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結合具體案例,簡述新媒體如何影響全球傳播格局並實現國際輿論制衡。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新媒體讓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媒體,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拿前不久的「冰桶挑戰」來說,這項活動發源於波士頓學院,然而現在的新媒體,使這一項活動傳播開來,上到國家總統,下到平民百姓每個個體都是傳播的媒介,這項挑戰迅速傳播至全球范圍。對於國際輿論的制衡,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事件的報道者,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不再是國家政府想讓我們看到的,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② 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業界認為媒體微博主要有三個功能:形象塑造、關系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微博有很多優點,諸如穩定、簡單、快捷;但微博也有其致命缺陷,例如其龐大、廣泛、不確定的受眾面讓用戶不好把握這樣的多元互動。基於視野窄化的原理,從個人情趣愛好出發,微博用戶會選擇具有某些一致性的人進行關注,這種用戶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議程設置,逐漸形成一個輿論群體。要想使得自我議程設置成為公眾議題,媒體微博必須要善於分析自身受眾心理,發布適合一部分受眾的內容,不斷提高粉絲的參與度。媒體微博在運營時要注重策略調整,通過形象塑造、信息推送、意見領袖、話題策劃等策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響力。

微博言論空間的自由性及巨大的發表空間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其裂變的傳播效果增強了微博輿論監督功能。媒體微博在其傳統媒體的強大的影響力基礎上提高了信息的實效性,通過強互動凝聚輿論力量,在熱點事件當中自成一派,引導輿論走向,形成密集的監督網。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輿論話題的引導,如何掌握主動權,這是我們當下急需的。

一、學習認識新媒體,進一步認識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有著明顯不同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的特性,認清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新媒體在信息發送上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反映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新媒體卻能將正在發生的事實瞬間告知公眾。這給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必須轉變觀念,學習認識新媒體,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及時發言、傳播資訊。一些政府部門已經開設了官方網站、博客、微博等,積極疏通傳播渠道。事實證明,善於運用新媒體,及時回應民意訴求,對密切與群眾的關系,對提升自身影響力,都十分有利。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具有互動性。無論是參與網上討論、轉發手機簡訊,還是轉載網路言論,受眾常常集信息的接受與傳播於一體,傳統媒體時代「我播你看」的單向流動,正向「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發展變革。這帶來了傳播內容的極大豐富,各種信息都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社會思想意識加速多元化,傳統的輿論引導格局正經受著深刻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既為公眾參與政治生活開辟了新通道,也為黨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無限可能。領導幹部需要改變執政理念與方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途徑,搭建起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優化決策流程和執政方式的新平台,及時、全面地與公眾溝通。

新媒體在信息接收上具有集群性。集群式接收、個性化傳播是新媒體的又一明顯特徵。不同年齡、收入、職業、興趣的人們在對信息的鑒別、篩選上,具有一定范圍內的趨同性,這種趨向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又加速集群性進一步走向深入。輿論格局的變化,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繼續延續以往「批量生產」式的傳播方式,傳播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二、善於運用新媒體,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新突破口

置身新媒體時代,怎樣更好地傳播主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怎樣更好地化解矛盾、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掌握主動地位,怎樣更好地聽取群眾呼聲、進一步改進工作,都是擺在執政黨和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題。媒體技術、傳播手段的更新,為進一步聯系群眾、更好地服務群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要合理設置議程。傳統媒體主導的傳播形態,其特點是「一對多」,媒體往往能夠引導和控制輿論,起到議程設置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果點擊率夠高、轉發量或轉載量夠大,普通人的言論一樣能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引發社會大討論,傳播形態變為「多對多」。研究發現,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與受眾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設置議程的復雜關系。這就要求執政黨、政府部門必須遵守新聞傳播規律,主動出擊,善於運用傳播技巧,使媒體願意圍繞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報道,並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互動,產生放大效應,合理地為公眾設置議程。

二要處理好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消息的瞬間廣泛傳播,是新媒體凸顯威力的重要表現。然而,怎樣恰當處理好突發事件消息的發布,一直以來都是政府部門深受困擾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介入,使這種困惑更加凸顯。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熱點新聞的首發媒體,而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卻頻頻在第一時間失語。公眾被具有震撼性的消息「擊中」後,很快開始參與各種猜測和討論,這固然印證了新媒體傳播之快、影響之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權威解釋缺席後情緒焦慮的一種反映。在傳播技術足以顛覆傳播形態的今天,不敢說、不願說、說不好都需要摒棄和改變,人們呼喚政府部門改變心態,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真正從有利於事情解決的立場出發,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好新媒體這支利器,將事件真相和處理結果及時告知公眾,平息不實傳聞,主導社會輿論。

三要做好輿情分析。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輿情是社會的脈搏」,隨著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路輿情越來越受重視。源自網路的言論和現實意見相互影響、融合,往往成為社會情緒的晴雨表。由於參與的門檻低,同時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網路輿情某種程度上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大眾心聲。善於傾聽,及時捕捉網路輿論熱點,了解不同階層群眾的想法和願望,並對公眾的訴求整理、吸納之後轉化為決策依據,對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善於管理新媒體,打造積極健康的話語場

新媒體發展迅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人們在為它推動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建設叫好的同時,也逐漸認識到,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它需要接受相應的監督管理,規避可能帶來的弊端。首先要正視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特點。匿名發言會降低傳播者的責任感,致使網路上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人們來不及辨識事實真相,就開始表態發言,加速了不實消息的散播;有的網站或網民為了提高點擊率,將一些垃圾信息、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放到了網上……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廣泛性在這些時候「助紂為虐」,致使網路輿論走向暴力和失范,網路監管也成了一個世界難題。其次要加強立法,促進新媒體健康發展。很多國家都在網路安全、信息自由、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等領域進行了立法。當前急需建立和完善與新媒體直接相關的法律制度,將新媒體置於相關部門有效監管之下。新媒體存在的輿論風險,不僅需要執政黨和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公眾也需對此廓清認識,提高媒介素養。要使公眾了解,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虛擬世界同樣也要講大局、負責任,網路世界中的個人言行,一樣要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管。監督的作用體現在一方面優化自媒體輿論生態,另一方面培養網民的權利意識,鼓勵網民以公開的、合法的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往往並存。適時開通微博,利用這個傳播平台,給信息插上飛速傳播的翅膀,粘合更多的網友擴大自己的網上陣地,從而在這個網路輿論場中查知民意、發出聲音、引導輿情,這是時代賦予傳統媒體的使命,更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契機

③ 自媒體時代關於網路輿情的研究有哪些

網路輿情的研究有:輿情的發展路徑和輿情的應對方法

總的來講輿情的發展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即輿情發生發酵、輿情傳播、輿情引導、輿情營銷

一、輿情發生發酵。眾所周知,任何突發輿情都是一個真實事件、一個社會現象或一個共性認知的虛擬投影,這些事件、現象、認知還有一個常被公眾忽略的共性特點,那就是這些事件、現象、認知往往能引發公眾的思考、討論及觀點交鋒。當這些被放上輿論場,並引發公共討論,這就是我們常規認為的輿情。輿情發生往往始於某個網帖的爆料、某個視頻的曝光或某段文字的吐槽,總之這些都會因為這個輿情「可參與」、「可討論」、「可爭辯」的共性特點而被持續關注,不斷放大。經筆者觀察,這個階段的持續時間基本維持在24至48小時不等,這段時間里,網上會不斷涌現涉輿情事件、人物等要素的信息爆料,比如:快播案輿情的這個時期網上就出現了大量涉「CEO王欣」、「庭審現象」、「快播辯護團隊」等有關信息;在「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輿情發生期,輿論場上也以涌現「爆炸現場」、「涉事企業」等相關信息為基本特徵。

二、輿情傳播。當輿論場上與輿情相關的信息總量達到飽和時,輿情發展態勢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即傳播擴散階段。以媒體、大V為代表的輿情主要擴散媒介就會介入圍觀炒作,有的是為了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有的則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輿論影響力;還有的是為了宣洩內心的社會情緒;總之,這個時期可長可短,長的超過三天,短的也有一天不到,大多視具體輿情事件的民眾粘合度而定,輿情會在這里時期內呈現一段時間的高熱運行。

三、輿情引導。媒體、自媒體賬號介入輿情傳播擴散一段時間後,輿論場上一些深度解讀性評論就會隨之展開。受輿情熱點程度、影響層面等實際因素影響,刊發評論的媒體層級也會有所不同,大到人民日報、新華社,小到地方媒體時事評論,總之這個時期內,評論觀點交鋒是輿情主角。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是最容易將網上輿情延伸至網下產生具體效應,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四、輿情營銷。後續由於輿情連鎖效應的不斷放大,以營銷、眼球、牟利為目的的營銷賬號將會介入熱點炒作,「淘寶同款」、「還是我的產品靠譜」等眼球噱頭會不斷地在公眾的「朋友圈」里刷屏。輿情效應也從以當地為主逐漸延伸至全國頻現的「輿情搭車」現象。例如青島「天價蝦」事件,後期就出現了大量利用天價蝦進行炒作的輿情營銷現象,什麼「100個大蝦一平方」、「一件衣服多少個大蝦」等等,這種利用輿情熱點進行營銷的行為很容易在全國產生連鎖效應,後期網上不斷出現的麗江、海南等地宰客輿情就是典型案例。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樣有規律可行的輿情路徑,作為官方該如何處置?樂思軟體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階段: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真相,更要擠壓謠言的輿論空間。輿情發生、發酵初期,各種信息爆料會不斷地出現在輿論場上,有的為真,有的半真半假,有的乾脆全是假的。事實上,這個時期因受真實信息還在調查的客觀條件限制,使得權威信息在這個窗口期處於缺位狀態,不能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度,導致這個時期內公眾更容易接受謠言的灌輸。可以想像,一旦假信息占據了輿論主流,真實信息就會不斷的被邊緣化,輿情處置陷入被動。那麼在這個時期,除了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原委外,更要打擊謠言、積擠壓其輿論空間,以確保後續真實信息能夠順利地佔據輿論主流。

第二階段:官方權威發布,搶占輿論話語權。進入第二階段意味著輿情將進入傳播擴散期,這個時候傳播「誰」的信息就成了輿情處置能否成功的關鍵,選擇傳播官方權威聲音還是選擇傳播所謂「網帖」、「網曝」就會對輿情後續走向產生巨大影響,如果這個時期,官方權威聲音缺位或失聲,很容易使得媒體、自媒體賬號採用「網帖」、「網曝」的內容,從而使得輿情信息傳播充滿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具有政務屬性的政務官微理應扮演好自身權威發布的職責定位,及時發聲,將輿論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三階段:針對性地邀請媒體、時評人一起見證事件真相,開展評論解讀。不在具體事件所屬地的媒體發表涉事評論,往往會因信息溝通不足、事實了解不全而發表偏向性評論。這時候,輿情處置應力邀本地媒體、有意向采訪的媒體、部分秉持理性觀念的時評人參與,撰寫基於真實情況的客觀評論,將事情「講清楚」、「講明白」。

第四階段:對營銷、利益相關者要進行干預。如果輿情發展到這個階段,事實上對本地的負面影響已基本無可挽回,但這並不是說,可以任其發展,因為在這個時期若對一些無底線的輿情營銷干預不力,就會在各地不斷出現與此輿情相關的 「輿情搭車」現象。這個時期,就需要對其中利用輿情熱點進行惡意營銷的賬號及維護者進行有效干預,干預手段也有很多,例如舉報、打擊、管控等。

④ 新媒體時代的輿情特點有哪些

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特點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網路化、即時化、互動化的特徵,快速地影響和改變了社會輿論的生成模式,使輿情傳播具有鮮明的特點。
傳播主體多元化。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發言人的時代。
傳播內容海量化。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體現,伴隨著搜索引擎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文字、音頻、圖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斷創新和擴充,使公眾在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傳播節點碎片化。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網民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輿論事件的報道者。智能手機的普及,更讓大眾麥克風隨時隨地地現場直播變成現實。
傳播方式群際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海量信息和傳播渠道急劇增多,多向傳播,多點互動,移動獲得,移動表達,即時傳播,即時分享,並且呈現「點對群」「群對群」的特點。
傳播范圍廣泛化。互聯網最大的優點是天下互聯。隨著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
傳播速度瞬間化。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完全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尤其在時間上,無論是文字、照片,還是音頻、視頻,只要當事人願意,輕輕一點,瞬間便上傳到網上,形成了新的信息。
傳播結果擴大化。在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的方式和路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⑤ 如何凈化國內自媒體輿論環境以更好應對美西方輿論戰

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實踐路徑、基本方針。網路媒體將「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改進創新」,把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作為網路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網路空間,讓黨的主張成為網路空間最強音。

⑥ 自媒體時代 民政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1.強化網路行業自律和網路倫理道德建設。道德約束作為一種軟約束,能夠幫助網路行為主體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實現網路行為主體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也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各種網路問題。一是強化網路行業自律就是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管理職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要加強行業規范建設,制定健全的行業規范,充分發揮中國網路協會、中國軟體協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並不斷完善網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嚴格規范信息網路行業的從業行為。二是強化網路倫理道德建設,培育成熟網民。要高度重視網路道德的教育、培養和規范,在網上大力傳播先進文化、核心價值觀、社會正氣,建立網路倫理准則,建設網路道德,明確網民的道德義務,加強自我約束,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擾。
2.加強自媒體相關法制建設。在自媒體時代,法律是規制網路輿情最有效的手段。當前,應該從立法、普法、執法兩個方面加強法制建設,以法治網,凈化網路空間。(1)立法部門應完善自媒體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全我國國情和國外成功經驗,建立健全與自媒體相關的法律體系,一方面要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並明確區分隱私、非隱私信息類型,依法維護網上言論自由、保護網路隱私。另一方面要倡導公民理性表達自身訴求,依法追究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個人權益等行為的法律責任。同時要合理可行地確定網路媒體的責任和監督義務,協助相關部門依法打擊違法行為,加強其社會責任感。(2)加大法律普及力度,培育網民的法治意識。及時做好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在網路社會里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增強人們的網路法律素質,共同建設文明、綠色網路。(3)嚴格執法,加強執法監督,提高執法人員素質。依法打擊在網路上惡意製造和傳播網路謠言、惡意攻擊他人等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時加強對網路執法情況以及執法人員的監督,並持續不斷對執法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⑦ 談一談新媒體環境下,對於社會輿情的控制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哪些異同

談一談新媒體環境下,對於社會輿情的控制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哪些異同
業界認為媒體微博主要有三個功能:形象塑造、關系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微博有很多優點,諸如穩定、簡單、快捷;但微博也有其致命缺陷,例如其龐大、廣泛、不確定的受眾面讓用戶不好把握這樣的多元互動。基於視野窄化的原理,從個人情趣愛好出發,微博用戶會選擇具有某些一致性的人進行關注,這種用戶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議程設置,逐漸形成一個輿論群體。要想使得自我議程設置成為公眾議題,媒體微博必須要善於分析自身受眾心理,發布適合一部分受眾的內容,不斷提高粉絲的參與度。媒體微博在運營時要注重策略調整,通過形象塑造、信息推送、意見領袖、話題策劃等策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響力。

微博言論空間的自由性及巨大的發表空間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其裂變的傳播效果增強了微博輿論監督功能。媒體微博在其傳統媒體的強大的影響力基礎上提高了信息的實效性,通過強互動凝聚輿論力量,在熱點事件當中自成一派,引導輿論走向,形成密集的監督網。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輿論話題的引導,如何掌握主動權,這是我們當下急需的。

一、學習認識新媒體,進一步認識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有著明顯不同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的特性,認清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新媒體在信息發送上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反映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新媒體卻能將正在發生的事實瞬間告知公眾。這給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必須轉變觀念,學習認識新媒體,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及時發言、傳播資訊。一些政府部門已經開設了官方網站、博客、微博等,積極疏通傳播渠道。事實證明,善於運用新媒體,及時回應民意訴求,對密切與群眾的關系,對提升自身影響力,都十分有利。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具有互動性。無論是參與網上討論、轉發手機簡訊,還是轉載網路言論,受眾常常集信息的接受與傳播於一體,傳統媒體時代「我播你看」的單向流動,正向「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發展變革。這帶來了傳播內容的極大豐富,各種信息都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社會思想意識加速多元化,傳統的輿論引導格局正經受著深刻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既為公眾參與政治生活開辟了新通道,也為黨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無限可能。領導幹部需要改變執政理念與方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途徑,搭建起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優化決策流程和執政方式的新平台,及時、全面地與公眾溝通。

新媒體在信息接收上具有集群性。集群式接收、個性化傳播是新媒體的又一明顯特徵。不同年齡、收入、職業、興趣的人們在對信息的鑒別、篩選上,具有一定范圍內的趨同性,這種趨向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又加速集群性進一步走向深入。輿論格局的變化,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繼續延續以往「批量生產」式的傳播方式,傳播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二、善於運用新媒體,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新突破口

置身新媒體時代,怎樣更好地傳播主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怎樣更好地化解矛盾、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掌握主動地位,怎樣更好地聽取群眾呼聲、進一步改進工作,都是擺在執政黨和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題。媒體技術、傳播手段的更新,為進一步聯系群眾、更好地服務群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要合理設置議程。傳統媒體主導的傳播形態,其特點是「一對多」,媒體往往能夠引導和控制輿論,起到議程設置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果點擊率夠高、轉發量或轉載量夠大,普通人的言論一樣能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引發社會大討論,傳播形態變為「多對多」。研究發現,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與受眾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設置議程的復雜關系。這就要求執政黨、政府部門必須遵守新聞傳播規律,主動出擊,善於運用傳播技巧,使媒體願意圍繞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報道,並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互動,產生放大效應,合理地為公眾設置議程。

二要處理好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消息的瞬間廣泛傳播,是新媒體凸顯威力的重要表現。然而,怎樣恰當處理好突發事件消息的發布,一直以來都是政府部門深受困擾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介入,使這種困惑更加凸顯。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熱點新聞的首發媒體,而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卻頻頻在第一時間失語。公眾被具有震撼性的消息「擊中」後,很快開始參與各種猜測和討論,這固然印證了新媒體傳播之快、影響之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權威解釋缺席後情緒焦慮的一種反映。在傳播技術足以顛覆傳播形態的今天,不敢說、不願說、說不好都需要摒棄和改變,人們呼喚政府部門改變心態,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真正從有利於事情解決的立場出發,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好新媒體這支利器,將事件真相和處理結果及時告知公眾,平息不實傳聞,主導社會輿論。

三要做好輿情分析。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輿情是社會的脈搏」,隨著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路輿情越來越受重視。源自網路的言論和現實意見相互影響、融合,往往成為社會情緒的晴雨表。由於參與的門檻低,同時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網路輿情某種程度上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大眾心聲。善於傾聽,及時捕捉網路輿論熱點,了解不同階層群眾的想法和願望,並對公眾的訴求整理、吸納之後轉化為決策依據,對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善於管理新媒體,打造積極健康的話語場

新媒體發展迅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人們在為它推動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建設叫好的同時,也逐漸認識到,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它需要接受相應的監督管理,規避可能帶來的弊端。首先要正視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特點。匿名發言會降低傳播者的責任感,致使網路上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人們來不及辨識事實真相,就開始表態發言,加速了不實消息的散播;有的網站或網民為了提高點擊率,將一些垃圾信息、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放到了網上……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廣泛性在這些時候「助紂為虐」,致使網路輿論走向暴力和失范,網路監管也成了一個世界難題。其次要加強立法,促進新媒體健康發展。很多國家都在網路安全、信息自由、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等領域進行了立法。當前急需建立和完善與新媒體直接相關的法律制度,將新媒體置於相關部門有效監管之下。新媒體存在的輿論風險,不僅需要執政黨和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公眾也需對此廓清認識,提高媒介素養。要使公眾了解,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虛擬世界同樣也要講大局、負責任,網路世界中的個人言行,一樣要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管。監督的作用體現在一方面優化自媒體輿論生態,另一方面培養網民的權利意識,鼓勵網民以公開的、合法的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往往並存。適時開通微博,利用這個傳播平台,給信息插上飛速傳播的翅膀,粘合更多的網友擴大自己的網上陣地,從而在這個網路輿論場中查知民意、發出聲音、引導輿情,這是時代賦予傳統媒體的使命,更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契機。

⑧ 如何強化地方政府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應對能力

地方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直接關系著官民關系是和諧還是對立,蟻坊軟體輿情監測系統中心研究表明強化地方政府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應對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表明態度。
搶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至少向網民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大家的關注引起了政府的重視;二是事件正在調查中,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
二要迅速報告事實,謹慎報告原因
很多有經驗的領導人把「速報事實、慎報原因」,作為「快速反應」的一個秘訣。
但是事實可以快報,但原因 一定要慎報,除非證據確鑿,鐵板釘釘後,再來報告給公眾,才是權威信息。
三是一定要及時發聲。
說比不說好,早說比遲說好,自己說比別人說好,主動說比被動說好,這是應對輿情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