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自媒體和個人自媒體的區別與盈利模式!

個人自媒體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流量,獲得收益;企業自媒體主要是為了品牌宣傳,吸引粉絲關注,擴大品牌影響。

㈡ 網路新媒體考研都有哪些學校

2016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學排名:

全國共有33所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院校參與排名,其中排名前三的大學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以下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學排名榜單:

1、中國傳媒大學 ;

2、暨南大學;

3、深圳大學;

4、南京師范大學;

5、上海外國語大學;

6、安徵大學;

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湖南師范大學;

9、雲南大學;

10、陝西師范大學;

11、遼寧大學;

12、廣州大學;

13、四川師范大學;

14、廣西師范大學;

15、重慶師范大學;

16、重慶工商大學;

17、安徵師范大學;

18、浙江傳媒學院;

19、中原工學院;

20、北京聯合大學。

(2)企業自媒體研究生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網路新媒體專業:致力於培養能掌握網路與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熟練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能力,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進取的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傳媒人才。

網路新媒體專業的學制與學位:

1.標准學制:四年

2.彈性學制:三——八年(根據所獲學分確定修業年限)

3.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㈢ 傳播學的新媒體研究生

學妹,晚上好!學姐從個人角度幫助你分析,如果你喜歡記者呀,媒體呀,建議是選擇傳播類的。現在,新媒體很吃香的,而且未來發展前景也會非常不錯;但是,這也是你要有一個好的文憑,有高的顏值,有強的能力!興趣很重要的!如果你不喜歡,求穩定,教育學是非常適合你的!教育學的職業規劃,主要是教師,雜志社編輯,公務員,教育局,高管。一定要選擇適合你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咨詢勤思的專業老師,我當時考研很糾結,是考教育學,還是翻譯碩士,也是他們幫助我的!祝好!

㈣ 企業自媒體是什麼為啥要做有什麼用

就在這幾年,自媒體這個群體抬頭了,身邊就有一哥們不顧家人反對倔強地加入了自媒體大軍。這里說的自媒體大軍,是指那種職業化的自媒體,就是以做自媒體為生,沒有在公司任職的。
後來,我發現有些自媒體人洗手不幹了,說一直孤軍奮戰,整個人都不好了,所以想找家公司好好上班。一打聽他們到公司做什麼工作,他們咧開嘴一笑:還是做自媒體。
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了,兩年前可能還沒有公司招聘自媒體這樣一個職位的,現在到各大求職網上一搜,還真出來一大堆。既然都出現了,那就是合理的,我也覺得公司設立自媒體這個職位也是很聰明的做法。
企業里自媒體到底是個啥?有啥作用?為啥會出現在這個遍地節操的年代?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下面鈦媒體作者張颯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理解的企業自媒體就是講述企業故事的人。在信息扁平化的互聯網時代,沒有故事的企業是很危險的,因為消費者的眼球都從傳統的媒體轉移到了網上,你不出現在網上,就等於自動消失在消費者的眼球當中。
利用互聯網,企業更容易找到顧客,更重要的是顧客也很容易接觸到你,所以,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互動顯得更加重要了。之所以叫做自媒體,背後就應該是能與顧客互動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冷冰冰的企業形象。微信之所以成為自媒體的主要工具,就是因為它跟其它工具相比,跟用戶的距離最近,最容易跟用戶進行日常互動。

㈤ 企業型自媒體和內容型自媒體哪個好

其實沒有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都要看你自身的需要,簡單來說,企業型自媒內體呢,能夠加強企業容與粉絲和客戶之間的互動聯系,能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營銷力的自媒體,而內容型自媒體,通過原創文章與用戶產生共鳴來提升知名度,我個人是選擇了百家號21科技自媒體平台,你可以了解看看。

㈥ 國內哪些學校有新媒體研究生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內動,順應數字容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
2016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學排名

㈦ 很多企業都在做自媒體,我也想了解一下自媒體是什麼

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自媒體平台包回括:博客、微博、微信、答網路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興的視頻網站構成了自媒體現存的主要表達渠道,然而隨著個人用戶對互聯網的深度使用,以闊地網路為代表的個人門戶類網站將成為自媒體的新興載體。
自媒體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對傳統媒體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㈧ 新媒體相關的研究生專業有哪幾個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2005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關於此論題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分析。本文將對2005年新媒體研究中的焦點話題做一個簡要的梳理。 一、何謂新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1)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2)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3) 二、新媒體的特點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4)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5)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6)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7) 三、聚焦幾種新媒體 研究2005年,學界除了對新媒體做了綜合的研究之外,還有一些文章針對新媒體中的一些具體形態進行了詳盡而獨到的分析。 1.手機媒體,開創媒體新時代 楊春蘭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機已不再單單是通訊工具,它還擔當起了『第五媒體』的重任」。(8) 對手機廣播的研究不外乎「政策支持」和「運營模式」的探索,有學者就此分析了其典型的運行模式,並且提出在手機媒體產業鏈中,「內容提供商、移動網路運營商和終端設備製造商之間,如何相互合作發展是非常關鍵的。」(9) 還有研究者則著重在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廣告互動上進行了一些探討,認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策上來看,手機媒體成為新廣告媒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並分析了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廣告之間的互動形式和廣告互動中存在的不足。(10) 對於手機電視的發展趨勢,有學者卻認為,盡管新技術的狂熱崇拜者及追隨者們,堅信手機電視是新技術催生下的又一顆金蛋,但手機電視受到受眾心理、內容和媒介繁榮的制約,因此「手機電視是輔助媒介的主流想像」,「技術的指揮棒為人類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術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術的漩渦』」。(11) 有學者認為,「現在也許還沒有人認為手機報紙的用戶會趕上或超過報紙網路版或印刷版的讀者數量。但是,手機報紙確實是用一種21世紀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聞又忙於行路的公眾提供了一種快樂閱讀的享受」。(12) 2.IPTV,傳受互動進行時 IPTV即交互網路電視,一般是指通過互聯網路,特別是寬頻互聯網路傳播視頻節目的服務形式。 互動性是IPTV的重要特徵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戶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收視節目內容」。(13) 網路電視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業界人士提出,「網路電視不僅是電信運營商的一場盛宴,對節目製作商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然而,「在新媒體產業領域,廣播電視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護和市場壟斷優勢,與市場接軌的企業制度安排至關重要」。(14) 數字交互電視是集合了電視傳輸影視節目的傳統優勢和網路交互傳播優勢的新型電視媒體,它的發展給電視傳播方式帶來了革新。有學者指出,數字交互電視「顛覆了電視觀眾的『受眾』定位與電視傳媒的『傳者』定位」,「數字交互電視的互動傳播,使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規定的,而是不斷在互相共享的、移動的。」數字交互電視的發展還使得「大眾傳播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15) 3.數字電視,產業鏈有望增長 作為新媒體之一的數字電視同樣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廣電總局正式將2004年定為「數字電視年」,並計劃2005年完成3000萬用戶的目標。2005年對數字電視的研究依然集中呼籲加快完善廣電政策的制定,以有利於數字電視產業鏈的增長。有人指出,「可以預見,快速增長的數字電視用戶將推動傳媒產業價值鏈的快速發展,雖然要實現市場意義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但作為政府作用的體現,傳媒產業政策的放開、數字電視產業政策的推進為傳媒企業指明了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發展平台。」(16) 還有文章從實證調查入手,對數字電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浙江傳媒學院課題組通過市場調查數據說明:「數字電視點潛在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是影響數字電視發展前景的決定性因素」。(17) 另外,還有學者提出了數字付費推廣的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發展模式,即認為數字電視應該有獨特的銷售主張,因為數字電視是「技術層面」和「內容層面」兩者合一的綜合體,而且必須以後者為核心,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18) 老年人收視群體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專家提出,老年受眾是付費數字電視的潛在用戶之一。因此付費數字電視要兼顧老年人,啟動老年市場。(19) 4.移動電視,強制收視的是與非 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移動電視的發展迅速是人們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蓋廣、反映迅速、移動性強的特點,除了傳統媒體的宣傳和欣賞功能外,還具備城市應急信息發布的功能。(20) 對於公交移動電視來說,「強迫收視」是其最大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公交移動電視的強制性傳播使得受眾身在公交車上,沒有選擇電視頻道的餘地。這種受眾被動接收狀態,無疑會降低公交移動電視的收視率,然而目前尚無良策改變這種狀態」。(21)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們提出:「傳播內容的強制性有利於拓展『無聊經濟』巨大利潤空間」,「移動電視正是抓住了受眾在乘車、等候電梯等短暫的無聊空間進行強制性傳播,使得消費者在別無選擇時被它俘獲,這對於某些預設好的內容(比如廣告)來說,傳播效果更佳」。(22) 還有學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這種強制收視的缺陷:「公交移動電視雖然為乘客提供了電視節目,但也必須保護乘客的公共利益」。(23) 5.博客,顛覆傳統的傳播方式 從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國興起以來,學界對它的研究就沒有中斷過。2005年對博客的研究依然方興未艾,較之於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樣化。博客的發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對其充滿了信心,「信息爆炸的互聯網也的確需要具備信息收集、闡釋、整理能力,同時提供個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無論是否走向商業道路,無論是否代表個人或機構或政府組織,博客們有望成為公眾的網路信息代言人。」(24) 還有學者對博客傳播中的傳者進行分析,認為博客實現了多重的傳播效果,「即橫跨人內傳播、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3種類型。」同時,還指出博客傳者的傳播動機與「外部環境的擠壓、內心需求和經濟利益的驅動」等幾方面的因素有關。(25) 從傳播學角度對博客的研究中,有學者總結了博客的傳播模式及傳播性質,認為「博客突破傳統的網路傳播,實現了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26) 對於博客的自由問題,有學者認為,博客的即時性、自主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話語自由,這種自由顛覆了「把關人」的概念,但事實上,博客世界裡的自由同時也帶了很多負面的東西,需要網民有自律的意識。(27) 6.播客,新一代的廣播? 「播客」是2005年新聞傳播學術期刊上的又一個讓人們耳目一新的詞彙。「同21世紀初低調誕生的博客相比,播客似乎一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特別關注。」「通常指把那些自我錄制廣播節目並通過網路發布的人稱為播客。」(28) 2005年8月,上海還舉辦了中國首屆播客大賽。對於「播客」的研究始終避免不了與「博客」的對比。有人認為,「如果說博客是新一代的報紙,那麼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廣播。」 朱紅梅撰文主要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播客」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播客實現了從文字傳播向音頻、視頻傳播轉化,增加了娛樂成分。播客還滿足了人們自我表達、張揚個性的需求,同時還加強了媒介匯流與互動。並且,播客將來會從業余走向專業,從免費走向收費,免費與收費播客共存。(29) 四、簡短結語 總體上說,2005年學界對新媒體的研究比較充分,研究的文章也比較多,各主要核心期刊都開辟了相關的專題,但同時也有一些不足。相關的研究文章有30篇之多,但研究的重點基本上比較集中,話題相似,創新不多,一些文章給人以重復、雷同之感。一些學者所提出的觀點比較膚淺,有的提出了問題卻並沒有闡述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