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學堂php
『壹』 李鴻章是個什麼樣的人,理由是什麼
我的觀點:
真正了解他的人不會說他是個懦夫,所以我不同意二樓的說法,要罵就取罵慈禧罵光緒,別罵他!
他是真正向西方學習的,開眼看世界的清朝大臣,他創辦學校,開工廠。
他成就了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現代海軍,使得日本幾十年內不敢向東耽望,若不是,日本侵略會提前幾十年。
他主張議和,雖有傷國格,但亦屬無奈,而且清政府的軍力不堪一擊,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選擇,一、亡國;二、議和。唯有議和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而且在議和中他力保國家利益也盡力了,若換作他人,損失會更多。
中國受辱,痛在國力,其咎並非李鴻章。(所以現在祖國強大了作為中國人都應該為之而驕傲,自豪,都應該挺直腰桿作人!我很自豪)
我們不能因為他在議和書上簽字就罵他,那隻是個符號,他不是投降者。
————————————————————————————————
人家的觀點:
李鴻章簡
李鴻章(1823~1901)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地方實權既握,又於江蘇大力擴軍,採用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出犯太平軍。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同時,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
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1901年11月卒。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以上選自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¼;/archives/2005/629.html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從李鴻章爭論說起
李鴻章是晚清偉大的人物,他繼承老師曾國藩的事業,開啟中國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個真正看世界的中國文人與官吏。他的看世界當然比林則徐來得偉大。林則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與官吏,但他屬於舊時代的文人與官吏,所以他所開啟戰爭的目的是企圖將外人全部驅逐出中國,最後以失敗告終。
李鴻章所要進行的事業是想讓中國工業化,軍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國確實在他的倡導下進步了,而且進步非常大。在實業方面並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時,中國海軍在東亞是領先於日本。工業也領先於日本。這在西人當時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對他的熱情評價。日本領先於中國在於立憲,在於常備軍制,在於國民的熱情,和國內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穩定。
具地講,中國落後於日本在於政治制度方面,在於國民萬眾一心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這些東西我們中國曾在漢、唐時一個也不少啊。其他微觀因素還有:第一是連年的災害,這不得不令翁同和將海軍的軍費壓縮,而去救災(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說的是與李鴻章鬧個人意見!!翁與李個人關系很好。翁有許多次求助於李,李全部答應。)。第二,中國的國家和政局不穩,每十年有一次戰爭,或對外或對內,而且每次要選在太後萬歲之時,這也是令太後不愉快的事情。中國的國力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來填補軍費等開支。第三,國民素質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還是太低。教育的內容還是二千年來的科舉制的內容,雖有一些經世致用的內容,但與當時的泰西諸國的科學比較,顯然落後幾百年。第三,國民沒有愛國熱情,在滿人當政漢人受壓迫的年代,漢人是不會真正替滿人出力的,一切唯滿人的意志而決定,漢人逆來順受,雖然在洪楊之後,有曾,李,左等大臣擁兵地方,但號召全國顯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鴻章所倡導的事業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開拓性的進展,在其他地方是沒有動靜或很少動靜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階層沒有緊迫感,李鴻章再急,也無濟於事。還沒有一個奮勇爭先的官僚階層為中國的奮起而努力。這點日本較中國強幾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鴻章這樣真正看世界的人,也並不完全知曉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實用性為主,如軍事,如實業,如教育等,沒有看到法律,科學,政治制度,種族關系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體制與文化體制、種族體制、社會的法律的體制。所以孫中山對李鴻章雖屬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這一缺陷。第六,中國傳統文人與官吏所具備的美德束縛了李鴻章等人的手腳。他們唯知忠君報國,不論上面的決定是好是壞,總是唯命是從,一切不敢抗命,與孫文一代比,這也是他們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甲午戰爭失敗了,李鴻章也失敗了。李鴻章失敗後,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周遊世界。他是中國人中走得最遠,走得國家最多的中國文人與官吏。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他在這些歡呼中保持了冷靜和尊嚴。他更加廣泛地了解了泰西諸國的政治,經濟,工業,人文,治世之道。與俄國建立了聯盟,也以實業做誘餌,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國的好感,來華投資者漸多。
李鴻章自身失敗了,但他的的事業並未全敗,又被他傳給了袁世凱。袁世凱比李鴻章強的一點是非常有頭腦,有決心,有毅力,有勇氣,有規劃,所以能最後成功。但這成功的起點當是起自曾國藩,繼自李鴻章。這三人相輔相成,誰也不能少掉誰。所以我們現在說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起自林則徐,也可以說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說是起自曾國藩和李鴻章。
李鴻章當然不是完人,世間本無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談。李鴻章像所有偉大人物一樣,不在於他自身的成功與失敗,而是找到了使中國強盛的事業,並選擇了繼承者,將這一事業傳接下去。這也是李鴻章留給中國的最有意義的遺產。
我們評價李鴻章,不需要無聊地替他的失敗去辨解,去掩飾,去粉刷添彩,也無需大動肝火地去無端指責他的失敗,更無需很無聊地把他描寫成為一個沒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沒事就去取悅太後和皇上的人,沒事就與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沒事就與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頭的人。
李鴻章是中國的文人與官吏。有中國文人與官吏的主要特徵與缺陷,也有中國人的骨氣,智慧,膽略,見識。我們應該把他做為中國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評他,去贊揚他,也要去愛護他,紀念他。
李鴻章是歷史人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歷史人物。成為歷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歷史上可值得一書的事與績。對待歷史人物,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強求他要達到某個高度,如果達不到的話,就將之貶得一無是處。這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同時,對歷史人物評價,也不能為現時的政治,政黨,時事等服務。搞順我者榮,逆我者亡。歷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襯。是事實,不是面團。對李鴻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實為基礎,而不但以個人的好惡和感情去妄待他。以上選自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875174
『貳』 考進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的分數是多少
今年清華大學在浙江招的還是以理科生為主,計劃招收理科生80多人,文科生10多人,不過會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增加。和北大一樣,對於達到調檔分數線的考生,如果體檢和政審合格、專業服從調劑且各科成績達到及格水平,退檔的可能性很小。
什麼樣的考分上得了清華?趙老師說,一般浙江理科考生在675分以上會把握比較大。據了解,本著「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人才培養理念,清華大學逐步推廣按院系招生,按大類培養的模式進行培養。所以,對考生來說,只要分數上得了分數線,其他好的專業可以在進了學校後再調整。
從目前的情況看,信息、工商、建築、機械科技等專業還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分數線也相對較高。此外,今年學校還新增了一個軟體科學實驗班,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報考。
個案:今年考了671分的小張,希望報考清華大學,還初步擬了個專業填報的順序:生物—數學—工商管理—建築—化學,看看能不能上清華。
招生老師分析:首先,671分這個分數報考清華比較危險,要看有沒有多餘名額,所以建議考生多與招辦老師聯系。其次,填報專業志願要拉開檔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跳一跳,夠得著」的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第三專業應該是可以「兜底」的專業。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生物、工商管理、建築這三個專業的分數線都比較高,最好在其中選1或2個就行。
北大的
http://www.gotopku.cn/index.php
『叄』 歷史提綱
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地理: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 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 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
其他:
1)
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2)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4)
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
兩河兩山連京津 兩湖三江接皖滬
南部瓊台閩粵桂 川黔雲藏加重慶
西北陝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
生物:
植物有絲分裂
記法一
仁膜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一分為二向兩極,兩消兩現建新壁。(膜仁重現失兩體)
記法二
膜仁消,兩體現 點排中央赤道板 點裂體分去兩極 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三
膜仁消失顯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三現重開始。
記法四
有絲分裂分五段,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作準備,染體復制在其間,
膜仁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
均分牽引到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五
細胞周期分五段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做准備 兩消兩現貌巨變
著絲點聚赤道面 紡牽染體分兩組 兩現兩消新壁現
記法六
前兩失兩現一散亂,
中著絲點一平面,數目形態清晰見,
後著絲點一分二,數目加倍兩移開,
末兩現兩失一重建。
記法七
間期復制看不見 貌似靜止實多變。
前期兩現兩不見 染色分布很零亂
中期之時著絲點 整齊排列赤道板
後期絲點分兩半 錘絲牽引到兩端
末期三現兩不見 新壁始於細胞板
=========減數分裂口訣=========
性原細胞作準備 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 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 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 再次質縊各西東
染色一復胞二裂 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 往後把題迎刃解
減數分裂記法二:
有絲同源不配對。
減二無源難成對,
聯會出現四分體,
同源分離是減一。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種類:藍色細線支毛衣(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口訣
澱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從胃始,胃胰腸液變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粒混進胰和腸,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腸吸收六營養,水無維生進大腸。
伴X隱性遺傳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遺傳都可以據此總結。
關於遺傳系譜圖的判斷
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伴性看男病。
DNA結構特點口訣:
雙鏈螺旋結構
極性反向平行
鹼基互補配對
排列順序無窮
『肆』 急需李鴻章的資料·
「少荃天資於公牘最相近,所以奏咨、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青出於藍亦未可知」,這是曾國藩對李鴻章的評價。梁啟超稱「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又其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 說「1870年以來,中國的一切重大發展都同李鴻章有關。不知道李鴻章就不能說了解中國歷史「。而近代清末國人則指責道:「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在李鴻章死後,嚴復有一副輓聯,上曰:使平生盡用其謀,其成功或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見,則士論又當何如」。毛澤東也有感慨的評價李鴻章說:「吾觀合肥李氏,水淺而舟大「。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惟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正因為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在中國,評價一個人是很容易同時也是很難的事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變革最激烈、色彩最斑斕的,是19世紀下半葉二十世紀初。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各種矛盾錯綜交織。而李鴻章則是這段特殊歷史時期崛起的特殊的歷史人物,他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成為一個蓋棺百年不能論定的人物。
李鴻章(1823.2.15-1901.11.7),本名銅章,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安徽合肥東鄉(今肥東縣)磨店人。因排行第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李氏先世本姓許,明季避亂由江西湖口遷至合肥。李家世代耕讀為生,一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直到李鴻章父親李文安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與曾國藩過從甚密。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扎實的學問功底。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1862年3月,李鴻章的淮軍正式組建。在虹橋交戰中,三千淮軍鷙悍兇猛,竟殺得十萬太平軍屍積如山。從此淮軍名聲鵲起,李鴻章被視為冷酷無情。這一年的11月,李鴻章旋經曾國藩推薦被任命為江蘇巡撫。淮軍在兩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當太平軍都城南京被攻克後,李鴻章被封為一等肅毅伯爵,戴雙眼花翎。後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後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戰敗的清廷令李鴻章前去日本議和。1900年8月15日,北京在八國聯軍以保護使館為名的圍攻中陷落,政府和朝廷在對各國宣戰僅兩個月後逃亡。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被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朝廷要求李鴻章北上與正在攻打這個國家的洋人議和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占盡「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上簽字。1901年11月7日,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的李鴻章死了,享年78歲。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鴻章早期採取的一些措施是先進的,代表了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的。但就它們所想達到的中國「自強」的目的來說,在當時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李鴻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為清王朝服務,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統治和現有的政治結構,這就意味著他所倡導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一種保守性的現代化,是沒有實現可能的。梁啟超謂李鴻章「只懂洋務,不懂國務」,可謂一語中的,這也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後的一面,也是他個人悲劇性人生的來源。李鴻章身後的毀譽榮辱皆系於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挽狂流而不成的悲情人物。
如今一提到李鴻章,人們容易把他生命的後期中國歷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聯系在一起,諸如甲午海戰的失利,《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定等等。由於直接參與了這些事件,李鴻章不可避免的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進而民族恥辱的象徵,是「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典型代表。但是如果我們考察歷史的真相,追問「為什麼出現在這種場合的總是李鴻章,而不是其他人?」,就會發現問題的答案恰恰就是它的反面,李鴻章事實上並非推行一條賣國的路線,他希望通過洋務運動達到中國「自強」的目的,啟超稱「中國洋務人士,吾未見有其比也」。但當時的中國根本不具備「自強」的條件,這導致了他一生事業的最終總失敗,也是他身敗名裂的根本原因。
讓我們來具體考察這幾個事件,那都是發生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的事。1894年,在甲午海戰中日本輕易全殲了當時中國唯一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舉國嘩然,紛紛指責李鴻章指揮有誤。但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沒有李鴻章的苦心經營,北洋水師就根本不會存在。成立新型海軍是他的建議,海軍的經費是他千方百計保證供給的,海軍的將官是他派出國培訓的,艦隊從國外購進的每一艘鐵甲艦船,他都要親自到碼頭查看。可就是這樣一支他花費無數心血的艦隊,到頭來卻被輕易的擊潰,李鴻章的作戰指揮失誤也許是一個原因,但其中不含有其他必然的因素嗎?時代的潮流告訴我們,這場戰爭的勝敗其實在戰爭之前就已經註定了。進一步說,如果不是有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中國的戰敗也許在很多年前發生了。至於為什麼是李鴻章出面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原因就更簡單了:在偌大的中國除了他居然找不到其他懂得外交談判的官員。甲午戰爭失敗後,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去東京進行停戰談判,最後簽訂了《馬關條約》,同意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固然是無法讓人原諒的,但是「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梁啟超語),這樣的結果換了別人恐怕也是很難避免的。《辛丑條約》的簽訂,李鴻章就更被動了。當時,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清政府匆忙西逃,逃命之際才想起了已年屆八十,下台近五年的李鴻章,命令他赴京主持與八國的談判,收拾北京的爛攤子。誰都明白這項任命極其危險,而且對個人沒有任何好處,但李鴻章出於報國(清王朝)的考慮,還是決定北上,並在談判結束後的幾個月,死在了北京。
此可見,李鴻章的惡名很大一部分是他「自找」的,如果他不是積極推行「自強」措施,這些事件也許就不會由他來承擔。他不僅承擔了他個人的責任,還要替腐朽的清王朝分擔惡名。李鴻章不幸被歷史選為主要的個人,來承擔十九世紀中國的失敗,並非因為他的無能和賣國,而恰恰在於他想改變國家的命運,就不得不去承擔由此而來的責任。為李鴻章的一切作為辯護,並不是本文的主旨,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的論文和專著了。我只是在想,他去世已經一百年了,如果說在他生前我們還不足以完整的評估他那些「自強」措施,那麼現在我們應該能夠客觀的評價它們對二十世紀中國的巨大影響,我們不能只看見開花結果而忘了發軔之處
李鴻章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在列強環伺、國家積弱的時候,強烈地感受到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裝備對中國的威脅。他因此意識到窮則變,變則通,可以說他的「變局觀」,比康梁都早。他後來投身於清政府幾乎所有新興的、冒險的事業,諸如工業、交通、礦產、教育等等,辦了很多實事。這場被後來的史學界稱之為「洋務運動」的新政,給中國近代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西方將它視為中國近代化的起點。李鴻章是一個復雜的人。他認為,與西方列強相比,中國國勢貧弱,一旦發生爭端,很難占據上風,更難以決勝疆場,提出了「處今時勢,外須和戎,內須變法」。他的思想有忠君效國的成分。他主辦洋務,興辦近代企業,創立北洋海軍,也是力圖富國強兵,逐步扭轉對外的不利局面。李鴻章也是一代外交家,他的外交特點是:1、外須和戎,通過妥協退讓,換得他人的諒解、寬容,和平共處,以換取休養、發展時間;2、以夷制夷,實質是犧牲局部利益給「友邦」,以換取對「敵國」的制約;3、相信國際法的約束力。作為朝中重臣,依據現實條件,以謀略和堅強的意志,最大限度實現國家利益。
整個清朝二百多年,李鴻章以漢人破例任文華殿大學士為首席閣揆。頂戴三眼花翎。他在幾千年來未有的亂世中,支撐危局,以一身負天下之重。他位高權重,而且富甲天下,歷盡宦海艱辛,享盡人間繁華,不怕天下咒罵,勇於任事,居官長盛不衰。忠君不懈,但亦知抗上有道。認功利不論名節,論才能不論人品。"挺經"是曾國藩與李鴻章密談處逆境之法。處順境,奮發而為;處逆境,挺而待變。這些做人的高貴品質都是值得作為後代的我們值得學習的。
『伍』 我要:北京師范大學近幾年來 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考研信息
北京師范大學的招生簡章在這里:
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專業書目是: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龔書鐸等著,中華書局;
《中國現代史》(上、下)王檜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專業課程 :
中國近代史學
中國現代史學
錄取比例參考 :
http://www.bjeea.cn/image20010518/4444.Pdf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1972625
參考文章在這里 :http://bbs.kaoyan.com/archiver/tid-1696476.html
往年參考:
http://bbs.topkaoyan.net/archiver/tid-101738.html
關於復試的交流 :http://bbs.topkaoyan.net/archiver/tid-36599.html
1999年專業課真題:http://www.freekaoyan.com/html/zhuanye/beijing/512/2005_03_14_14_27_25.htm
不喜歡復制長篇大論 ,這些網站都有有效信息,希望可以幫到你 !
『陸』 關於李鴻章[清]的資料,事件!要快的!
李鴻章簡
李鴻章(1823~1901)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地方實權既握,又於江蘇大力擴軍,採用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出犯太平軍。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同時,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
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1901年11月卒。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以上選自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4/archives/2005/629.html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從李鴻章爭論說起
李鴻章是晚清偉大的人物,他繼承老師曾國藩的事業,開啟中國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個真正看世界的中國文人與官吏。他的看世界當然比林則徐來得偉大。林則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與官吏,但他屬於舊時代的文人與官吏,所以他所開啟戰爭的目的是企圖將外人全部驅逐出中國,最後以失敗告終。
李鴻章所要進行的事業是想讓中國工業化,軍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國確實在他的倡導下進步了,而且進步非常大。在實業方面並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時,中國海軍在東亞是領先於日本。工業也領先於日本。這在西人當時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對他的熱情評價。日本領先於中國在於立憲,在於常備軍制,在於國民的熱情,和國內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穩定。
具地講,中國落後於日本在於政治制度方面,在於國民萬眾一心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這些東西我們中國曾在漢、唐時一個也不少啊。其他微觀因素還有:第一是連年的災害,這不得不令翁同和將海軍的軍費壓縮,而去救災(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說的是與李鴻章鬧個人意見!!翁與李個人關系很好。翁有許多次求助於李,李全部答應。)。第二,中國的國家和政局不穩,每十年有一次戰爭,或對外或對內,而且每次要選在太後萬歲之時,這也是令太後不愉快的事情。中國的國力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來填補軍費等開支。第三,國民素質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還是太低。教育的內容還是二千年來的科舉制的內容,雖有一些經世致用的內容,但與當時的泰西諸國的科學比較,顯然落後幾百年。第三,國民沒有愛國熱情,在滿人當政漢人受壓迫的年代,漢人是不會真正替滿人出力的,一切唯滿人的意志而決定,漢人逆來順受,雖然在洪楊之後,有曾,李,左等大臣擁兵地方,但號召全國顯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鴻章所倡導的事業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開拓性的進展,在其他地方是沒有動靜或很少動靜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階層沒有緊迫感,李鴻章再急,也無濟於事。還沒有一個奮勇爭先的官僚階層為中國的奮起而努力。這點日本較中國強幾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鴻章這樣真正看世界的人,也並不完全知曉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實用性為主,如軍事,如實業,如教育等,沒有看到法律,科學,政治制度,種族關系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體制與文化體制、種族體制、社會的法律的體制。所以孫中山對李鴻章雖屬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這一缺陷。第六,中國傳統文人與官吏所具備的美德束縛了李鴻章等人的手腳。他們唯知忠君報國,不論上面的決定是好是壞,總是唯命是從,一切不敢抗命,與孫文一代比,這也是他們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甲午戰爭失敗了,李鴻章也失敗了。李鴻章失敗後,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周遊世界。他是中國人中走得最遠,走得國家最多的中國文人與官吏。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他在這些歡呼中保持了冷靜和尊嚴。他更加廣泛地了解了泰西諸國的政治,經濟,工業,人文,治世之道。與俄國建立了聯盟,也以實業做誘餌,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國的好感,來華投資者漸多。
李鴻章自身失敗了,但他的的事業並未全敗,又被他傳給了袁世凱。袁世凱比李鴻章強的一點是非常有頭腦,有決心,有毅力,有勇氣,有規劃,所以能最後成功。但這成功的起點當是起自曾國藩,繼自李鴻章。這三人相輔相成,誰也不能少掉誰。所以我們現在說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起自林則徐,也可以說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說是起自曾國藩和李鴻章。
李鴻章當然不是完人,世間本無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談。李鴻章像所有偉大人物一樣,不在於他自身的成功與失敗,而是找到了使中國強盛的事業,並選擇了繼承者,將這一事業傳接下去。這也是李鴻章留給中國的最有意義的遺產。
我們評價李鴻章,不需要無聊地替他的失敗去辨解,去掩飾,去粉刷添彩,也無需大動肝火地去無端指責他的失敗,更無需很無聊地把他描寫成為一個沒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沒事就去取悅太後和皇上的人,沒事就與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沒事就與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頭的人。
李鴻章是中國的文人與官吏。有中國文人與官吏的主要特徵與缺陷,也有中國人的骨氣,智慧,膽略,見識。我們應該把他做為中國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評他,去贊揚他,也要去愛護他,紀念他。
李鴻章是歷史人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歷史人物。成為歷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歷史上可值得一書的事與績。對待歷史人物,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強求他要達到某個高度,如果達不到的話,就將之貶得一無是處。這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同時,對歷史人物評價,也不能為現時的政治,政黨,時事等服務。搞順我者榮,逆我者亡。歷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襯。是事實,不是面團。對李鴻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實為基礎,而不但以個人的好惡和感情去妄待他。以上選自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87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