便,但是不適合大量代碼的開發,只適合查看單句或少量幾句代碼的運行結果,或者驗證某函數的調用方法,而這恰恰是我們平時調試、驗證程序的常用方式。如果是正式的開發,則應該使用獨立腳本的方式運行。
打開你的文本編輯器(我是用EmEditor,當然你使用記事本、寫字板也都可以),輸入python代碼,保存成*.py文件,然後雙擊運行它就可以執行了,當然前提也是必須配置系統PATH變數。
l 在其所在目錄下開啟一個CMD窗口,輸入python *.py運行。
l 在代碼的最後增加如下語句:
raw_input()
然後你再雙擊運行,結果就會停留在那裡,直到你敲擊回車鍵才消失。
Linux下運行Python程序,一般說來有以下兩種形式,其實和Windows下基本一樣。
『叄』 Python從標准類型派生的原理是什麼
1.基類簡化了程序,使得程序的累贅部分減少,使程序簡潔。
比如,在不用基類專的情況下,程序中你要設計一個鴨屬子類和一個鵝類,他們的成員變數都有頭,羽毛,雙腳,成員函數有喊叫,飛行等,那麼你每寫一個類都得重寫一下。如果有個基類是鳥類,那麼鴨子類和鵝類直接繼承這個基類,然後把他們獨有的特徵加進類裡面就行了。
2.易於派生出其他類。
『肆』 python師先編譯後解釋的嗎
1、C++和C都是屬於編譯型語言,本來的.c文件都是用高級語言編寫的,計算機是不能識別高級語言的,所以,必須要通過編譯,鏈接等手段,將.c文件轉換成可執行文件,可執行文件就是純二進制文件,然後計算機才能夠執行。
unix>./p:(p是可執行文件)
上述命令的過程,是外殼(shell)調用操作系統一個叫載入器的函數,它拷貝可執行文件p中的代碼和數據到存儲器,然後將控制轉移到這個程序的開頭。
2、
1. Python是一門解釋型語言?
我初學Python時,聽到的關於Python的第一句話就是,Python是一門解釋性語言,我就這樣一直相信下去,直到發現了*.pyc文件的存在。如果是解釋型語言,那麼生成的*.pyc文件是什麼呢?c應該是compiled的縮寫才對啊!
為了防止其他學習Python的人也被這句話誤解,那麼我們就在文中來澄清下這個問題,並且把一些基礎概念給理清。
2.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
計算機是不能夠識別高級語言的,所以當我們運行一個高級語言程序的時候,就需要一個「翻譯機」來從事把高級語言轉變成計算機能讀懂的機器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分成兩類,第一種是編譯,第二種是解釋。
編譯型語言在程序執行之前,先會通過編譯器對程序執行一個編譯的過程,把程序轉變成機器語言。運行時就不需要翻譯,而直接執行就可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語言。
解釋型語言就沒有這個編譯的過程,而是在程序運行的時候,通過解釋器對程序逐行作出解釋,然後直接運行,最典型的例子是Ruby。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優缺點,因為編譯型語言在程序運行之前就已經對程序做出了「翻譯」,所以在運行時就少掉了「翻譯」的過程,所以效率比較高。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些解釋型語言也可以通過解釋器的優化來在對程序做出翻譯時對整個程序做出優化,從而在效率上超過編譯型語言。
此外,隨著java等基於虛擬機的語言的興起,我們又不能把語言純粹地分成解釋型和編譯型這兩種。
用Java來舉例,Java首先是通過編譯器編譯成位元組碼文件(不是二進制碼),然後在運行時通過解釋器給解釋成機器文件。所以我們說Java是一種先編譯後解釋的語言。
總結:將由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文件轉換為可執行文件(二進制的)有兩種方式,編譯和解釋,編譯是在程序運行前,已經將程序全部轉換成二進制碼,而解釋是在程序執行的時候,邊翻譯邊執行。
3. Python到底是什麼
其實Python和Java/C#一樣,也是一門基於虛擬機的語言,我們先來從表面上簡單地了解一下Python程序的運行過程吧。
當我們在命令行中輸入python hello.py時,其實是激活了Python的「解釋器」,告訴「解釋器」:你要開始工作了。可是在「解釋」之前,其實執行的第一項工作和Java一樣,是編譯。
熟悉Java的同學可以想一下我們在命令行中如何執行一個Java的程序:
javac hello.java(編譯的過程)
java hello(解釋的過程)
只是我們在用Eclipse之類的IDE時,將這兩部給融合成了一部而已。其實Python也一樣,當我們執行python hello.py時,他也一樣執行了這么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應該這樣來描述Python,Python是一門先編譯後解釋的語言。
4. 簡述Python的運行過程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兩個概念,PyCodeObject和pyc文件。
我們在硬碟上看到的pyc自然不必多說,而其實PyCodeObject則是Python編譯器真正編譯成的結果。我們先簡單知道就可以了,繼續向下看。
當python程序運行時,編譯的結果則是保存在位於內存中的PyCodeObject中,當Python程序運行結束時,Python解釋器則將PyCodeObject寫回到pyc文件中。
當python程序第二次運行時,首先程序會在硬碟中尋找pyc文件,如果找到,則直接載入,否則就重復上面的過程。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來定位PyCodeObject和pyc文件,我們說pyc文件其實是PyCodeObject的一種持久化保存方式。
總結:Python也是先編譯後解釋的一門語言,當python程序運行時,編譯的結果是保存在內存中的PyCodeObject中,當Python程序運行結束時,Python解釋器則將PyCodeObject寫回到pyc文件中。也就是說保存,pyc文件是為了下次再次使用該腳本時避免重復編譯,以此來節省時間。也就是說,只執行一次的腳本,就沒必要保存其編譯結果pyc,這樣只是浪費空間。下面舉例解釋。
5、運行一段Python程序
我們來寫一段程序實際運行一下:
不用仔細看代碼,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原理,其實每次在載入之前都會先檢查一下py文件和pyc文件保存的最後修改日期,如果不一致則重新生成一份pyc文件。
8. 寫在最後的
其實了解Python程序的執行過程對於大部分程序員,包括Python程序員來說意義都是不大的,那麼真正有意義的是,我們可以從Python的解釋器的做法上學到什麼,我認為有這樣的幾點:
A.其實Python是否保存成pyc文件和我們在設計緩存系統時是一樣的,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到底什麼是值得扔在緩存里的,什麼是不值得扔在緩存里的。只有要重用的模塊才是值得編譯成pyc文件的。
B. 在跑一個耗時的Python腳本時,我們如何能夠稍微壓榨一些程序的運行時間,就是將模塊從主模塊分開。(雖然往往這都不是瓶頸),那麼再次運行時,就可以不用編譯了,直接使用上次編譯後的結果。
C. 在設計一個軟體系統時,重用和非重用的東西是不是也應該分開來對待,這是軟體設計原則的重要部分。
D. 在設計緩存系統(或者其他系統)時,我們如何來避免程序的過期,其實Python的解釋器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常見而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總結:Python是編譯+解釋型的語言,執行的時候是由Python解釋器,逐行編譯+解釋,然後運行,因為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編譯+解釋,所以Python的運行性能會低於編譯型語言,比如C++。為了提高性能,Python解釋器,會將模塊(以後要重用的腳本文件放在模塊里)的編譯+解釋的結果,保存在.pyc中。這樣下次執行的時候,就省了編譯這個環節。提高性能。一次性的腳本文件,解釋器是不會保存編譯+解釋的結果,也就是沒有.pyc文件。
『伍』 怎樣理解python是解釋性的
所謂的解釋性語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他們都有自己的解釋器,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翻譯器;
二是他們都是在其他的編譯語言(通常是C語言)的基礎上定義和擴充了自己的語法結構。
解釋性語言的工作原理就是用自己定義的解釋器,解釋並執行有自己定義的語法結構生成的程序代碼。
所以解釋性語言並不編譯。
這里要區分Java,因為Java並不是單單是一門解釋性語言,它為了提高效率而擁有他自己的即時解釋器,實際上Java可以算作一門解釋和編譯的結合語言。
編譯型和解釋型語言:
計算機不能直接理解高級語言,只能直接理解機器語言,所以必須要把高級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計算機才能值型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
翻譯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編譯,一個是解釋。兩種方式只是翻譯的時間不同。
編譯型語言寫的程序執行之前,需要一個專門的編譯過程,把程序編譯成為機器語言的文件,比如.exe文件,以後要運行的話就不用重新翻譯了,直接使用編譯的結果就行了(exe文件),因為翻譯只做了一次,運行時不需要翻譯,所以編譯型語 言的程序執行效率高。
解釋則不同,解釋性語言的程序不需要編譯,省了道工序,解釋性語言在運行程序的時候才翻譯,比如解釋性basic語言,專門有一個解釋器能夠直接執行basic程序,每個語句都是執行的時候才翻譯。這樣解釋性語言每執行一次就要翻譯一次,效率比較低。
『陸』 將python生成的 py文件轉為 exe文件的原理是怎樣的
以py2exe為例,它是將所需的py編譯為pyc並打包;若需要其他的數據文件專比如DLL或PIC等類型的文件,可屬以使用參數將它加入到相應目錄;它會將所需的python運行環境拷入目標目錄所以不用擔心在未安裝python的系統中的安裝問題。
做好的EXE文件,或相應的文件夾有可能達到30MB以上,其實就是將所需的庫都給拷過去了。
那裡的exe文件其實只是一個通用的啟動器,運行主體是存在於壓縮包內的pyc文件。
『柒』 python 的底層工作是什麼樣的
python有Java作為底層編寫的
還有cython也是Python的一種,是使用c編寫的
電腦的所有底回層都是匯編代碼
不過答,既然你選擇了使用python,何必去知道底層的原理。就像你可以用買來的磚蓋房子,又何必自己生產磚呢?
如果解答幫到了您,歡迎點贊
『捌』 關於python代碼是編譯執行還是解釋執行
能生成exe並不代表什麼,py轉為exe之類的工具原理都差不多,都是對py的代碼進行預編譯,然後創建一個小型的python運行環境(一般會包括啟動用的exe、python相關的dll和編譯後的文件),在執行時仍然會由它自己的這個環境來負責解釋執行代碼,而並不是真正的生成了直接的機器語言。
『玖』 怎麼理解 Python 中的 socket 工作原理
socket為各種協議提供了統一介面的一種ipc機制。
socket.c這個文件中定義了一個如下的函數: #ifdef __ARCH_WANT_SYS_SOCKETCALL #define AL(x) ((x) * sizeof(unsigned long)) static unsigned char nargs[18]={AL(0),AL(3),AL(3),AL(3),AL(2),AL(3), AL(3),AL(3),AL(4),AL(4),AL(4),AL(6), AL(6),AL(2),AL(5),AL(5),AL(3),A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