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訃聞報道的局限
A. 中國的自媒體瘋狂了,結個婚值得一天都報道嘛
不是自媒體瘋了,是社會大部分人都有大把的空閑時間。不能讓閑下來的人無所事事,不然來個靜極思動,搞出個奇葩組織或者事情,讓社會不穩定。所以自媒體或者別的什麼媒體,抓住個公眾人物,哪怕節目上放個屁,也要當新聞報一天。
天天正能量會讓人有心理疲勞和逆反作用,除非這個正能量能在全社會引起轟動,不然自媒體報了也沒有太多關注,還沒法起到引流作用。
還有你可以屏蔽了你不喜歡的媒體,眼不見為凈
B. 你是怎麼看待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那些自媒體的荒誕不負責的報道的
很生氣但是又無能為力。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正如麥克盧漢所說的版「媒介即訊息」。權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 多的媒介形式出現了。抖音、快手、頭條、熊掌、大魚、大風等等自媒體文章和視頻平台,為受眾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同時也給創作者帶來傳播觀點和增加收入的可能。
C. 個人自媒體可以發布新聞嗎
可以。自媒體時代是指以個人傳播為主,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專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屬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媒介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這種媒介基礎憑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徵,使得新聞自由度顯著提高,傳媒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
D. 自媒體時代對傳統播音主持工作有哪些沖擊
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提供了更廣泛的新聞素材來源、改變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實現了輿論的進一步監督。詳細的內容如下。
1.提供了更廣泛的新聞素材來源。自媒體時代對於傳統模式下的新聞傳播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給傳統的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來源。傳統模式下的新聞傳播,對於新聞工作者的要求與限制較多,對於題材的選擇要慎重,對於采訪的主體與事件要先經過多方了解,層層匯報到上級最後才能確定采訪與報道的內容。
由自媒體所報道的新聞經由一定的輿論發酵後,一般都會引起主流新聞傳播媒體的關注與報道,為傳統的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多以往無法搜集到的新聞素材。
此外,自媒體時代下的 新聞傳播做到了選材的多樣性,內容符合大眾的胃口,能引起受眾的強烈共鳴,提高新聞的熱度,更大程度發揮新聞的作用,這是自媒體時代的對於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在素材方面最大的沖擊。
2.改變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是單向的,也就是說主流媒體為主的新聞傳播渠道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渠道,主流媒體想讓群眾想讓群眾知道什麼是新聞內容的決定因素,而主流媒體存在一定擔憂的新聞則會銷聲匿跡。
這種單向的傳播模式還表現為新聞傳播與受眾之間缺少互動,受眾難以表達在自身對於新聞的內容的看法、觀點和建議,比如各大電視台即使播出了一些輿論性較強的新聞,但是觀眾依然是缺少反饋自身意見的渠道。
但在自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就變成了雙向行為,自媒體用戶即可以通過自己的社交軟體發表新聞事件,受眾以又可以通過網路隨時隨地表達自身的想法意見以及對於事件的進一步關注,在這種雙向互動下,自媒體用戶還還可以更准確了解受眾對於新聞的哪些方面更加關注,更有利於實現的對於新聞事件的深入報道,最終促進新聞事件的進一步傳播。
3.實現了輿論的進一步監督。輿論監督作為一種透明度高、時效性強、范圍廣的監督方式,在打擊惡性事件,維護是社會在秩序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媒體用戶對於新聞事件的傳播,實際上是加強了社會的輿論監督。
E. 如何看待自媒體虛假新聞報道
且行且珍惜,當然我們的有自己的辨識能力。
自媒體求的就是一個新鮮度和熱度,所以虛假新聞不可避免。
F. 自媒體 是什麼
自媒體: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網路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性質:
1、媒介即訊息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同時,它也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早在上個世紀,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就提出過「媒介即訊息」的相似理論。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之後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因此對於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2、表現渠道
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興的視頻網站構成了自媒體現存的主要表達渠道,然而隨著個人用戶對互聯網的深度使用,以闊地網路為代表的個人門戶類網站將成為自媒體的新興載體。理由在於:
其一,除了傳統博客的信息發布功能,個人門戶的個性化聚合功能還能精準並即時地獲取信息,從而構成一條雙向的即時信息通道。這種通道的存在有利於培養更加廣大的信息受眾,從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達訴求。
其二,個人門戶能夠將數據挖掘和智能推送結合在一起,從而通過一種用戶樂於接受的方式推動自媒體的傳播,例如闊地首創的闊地熱聞模式,會自動將每天推薦人數最多的並且是用戶感興趣領域的內容自動推動給用戶。而傳統的博客雖然也有排行榜顯示信息的熱度,但是無法達到信息推送的智能程度。
其三,個人門戶建立的社區生態鏈加強了用戶之間的聯系紐帶,使得信息的發布者與接受者們溝通更加緊密,聯系也更加穩固。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成功的自媒體背後必然存在一撥支持群體,博客所能提供的簡單留言評論的方式已不足以滿足建議一個忠實粉絲圈的需求,傳統的做法是再輔以論壇和即時通訊,但是所有這些功能需求都已經被聚合到個人門戶這種新興載體中,因此個人門戶理所當然地將成為自媒體的最佳表達途徑。
3、力量來源
自媒體的力量來源——「長尾」分析:
自媒體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對傳統媒體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一、多樣化。
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各行各業,這相對於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單個行業的知曉能力來說,可以說是覆蓋面更廣。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於新聞事件的綜合把握可以更具體、更清楚、更切合實際,位於「尾部」的他們的專業水準並不比位於「頭部」的媒體從業人員差,甚至還更有優勢。在華南虎事件中,位於「尾部」的動物學、植物學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攝像家以及圖片處理專業人士等都在揭發假華南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或從老虎的體態出發,或從老虎周圍的植被出發,利用各自專業知識,做出了詳細的技術論證。
二、平民化。
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社會底層,自媒體的傳播者因此被定義為「草根階層」。這些業余的新聞愛好者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來說體現出更強烈的無功利性,他們的參與帶有更少的預設立場和偏見,他們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往往更客觀、公正。
三、普泛化。
自媒體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話語權給草根階層,給普通民眾,它張揚自我、助力個性成長,鑄就個體價值,體現了民意。這種普泛化的特點使「自我聲音」的表達愈來愈成為一種趨勢。然而伴隨著自媒體主體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這條「尾巴」的力量愈來愈積聚成長。
內容構成:
自媒體的內容構成也很特別,沒有既定的核心,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就分享出來,有時還會分享一些出格的觀點,不需要考慮太多看官的感受,所以看一些優秀的自媒體文章就像看野史一樣十分獨特有趣,他們給看官們留下的印象是自媒體的個性。而且他們在字數方面控製得很好,一般都會控制在1000字左右,讓看官可以在10分鍾內流暢閱讀完。
特點:
1、平民化個性化
2006年年底,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封面上沒有擺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現了一個大大的「You」和一台PC。《時代》周刊對此解釋說,社會正從機構向個人過渡,個人正在成為「新數字時代民主社會」的公民。2006年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聯網上內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創造者。
從「旁觀者」轉變成為「當事人」,每個平民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路報紙」(博客)、「網路廣播」或「網路電視」(播客)。「媒體」彷彿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了個人的傳播載體。人們自主地在自己的「媒體」上「想寫就寫」「想說就說」,每個「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傳遞自己生活的陰晴圓缺,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
「自媒體」在google trends上的數據顯示
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以播客為新興形式的自媒體使得原來處於新聞製造邊緣的受眾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受到自媒體的挑戰。
大眾媒體
傳統的新聞媒體將傳播者與受眾分得很清,它們是「自上而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而播客式的自媒體打破了這種不公平的格局,新媒體不再有傳者和受者的界限,每個人都是傳者,每個人都能做新聞,「人人即媒體」。因此,在播客網站上,我們不再提及「受眾」一詞,而更習慣說「用戶」。
挑戰傳統媒體
在Web2.0時代,網路傳播成為「零門檻」的傳播方式,任何網路用戶都可以成為傳播者。在技術層面,播客具有非線性傳播、零門檻、低成本等優勢,正是這種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用戶發布的信息內容不完全受網站的控制,傳統媒體對信息的篩選、以及議程設置的特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受眾即新聞源
傳統媒體的專業新聞工作者利用集團優勢以及技術支持,方便他們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進行報道。然而,播客式自媒體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用戶也能成為新聞的採集者和傳播者。以2009年2月9日發生的「央視配樓失火」事件為例,央視大火發生半小時後,「草根媒體」先於主流媒體透露消息。一位叫「加鹽的手磨咖啡」的網友,在事發時恰好路過現場,隨即用帶照相功能的手機拍下火場照片,這些照片於2月9日21時04分上傳到網上。之後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1700多個。而另一位叫「msun msun msun」的網友於2月9日22時左右將一段現場視頻上傳到Youtube上。約6分鍾後,新華社才在主流媒體中第一個發出了有關火災的快訊。這類突發性事件的視頻材料是主流媒體無法企及的,而傳統意義上的「受眾」成為了「新聞源」。
微內容:
微內容是相對於巨內容而言的。巨內容就是傳統媒體的主體內容,是體現新聞的重要性、接近性、時效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新聞價值的內容。對於微內容,該詞彙的創造者Jakob Nielse描繪到,這是用來描述一個網頁上所顯示的「超小文欄位」(Microcontent),比如頁頭與標題。然而面對復雜的互聯網,微內容的范疇註定不會是簡單的「導引文字」。實際上,互聯網用戶在網上的所有獨立數據,比如博客中的每一則網志,BBS中的每一個評論,甚至用戶的每一次點擊,都構成互聯網的微內容。
G. 自媒體經常報道說印度媒體報道自己前線軍隊物資短缺,這不是軍事機密嗎
這個病不是什麼軍事機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你想想,連自媒體都知道了,那還叫什麼秘密嗎?
H. 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
如今的企業就好像生活在一個透明的環境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看到,而且幾乎是同步的。原因很簡單,互聯網普及了,新聞傳播速度加快了,你的信譽無處可藏,就算你不願意也得把你最深、最暗的一面拿出來展示給大家。全球性的快速傳播能夠將壞消息像傳染病一樣迅速擴展開來。企業要想在這種環境下不斷獲得壯大發展,就要求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個公眾形象,並且積極維護自己的信譽,把它當作一種資產,在各種媒體中進行炒作。否則,企業的每一個有損於信譽的舉動,都成為了企業的「自我毀滅」行為。如何學會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則成為了當前企業市場部或公關部工作人員的一門必修課。
三個月之前,筆者與一個知名企業的市場部總監接觸,他的觀點真是不敢恭維。他是這樣說的:「我們的原則是與媒體保持距離。」可是這話剛說不到一個月,該企業的一些不願意公開的行為被某報紙來了一個連續曝光,而且還有網上報道,四處受到轉載。因為先前他們與新聞媒體沒有什麼接觸,當曝光事件出現以後,才匆匆忙忙地去找報道該事件的記者。被動的局面可想而知。
知名的企業尚是如此,其它的一般企業就更不用說了。與新聞媒體有效溝通是一項核心的公關技巧。與新聞記者建立起穩固的關系,組織成功的新聞活動,跟蹤新聞報道,保證信息的傳播,將有助於企業的經營發展。為了使更多的企業能更好地進行公關活動,充分利用媒體報道來協助企業經營,筆者以個人的心得與各位進行一下交流。
一、和媒體交朋友
與媒體良好溝通常常會帶來較好的新聞報道。了解關鍵的新聞記者,確定他們知道你,然後通過自然的接觸為企業獲得優秀的新聞報道。這就要求企業相關人員要了解報刊雜志、廣播和電視台是工作人員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支持。比如你要知道什麼樣的信息是媒體朋友所需要的,你才能適時的提供給他們。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為某廚房企業做策劃,而當時我的一位媒體朋友正在主持這么一個專欄,很需要這方面的稿件,我們就一拍即合。這就是與媒體交朋友對企業的好處所在。與媒體交朋友,一般需要做如下工作:1、引起關注;2、建立聯系;3、邀請媒體采訪。
二、吸引媒體報道
正面的新聞報道可以提高企業的聲譽,與關鍵受眾建立起信任感。找到有新聞價值的素材、進行有效新聞發布,組成整套新聞、確保成為頭條新聞。
三、接受媒體采訪
接受媒體采訪可能是個麻煩的事情。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學習如何回答棘手的問題,確保接受的采訪可為你和所在機構塑造良好的專業形象。
四、發表新聞圖片
一張好的圖片是一種優秀的宣傳工具。可惜,我們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卻是遠遠的不夠。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通過好的圖片來宣傳他們的企業或產品(這里不包含硬性的廣告圖片,而是指具有新聞價值的圖片)。其實企業可以通過優秀的圖片報道,把自己有創意的產品或者企業形象「銷售」出去。這里提供兩種方法。1、組織攝影聚會。2、發表自己的圖片。
五、跟蹤媒體新聞報道
一旦新聞稿發布成功,圖片被點贊,下一步就是確保對企業進行正面宣傳,保持前後一致。保留每次與媒體接觸的記錄,追蹤新聞報道,評估效果。這部分工作現在管理比較正規的企業都已經在做了。但還有相當多的企業還沒有這種習慣和意識。而有些企業可能在做一些媒體報道方面的資料檔案管理,但得很不到位,也很不規范,更多的都是想到哪裡做到哪裡,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甚至看到一家年銷售額近七個億的企業,把這些資料整理好以後就鎖起來,等這些資料達到一定數量以後,就把相對舊的扔掉。其實他們從來就沒有回顧和分析過這些資料。真是讓人不解,難道他們整理這些資料是為了積累到一定量以後就扔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樣的企業里竟然也拿不出一份記者名單。更不要說什麼跟蹤媒體新聞報道了。
按照比較規范的做法,企業應該要做好如下兩件工作:1、記錄媒體來電。2、追蹤新聞報道。
另外一種跟蹤方式是聘請專業事務所來搜集信息。這些事務所將會提供新聞剪報、電台報道的錄音、磁帶、電視報道的錄像帶,以及電台報道的記錄。許多事務所還提供評估服務。有的事務所提供對出版界的監測情況,有的則提供對廣播電視的監聽情況,並不是所有事務所同時開展這兩種業務。所以,你可能要同時聘請兩家事務所為你服務,如果你有需要的話。新聞剪報事務所通常按每月收取顧問費、閱讀費以及每份剪報的費用,而監聽公司一般不會收取顧問費。當然,各地方的情況自有不同,對於這個問題難以定論
I. 自媒體與主流媒體對重大事件報道的區別在哪裡
簡言之,自媒體與主流媒體對重大事件的報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小與大的方面。自媒體一般主要採摘身邊的具體事例,從小的方面來反應重大事件帶來的效應。而主流媒體主要是從大的社會面上來報道,以此達到宣傳的目的。
J. 為什麼最近都在報那個自媒體很賺錢呢
這還用報道啊,網紅不也是自媒體嗎,牛逼網紅多掙錢。現在做自媒體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