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校園宣傳推廣,有哪一些方式

我覺得校園宣傳推廣的方式有很多呀,你可以廣播呀,然後還有每天早中晚自習的宣傳呀,然後還可以發傳單呀,反正我覺得校園宣傳的方式多種多樣。

Ⅱ 騰州自媒體的課程安排怎麼樣有人了解嗎

他們課程確實挺好的,畢竟業內一對一的公司很少,服務質量非常不錯的

Ⅲ 高中生如何進行選課

不同大學選課方式不同,下面以幾所著名的大學為例講解:
北京大學: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通選課、公選課以及全校必修課(含政治、體育、英語、計算機和軍事理論等)。英語課在學生入學分段考試之後就按測試結果分班,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生在網上自選英語課。專業必修課由學生所在院系統一安排。政治課、體育課、計算機課程和全校公選課直接由學生自己上網選課。通選課採取面對面和網上選課相結合的方式。在選課期間,每門通選課都有一個固定的選課教室。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到想選的課程的教室聽任課教師講解並和教師就有關問題進行交流,然後填寫選課單。如果留條的學生超過計劃額,則由老師當場或第一周內決定誰能上這門課。其餘的學生則只能指望選上的同學在網上退課後再補選。北大在網上給已經滿額的課程亮起「紅燈」,「紅燈」一滅便是「乘虛而入」的好機會。
上海財經大學:學生一進校就會拿到大學4年的課程安排表。每學期按專業不同都有固定統一的課程表,一般學生完全不用選課。上海財大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採取獎勵學分制,即每學期平均績點在3.4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4學分的課程,平均績點在3.7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6學分的課程。這些選修課程均為其今後的必修課程,在網上掛牌,學生上網自選。
同濟大學:學生在大一時除了可自選一門公共選修課程之外,其他課程均按專業統一安排。之後每學期學生可自選1~2門公共選修課,其餘課程科目仍為統一安排,但學生可自選上課時間和授課教師。公共選修課程採取隨機分批輪流上網選課的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每學期由各院系向本院系學生開出一張推薦課表,內容包括英語課、政治課、專業必修課等,學生根據推薦課表所列科目可選擇授課老師和上課時間。推薦課表的選課分為兩輪,在第一輪選課中未能選上所有課程的學生可參加一周後的第二輪選課,在第一輪選課的剩餘名額中繼續選擇。第三輪選課時選公共選修課程,除大一第一學期不能選修公共課程外,學校對之後每學期選修的公共課程數沒有任何限制,只是對文理科學生在所選科目要求上有所不同。

Ⅳ 如何利用製作「自媒體」來開展語文任務驅動教學

1、信息技術課中應用教學法的現狀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比較新的課程,教學模式還不明確,合適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許多教師是將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照搬到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太適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教學效果很不好。如:講授法(信息技術課主要是上機操作的內容,以講授法為主進行教學顯得內容太抽象,也不能將操作的各步驟很直觀的展現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不能很好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操作能力)。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刻的理解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其實,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有著鮮明的特點:一是層次性,即信息技術要求教師採取分層教學策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靈活多樣的分層次設計任務;二是實踐性,即在親自實踐操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三是應用性,即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四是創新性,由於信息技術課內容新穎靈活,完成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多種多樣,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五是整合性,信息技術是一門工具學科,可以用它來解決其它各科中的很多問題,即將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進行整合;六是時代發展性,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信息的獲取、傳遞和處理的方法在不斷快速的更新變化。因此,要上好信息技術課,就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的這些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得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為此,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摸索出「任務驅動」教學法比較適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仍沒有很好的被運用於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系統的理論層面的知識,很多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認識還很膚淺,不清楚它的理論依據和理論基礎,不明白該如何運用於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設計的任務枯燥無味、可操作性不強、沒有體現層次性和整體性等。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的教師甚至將「放羊式」教學(放羊式教學:教師上課前布置一個任務,就叫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就不管學生的完成過程,也不講解相關知識,對於結果也不作評價。)也說成是「任務驅動」教學。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是必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影響到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影響到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含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講解教學內容,而是把教學內容分解到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任務」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的層次性、實踐性、應用性與創新性等特點,可以根據這些特點設計出靈活多樣的任務進行教學,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自主探究或互動協作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如:在「文件夾操作」這課中,可以設計這樣四個任務:任務一:在D盤中建立一個文件夾,並命名為「游戲」;任務二:把「F盤」中的「QQ」文件夾復制到「D盤」建立的「游戲」文件夾里;任務三:將「D盤」的「游戲」 改名為「升級」;任務四:刪除「D盤」下的「升級」文件夾。同學們通過分析得出在這節課中舊知識是文件夾的定義和什麼是菜單法、快捷菜單法及工具法等。新知識是文件夾的建立、改名、復制和刪除。然後大家通過討論得出可以用菜單法、快捷菜單法及工具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事實上「任務驅動」教學法它並不是簡單地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 3、「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環節 3.1 教師設計「任務」階段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該充分重視並精心設計每個任務。設計任務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感興趣的方向來設置任務;要注意知識點的系統性、連貫性和軟體基本功能的遞進性;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鞏固已學過的內容,又探索新知識。這樣逐步提高,並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總體的教學目標,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但是,由於學生之間有差異、教學內容靈活等,要設計好各課的任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1 任務設計要體現真實性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一些教師只是考慮到如何提高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強行加入到任務中去,不管任務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合理。如「文字的排版」這課中,有些教材把一首四言詩,四句分別設置為不同字體和不同字型大小,任務完成後整個版面凌亂不堪。學生雖然學會了操作,卻失去了對「美」的體驗與感受,這樣的任務就不符合教育的理念。這就是任務沒有體現真實性,因為任何書都不會這樣排版。可修改為,把這首詩放到同一行中,讓學生思考如何去排版,通過實踐引出操作中的問題,再逐一解決。通過作品的展示進行分析比較,形成對排版的初步認識。這中間蘊涵很多的內容,如:換行,標題、作者的位置,四句詩怎麼擺放,文字的顏色、字體、字型大小等。讓學生學會創造美,學會審美。將知識蘊藏在分析、討論與交流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操作技能,在分析比較中理解了排版的原則和技巧。 3.1.2 任務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1)根據學生的水平,由於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基礎的不同,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將任務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在「WORD中插入表格」這一課中,設計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WORD中製作出本班課程表」。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任務則相對容易,只要求製作簡單的表格,再把相應的課程名稱填入單元格中,盡可能作一些修飾;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任務難度就稍微大一些,除了要製作表格和填入相應的課程名稱外,還要做表格美化、用背景修飾,完成一張具有個性化的課程表。這樣讓所有的學生在每次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致和想像力,體驗到完成任務後的喜悅和成就感。 (2)根據教學內容,布置任務要將一節課的大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本著 「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將小任務分為三種層次:一是「模仿」,即照著課本上的例子仿做一遍,讓學生在模仿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繼續學習的內動力;二是「改造」,即對原題作了加工,比原題要求略高、角度較新而又聯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或同學們適當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務,進一步品嘗付出努力後的成功喜悅,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煥發自主學習深入探索的學習熱情;三是「創新」,即在完成上述訓練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創作性練習,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加強引導,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展開想像和聯想的空間,完全自主完成任務。 3.1.3 任務設計要體現整體性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信息技術課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完整的教學內容,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處理、運用網路等,都能夠設計成一個個系統的任務。這個完整的大任務就是每部分總的學習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涉及到該部分的許多知識點,通常要分成若干個子任務,各個子任務只要一結合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任務。因此設計任務時要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讓它們之間形成子任務和母任務的關系。子任務服務於母任務,這樣就能保證很好的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3.1.4 任務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興趣,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才會積極地去認識和探究知識。如果設計的任務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達不到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教學任務也就難以保證順利完成。學生的興趣往往來源於生活,如何用電腦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例如:在學習EXCEL處理成績表時,運用公式求和,我就用本期半期考試的成績表讓學生計算初二 950名學生的總分,要求用比較快捷的方法完成。我還說了只要方法正確,只需幾分鍾的時間就能完成。結果任務一宣布就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通過閱讀教材,有的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有的則向教師請教,來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整節課都非常投入,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這樣,學生體會到了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3.1.5任務設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留給學生一定的創新空間,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提出的任務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融合教學內容於開放平等的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去獲取知識、去運用知識。在「用WORD製作賀卡」這節課上,教師沒有限定賀卡的形式和內容,僅僅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素材,這就為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提供了空間,為學生自由創作留下了充分的餘地。從學生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品中,反映出他們不但掌握了教師要求掌握的內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細節上還能舉一反三、靈活變化、自由發揮,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真正實現教師「授人以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教學目標。 3.1.6 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信息技術課中可謂「百看不如一練」,用「紙上談兵」的方法教學是不可行的。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範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後,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因此設計的任務,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使學生易操作、可操作、並樂於操作,只有這樣的任務才能吸引住學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時時刻苦探究、努力的解決問題並完成任務,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知識與技能,學到了本領。 3.1.7 任務設計要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設計的任務要靈活,不要死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實現,這樣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適應能力等。信息技術是時刻變化著的學科,它也是更新最快的學科,如果學生只是在課上學到一些知識,而沒有把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那麼過幾年後軟體變了,學生也就一無所知了。所以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只要能力提上去了,無論軟體怎麼變,學生都能適應。在信息技術課中探索能力至關重要,有些新的軟體必須要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積累經驗才能使用這個軟體。在「設置動畫」這課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著操作,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雖然有許多學生都成功了,但也有一些學生在操作時不夠大膽,不敢「越雷池半步」,這就約束了他們通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放大膽子操作,不要怕遇到錯誤。要勇於探索,直到成功。 3.1.8 任務設計要注重與其它學科相結合 把信息技術這門課孤立地進行教學,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任務的設計還應盡量使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聯系,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系,走課程整合之路。整合過程中,要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具體的任務,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盡可能體現學科整合的思想,充分關注其它學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運用WORD進行排版」這個任務中,就可以輸入一篇語文課文,並自己畫一幅小插圖插入到課文中,然後進行排版,這就整合了語文、美術學科的內容;在「利用Excel,創建本班同學某次考試的成績表,計算出總分並排出順序,最後寫一個簡短的分析報告」這個任務中,就整合了數學、語文等學科的內容。 3.2 學生探索「任務」階段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環節,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發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點撥下,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在任務的完成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3.2.1 引導學生分析「任務」並提出問題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給出任務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要讓學生先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問題。在提出的問題中,有些是以前學過的,這些問題就由學生自己給出解決方案;另一些是沒有學習過的,即隱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這也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使用「畫圖」程序時,要求畫一幅田園風光圖,接著讓學生討論這幅圖畫中應該有哪些內容,如有農舍、夕陽、樹、小河、草、牛羊等等,然後讓學生分析要完成這些內容需要用哪些工具,怎樣用這些工具。這樣,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運用這些工具了。 問題最好都是由學生提出來,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提出問題時,要採用「先粗後細,逐步求精」的方法,將問題細化成若干個小問題。如對於「農庄」這一圖案,就涉及了如何運用矩形工具畫矩形、正方形,如何用填充工具倒顏色。對於某些任務,開始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一次都提出來。對於一些任務中存在問題,學生只有親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問題。這種情況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再提出並解決相應的問題。 教師要注意在「任務」中設置一些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特別是在新知識的引入上,更要設置一些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積極思考把問題提來,這時教師將新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對新知識的認識。 3.2.2 根據提出的問題,及時學習新知識 問題提出後,就需要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老問題和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已學知識自主探究解決,新問題可以由學生相互討論或師生共同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比如從哪裡獲取相關的資料,尋找相關的幫助,解決問題的大體思路等。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新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親自體驗這種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善於獨立思考。如在學習「文件的基本操作」時,可將這節課設計為四個小任務

Ⅳ 做好校園推廣有哪些方法

緯度互動注重校園推廣10年,以下是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到你:

要想做好校園推廣,首先你得了解品牌產品或者要推廣的是什麼?

很多朋友問我,你如何管理這么多學生!答案很簡單:文化!朋友們總說我這句話很空,其實不然,這是最干貨的一句話!如果你認為很空,是你已經被那些枯燥的KPI包圍,是你根本不了解這個市場,換句話說,就是隔行如隔山!真心希望,當你想要啟動校園項目的時候,深切的了解一下這個市場,比如狀況,人心等很渠道基本不相關的事情,因為,校園市場,需要的是情懷,而不是生硬的規則。

學生團隊,不拿你固定的薪水,不指望養家糊口,與你相隔十萬八千里遠的距離,你除了文化,還想怎麼管理?職場規則?規章制度?別開玩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強,就算畢業之後工作,不穩定性依舊存在!但是,同學們都很感性,所以,要求做校園的你,也要感性!
很多朋友和我說也要做校園,我都會問三個問題:
第一,你能不能把工作和生活融為一體?
第二,你能不能隨時隨地讓團隊成員找到你?
第三,你能不能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團隊成員謀取福利?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做不好校園!我一直在說,一個校園市場總負責人,不僅僅是一個領導的角色,還應該是長輩的角色,導師的角色,朋友的角色。如果你的行為不端,你會給這些未經世事的孩子造成歪曲的榜樣範本!
【校園市場簡析】
第一:從市場環境上看,校園市場人群集中,可以批量營銷推廣,而且大多城市都有類似大學城這樣的學生集中地;
第二:從人群屬性上來看,高校學生群體有著從眾、對事物充滿新鮮感,而且學生群體的社群屬性比較強,易於話題的傳播;
第三:從傳播環境上來看,由於上兩點的屬性,是很多產品推廣的第一站,加上這里相對人力、推廣成本比較低,學生群體近年來可謂收到了轟炸般的營銷,這是校園營銷的不利點,這點看看校園中的傳單發放量和海報更新率就知道了;
【常見的校園推廣三個層面】
一、獲得政府校方支持
分兩類:一種是有錢有勢,像移動、聯通、電信那樣可以做到把辦電話卡作為新生入學的流程之一,甚至把電話卡隨錄取通知書寄出,有這樣的級別的話可能就不用看這篇文章了;另外一種就是你的產品是大學生所需要的,最好是和學習就業等正經事兒相關的。
據稱能說服團省委支持你的產品在校園內的活動那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了,但鑒於這種契機也是極少的,建議在嘗試校園合作初期還是先從一兩個學校開始試點,摸索合作形式。重點院校是一般都對商業化行為管得很嚴。不想一開始就碰釘子的話可以先從非重點院校開始。
案例:喬布簡歷的《全國大學生簡歷大賽》
二、獲取用戶稀有資源
學校官方所掌握的用戶稀有資源包括:官方稀有數據、成績學分、學校推廣渠道」,例如像超級課程表,他們不僅將課程表數據給打通了,還提供考試成績查詢,擁有了這樣的數據,自然不愁學生不下載了,但如何獲得這樣的稀有數據就要看各家的手段了。
再如,你在校園內辦一場活動如果承諾能給參與活動的學生提供創新學分,一定是報名爆滿的,誰有創新學分權威分配權利?網友支招是可以花點錢跟學生會合作,學生會外聯部就是專門負責拉贊助的,不妨先從他們開始建立校園渠道。
三、發展校園大使團隊
校園大使算是校園推廣的常規軍了,每個校園大使下面又可以發展院大使、系大使形成分級管理。他們不僅是校園內的線上線下推廣活動的組織者、傳播者和執行者,可以向同校學生群體介紹品牌和產品,協助品牌校園招聘工作的展開等等,也可以作為兼職團隊協作進行校外推廣活動。
例如網路在全國很多高校都徵集了規模龐大的校園大使進行網路糯米的地推以及公益活動推廣等。
【常見的校園活動合作】
社團贊助:一種是贊助和產品相關的社團,一種是贊助規模較大、受關注度高的社團,可以是長期贊助也可以是贊助某項活動,這種合作形式不太會虧本。
展台活動:一般是社團或學生會舉辦,app可以跟他們合作贊助,也可以自行舉辦。成本低,頻次高,節假日、周末、日常午晚均可進行。
大型活動:大部分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有院級或以上舉辦的活動,比如晚會、辯論賽、唱歌比賽等,可以冠名或贊助,頻率比較低,合作的學校多了每個月差不多都能有一次,影響力大;
自發商業活動:比如校內網曾經成功策劃了免費包車送學生到火車站等,這種現在比較難做,可以嘗試,但難以規模化,重點學校一般都會打擊商業化行為

Ⅵ 在線教育到底應該怎麼做

想做在線教育需要解決4個問題:

1.課程/講師資源

2.授課平台

3.獲取流量

4.留存與轉化

一、課程/講師資源

可以是自己的師資去錄制課程,也可以是簽約講師買斷課程,課程製作方面不多說,總之要有課才能賣課。

二、授課平台

1、第三方平台:自帶流量,但是新做的機構很難獲取到流量了,平台都是扶持頭部,另外還指望你有大咖老師自帶流量給平台。不過第三方平台的好處是免費入駐,按課程銷量抽成,適合前期創業經費不足的機構和講師。不過自己賺的部分要分出去不少,做大後還得受平台管理約束,利弊大家可以自己平衡。

2、自建平台:自己組團隊搭建一個在線教學平台的話適合成熟的在線教育機構,因為成本是很高的,要給團隊開工資等等。那麼中小機構和個人講師團隊可以選擇第三方服務商搭建教學平台,成本低,不抽成,又有專業的團隊保證平台的升級維護,適合初創教育機構和個人講師,後期發展起來可以定製買斷系統,並且試錯成本低。

留存和轉化依靠的始終是教學質量和服務,在線教育的本質也是教育,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跟不上的話獲取了流量也難以轉化留存。

想做好在線教育以上4個方面都要做好才能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