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陸自媒體行業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年傳統媒體在上海誕生,網路媒體的誕生要從1995年《中國貿易新聞網》上線開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線代表者Web2.0媒體成功的進入到中國,同年我樂網也成功引進視頻分享模式打開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成為引爆自媒體人的一個助燃劑,2011年微信的上線一直到2013年的火熱興起,成功的把自媒體轉移到手機自媒體上。
從媒體的發展可以看出過去的媒體時代,因為信息的壟斷,造成壟斷的話語權;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包括微信,微博這樣的工具的發展,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的發言人。
2003年,美國人提出了「wemedia」這個術語,中文翻譯過來是:自媒體。

2005年,Blog進入中國並開始在社會公眾層面上得到認知。Blog是早期互聯網個人網站之後的自媒體典型應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國有1億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試水微博,並藉助它強大的媒體屬性,將微博推向彼時中國頭號互聯網應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巔峰狀態。即便在今日已經不復昔日之輝煌,依然號稱每日有6000萬活躍用戶之眾。它是博客之後的又一個典型的自媒體應用。
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一開始作為一個用於人際傳播的個人通訊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眾平台(公眾賬號),隨即引發大量機構和個人入駐,開設自己的賬號。某種意義上講,被微博擊敗的博客,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得以重生。時至今日,微信公眾賬號有800萬個,相當於每160個中國人就擁有一個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中,有著大量的個人自媒體,並在這些自媒體基礎上,形成了自媒體聯盟。

如果把05年的博客視為自媒體的起點的話,中國自媒體已經走了十年的路程。如果再推到更早的個人網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過早期個人網站無論如何是達不到百萬這個量級的)。但自媒體之風起雲涌,並隱約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商業套路,的確是微信公眾賬號催動的。

雖然微信公眾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屬於試水性質。到了2013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強的媒體工具。拜兩個原因所賜。

其一,移動互聯網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深入到普通中國人之中。與微博不同,微信公眾賬號允許長文本--140個字有時候實在說不清楚什麼,而與博客不同的則是,微信公眾賬號的閱讀,在手機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眾賬號依附於一個強大的社交網路:朋友圈。這是為什麼諸個新聞客戶端也引入了類似公眾賬號的自媒體功能,但依然無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們缺少一個社交網路。根據騰訊官方數據,80%的用戶通過朋友圈進行閱讀。

更何況,微信還有強大的人際傳播場景(點對點通訊),群體傳播場景(群),這都會助長公眾賬號文章的閱讀量達成。

2014年,自媒體開始收割。

一些個體通過運營自己的自媒體賬號,獲得了商業上的變現。這里包括為商業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業公司硬廣,也包括成名後作為一個KOL出入各種會議講座,成為公司顧問。

還有些自媒體賬號,影響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粉絲經濟,組織「**會」、售賣「**牌」貨品,做得風生水起,不亦樂乎。

B. 中國的自媒體平台有哪些

登錄樂觀號,在裡面有15個自媒體平台,進去就可以發現。

C. 我的問題是中國現在有多少自媒體

自媒體自媒體,人人都是獨立的媒體人,人人都能做自媒體,由此可見這個群體還是非常龐大的。隨著5G時代的到來,自媒體將邁向一個更高的台階,出現爆發期,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D. 中國自媒體50強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這類型的自媒體在愛鋪購上可以找到

E. 為什麼最近幾年自媒體這么火

對於自媒體怎麼玩,為什麼這么火,我也不是特別了解,這個是一個新東西,模式是怎樣大家都在摸索,所以就拋磚引玉了,簡單談談,如果各位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指出…
無論自媒體也好,新媒體也好,內容+渠道+平台,這三個點永遠是媒體行業的核心
什麼是平台、渠道、內容?
平台是泛指為了滿足某項需求所需要的環境或者條件。渠道按照美國營銷協會(AMA)的定義是公司內部的組織單位和公司外部的代理商、批發商與零售商的結構,但應用在互聯網網路中,可以理解為信息傳播的結構,內容的定義也很廣,對互聯網而言內容即信息這點應該很好理解.
簡單來說,以傳統媒體為例,電視機是一個平台,頻道CCTV10就是渠道,節目《我愛發明》就是內容,以新媒體自媒體而言,優酷土豆,今日頭條,是平台,財經娛樂欄目,各類自媒體賬號就是渠道。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是內容,袁方長的《發明變發財》就是內容…
無論是平台還是渠道,其主要目的都是為內容的發布、傳播、儲存、檢索服務…兩者在功能設置的著重點上有所區分,比如平台是以發布、儲存、檢索為主,渠道則主要擔當起傳播作用。
什麼是自媒體(we media)?
2003年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
自媒體是一種途徑,途徑的意思是方式也是方法,按照這種說法但凡是沾了點UGC(用戶產生內容)的產品都可以響當當的掛上一個自媒體平台的稱號了,論壇、博客,算是自媒體,微博、微信也算是自媒體。
自媒體的發展
這些互聯網從業者早已玩膩了的東西和現在大眾宣稱的自媒體好像又略有不同,按照We Media的定義自媒體是幾乎是隨著論壇的誕生就開始存在的東西,卻在數十年之後的今天變得異常火爆。為什麼?
信息受制於平台,傳播於渠道,自媒體的火爆原因在於互聯網去中心化發展,平台聚化為傳播節點與分散的渠道相連。自媒體的節點在體量大小上並不亞於傳統意義上的平台,只是相較於龐大的互聯網路而言,它還太小了。火爆的原因可以猜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平台型的媒體平台無法承載體量巨大的信息資源。渠道(自媒體)的快速鋪展也是互聯網網路的自我革新!
在我看來聯網網路媒體經歷了四個時代,第一是以四大門戶代表的平台型媒體時代,此時代的特點是平台即渠道,內容簡單鋪陳在網頁以及客戶端,話語權掌握在媒體機構中,在這個階段的信息幾乎無法有效流通,用戶也無法根據單一平台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及有效性,是一種壟斷性的媒體平台。第二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路在攜帶型移動設備上將信息帶向了大街小巷,新的內容由此產生,不過在此階段內容的傳播受渠道的限制無法有效的傳播,所以公知、明星、KOL掌握了絕對話語權,是意見領袖型媒體的時代,第三,隨著內容的不斷擴充,大量內容充斥互聯網平台,人們開始篩選信息,並把注意力轉向更加個性化的內容上,此時更受人喜歡的大眾娛樂項目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由此催生了各種網路紅人和段子手,這是娛樂時代。第四,娛樂和流行其本身並沒有多少價值,就像翻騰在信息流中的一片浪花,隨風而起也將因風而滅。高價值的信息會在完善的渠道中,永遠的流傳下去,此時便是內容為王的大眾傳媒時代!(自媒體時代)

F. 自媒體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進入到數字網路化時代後,新媒體的發展呈現曝噴趨勢。作為新媒體專大家庭中的一員屬,自媒體近年來也漸成氣候,無論是規模還是前景都相當可觀。
雖然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自媒體起步稍晚,但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在近年來的日益火爆,自媒體藉助其快捷的傳播方式也開始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有大量資本進入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UC等都拿出了大量資金來發展自媒體。
來自前瞻商業研究院《中國新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到2016年微信公眾品台賬號達到2000萬,每日認證用戶超過1萬,活躍賬號約300萬,受眾則有近8億。而今日頭條的賬號數量接近13萬,月增幅超過30%,日均閱讀量達到7億次。在眾多公眾號中,娛樂、文化、科技是分布最多的行業,而娛樂休閑、實事、社會類的內容則是關注度最高的。如今,自媒體又開始了新的嘗試,那就是內容付費。

G. 大陸自媒體行業的發展歷程

1872年傳統媒體在上海誕生,網路媒體的誕生要從1995年《中國貿易新聞網》上線開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線代表者Web2.0媒體成功的進入到中國,同年我樂網也成功引進視頻分享模式打開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成為引爆自媒體人的一個助燃劑,2011年微信的上線一直到2013年的火熱興起,成功的把自媒體轉移到手機自媒體上。
從媒體的發展可以看出過去的媒體時代,因為信息的壟斷,造成壟斷的話語權;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包括微信,微博這樣的工具的發展,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的發言人。
2003年,美國人提出了「wemedia」這個術語,中文翻譯過來是:自媒體。

2005年,Blog進入中國並開始在社會公眾層面上得到認知。Blog是早期互聯網個人網站之後的自媒體典型應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國有1億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試水微博,並藉助它強大的媒體屬性,將微博推向彼時中國頭號互聯網應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巔峰狀態。即便在今日已經不復昔日之輝煌,依然號稱每日有6000萬活躍用戶之眾。它是博客之後的又一個典型的自媒體應用。
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一開始作為一個用於人際傳播的個人通訊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眾平台(公眾賬號),隨即引發大量機構和個人入駐,開設自己的賬號。某種意義上講,被微博擊敗的博客,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得以重生。時至今日,微信公眾賬號有800萬個,相當於每160個中國人就擁有一個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中,有著大量的個人自媒體,並在這些自媒體基礎上,形成了自媒體聯盟。

如果把05年的博客視為自媒體的起點的話,中國自媒體已經走了十年的路程。如果再推到更早的個人網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過早期個人網站無論如何是達不到百萬這個量級的)。但自媒體之風起雲涌,並隱約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商業套路,的確是微信公眾賬號催動的。

雖然微信公眾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屬於試水性質。到了2013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強的媒體工具。拜兩個原因所賜。

其一,移動互聯網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深入到普通中國人之中。與微博不同,微信公眾賬號允許長文本--140個字有時候實在說不清楚什麼,而與博客不同的則是,微信公眾賬號的閱讀,在手機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眾賬號依附於一個強大的社交網路:朋友圈。這是為什麼諸個新聞客戶端也引入了類似公眾賬號的自媒體功能,但依然無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們缺少一個社交網路。根據騰訊官方數據,80%的用戶通過朋友圈進行閱讀。

更何況,微信還有強大的人際傳播場景(點對點通訊),群體傳播場景(群),這都會助長公眾賬號文章的閱讀量達成。

2014年,自媒體開始收割。

一些個體通過運營自己的自媒體賬號,獲得了商業上的變現。這里包括為商業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業公司硬廣,也包括成名後作為一個KOL出入各種會議講座,成為公司顧問。

還有些自媒體賬號,影響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粉絲經濟,組織「**會」、售賣「**牌」貨品,做得風生水起,不亦樂乎。

H. 2019年中國自媒體行業分析報告-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研究

現在企鵝號給普通人創造了發展自媒體的機會,不需要有超高的學歷
不需要有過人的顏值,也不需要通過任何關系,只需要把你擅長的東西展示給別人看就可以了,

I. 2019年做自媒體前景怎麼樣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自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內劃分析報告容》。

從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盡管目前自媒體行業發展處於強監管的陣痛期,但是行業未來依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從自媒體的商業變現模式來看,前幾年,盡管自媒體在平台推廣和營銷方面引起各界關注,但由於嚴重依賴於廣告投放單一變現模式致使商業化進程緩慢,而最近兩三年自媒體的變現模式逐漸多元化,開始由廣告投放向內容變現、電商變現、IP變現、衍生服務收費等多種形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