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運營真正的思維

一個優秀的技術類工作者,其存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但似乎營銷類工作者很容易被替代。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你認為的營銷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與其討論營銷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不如聊一聊如何成為一名頂級的互聯網營銷人才。
思維決定成敗,要成為一名互聯網營銷人才,必須具備哪些思維?

流量思維
流量始終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京東和騰訊,58和騰訊,都看上了騰訊的流量。沒有流量的互聯網產品,那隻能是自嗨。

做流量,就必須明白流量在哪裡,哪些流量最優質,整個大盤的流量有多少。
流量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很多人說搜索營銷不好,我舉個例子,美樂樂每年在SEM的投放是十億級別的,一家賣家居的。
像現在一些大型的連鎖整形醫院,就是依靠SEM從一個小診所發展到全國數十家連鎖集團。還有一些做金融的,只投微信大號,一年花上億。
做流量之前,需要搞清楚用戶是誰,用戶獲取信息的行為,渠道的流量走向。拿金融舉例,如果我們的產品門檻比較低,標准化,面向小白用戶,那麼用大眾媒體就能觸及更多的用戶。如果用戶偏白領,那麼微信大號和APP商店就能觸及更多。
對於單個渠道,流量的分布很重要。比如搜索的流量基本都在前兩位,廣點通的資源很多,有手Q,空間,新聞等,不同的地方流量價值不同。
今天,傳統媒體,數字媒體,社會化媒體交叉,利用多種媒介進行傳播成為主流。
贊助好聲音,搖一搖或發送簡訊現場參與活動,觸發用戶興趣並開展CRM營銷;用戶產生興趣後,會去搜索引擎搜索了解產品信息並進行互動,或者進入APPSTORE進行下載。
另一方面,借勢熱點開展事件營銷,找到流量的引爆點。
我曾經講過一個例子,用品牌傳播的思維做做流量。如果該市場日均100億的流量,我要佔據其中10%,如何占據這些流量,如何覆蓋足夠多的目標用戶從而產生足夠的曝光與互動?

用戶思維
市場做流量,運營做用戶。用戶進入產品後,會產生各種行為。這種行為不在於產品對用戶的引導,而在於用戶本身的需求。

拿金融來舉例,很多產品做了簽到,我認為不妥。理財不是高頻需求,簽啥到?O2O已經是高頻了,簽到也沒做起來。
用戶進來後,了解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個人賬戶信息,投資狀況,收益明細等,這是基本的需求。那麼在這些基礎需求上,如何深入挖掘用戶價值,是運營人員要深入去做的。
用戶思維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用戶是誰,第二個是用戶想干什麼。前者幫助我們提高市場傳播的精準度,後者幫助我們提高運營的效率。
通過分析用戶的各種行為,劃分用戶等級,制定用戶成長體系,幫助並引導用戶跨越新手階段。
運營的核心手段之一是做活動,做活動的目的很多,比如促活,比如拉銷售額。如果只是為了活動而做活動,就很容易捨本逐末。糯米曾經推出滿額即送電影票,但是送的電影票根本不能用,很多城市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活動非常傷害用戶體驗。
所以做活動也需要深入分析用戶行為,送券也好,送禮品卡也好,需要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就像有的互聯網金融直接送1000的返現券,需要投資50萬,是否分析用戶消費的起?

品牌思維
互聯網企業往往是小市場架構,好一點的,集中精力做流量,差一點的,自嗨式PR,發新聞稿,做微信公眾號。結果就是公司做了好幾年,用戶也不少,但是品牌毫無起色。

數字廣告對品牌的塑造比較微弱,一方面數字廣告過分強調點擊與互動,忽略曝光度與深度,導致在用戶心中沒有留下明確印象,缺少知名度;另一方面,缺少明確的營銷定位,頂級媒體背書,多元化文化建設,導致在用戶心中沒有占據明確地位。
產品到了一定階段,比的不再是體驗,而是品牌。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如何利用權威媒體塑造公信力,如何借勢知名品牌提升企業影響力,如何通過跨品牌運動賦予年輕化形象,迫在眉睫。
這里提一點,品牌傳播一定要圍繞核心用戶群來打造,不然很容易走偏。
我們曾經在海外投放過廣告,但是發現在傳播的過程中,用戶不care。主要是我們的用戶都是中產或中產以下,他們不懂在紐約廣場的廣告意味著什麼,事實上,如果我們投放的是大眾媒體,如央視,那效果會好很多。
在文案和UI方面,要圍繞品牌定位來塑造。像一些消費品,要說大白話,像李叫獸提到的,說人話,拒絕自嗨。
像金融這種比較專業嚴肅的,可以說的繞一些。比如在介紹企業背景方面,我們可以選用海外合作方,世界一流的公司。(這塊操作技巧性很大,具體操作入群深入闡述)UI設計要符合國際范,傳遞出大牌的風范。大家可以看一看賓士,UBER的設計。
另外做品牌要和流量形成互動,品效互動的關系。如央視背書+媒體公關+全網內容(視頻、圖片、文字)覆蓋+類似好聲音等頂級電視欄目引流+全網數字營銷互動+CRM營銷,既有流量效果,也有品牌塑造。

競爭思維
互聯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時候,一個月就決定了成敗。作為頂級的互聯網營銷人才,一定要審時度勢,有強烈的競爭思維,知道在什麼時候打大戰。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紛紛啟動央視及各類傳統大媒廣告,表示這個行業發展非常迅速,部分市場已經教育成熟,各大平台為了快速收割用戶,唯有拿金錢換時間。這個時候,作為優秀的互聯網營銷人才,應該拿出自己的魄力,決定是否出擊。
曾經有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趕集網請姚晨代言,花5000萬在全國范圍大面積投放廣告,一時間58流量下降很大,趕忙花了一個億請楊冪代言才算打了個平手。商場如戰場,沒有強烈的競爭思維,就不會笑到最後。

商業思維
互聯網免費大行其道,為的是成為入口。最典型的如360和搜狗的三級火箭策略,還有現在的支付寶。通過免費或虧損,獲取用戶,通過其他產品與服務,賺取利潤。

過去淘寶很多店主1塊錢賣襪子,或是0利潤充話費,都是為了賠本獲取用戶,現在流行爆款,也是為了獲取用戶,然後賣給用戶其他的產品來賺取利潤。
今天,我做這樣一個公眾號,不僅僅是為了分享我的經驗,也是在做一些事情。未來希望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提煉互聯網營銷的精髓,提升整個互聯網營銷人的素質和水平,並應用到互聯網+,幫助企業合理營銷,科學營銷,健康營銷,做中國一流的營銷社群。如果您有興趣,請加入我們。

營收思維作為營銷人,營收思維必不可少。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留住一個用戶的成本,單個用戶生命周期貢獻值,營銷的人力成本,品牌的塑造成本等等,對成本越敏感,在執行上就越深入。

戰略思維有人說,阿里巴巴重新啟動口碑是為了讓支付寶的入口更穩定,而口碑啟動的生活服務平台模式瞬間對新美大形成了戰略級的競爭態勢,由此可見,戰略思維對營銷格局的影響。

今天做互聯網金融,有的布局流量,有的布局跨境資產;有的引入風投,有的引入國企;有的轉型做大平台,有的堅持小而美,這都是戰略。
作為頂級的營銷人,要不斷思考行業的發展趨勢,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邏輯,深刻理解是形成戰略思維的前提。
今天,很多做互聯網市場或運營的人都覺得沒有太多出路,那是因為沒有找到方向。
事實上,互聯網做市場或運營都非常有前途,前提是看你對這個職業的熱愛和付出。正如我前文提到的,有的企業只依靠SEM,支撐年數十億的銷售額;有的企業只依靠DSP和網盟,一年也做了幾十萬用戶;還有的企業只做免費營銷,一年也能做到百萬用戶。
像OPPO幾乎包下了中國大部分的娛樂資源進行營銷,效果非常好。成功之處在於他們把營銷放在了戰略級的位置,深入堅決執行,如果只是看短期,不會有現在的成績。

⑵ 直播帶貨的具體運營邏輯有哪些呢

商品價格讓用戶獲益,宣傳曝光讓品牌獲益,傭金提成讓主播獲益。三方都有收獲就是直播帶貨可以帶貨可以大火的原因。同時也衍生了像愛、多貓這類綜合性平台,給大家提供便利,讓多方受益實現共贏。

⑶ APP運營(平台)主要是做什麼

是指基於APP產品的內容進行內容策劃、內容創意、內容編輯、內容發布、內容優化、內容營銷等一系列與內容相關的工作,好的內容,可以幫助APP產品提高曝光率與知名度!

⑷ 運營進階:如何運用全棧運營的思考邏輯

邏輯思維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客觀世界的間接的、概括的放映過程,是科學思維的一種最普遍、最基本的類型。它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思維兩種形態。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在科學認識中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非邏輯思維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的一種思維方式,主要有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兩種基本類型。形象思維是在形象地反映客體的具體形式或姿態的感性認識基礎上,通過意象、聯想和想像來揭示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思維形式。直接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形式。有時還伴隨著被稱為「靈感」的特殊心理體驗和心理過程,它是認識主體的創造力突然達到超水平發揮的一種特定心理狀態。

在19世紀前的一切科學活動中,認為邏輯思維是唯一的科學思維方式,他們認為所有的發明結果都是邏輯思維的結果,只有邏輯思維才能推導出科學發現,從而排斥和否認非邏輯思維的作用,認為那隻是憑空想像,毫無根據胡思亂想,根本不可能得出什麼結果。不可否認,邏輯思維在科學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事情只有運用邏輯推理、綜合分析、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對事物進行去偽存真,發現是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以更好地認識和改造自然。比如粒子的波動性的發現就是通過類比推理的方式發現的。所以這應該是科技工作者首先具備的科學思維能力。

隨著思維科學的發展,人們才越來越認識到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等非邏輯思維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並把他們與邏輯思維一起看作科學思維的三種基本類型。而在邏輯思維一統天下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認識到非邏輯思維的作用,並且認為它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邏輯思維,在他的瑞士首都伯爾尼的故居中的牆壁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切發現都不是邏輯思維的結果,盡管那些結果看起來很接近邏輯規律。」 愛因斯坦還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比如牛頓就是通過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一直觀的想像的而發現的萬有引力的。可見,非邏輯思維也應該是科技工作者應具備的一種科學思維能力。

科學研究是相通的,盡管各個專業領域有不同的特點,但是他們的思考方式基本上是類似的,當然建築設計也不例外。在以往的建築設計中,或者說是建築設計課的教學中,大多是強調非邏輯思維而很少有完全邏輯思維的訓練,從而造成了很多人經過四年甚至五年的專業學習後,也沒有完全掌握建築設計方法,往往在進行建築設計的創作中無從下手,或是不著邊際的東拼西湊,或是套取以往的經驗模式,或是從某一張畫片中選取類似的形體,往往會使後面的設計無法深入,有時甚至發現致命錯誤而推翻設計方案重新開始。以後還會重復這樣的過程,只有經過大量的反復後,才會積累一些經驗,但是這始終是一種直覺和形象的設計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建築的功能會越來越復雜,而且各種技術也飛速的發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脹,如果僅僅依靠直覺思維是很難將設計作的很好,難免會顧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淪為一個失敗的設計。當然如果沒有非邏輯思維,而完全依靠邏輯思維來進行建築設計,也會使設計過於平淡,缺乏新意,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在這里探討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的設計方法,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結合,即系統的設計方法,使設計過程更加合理和系統,以減少設計過程的反復,樹立一種系統的觀點,這對於處理一些復雜的設計更為有用。同時也鼓勵創造性思維,以利於優秀設計的產生。

在現代社會里設計和管理工作已經愈來愈多地藉助與計算機技術,故將設計中的要素數量化已成為建築設計工作者的迫切要求。此外現代凡是可以用數字表明的論據要比憑感覺而不能核查的論證能夠獲得更大的響應,而且應用數量化的方法更便於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者與其他專業人員進行交流、討論和協同工作,從而能更好地、集思廣益地進行設計。設計方法是指設計中的系統化的、合理的進行方式。系統的概念來源於人類的長期社會實踐,系統是由某些相互聯系的部件集合而成,這些部件可以是具體的物質,也可以是抽象的組織。系統中部件及其結構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和改變系統的特性

⑸ 可以做阿里巴巴運營邏輯圖的軟體是什麼

PS,SW,CAD,這些都可以,PPT,PPS,也可以,電腦自帶的畫圖軟體也可以

⑹ 如何運用全棧運營的思考邏輯

邏輯思維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客觀世界的間接的、概括的放映過程,是科學思維的一種最普遍、最基本的類型。它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思維兩種形態。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在科學認識中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非邏輯思維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的一種思維方式,主要有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兩種基本類型。形象思維是在形象地反映客體的具體形式或姿態的感性認識基礎上,通過意象、聯想和想像來揭示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思維形式。直接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形式。有時還伴隨著被稱為「靈感」的特殊心理體驗和心理過程,它是認識主體的創造力突然達到超水平發揮的一種特定心理狀態。

在19世紀前的一切科學活動中,認為邏輯思維是唯一的科學思維方式,他們認為所有的發明結果都是邏輯思維的結果,只有邏輯思維才能推導出科學發現,從而排斥和否認非邏輯思維的作用,認為那隻是憑空想像,毫無根據胡思亂想,根本不可能得出什麼結果。不可否認,邏輯思維在科學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事情只有運用邏輯推理、綜合分析、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對事物進行去偽存真,發現是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以更好地認識和改造自然。比如粒子的波動性的發現就是通過類比推理的方式發現的。所以這應該是科技工作者首先具備的科學思維能力。

隨著思維科學的發展,人們才越來越認識到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等非邏輯思維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並把他們與邏輯思維一起看作科學思維的三種基本類型。而在邏輯思維一統天下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認識到非邏輯思維的作用,並且認為它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邏輯思維,在他的瑞士首都伯爾尼的故居中的牆壁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切發現都不是邏輯思維的結果,盡管那些結果看起來很接近邏輯規律。」 愛因斯坦還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比如牛頓就是通過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一直觀的想像的而發現的萬有引力的。可見,非邏輯思維也應該是科技工作者應具備的一種科學思維能力。

科學研究是相通的,盡管各個專業領域有不同的特點,但是他們的思考方式基本上是類似的,當然建築設計也不例外。在以往的建築設計中,或者說是建築設計課的教學中,大多是強調非邏輯思維而很少有完全邏輯思維的訓練,從而造成了很多人經過四年甚至五年的專業學習後,也沒有完全掌握建築設計方法,往往在進行建築設計的創作中無從下手,或是不著邊際的東拼西湊,或是套取以往的經驗模式,或是從某一張畫片中選取類似的形體,往往會使後面的設計無法深入,有時甚至發現致命錯誤而推翻設計方案重新開始。以後還會重復這樣的過程,只有經過大量的反復後,才會積累一些經驗,但是這始終是一種直覺和形象的設計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建築的功能會越來越復雜,而且各種技術也飛速的發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脹,如果僅僅依靠直覺思維是很難將設計作的很好,難免會顧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淪為一個失敗的設計。當然如果沒有非邏輯思維,而完全依靠邏輯思維來進行建築設計,也會使設計過於平淡,缺乏新意,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在這里探討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的設計方法,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結合,即系統的設計方法,使設計過程更加合理和系統,以減少設計過程的反復,樹立一種系統的觀點,這對於處理一些復雜的設計更為有用。同時也鼓勵創造性思維,以利於優秀設計的產生。

在現代社會里設計和管理工作已經愈來愈多地藉助與計算機技術,故將設計中的要素數量化已成為建築設計工作者的迫切要求。此外現代凡是可以用數字表明的論據要比憑感覺而不能核查的論證能夠獲得更大的響應,而且應用數量化的方法更便於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者與其他專業人員進行交流、討論和協同工作,從而能更好地、集思廣益地進行設計。設計方法是指設計中的系統化的、合理的進行方式。系統的概念來源於人類的長期社會實踐,系統是由某些相互聯系的部件集合而成,這些部件可以是具體的物質,也可以是抽象的組織。系統中部件及其結構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和改變系統的特性。

⑺ 什麼是平台,需要怎樣的組織架構,運營成本如何分配

信息化建設的成功除了有賴於符合未來整體發展戰略的業務實現模式和業務邏輯、符專合業務模式和業屬務邏輯的信息技術架構和平台,還需要相應的信息管理組織去支撐業務信息系統的規劃、實施、運營、維護和管理。怎樣構建企業IT運營管理體系,使得企業信息管理模式與企業業務管理模式和企業應用特點能夠有機的融合,是企業信息組織建設的關鍵,同時也決定了企業未來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

⑻ 怎樣做才是互聯網運營思維

這個問題想了好久,關鍵在於「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算起來這應該是2013年行業里最火的詞,尤其是幾個號稱用互聯網思維做實業,掉頭反攻互聯網的所謂成功者,四處講演,用力大忽悠,仔細聽聽無非是圈子裡早就已經爛熟的那些討論。從門戶到垂直到web2.0,再到微博微信,無非就是那幾個。什麼長尾理論啊,用戶體驗啊,定製服務啊……你多聽幾次,出去聊天的時候故作淡定深沉,時不時扔出幾個詞,然後抽一口煙微笑不解釋,立刻就是一副得道高人隱藏已久的樣子,要你多說幾句就立刻推辭說抱歉我還有個投資人的飯局要去,下回再聊,其實是為了趕末班地鐵回燕郊的出租房。總之從2001年開始進入中國互聯網,這種大忽悠我真是見得多了,說什麼用互聯網思維做實業,人家做實業的高人真進來玩,分分鍾甩人好幾條街。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是人家玩過的。只是限於互聯網的技術門檻,很多傳統實業上的人被壁壘擋住了而已。史玉柱進互聯網的時候,大家都等著看他笑話,最後被人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這還是史老闆肯說,不低調,低調的更多。

吐槽完畢,先說互聯網思維是什麼。作為傳媒出身,我對互聯網在信息科技服務上的一面更敏感,而且這也是互聯網對社會影響的最主要領域(當然還有商流物流等方面,不過互聯網主要是重整了信息流)。就我所經歷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變化來看,如今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實際上核心在於以下幾個點。
1.去中心化。這是目前互聯網行業變化的最大特點,也是讓很多傳統業者,乃至老一輩互聯網行業人士無所適從的特點,無論噱頭如何花哨,這個根源上的變化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噱頭才能忽悠住那麼多人。從傳統媒體時代開始,信息的流傳是有關鍵節點的,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信息的關鍵節點很明確,控制也很方便。監管部門一聲令下,不願意讓人看見的信息就消失了,除非手抄本,手抄本也很容易順藤摸瓜。即使到了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聞門戶和垂直門戶對於傳統媒體的復制性依賴還是很明確,加上搜索引擎關鍵字的導入控制,互聯網信息傳播節點的壟斷依舊很強,依舊可以通過控制住傳統媒體端和重點網站來操控輿論。

不過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很明顯,就是單純消除或者控制信息的難度顯著提升,要麼藉助於行政權力,要麼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對網路關鍵字的買斷和消除,費用很高),因此互聯網時代對於信息的操控初現了變化,就是信息對抗戰,通過散布對立性信息或者虛假信息來模糊事實,讓用戶無從判斷,水軍、刷榜之類的出現證實了這一做法有效。所以當互聯網時代進入到twitter和facebook時代,中國的同類網站興起之後,水軍的瘋狂成為初期無法遏制的景象。在信息傳播節點完全被打碎的情況下,就連傳統的行政管制都失去了大半威力,更無須說花錢控制信息流通節點。因此面對新的信息流通模式,如何取信於用戶,獲得用戶的好評,過去那種集中火力轟大門戶,傳統強勢報刊媒體的做法基本失去了作用,適合去中心化特點的各類紅人、大V的出現適逢其時,所謂的「自媒體」說法就此流行。

對於依賴媒體傳播品牌信息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來說,這一變化實際上有利有弊,傳統信息流通的節點被打碎,接近消亡,企業投向傳統媒體的廣告和信息量大大減少,互聯網傳播節點的控制難度增加,成本提升,無數難以適應這一變化的企業陷入彷徨,這是弊端的一面。我有不少認識了好多年的公關公司的朋友,這兩年都和我訴苦,說公關不如從前好做了。從前是盯住重點媒體,敢花錢,就能把控住輿論,現在這招根本不靈,控制不住。要控制輿論的成本直線提升,必須重新想辦法。我也給出過一些主意。但去中心化,有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業能適應互聯網的變化,建立起從屬於自己的信息流通節點和品牌,那麼信息的傳播效率會顯著提升,成本則大大下降,說白了,就是企業要學著做自媒體。這就是小米興起之後,行業內無數企業都開始學雷軍,學他演講,學小米對微博和社區的把控建設,學所謂的「飢渴營銷」,根源就在於小米比別人快一步,建立了一個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有足夠的把控力。中小企業未必能有雷軍的資源和思路,但學著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傳播渠道,學著通過各種誇大宣傳打造品牌,這點皮毛還是學得到,各種以打造高粉絲量的微博、微信、社區大號為表現的「互聯網思維」達人就此層次涌現。

2.快速精準
既然互聯網的碎片化信息傳播基本壓制住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路徑,那麼擔負起原有媒體的內容傳播責任也是順理成章,而且面臨新傳播節點對於時效和容量的限制,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就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從社區和微博興起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各種驟然興起、影響深遠的互聯網大事件,基本都遵循著一日幾次更新播報變化的規律,將其中所有事態發展欺負清晰展現,持續抓住用戶注意力,這原本是有實力的電視媒體如CNN或者央視才能做到的新聞滾動更新,卻由於沒有了派遣記者和後台視頻製作的流程,變得異常簡單,任何在場有微博的人都可以擔負起這個任務,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就可以將用戶注意力牢牢抓住。

信息傳播渠道的變化,引發了用戶需求的變化,也導致了信息提供者的被動應變。媒體的應變不在這里贅述,對於希望提供產品和品牌信息的企業來說,信息內容的迭代壓力是扎實的考驗,遠比簡單的建立一個形式上的「自媒體」要困難得多,學雷軍搞演講、搞微博、搞社區、搞口碑傳播,形式很容易學,但說什麼,怎麼說,什麼時候說,大部分的企業都不得其法,而類似小米這樣的企業,則是不斷從媒體行業中吸收人才,強化自己的優勢,在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上做的更好一些。與此同時,對應信息的快速更新,產品的快速更新也成為另一個支持信息傳播的焦點。只有產品不斷體現出變化,信息快速更新才不是無病呻吟,這對於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產品更新跟不上,那就只有搞花邊,沒事和業內的對手打打口水仗,搞搞「西紅柿」這樣的花絮,在不涉及產品的情況下保持曝光度,雷軍、劉強東、周鴻禕等人都深諳此道。而如果創新迭代可以跟上,卻把握不住新媒體傳播的特點,例如極路由,不知道該說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說,結果就是適得其反。互聯網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快字,精準(信息精準、投放精準、控制精準)更重要。

自媒體的內容運營這事學問很大,不在此多說,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3.情感品牌
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和快速化,帶來的副作用是公信力的缺失,既然人人都有發言權,大家都可以7×24模式的傳播自己的觀點,那誰說的更有道理,誰更具備說服力,對用戶來說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微博時代的方韓大戰給了我們一個好的樣本,在這個事件中,雙方發言的對與錯,道理和邏輯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用戶更相信誰,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場沒有結果的信息對抗。

對於公眾來說,這是一場鬧劇,但對於企業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傳播典範。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情感品牌,有足夠的亮點,迎合用戶在情感上、價值觀上的需求,那麼即使身上背負的爭議再多,也依舊能有足夠強大的傳播效力,韓寒的文字再不咋樣,同樣有人為他站台,方舟子再胡說八道,依舊有人做死忠出來洗地。微博上的陸琪、天天開炮的周鴻禕、青年導師李開復,這些人雖然類型不同,但無不如此。當然這方面做得最好的,還是郭小四,《小時代》的票房成功,讓所有的抨擊看起來都是個笑話,因為他打造了自己足夠多的腦殘粉群體,影評人能奈他何呢。這些人看的不是小時代,看的不是郭敬明,看的是他心裡認同的東西。我們這個年代,真與假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大家並不在乎真相,在乎的是真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真相,如果不是,他寧可選擇不信。對於互聯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來說,也是如此,只要你做的不是差到令人發指,能有一些打動用戶情感的包裝特色存在,例如小米手機的「青春發燒」、極路由的「自由」、360的「挑戰強者」,就一定有一群認同這些價值觀,進而認同你產品的群體跟上來。這是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思維。其他諸如用戶體驗、免費運營等,都是表面的手段而已。

⑼ 有專門做互聯網電商平台運營邏輯規劃的公司么

深圳 的 大唐 電商 可 以 了 解一下 。互聯 網電 商 平 台 運營 邏 輯規劃 是 他 們 其 中 一 塊 業務,也是比 較 擅 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