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閱讀調查
1. 做自媒體,如何寫有深度的文章
首先,做自媒體是比較累的,只有寫有深度的文章,才能走比較高的推薦和收益,你要選回擇一個你答比較熟悉的領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興趣能夠激發出人的寫作熱情,這樣有利於你的創作。同時,你要多看一些你認為有深度的文章,多借鑒和學習。時間久了,你自然也會知道深度好文寫作的套路。平時要多讀書,對於寫作來說讀書就是你創作文章的資料庫的積累。
2. 如何分析自媒體的傳播效果
一、問題提出
加強科學傳播、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基礎性的社會工程。2002年6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規定:「綜合類報紙、期刊應當開設科普專欄、專版」;《關於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大大眾媒體的科技傳播力度」、「大眾媒體要設立科普類專題、專欄、專版或頻道,增加播出時間、版面,提高質量和水平」等,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也反映出政府對於科學技術普及和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目前對於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力度的評價主要關注的是「數量」的多少,而對於大眾傳媒的科學傳播力,以版面、篇幅、時長等的多少進行評價應該只是一個方面,而更要重視傳播的質量、效果和可持續性。同時,由於科學技術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提高,相應地,公眾對有關科技知識的需求也在增長,因此大眾傳媒也要注重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滿足目標受眾對科學技術相關信息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這不僅是社會發展整體利益的需要,也是有關媒體自身價值能夠持續增長和獲得持久利益的保證。
二、科學傳播與受眾理論
(一)關於科學傳播
對於作為公益事業的傳統科普,田松(2007)認為,其目標是通過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勞動技能,實現綜合國力的提高,因此,受益者首先是國家[1];吳國勝(2000)指出,傳統科普是單向傳播的過程,不利於公眾平等參與、互動和表達自身的訴求,所以應用「科學傳播」取代「科學普及」[2];劉華傑(2009)提出了科學傳播的三種模型,即:自上而下 「教導」型的「傳統科普」(中心廣播型)、自上而下「公關」型的「公眾理解科學」(欠缺模型)和「科學傳播」(民主模型),三種模型又分別對應了政府立場、科學共同體立場和公民立場並將走向多元化的共生[3]。翟傑全(2007)從科技傳播的角度曾指出,科技傳播要引入受眾分析理論,要反映和回應社會現實發展訴求[4]。
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大眾媒體的科學傳播應該是一項為目標受眾、客戶、合作夥伴以及社會的整體利益而製作、傳遞和溝通科學技術信息,以不斷發現和滿足目標受眾需求為中心,從而實現自身價值增長、獲得長遠發展和持續競爭優勢的活動。
(二)關於受眾理論
對於國內外受眾研究理論,邵培仁(2000)歸納為以心理學「刺激—反應」模式為基礎的「個人差異論」;以社會學為基礎並重點強調社會群體特徵差異的「社會類型論」;突出「生活圈」對信息接收影響的「社會關系論」;以受眾需要為中心的「滿足需要論」和強調平等、互動、參與的「社會參與論」五種[5]。觀察上述理論,由於「個體心理和認識結構差異」難以客觀測量和判斷,因此「個體差異論」在細分市場和選擇目標受眾方面缺乏實際運用的條件;「社會關系論」和「社會參與論」突出了媒體受眾關系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平等溝通、雙向交流和鼓勵受眾參與,有利於提高傳播效果。「社會類型論」反映的性別、年齡、民族、職業、文化程度和工資水平等特徵和差異,通常用於媒體受眾分析以及定位的選擇,這是「滿足需要論」的前提,畢竟任何媒體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只能以滿足特定群體(目標受眾)的需求為中心。
媒體受眾的需求可以通過偏好顯示出來,研究不同類型受眾的偏好特點,有利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更好地滿足其需要、提高的受眾價值,同時也可以更為有效地進行科學傳播。
三、實證分析
(一)問題選擇與相關數據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為:電視(87.5%)、報紙(59.1%)、互聯網(26.6%)等,由此可見,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便於反復閱讀等優勢報紙是科學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本次研究選取發行量多年位居北京地區首位的某綜合類都市報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為該報涉及國內外科技新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等科學傳播方面內容的相關版面。分析所用數據在北京益派咨詢公司2008年7月~9月對該報版面閱讀率的調查結果基礎上整理而成。
(二)偏好測定
1.測定方法選擇
測定目的是,揭示不同類型讀者對於該報內容上涉及科技信息的多個版面的偏好(喜歡閱讀)傾向。同時,從列聯表來看,定性變數較多(5個),因此選擇採用「對應分析」工具。通過對應分析,可將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偏好與相應的版面對應,並在定點陣圖中直觀地反映出來。
2.結果檢驗
表一是對應分析的核心結果。由於受眾特徵變數為20個,版面變數為7個,因此提取的慣量數為7-1=6個;Sig值<0.05,相關關系顯著。前2個慣量合計已經解釋了各類別差異的78.8%,損失信息較少,實際運行中提取2個因子是可行的。
(三)結果分析
對應分析的結果顯示,不同社會類型的讀者具有不同的閱讀偏好。在表2中呈現出3個明顯的集中對應區域。
對應分析的結果同時顯示:B、C兩個區域中的讀者類型與國內新聞和本地新聞兩個版面對應關系也較近,反映出一定的閱讀偏好傾向;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類型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讀者與國際新聞版面對應關系明顯較近,對該版面的偏好程度較高;自由職業者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類型對各個版面無明顯偏好;作為科技信息傳播主要版面之一的文教新聞版,恰恰是「冷門版」,除與無業及離退休人員類型相對比較接近外,與其他各類型讀者距離均較遠。
綜上所述,綜合類都市報讀者的年齡、學歷和職業等構成比較復雜。對於不同的生活、工作特點和知識背景的受眾群體,科學傳播內容的選擇、傳播模式的運用均應充分結合受眾的偏好特點。傳播力不等於影響力,脫離受眾偏好的「傳播」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四、結論與建議
首先,可根據讀者對於版面的閱讀偏好,在報紙頭版和要聞版面(這兩個版面集中涵蓋了60%的讀者特徵)以清晰、簡明和富有吸引力的形式,對報紙中出現的關於科技新聞、科學方法或其他科學文化思想等內容加大「導讀」力度,引導廣大讀者對該類信息的關注。
第二,對於女性讀者偏好程度高的健康周刊要提高信息的准確性、真實性,這種「公眾理解科學」的傳播模型,一方面有助於讀者了解科技領域的新進展、了解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由於信息內容的提供者(科學共同體)特定的利益「立場」而可能出現的「誤導」,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科學信息來增加讀者對該版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第三,對於公司高層管理者重點關注的國際新聞版面,可有意識地加大全球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介紹力度。
第四,文教新聞版雖然「冷門」,但仍可以滿足讀者「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也有助於維護原有的讀者群體和擴大報紙的影響力。
第五,較之「數量」,對科技傳播社會效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其「效率」;同時,綜合類報紙應關注受眾偏好及其背後的潛在需求,積極加強外部合作網路建設,將更豐富的科學信息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六,結合科學傳播「三種模型」的遞進規律來看,大眾傳媒從「傳統科普」開始,到吸引「科學共同體」參與的「公眾理解科學」,再到吸引受眾互動和平等參與的「有反思的科學傳播」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隨著讀者的科學素養不斷提高,參與科學問題討論的能力和願望也將逐漸提升,因此,發行量大、覆蓋面廣的綜合類都市報應注重開辟讀者參與的渠道和鼓勵讀者的參與熱情。這有利於實現媒體價值和社會效益的和諧增長。
3. 自媒體時代下的挑戰閱讀答案
因未附上閱讀題目,網上也沒有相關題目,故附上相關文章參考:
自媒體的這種快速、低門檻以及高交互性的特點, 使人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和參與感, 在這種競爭強勢導入媒介環境之後, 傳統媒體雖不至於「無人問津」,但也確實無法迴避自媒體日益強大的上升勢頭和空前的傳播作用。不過機會往往帶著危機的面孔出現, 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之間也不是全然的對立和排斥關系, 傳統媒體如何在充分認識到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應對自媒體所帶來的挑戰, 與之俱進,相互融合,並適應受眾需求和媒體的發展趨勢是其安身立命的關鍵。
一是堅持新聞專業領域, 提升傳統媒體公信力。
網路表達的便捷以及信息傳播低「門檻化」同時也暴露出這一巨大公共輿論平台所存在的缺陷。一條事實與出處都未經核實的信息,可以經由「網路水軍」、「網路推手」 的惡意轉發,成為以幾何級數擴展的流言,2010年香港著名作家金庸2度「被死亡」 以及「魯迅作品大撤退」 等影響惡劣的事件, 正是源於微博的瘋傳和網友的過度關注,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一則新聞源於網上已經是司空見慣, 但其所引發的社會影響力的大小, 最終還是由傳統媒體的關注度來決定的, 對信息的調查、梳理、判斷和引導,使得傳統媒體依然有著無可替代的公信力,這種力量, 正是傳統媒體所追求的核心價值的體現。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12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和《中國5小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其影響調查報告》顯示,網民最信任的還是以廣播電視、報紙為首的傳統媒體。
二是發揮自身內容優勢, 提高深度挖掘、追蹤報道能力。
專業內容仍是傳統媒體的核心優勢。無論接收終端怎麼變化,也無論傳輸渠道怎樣改變,專業的、優質的內容肯定會產生最大價值、獲得最多的用戶和最大的市場。雖然自媒體能提供海量的信息, 但是這些信息往往呈現碎片化的特徵, 其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的特點使得信息內容良莠不齊。而傳統媒體因其所具有的分布合理的信息渠道,訓練有素的專業采編隊伍,使得無論從對新聞事實的深度解讀能力, 還是對新聞事件的追蹤報道能力而言都是自媒體所無法企及的。
三是加強媒體間相互融合, 擴大信源渠道,提升媒體影響力。
傳統媒體在傳播方式上缺少受眾參與以及用戶反饋, 而自媒體卻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加強與自媒體之間的融合,如cctv 全面改版cctv.com,啟動「台網聯動」戰略,各大報業集團都積極經營自己的網站, 截取精華內容上網,進行二次傳播,並開設官方微博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 從而搭建起一個沒有屏障的信息交流平台,而用戶通過及時的參與與反饋,獲得了參與的滿足感, 同時提升了對該媒體的認同感。此外,通過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還拓寬了獲取信息的渠道,豐富了獲取信息的來源, 再經由傳統媒體專業團隊的信息加工, 及時加以報道, 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也大大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由此可見,自媒體的傳播渠道和接受方式不僅大大豐富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和傳播途徑, 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 同時也提升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
在媒體市場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傳統媒體只有在挑戰中不斷創新,積極應對,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斷完善, 將自媒體帶來的壓力變為自身發展的動力,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 自媒體究竟堅持原創好,還是搬運工好
兩者皆有優勢,只不過現在原創更容易過新手期。現在平台提倡原創,但是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功底很難寫出爆文,收入自然就少得可憐。視頻倒很容易點擊量過萬很多,那是以前!現在想通過搬運視頻創造過萬的點擊很難,也很少。平台提倡原創,原創視頻自然也會被多推薦,雖然現在在自媒體門檻低,但很多都是個人業余玩玩,沒有設備精力去做原創視頻。純粹的搬運已經不賺錢了,自媒體平台都能檢測出來,幾乎不給推薦數,視頻剪輯會寬松一點,但也禁不起大量自媒體人的復制摧殘,當然,如果你的偽原創能力超強,或者剪輯能力特別棒,倒還是能撈上一筆。
未來是原創者的舞台 !有的作者寫文章,推薦很高但閱讀卻沒有多少,就是因為你的標題讀者不感興趣。有人說我現在就是每天抄襲,改一下標題,內容稍微變動一下就發出去了,但是有很多閱讀啊,那你繼續抄下去試試看,原創標簽肯定離你越來越遠。這是一個呼叫個性化內容的時代,每一個自媒體人都是一個獨特的IP,把這個IP融合到你的文章中,打造出屬於你自己的個性化內容,任誰都無法去抄襲。如果你想做優質內容就必須戒掉抄襲這個壞毛病,堅持自己寫,在自己的領域找話題,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創作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這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而抄襲一定會形成惡性循環。
5. 中國自媒體和美國博客有什麼區別
中國自媒體投資熱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依舊高燒不退,前有「羅輯思維」的13億估值,後有Papi醬火遍朋友圈,自媒體創業的價值邊界一再被重新定義。現象級的「內容創業」此起彼伏,與去年傳統媒體的離職潮不無關系,專業選手入場帶來的是自媒體價值的重新發現,也預示著自媒體行業即將進入資本時代。
中國自媒體:一個人或者一小群人做的媒體,有專注的內容和特徵風格,通過輸出自己的價值、傳遞知識和觀念來建立個人的媒體形象和品牌。包括有各類微信公眾平台、微博、網路百家、簡書、搜狐自媒體,今日頭條、網易雲閱讀,甚至豆瓣、知乎、貼吧也可以發布自己的內容。 內容、用戶、收入是每一個自媒體運營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的三個課題。尤其在內容和圈粉圈地之後,自媒體如何完成商業化就變得到非常重要。 自媒體數據調查結構出了一份自媒體人生存狀態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少部分人因為工作的原因開始做自媒體,而更多的人是因為個人興趣愛好做自媒體。約70%的自媒體人做自媒體的時間不超過兩年,超過半數的自媒體沒有盈利。
*美國的博客分布與美國的人口分布正相關,大多數博客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及其周邊郊區(紐約、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華盛頓特區、費城。)
*新技術和經濟中心已經形成了大規模的博客群,其中包括舊金山灣區、亞特蘭大、橙縣、加利福尼亞、菲尼克斯以東地區、拉斯維加斯和波特蘭。
*大城市周邊地區和郊區的博客群堪與城市中心地區的博客群比肩。這些大城市有底特律、華盛頓特區、舊金山、菲尼克斯、洛杉磯、達拉斯和西雅圖。
*在美國內陸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只有非常少的博客群。
他們還得出這樣的結論:博客最密集的地區常常是與「文化精英」和「高社會經濟地位」聯系在一起的地區。
*在大多數博客群集中的26個3位數郵編地區(26three-digit zip code units)中,大多數的家庭收入為5.9萬美元左右,這個數字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在26個地區中的6個地區中,平均家庭收入超過10萬美元。
* 有些博客團體在家庭收入相對低的城市,但是這些城市要麼是伯克利、加州、盧明頓、麥迪遜、塔拉哈西、威斯康星、印地安納、佛羅里達這樣的大學城,要麼是奧斯汀、得克薩斯、奧蘭朵、佛羅里達、亞特蘭大、伍斯特、馬薩諸塞州這樣的、18歲至34歲年齡段的人超過人口總數的1/4的地方。
當談及博客日誌的微觀內容的時候, Halavais 說,對此我們的內容分析的范圍是就30萬博客來說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目前的內容分析方法要給數量巨大的博客文本編碼,這些文本中有豐富的、自願提供的原材料,並且易於獲得。」他說,這些編碼的、容易獲取的資料,對宏觀和微觀社會科學研究均有價值。
他說,結論數據已經由研究者、媒體和普通公眾確認其力度和真實性。
為了支持他們的假設:博客清晰地描繪了特定地區的社會結構和非博客的態度和信念。Halavais和Lin 的研究不僅要為博客做地理編碼,用郵編和其他方法描述他們的地理位置,而且還要調查博客的空間社區與他們的現實地理接近程度是否有聯系、如何聯系在一起。博客往往更為年輕、更有知識、更適應技術進步,他們有很好的適應能力,比其他美國人更願意進行公共發言。
我們猜測,博客很可能是他們附近社區的意見領袖,在一系列問題上,他們代表著相當多數美國人的觀點。
6. 自媒體視頻佔領市場,你認為自媒體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2017年的時候,自媒體的發展態勢就已經很迅猛,造就了很多網紅,這些人不僅出了名,而且還賺了很多錢,於是也就帶動了很多普通人開始往自媒體這條路發展。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人,那麼不要錯過自媒體,自媒體將來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不難發現,像一些紙媒和電視台也都開始藉助自媒體這種方式進行融合,開始新的改變。
自媒體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需要作者提供優質的內容,才可以保證更多的收益,得到平台的認可。我就經常看到一些生活在底層的草根,他們自己拍的抖音也都很有特色,粉絲過萬,有粉絲有流量,又有優質的內容,就不怕賺不到錢。
7. 自媒體有哪些盈利模式
網路搜索新成博客,一個關注草根站長的自媒體博客
一、自媒體+廣告
互聯網最基礎的盈利模式是先積累大量的流量,然後進行流量分發,分發的方式可以是類似於網路的競價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費形式的廣
告,也可以通過用戶的社交分享進行分發。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後,類似於網路這樣的流量集中分發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小中心」。自媒體便是其
中一種類型。
如果要問十個做自媒體的人如何盈利,9個會告訴你先積累海量粉絲,然後幫廣告主寫軟文或者直接上硬廣上banner。這種盈利方式在2015年得到了極大的釋放。據社會化媒體廣告投放平台微博易給出的數據,微博易
去年一年為自媒體提供了高達7億元的意向訂單金額,有的單個自媒體在微博易最高收益達548萬元,其中近50個破百萬,單個廣告主總計最高投入1948萬
元做社媒傳播,最多選用了7000個自媒體為品牌發聲。另外據傳,某汽車廠商宣布明年將把60%的廣告預算投放到新媒體。
相比於上千億的網路廣告市場,自媒體廣告仍然是滄海一粟,但目前的數據仍足以讓許多自媒體人興奮不已。不過通過跟許多廣告主聊天發現,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
大號以外(頭條6位數,不準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體號在廣告市場當中仍處在弱勢地位,收費方式甚至已經苛刻到了按銷售轉換付費。通過帶參數的鏈接分
發,自媒體甚至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返利網。簡單來說,廣告主真正的意圖仍然是導流,品牌層面的推廣似乎還未輪到自媒體。
除了那些牛逼大號,自媒體廣告的次級贏家應當是那些手裡握著幾十上百個號,號稱有「矩陣」的人。舉一個例子,有個心靈雞湯號叫「悅讀」,粉絲數190萬,
單個來看,並不算什麼,但是這個號背後的公司手裡同時擁有20多個類似的賬號,粉絲數加起來近1千萬,靠著這個數據做背書,「悅讀」的頭條價格也達到了6
位數。
不過芷妹比較擔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廣告門檻不斷降低,各類智能化移動廣告平台不斷推出、新的移動流量巨頭不斷形成的時候,自媒體廣告這種原始、手工、粗
糙的廣告形式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更為艱難的是,在面對這一挑戰的時候,自媒體並沒有多少招數去應對,因為所有的技術開發都掌握在騰訊手中,自媒體很難通過
自主的技術開發實現高級的智能廣告投放,更別說數字營銷了。更為嚴重的是,手工作坊式的軟文也將不斷削弱自媒體本身的價值,目前微信文章不斷低走的打開率
即是明證。
二、自媒體+付費閱讀
有人說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是知識,但是同時知識又最不值錢,互聯網的誕生和「免費」精神
更是將知識的價值沖淡到了最低。在版權意識尤為薄弱的中國,願意為知識付費的人少之又少。自媒體的崛起在為民眾爭取到更多話語空間的同時卻又製造了巨量的
垃圾,這更加劇了知識或者說內容的貶值。
內容的貶值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自媒體人創作積極性的銳減,各大自媒體平台也意識到了這個
問題,於是在原創保護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激勵機制。比如,微博在做長文打賞、視頻打賞、微任務廣告分成,今日頭條在做「千人萬元」計劃,目前已簽約179
個作者,今日頭條給這些作者保底1萬元收入。不過說到底,這些設置幾乎都可歸約為「打賞」,打賞的核心是「賞」,不是購買或者交易行為,打賞的動機當然可
能是覺得你寫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覺得你辛苦了,賞你點飯錢。總之,這種機制可以讓自媒體人開心一陣,但無法持續地提高其積極性,因為當新鮮勁兒過了之
後,願意打賞的人自然會銳減,免費意識仍然占據上風。
一個比較高級的形態是做付費閱讀,這種模式比較挑領域,像財經這樣專業性強,內容生產門
檻高且信息難以獲取的領域比較容易推行。摩爾金融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摩爾金融上曾經有一篇名為《兩會催生股票「風口」分析》的文章,定價188元,短短半
天,就有超過500人購買,收入超過10萬元。也正是這樣的機制,讓很多雪球上的作者跑到了摩爾金融。
另外一個比較容易實現付費閱讀的是深度報道或者非虛構寫作,這類作品以其詳實的調查、獨到的分析能夠吸引一部分高質量的讀者群,讀者付費的意願也高於一般的內容。但是這樣的內容一般的自媒體人幾乎不可能寫出來,往往是傳統資深媒體人轉型之後在做。
總體來看,自媒體要實現打賞不難,但難以為繼,大部分都無法糊口,而付費閱讀的模式對於大部分自媒體而言也不現實。歸根到底,自媒體的內容仍不夠專業、不夠有深度。也許只有當垃圾信息已經煩得大家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才會被明碼標價進行售賣。
三、自媒體+電商
媒體驅動型電商、社會化電商、社區化電商等等名詞對於愛玩概念的國人而言並不新鮮。無論是《悅食中國》、《日食記》、《一條》這樣小而美項目的崛起,還是阿里投資微博,自建來往這樣的大手筆舉措,將媒體、社交與電商結合似乎成了解決傳統B2C獲客成本不斷高昂的有效途徑
這種模式的基本邏輯是,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吸引粉絲,然後再通過軟文的方式出售自身產品。
與傳統的B2C不同,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直接賣東西或赤裸裸地玩促銷,而是先洗腦讓你形成黏性然後在不知不覺當中銷售商品給你。傳統電商很大程度上看到
的只是商品,背後的品牌、人、故事是隱性的,而媒體驅動型電商正好補上了這個短板,將人物和品牌放在了產品前面。以茶葉類的自媒體「茶人王心」為例。通過
持續不斷地分享茶知識、茶道、生活方式,線下舉辦各類茶會吸引了眾多愛茶、對生活有追求的粉絲,然後再輸出有意思的軟文推廣自己的茶葉品牌——小茶婆婆,
茶人王心在死氣沉沉的茶葉市場開辟了一條清新的道路。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❶
適合該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頻高客單同時又非標准化的產品(藝術品、工藝品、需要品鑒的商品),比如大家趨之若鶩的《一條》,它賣的東西雖說算不上奢侈品,
但是也夠得上輕奢了,主要消費人群還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貴婦或者硬撐小資的文藝青年。一般自媒體人很難承受這種長時間不出單的品類。相反,一般的高頻快消品
如果用媒體思維來做,往往會死得很慘,因為做媒體、做內容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單。
❷媒體驅動型電商對內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夠帶來銷售轉化,甚至具有洗腦功能的內容絕不是單純的心靈雞湯或者搞搞笑、賣賣萌就能夠了的(當然,不排除各種
low逼網紅也能俘獲大批15線小年青的心)。舉個例子,《悅食中國》是一個標準的媒體驅動型電商,由美食家殳俏創辦,他們最早開始做的內容是視頻,單集
不超過10分鍾,主講一種地方性美食或者土特產,風格像高級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據其內部人士透露,這樣的片子單集成本超過了50W,顯然不是一般屌絲
玩得起的。但反過來看,這樣的巨額投入帶來的收益也是明顯的,2014年,光是粽子一個品類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千萬。
總體來說,自媒體要想玩電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錢夠不夠,因為在媒體階段要耗費的資金並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創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
記》的姜老刀則自個兒就有影視工作室,如果沒錢,能像《悅食中國》那樣拿到花樣年的投資也成。其次,自媒體還得想自己要做的品類是什麼,這在很大程度上就
超出了自媒體的能力范疇。畢竟不管是媒體型電商還是情懷型電商,最終你都得賣東西,光是做代理呢你無法彰顯你的高大上和文藝范兒,但是要自己開發呢又會碰
到各種瑣碎的問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做媒體。
不過,媒體驅動型電商有一條思路仍值得嘗試,就是做平台,通過內容攢夠流量,然後分發給平台上的各種小而美的商家。目前來看,國外有Etsy、Bottica等巨頭採用這種模式,銷售各種手工作品、獨立設計師作品,但國內仍然鮮見,有一兩家也是死氣沉沉。
一句話,自媒體要往媒體驅動型電商轉,時機仍未成熟,或者說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鬧,很難成氣候。畢竟國人的消費水平和購物習慣還停留在淘寶,低頻高客單的商品還未成為主流。個性化的需求的確存在,但還極其分散,召集成本對於一個自媒體而言很難負荷。
四、自媒體+IP
自媒體的最高級盈利形態是IP化的運營。所謂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內容、多媒體等特點,但同時又緊緊地圍繞在一個核心品牌上,紛繁復雜的內容由一個統一的精神勾連起來。
從目前比較成功的IP型自媒體來看,主要有兩類,一類叫做拯救不開心型,比如《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主要通過娛樂、惡搞給人帶來快樂,技術含量
低,黏性不高,粉絲說不買賬就不買賬,比如最近萬萬大電影的折戟;一類叫精神鴉片型,羅輯思維、吳曉波讀書會都是這樣的代表,他們往往打著智力輸出的旗
號,迎合的是那部分對成功學極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這種類型的自媒體是劉一秒等成功學大師的高級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國人最大的需求,販賣成功當然是
市場容量最大的一門生意。
這其中,羅輯思維無疑將自媒體做到了極致,也不斷地拓寬了IP的范疇,從最早的脫口秀視頻節目到後來社群打造、電商運營,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
為核心思想,俘獲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體要轉換成為IP,創始人一定要具備某種魅力人格(卡里斯馬型人格),能戳中粉絲的心。芷妹曾與羅振宇有過3
天的接觸,發現他會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極端的自由主義者,喜歡用肯定語氣講話、喜歡把道理推到極端、喜歡挑戰傳統的思維、喜歡用極其形象化的語言來表述,當
然也喜歡與人爭論。這樣的結果是,許多判斷力不強的人很容易上鉤,很容易成為一個追隨者。在這個意義上,羅輯思維這樣的IP具有了某種類宗教的意味。社群
成員們把羅振宇當做神一般的人物,口中時常掛著「羅胖說過」這樣的詞彙。
如果你也具有這種潛力,你當然也有機會朝著IP的方向去努力,不過大部分人都會死在半路,因為對於受眾而言,你不夠有種、有趣、有料。所以,IP型的自媒體真的不是屌絲能玩的,屌絲頂多扮演「粉頭」(粉絲的頭)的角色。
8. 什麼是自媒體,它有哪些可盈利的模式
1、自媒體+廣告
互聯網最基礎的盈利模式是先積累大量的流量,然後進行流量分發,分發的方式可以是類似於網路的競價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費形式的廣告,也可以通過用戶的社交分享進行分發。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後,類似於網路這樣的流量集中分發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小中心」。自媒體便是其中一種類型。
➤如果要問十個做自媒體的人如何盈利,9個會告訴你先積累海量粉絲,然後幫廣告主寫軟文或者直接上硬廣上banner。
➤相比於上千億的網路廣告市場,自媒體廣告仍然是滄海一粟,但目前的數據仍足以讓許多自媒體人興奮不已。不過通過跟許多廣告主聊天發現,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大號以外(頭條6位數,不準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體號在廣告市場當中仍處在弱勢地位,收費方式甚至已經苛刻到了按銷售轉換付費。通過帶參數的鏈接分發,自媒體甚至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返利網。簡單來說,廣告主真正的意圖仍然是導流,品牌層面的推廣似乎還未輪到自媒體。
➤除了那些牛逼大號,自媒體廣告的次級贏家應當是那些手裡握著幾十上百個號,號稱有「矩陣」的人。
2、自媒體+付費閱讀
有人說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是知識,但是同時知識又最不值錢,互聯網的誕生和「免費」精神更是將知識的價值沖淡到了最低。在版權意識尤為薄弱的中國,願意為知識付費的人少之又少。自媒體的崛起在為民眾爭取到更多話語空間的同時卻又製造了巨量的垃圾,這更加劇了知識或者說內容的貶值。
➤內容的貶值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自媒體人創作積極性的銳減,各大自媒體平台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原創保護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激勵機制。比如,微博在做長文打賞、視頻打賞、微任務廣告分成,今日頭條在做「千人萬元」計劃,目前已簽約179個作者,今日頭條給這些作者保底1萬元收入。不過說到底,這些設置幾乎都可歸約為「打賞」,打賞的核心是「賞」,不是購買或者交易行為,打賞的動機當然可能是覺得你寫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覺得你辛苦了,賞你點飯錢。總之,這種機制可以讓自媒體人開心一陣,但無法持續地提高其積極性,因為當新鮮勁兒過了之後,願意打賞的人自然會銳減,免費意識仍然占據上風。
➤一個比較高級的形態是做付費閱讀,這種模式比較挑領域,像財經這樣專業性強,內容生產門檻高且信息難以獲取的領域比較容易推行.
➤另外一個比較容易實現付費閱讀的是深度報道或者非虛構寫作,這類作品以其詳實的調查、獨到的分析能夠吸引一部分高質量的讀者群,讀者付費的意願也高於一般的內容。但是這樣的內容一般的自媒體人幾乎不可能寫出來,往往是傳統資深媒體人轉型之後在做。
➤總體來看,自媒體要實現打賞不難,但難以為繼,大部分都無法糊口,而付費閱讀的模式對於大部分自媒體而言也不現實。歸根到底,自媒體的內容仍不夠專業、不夠有深度。也許只有當垃圾信息已經煩得大家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才會被明碼標價進行售賣。
3、自媒體+電商
媒體驅動型電商、社會化電商、社區化電商等等名詞對於愛玩概念的國人而言並不新鮮。無論是《悅食中國》、《日食記》、《一條》這樣小而美項目的崛起,還是阿里投資微博,自建來往這樣的大手筆舉措,將媒體、社交與電商結合似乎成了解決傳統B2C獲客成本不斷高昂的有效途徑。
➤這種模式的基本邏輯是,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吸引粉絲,然後再通過軟文的方式出售自身產品。與傳統的B2C不同,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直接賣東西或赤裸裸地玩促銷,而是先洗腦讓你形成黏性然後在不知不覺當中銷售商品給你。傳統電商很大程度上看到的只是商品,背後的品牌、人、故事是隱性的,而媒體驅動型電商正好補上了這個短板,將人物和品牌放在了產品前面。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❶ 適合該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頻高客單同時又非標准化的產品(藝術品、工藝品、需要品鑒的商品),比如大家趨之若鶩的《一條》,它賣的東西雖說算不上奢侈品,但是也夠得上輕奢了,主要消費人群還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貴婦或者硬撐小資的文藝青年。一般自媒體人很難承受這種長時間不出單的品類。相反,一般的高頻快消品如果用媒體思維來做,往往會死得很慘,因為做媒體、做內容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單。
❷ 媒體驅動型電商對內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夠帶來銷售轉化,甚至具有洗腦功能的內容絕不是單純的心靈雞湯或者搞搞笑、賣賣萌就能夠了的(當然,不排除各種low逼網紅也能俘獲大批15線小年青的心)。
➤總體來說,自媒體要想玩電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錢夠不夠,因為在媒體階段要耗費的資金並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創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記》的姜老刀則自個兒就有影視工作室,如果沒錢,能像《悅食中國》那樣拿到花樣年的投資也成。其次,自媒體還得想自己要做的品類是什麼,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超出了自媒體的能力范疇。畢竟不管是媒體型電商還是情懷型電商,最終你都得賣東西,光是做代理呢你無法彰顯你的高大上和文藝范兒,但是要自己開發呢又會碰到各種瑣碎的問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做媒體。
➤不過,媒體驅動型電商有一條思路仍值得嘗試,就是做平台,通過內容攢夠流量,然後分發給平台上的各種小而美的商家。目前來看,國外有Etsy、Bottica等巨頭採用這種模式,銷售各種手工作品、獨立設計師作品,但國內仍然鮮見,有一兩家也是死氣沉沉。
➤一句話,自媒體要往媒體驅動型電商轉,時機仍未成熟,或者說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鬧,很難成氣候。畢竟國人的消費水平和購物習慣還停留在淘寶,低頻高客單的商品還未成為主流。個性化的需求的確存在,但還極其分散,召集成本對於一個自媒體而言很難負荷。
4、自媒體+IP
自媒體的最高級盈利形態是IP化的運營。所謂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內容、多媒體等特點,但同時又緊緊地圍繞在一個核心品牌上,紛繁復雜的內容由一個統一的精神勾連起來。
➤從目前比較成功的IP型自媒體來看,主要有兩類,一類叫做拯救不開心型,比如《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主要通過娛樂、惡搞給人帶來快樂,技術含量低,黏性不高,粉絲說不買賬就不買賬,比如最近萬萬大電影的折戟;一類叫精神鴉片型,羅輯思維、吳曉波讀書會都是這樣的代表,他們往往打著智力輸出的旗號,迎合的是那部分對成功學極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這種類型的自媒體是劉一秒等成功學大師的高級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國人最大的需求,販賣成功當然是市場容量最大的一門生意。
➤這其中,羅輯思維無疑將自媒體做到了極致,也不斷地拓寬了IP的范疇,從最早的脫口秀視頻節目到後來社群打造、電商運營,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為核心思想,俘獲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體要轉換成為IP,創始人一定要具備某種魅力人格(卡里斯馬型人格),能戳中粉絲的心。
9. 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網路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