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已達飽和狀態,自媒體人的春天在哪

近日,代表唐界傳媒參加了幾場一些自媒體的聚會,話題無外乎未來自媒體該如何運營、自媒體的價值以及如何通過一些政策管理來規范運營,保證自媒體能夠健康的發展,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希望可以給自媒體運營的你帶來一些思路。
近些年,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或者個人進入了自媒體的領域,我認為,自媒體屬於社交媒體的典型代表,雖然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主體截然不同,很顯然,自媒體除了具備一些傳統媒體的優勢,還具備更靈活、更互動、更緊密等特點,所以,這也使得很多企業將自媒體的運營列為重要營銷手段,今天,唐界傳媒新媒體事業部趙永奇也和大家閑話自媒體運營,聊聊自媒體的一些運營感受:
互聯網自媒體現存數量巨大,自媒體的運營者素質也良莠不齊,有些相對欠缺經驗的新手,往往在創造內容方面,某些自媒體過度追求熱度,試圖第一時間發布相關信息,採取了大量抄襲和杜撰等手段,單純為了提升點擊率和關注度,而往往忽略了信息本身的真實性,導致有些互聯網自媒體在相對靈活自由的信息創作環境之下,信息的權威性與真實性方面都備受考驗,如果自媒體長期無序發展,依然每日產生大量虛假和無底線的內容,這勢必會影響自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可信度。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如果依託更好的管理機制,自媒體在權威性方面也可以得以保障。
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進入了自媒體領域,他們依靠具備顯著特徵的人格魅力及獨特的個性,將有趣的信息發布給關注的對象(粉絲),在被關注的基礎之上,發布的相關內容才能達到閱讀者,而由於目前自媒體競爭激烈,往往一些原創者即使創造了大量優質內容,卻也在吸粉方面感覺備受打擊,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自媒體巨擘背後都是從傳統媒體轉戰自媒體且早已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比如羅振宇的邏輯思維,他們並不是依靠廣告去獲得收益,而是依靠一系列商業運作來盈利。
自媒體蘊藏巨大的商業價值,自媒體運營者如何能更好的兼顧商業盈利,保持初心,在如何實現良好的信息傳播與商業價值開發取得平衡,都是運營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最後,預祝你2018自媒體發展順利!

❷ 作為自媒體人,你們經歷過推薦幾乎為零的絕望嗎

每個人都有一個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夢想,每個人都想通過努力拚搏實現夢想,可在奮斗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委屈,比如已經很努力了,工資卻很低;突然發生了異常,需要大筆的金錢,可是卻口袋空空,等等,這樣的窘境有很多,所以我們會想各種辦法增加收入,比如近年來比較熱的自媒體。


作為自媒體人,你們經歷過推薦幾乎為零的絕望嗎?


我的答案是:經歷過。還記得當初為什麼加入自媒體嗎?無論你選擇的是寫文章還是拍視頻,大多是想從金礦中獲得一杯羹,似乎很快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2.興趣就是堅持的理由。無論是不是能夠拿到利潤,總要寫下去,這些文字也算是人生的一種記錄,也或者總會有爆紅的那刻。努力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3.它人的炫耀。有次偶然看某人在某條上發文說文字方面功底很差,但是做的非常好,似乎有些訣竅;還有一些大神說又出了幾個爆款青文,我想他們總會有一些方法。所以跟他們做個討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❸ 自媒體:自媒體人到底該怎樣定義自己

我們是自媒體人,但我們到底該怎樣定義自己呢?
別以為這個定義無關自身的發展大局,唯有把自己定義好了,才知道怎樣來規劃自己以後在自媒體中的道路。

1、增強話語權,成為領域專家
個人自媒體的擁有者大致有三種,一是來自於行業大V、意見領袖,他們原本就是活躍於自身領域的專家學者,是領域內的話題製造者和觀點引領者,個人形象突出,能夠一呼百應;二是來自於傳統媒體的新聞從業者,具備先天的信息集納能力和寫作水平,相比而言,更具先發優勢;三是來自於各行各業的普通從業者,根據自身愛好發聲,希望引起更多關注,體現自身價值,但缺乏更多流量關注和專業指導,是真正的自媒體草根。

2、內容專屬化,成為企業附庸
大而全必定會死,小而美才有未來。自媒體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內容的專業化。先不說內容的專業化程度,單就自媒體平台的垂直度要求而言,對領域的專注就是硬條件。領域越專注、越細分就越容易獲得平台認可。
據了解,很多行業垂直度很強的自媒體都獲得了相關企業的青睞。比如專業關注汽車領域的,會選擇單一品牌進行解讀。這樣不但更容易獲得平台支持,也很容易引起粉絲支持,以及因此而引起的話題大戰,互動性極強。

這兩類定義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自媒體人,不過第一類自媒體人還是佔多數,這方面波哥(9,八7,2六,5,九)他知道很多乾的知識,只要有自媒體領域中的問題,問他都是有問必答。

❹ 網紅泡泡龍於海龍去世年僅29歲,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的離開

網紅泡泡龍於海龍去世年僅29歲,導致他的離開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於海龍身體過於肥胖

網紅泡泡龍於海龍之所以會成為網紅,就是因為他的肥胖形象,再加上去自助餐餐廳打卡,一句“給年輕的老闆上一課”。於海龍本身的身材就過於肥胖,跟普通人相比肯定是超重的狀態。一般肥胖的人猝死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因為肥胖導致在睡覺的時候,心臟會遭受到壓迫,因此很可能會出現心臟驟停。

第三:睡眠不足,過度勞累

於海龍在去世之前還在熬夜幫助拍短視頻,對於這些自媒體人來講,休息不足,並且過度勞累也是造成早逝的原因。長時間睡眠不足會讓人精神恍惚,而且猝死的機會更大。畢竟熬夜、加班都可能會導致猝死,這都是因為休息不足導致的。所以年輕人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長期睡眠質量低,長期睡眠不足,一直處於疲憊的狀態,身體是會受不了的。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就像是一根彈簧,當崩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斷掉了。人就算在工作的時候,也要注意給自己適當的休息。

❺ 「沒人關注的UP主」去世後粉絲暴漲130萬,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沒人關注的UP主在去世之後粉絲暴漲130萬,具體的事情真相是什麼呢?趙上上是一個年僅25歲的年輕女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確診為癌症,她將自己的抗癌經歷在B站上和大家分享,可是卻在網上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趙上上是一名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生,非常不幸的是她在2019年9月開學初就被確診癌症晚期,這對於一個花季少女來說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是她並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反而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她像正常人一樣吃吃喝喝,熱愛健身熱愛運動,偶爾還會去旅遊,完全看不出是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

❻ 今日頭條搞死傳統媒體後,准備玩殘自媒體人了嗎

你好,

首先網路搜索逗今日頭條地進入官網,點右上角的頭條號,進行注冊

根據步驟導引內,一步步操作。你容將來到類型選擇頁面,我們選個人自媒體(有實力資源的可以注冊其他)

頭條號的審核非常嚴格,你的名稱,介紹和領域要匹配好否則無法通過。這里小編發現一領域100%通過,而且不需要什麼資質證書。那就是娛樂電影類目,因為頭條在電影市場,需要很多影評人,所以才剛開始,很容易通過。

把資料都填好,不需要寫很多,不要用自己的頭像當頭條頭像。提交即可,一般提交後當天就會給你審核,周末可能會慢點

5
頭條號的流量還是可以的。小編第一天申請通過就寫了一篇文章,12小時不到閱讀量就上1718,被推薦21095。還是挺給力的,慢慢把號養好,日閱讀量上10萬不成問題的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望~~喲。

❼ 擁有600萬粉絲的女網紅去世,具體原因是什麼

首先更正一下,去世的網紅是位22歲的男生,網名叫做“五道口宏楠”。去世的具體原因是:他在戶外釣魚的時候,甩桿用力過猛,使得魚線碰到了頭頂的高壓線,最後搶救無效去世。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❽ 什麼是自媒體人

很多人都認為,自媒體就是創作者自己經營媒體,屬於個體行為。只要自己努力一點、辛苦一點、認真一點就會有收獲,就會有錢進,就會很牛。其實,這是對自媒體的一種誤解。

如果是自己經營媒體,你幹嘛還要辛辛苦苦寫文章,經過別人考核,才轉正,才過新手期?不自己就轉正自己?

如果自己經營媒體,為什麼你的廣告收入不是自己全部收入,而是分得微薄的一點?

如果是自己經營媒體,你的文章為什麼要審核了才能發表,而不是直接發表?

如果是自己經營媒體,那你的媒體經營許可證在哪裡?

別異想天開了,自媒體很好聽,但不屬於你,是屬於取得經營媒體權的經營商,它是一個團隊,一個非官方團隊。

換一句話來說,以前只能官方辦媒體,比如xx都市報、xx晚報、xx電視台等等,它們下面養了大批記者。

現在不是啦,現在私人也可以辦媒體了,比如QQ、微信、騰訊、網路、優酷、今日頭條等等,他們自己辦媒體,他們自己經營媒體。

所以自媒體是與官辦媒體相對而言的,已取得官方資格,具有經營自媒體的權利,並能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私人媒體企業。

美國應該是自媒體最早的發源地,比如「時代周刊」,它自己經營,自己發言。

可能有人會問,那我們創作內容的屬於什麼?

小朋友,告訴你吧,你就相當於官辦媒體的記者,唯一不同的是:記者有記者證,你沒記者證。

說白了,你就是一個沒有資質的撰稿人,寫得好的,被授權為「原創作者」,給予你較高收入,寫的差的,繼續練筆。

另外,寫得好,關鍵看主題能不能與時代合拍?是否傳遞正能量?否則一樣被pass。這就是你的文章要審核的原因。

這就是自媒體!

❾ 99%的自媒體會死,為什麼

關於自媒體定義的爭論由來已久,網路的解釋為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這定義讀起來有點拗口,筆者個人的理解是以博客、微博、微信、貼吧、論壇、BBS等為主傳遞信息的社會化媒體平台。隨著「兩微一端」在優質的UGC(用戶原創內容)上的爭奪,自媒體越來越泛中心化。近兩年,隨著火箭般的成長速度,微信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自媒體內容分發集中營。從而導致不少人認為自媒體就等於微信公眾號。
有這樣的認識並不奇怪,用戶都是跟著主旋律走的。今天的自媒體也和以往的大不相同,以往的自媒體有太多的博客時代的烙印,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如今越來越多的機構團體,意見領袖參與這一進程。在筆者看來,團體機構的參與實在算不得自媒體,或我們認知的自媒體已經從1.0的個體時代升級到了2.0的團體時代。
筆者之所以認為99%的自媒體會死,主要是說基於以個人為單位的自媒體會批量沉沒。此文的討論也是以個人自媒體為前提。首先看一下自媒體上哪些內容榮譽獲得傳播。筆者列出了以下幾種。
自媒體上容易傳播的幾大內容體裁
知乎體
所謂的知乎體就是有一大批專業的垂直領域的知識精英長久地為讀者創造高質量的內容。自媒體上不乏這樣的高人,他們不是行業的意見領袖就是在這個行業浸泡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極易受到粉絲們的追捧,如果話題性夠強,瞬間就會在朋友圈引爆。這樣的自媒體的特徵是:立場鮮明、觀點獨到、底蘊深厚、受眾明確、粉絲眾多。
知音體
大家通常所理解的知音體即:用煽情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俗稱:標題黨。把知音歸結於標題黨對知音有些不尊重。在那個知識匱乏和出版不那麼百花齊放的時代,知音是不少文藝青年的精神食糧。有網友總結出「知音體標題」的四大武器:標題功能上,力顯「點睛」式的入目效果;修辭藝術上,力求多變的激揚文字特色;練達文字上,力呈鮮明的詩化語言風格;標題新意上,力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自媒體里10w+的這種知音體體裁的文章漫天飛舞。
雞湯體
養生雞湯、心靈雞湯、成功學雞湯已經在自媒體上泛濫成災,這種看上去,理都懂,然並卵的東西,不僅俘獲了父母親人,朋友同事的心,就連廣場上的大媽和象牙塔里的大學生都深受其害。倘若不是置身其中的專業人士,有些東西是很難辨別真偽的,這樣的自媒體通常會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只要稍微帶點與錢、與健康、與性、與成功相關的東西,都能取得很好的傳播。因為沒有嚴格的約束和規范,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斷章取義、標題黨、謠言鋪天蓋地。
娛樂八卦體
各種爆料丑聞、撕逼掐架、隱私的東西,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不用太嚴肅地思考,只需要簡單標簽評價、道德審判就可以從中獲得喜悅。在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一個明星的丑聞會蓋過一場民族災難的新聞。而在社交媒體上娛樂八卦性的東西,已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筆者例舉的以上幾大內容體裁是自媒體在傳播上最常見的,按常理來講應該是輿論引導受眾,受眾跟著媒體走,而對於自媒體而言,剛好相反。讀者對什麼感興趣,作者就寫什麼。也正因為如此,自媒體才難以發展壯大——永遠為話題發愁。瓶頸明顯。
自媒體發展的三大瓶頸
第一、在影響力上,缺乏公信力保障
單純地來講自媒體是很難做到公信力的,脫離了傳統媒體的品牌背書和各種人脈資源的聚合,自媒體的影響力也會相應折損,品牌折射的效應更多是突現於圈子內。不少媒體人由此演變為追熱點追潮流。
對於做媒體來說,沒有沉澱就沒有未來。在曝光度上,自媒體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雖然網路百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微博、微信、網易、搜狐、鳳凰等門戶網站、客戶端都為自媒體人提供了內容分發渠道,有的甚至還為優質的作者開出了「供養」的條件;但由於用戶很大一部分都聚集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上,導致很多自媒體人不得不受平台的牽制。沒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對於自媒體來說基本很難做大。
第二、在內容上,難以維持持續性的深度報道
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加速了信息爆炸的進程,依靠搶熱點搶頭條的自媒體會大批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獨家內容和深度報道。取決於自媒體生死存亡的將會是深度和垂直化的內容。如果不能完成這樣的轉型,一批自媒體將自行消散。
所謂自媒體的深度報道,即當所專注的領域發生重大事件時,能深入挖掘和闡明事件的因果關系以揭示其實質和意義,並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經驗提供建設性的方案。光憑前者對於有些自媒體人來說就難以做到,做到後面就更難了。
第三、在商業價值上,難以評估
可以說前兩點都是為商業價值作鋪墊的,但自媒體的商業價值大部分依然體現在廣告上。
以微信公眾平台為例,目前主流的廣告模式主要集中在:招聘、PR稿、廣點通、廣告位出租上。能力強一點的開始在公眾號里賣貨。雖然筆者也聽到一些某某自媒體獲得了xxx基金的xx元投資,估值上億。但是這種機構型的自媒體一是受平台的制約性太強;另一方面又面臨用戶的留存壓力。因為公眾號上的粉絲來的快,去的也快,粉絲幾乎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自媒體是根據用戶量來估值還是根據內容來定價,難以確定。
自媒體的制約因素
除了以上的三大瓶頸外,還有以下兩大因素制約著自媒體的未來:
內容生產模式
自媒體在內容生產上,依然延續的是傳統內容生產模式。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大都有過在紙媒供職的經驗,對紙媒的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了如指掌。有的甚至做到了與創始人比肩的位置,然後出來單干。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自媒體人還是依靠文本輸出的形式創造內容。而文本又過於單一,除了新聞資訊、行業評論、科普廣告之外,實在是乏善可陳。倘若這時在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領域脫穎而出的自媒體就顯得分外難能可貴。雖然有些機構型的自媒體在音頻和視頻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做得還不夠深,不夠好玩有趣。筆者認為多元化垂直領域的自媒體還有機會迎來較大發展。
商業變現模式
對於大部分的自媒體人而言成熟的商業模式依然不明朗。大家普遍的做法是通過生產專業化的優質內容,在特定的領域內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以此來換取廣告主和投資人的青睞。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現實生活中卻是另一幅畫面。優質的內容首先選擇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首發,然後一稿多投。雖然這樣做有些不道德,但對於平台無法提供體面的報酬的自媒體而言,影響力要大於變現力。一方面自媒體有極強的軟弱性和依賴性,需要這些門戶平台作品牌背書;另一方面,藉助媒體平台來擴大個人平台的知名度。如此曲折的變現方式,很少人能玩得轉。
自媒體的發展
2015年是自媒體的寒冬,將會有大批的自媒體在這個冬天蒸發(這未必是壞事)。但並不意味著自媒體會這個行業會消失,在筆者看來,自媒體的發展至少還有這三大方向。
首先,從線上落地線下
相當一部分自媒體人是玩文字游戲和造概念的高手。古語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聯系實踐,讓情懷落地。這是自媒體人的必經之路。閉門造車、紙上談兵都不見得有什麼卵用。
打個比方:假如A是個網紅或某個行業的意見領袖,通過社交媒體積累了大批的忠實粉絲,對自己所在的行業又有獨到深刻的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線上走向線下,將二者進行結合,然後探索出新的模式。
其次,以內容為載體,以社群為核心,以電商來盈利
社群好比倉庫,內容就是物流,電商即產品。對於自媒體來說內容就是連接讀者與作者的橋梁,通過這種橋梁將相同的興趣愛好,共同價值觀的朋友聚集起來,然後一起來做事。
新媒體時代,靠內容盈利的空間變得日益狹窄,更多的盈利空間是由內容支撐的後端的電商產品。社交+電商的路子雖然走起來艱難,但總歸有盼頭(批評一下微信,進度真的有點慢,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微信在朋友去廣告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但媒體+電商,筆者認為還是有較大的成功可能性(這里說一下微博,筆者不太看好微波電商,一是微博錯失了風口;二是在商業化布局上採取了一系列過激行為,導致大批大V「撤離」)。媒體的內容電商將成為一大方向。
第三、單點突破,打造產業鏈
即從垂直或自己擅長的領域切入,然後通過這一領域來打造產業鏈。
假如甲是一位O2O領域的培訓講師,他的做法應該是先從為企業的培訓演講做起,然後是寫書出版,接著做社群,最後做顧問,能力再強些的可自建團隊,自己創業。對於大部分自媒體人而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積累,在一開始沒有資金和資源的情景下,只能按部就班。喜歡走捷徑的自媒體終將走向失敗。
總結
從博客到人人網,從微信到微博,變的是承載內容的平台,不變的是寫字的那些人。只是時常有新的面孔進來,舊的面孔離開。隨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方式日新月異,新媒體會變成傳統媒體,自媒體也會流於日記體。是鳳凰涅槃後的重生還是日薄西山後的余暉,其實沒那麼重要。對於自媒體筆者的看法,借用李海鵬在今日頭條上說的一句話:讓凱撒的歸凱撒,作家的歸作家。

❿ 自媒體死掉一個號損失多少錢

自媒體號目前的話應該企鵝號待遇最好(它有推廣活動),你隨便找個搜回索引擎去搜索一些企鵝答號,找到它的官網,按照提示去注冊就行了,有了企鵝賬號就可以通過廣告分成(流量主)基本條件要滿足才可以開啟.滿足條件後,可以看到自己的左側有個收益,點擊流量主,通過流量主,說明了你在平台上有收入了,達到開能流量主的標准就可以了。「收益的高低」,只要過了流量主後,收益是每天都會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