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眾創空間是什麼,其運作模式又是怎樣,利潤空間在哪,發展前景如何

樓主你好,我剛好接觸過一些,目前廈門大小眾創空間有幾千家,好點的基本都能拿政府補貼,比如入住一個項目政府補貼多少?另外有的場地這塊政府也有補貼的。另外每個項目有三到六個月不等的孵化期,能活下來的可以獲得投資,另外眾創空間方面可以對項目進行股權投資。目前有的空間不錯的能把閑置率降下來,運營方面能維持成本就不錯了

❷ 高校眾創空間通過什麼方式提供創業幫助

一般高校就是專門針對學生的,給予場地這些方面的支持,但是肯定沒有社會上的全面。像騰訊眾創空間這種就是面向全部人群的。所以你可以對比一下,考慮看一下哪一種對你更有幫助。

❸ 眾創空間的運作特點有哪些

1.成本較低,適合想創業的創業者和剛起步的公司。2.有交流營,不能企業的創業者內和管理者可以學習容不同的技能。3.對於孵化器,眾創空間的入駐條件低。面向大眾。也體現了眾創空間的眾字。騰訊的眾創空間就是其中一個。

❹ 什麼是眾創空間,眾創空間真的可以節約成本嗎

網路解釋:眾創空間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趨勢,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根據互聯網及其應用深入發展、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的統稱。國內比較知名的眾創空間有:workingdom、P2、優客工場等,眾創空間真正的價值在於共享與社交,在眾創空間平台可以共享辦公設施,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

❺ 眾創空間在國外是怎樣的

《創新2.0視野下的協同創新研究:從創客到眾創的案例分析及經驗借鑒》一文總結了三類典型的眾創模式,其中Fab Lab、Living Lab即是歐美兩種典型眾創空間形態,Living Lab還和中國的「三驗」AIP眾創模式一起,致力於將整個城市建設成為各方參與的開放創新空間,也就是城域開放眾創空間。三種典型眾創空間模式如下:
⒈Fab Lab創新模式
Fab Lab即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發起的一項新穎的實驗——一個擁有幾乎可以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廠。Fab Lab正是基於從個人通信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應用的,融合從設計、製造,到調試、分析及文檔管理各個環節的用戶創新製造環境[34],也為更廣泛的群體自由地施展其創新才能提供重要的技術工具和信息平台,推動了草根創新。同時Fab Lab還注重開放知識與協同創新的激盪、傳播和分享,通過開源軟體應用以及網路社區建設,實現文檔代碼同步、想法的交流及知識的傳遞與交互。Fab Lab所支撐的個人製造為更廣泛的群體自由地施展其創新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平台,其所推動的草根創新則將使創新活動褪去過往象牙塔賦予的神秘光環,更緊密地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Fab Lab的實踐和經驗基於虛擬空間比特與實體空間原子融合的創新理念,為大眾參與創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支撐環境,推動了全球的創客浪潮,是眾創的典型模式。
⒉Living Lab模式
歐盟推行的Living Lab創新模式也是眾創的典型模式之一,是歐盟創新系統建設的關鍵一步。Living Labs又稱為「生活實驗室」或「應用創新實驗室」,它強調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和共同創新。Living Lab致力於培養以用戶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模式和創新體制的全新研究開發環境,採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等手段來調動方方面面「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機會。Living Lab立足於本地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以科研機構為紐帶,建立以政府、廣泛的企業網路以及各種科研機構為主體的開放創新社會(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Living lab將整個城市作為開放的實驗空間,依靠生活、工作於城市中的各類用戶,為創新應用實時地提供原型設計和測試平台,在用戶需求的驅動下,在整個城市范圍內進行試驗和創新。這樣的Living Lab正是以用戶為中心整合多種資源,使得研發機構、企業、相關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用戶與用戶群體實現共同創新、開放創新,推動了創新進程和創新涌現,是眾創的典型模式。
⒊AIP「三驗」應用創新園區模式
北京市發起的城市管理「三驗」應用創新園區(AIP)是對創新2.0時代信息社會條件下以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的科技創新平台與制度設計的探索。「三驗」AIP應用創新園區的核心理念即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引導、以技術為推動,需求與技術充分互動的應用創新平台以及覆蓋市民生活和工作的開放創新空間,貫徹最終用戶參與產品的技術研發、設計過程的應用創新理念,以「三驗」(體驗、試驗、檢驗)眾創機制貫穿需求孵化、需求實現(技術孵化)、需求驗證的全過程,推動以「三驗」眾創機制為核心的技術應用研發與試點示範活動。[35]其中,體驗指用戶體驗,這是創新2.0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試驗指研發企業以與用戶及相關各方共同開展的試驗,這是一個技術研發孵化的過程;檢驗指以相關政府部門及第三方社會組織搭建的平台進行檢驗及價值評估,為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的孵化及推廣應用、科學決策提供更好的支撐服務。AIP「三驗」眾創機制的探索對於用戶參與創新、企業技術孵化、各方協同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孵化了一系列的創新產品和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應用創新園區的「三驗」眾創機制不但可以對接用戶體驗、企業研發與社會推廣,很好地對接應用需求和技術孵化、實現社會創新和技術創新的互動,也有利於培育眾創文化,推動創客運動的持續發展。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三驗」應用創新園區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並與國際上的Fab Lab、Living Lab兩大眾創模式一並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是對創新2.0時代眾創的重要探索和先行實踐。[1]應用創新園區關於體驗、試驗、檢驗「三驗」眾創機制及眾創平台的建設,以用戶為中心整合政用產學研各方資源,有利於推動用戶創新浪潮,也有利於推進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的實踐,有利於推動創新創業的浪潮,是眾創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

❻ 什麼是眾創空間

看別人的回答基本都是拷貝的官話,也有廣告,我來說點兒實在的。眾創空間現在其實跟商業物業差不多,商業模式就是化整為零出租面積,你自己算算一個工位收1000元/月,是不是比整租貴很多?而且,那裡所謂的創業者交流與合作,這個思路很有問題啊,做的不同項目的創業者其實很難融合,如果你需要合作夥伴,你不在那裡也必然能找到,這難道不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創業的人需要混一定的圈子,但這要跟你的創業項目相關,需要自己去發掘,而不是以為做在XX空間的工位上,就自動進入了你需要的那個圈子。那裡能提供的公共資源,你在家裡也能搞到,現在都是雲計算,你非要擺幾台伺服器才算創業?而特殊的創業項目,那裡也提供不了你相應的資源。特別是你在那個開放空間裡面做項目,如果點子真地好,同行看見了,不就抄走了,還等你做大?我覺得去創客空間真正地意義可能就是你暗示自己真地創業了,至少有個形式。
另外,這種眾創空間提供的與投資方的對接也是個噱頭,資金都是逐利的,雷軍當年搞天使投資就說過「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投資方要為自己的錢負責,看的是項目和團隊,才不管你公司在寫字樓里還是你家。
再說地方政府,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做什麼能最快體現政績?提供創業服務。但扶植幾個成功企業風險太高且時間也長。以前是配套資金吸引創業項目來本地,缺點是支持的項目有限,且體現不出「大眾創業」,所以現在就開始鼓勵建這種眾創空間,以數量和規模取勝。既能向上匯報工作業績,還能為地方過剩的商業地產尋找出路,何樂而不為?
2017.11.29更新————————————————————————
之所以更新一下回答,是因為這段時間也經歷了一些跟眾創空間有關的事情,感覺有必要修正一下之前的回答,這樣才嚴謹。
前一段時間因為融資,需要地址注冊公司,找了寫字樓和一些孵化器,對比之後還是租了一個類似於眾創空間的開放工位。親身體會感覺眾創空間在一個人起步階段確實能提供一個低成本開公司的途徑。一個地址加租金一年下來其實也就是2萬塊錢左右吧。開公司的成本低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如果開始創業後馬上發現自己的商業機會看得不準,立刻收兵損失不大;壞處就是,門檻低容易沒想清楚就冒然行動。除此之外,其它的好處不多,可能有個具體辦公的地點比在家裡工作能更專注些?創業這事兒是需要想清楚的,很多人都說自己做好了准備,其實沒有!無論什麼空間,對於創業者來說都是工具,看你怎麼用它,如果因為有了這個工具,腦子就熱了,那就是被工具用了。

❼ 國內眾創空間有哪些運營模式

雖然一開始抄眾創空間是以幫助創客為名義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他沒有盈利模式,不然他不就是一個慈善機構了么,其實更多的時候他們也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關系,比如說騰訊去年與微影合作的大聖歸來他們在利潤上肯定會有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