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子彈是則么運作的

原子彈裡面是由2塊鈾(一塊大,一塊小)以及一個普通炸彈組成。開始時,兩個鈾塊是分離的,在原子彈內部有中子不停轟擊,由於2塊鈾分離的,故沒有達到臨界體積,無論中子怎麼轟擊都是不會發生反應的。當需要引爆的時候,只需引爆其內部的普通炸彈,通過炸彈的沖擊力使小塊鈾塊與大塊鈾塊粘在一起,從而達到臨界體積;炸彈爆炸產生的能量迅速提升原子彈內部溫度,於是鏈式反應發生,重核裂變不停止直至鈾完全耗盡。由於質能方程中,能量與質量成正比且該系數為光速的平方,故即使質量非常小,但是產生的能量還是非常可觀。

1、質能方程 即 e = mc^2
在特定的情況下(包括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材料),物質的質量能夠轉換成能力,其變換的公式即質能方程。方程中e為產生的能量,m為轉換的物質的質量,c為光速即3*10^8 m/s。

2、重核裂變(特殊的材料與環境)
某些特殊的材料(如鈾等放射性物質)在受到中子轟擊後,能夠分裂成中子以及比其更輕的原子,於此同時損失質量,這些損失的質量即轉換成能量的質量,即質能方程中的m;而進行重核裂變需要一定的溫度,以及需要將一定質量的反應元素(鈾)壓縮在一定的體積中,這樣裂變才能發生,這個體積叫做臨界體積。

3、鏈式反應 即使裂變不停發生,直至反應材料耗盡。用中子轟擊處於臨界體積中的反應材料(一般為鈾),然後使其分裂成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以及3個中子,這3個中子繼續去轟擊下3個鈾原子,使其繼續分裂,從而往復不停直至材料耗盡。

B. 二戰中,如果美國堅持不在日本投原子彈,世界歷史會是什麼走向

你不能盲目直接斷言,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世界歷史會發生很大變化。如果美國堅持不在日本投原子彈,世界歷史的走向肯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決號計劃第一步:


日本決定招收19-40歲從未參軍的男性入伍,這一批人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在徵兵中被淘汰;招收40-45歲退役士兵重新入伍;17-19歲的日本男子被招募進行短期訓練,然後充實到軍隊中。


新招募和建立的士兵組成了一支315萬人的軍隊,由53個戰斗師和22個獨立混編旅、4個高射炮師、2個戰車師和7個獨立戰車旅、3個警衛旅和2個航空部隊組成。315萬日軍是當地決戰的主要替代者。


決號作戰計劃第二步:


1945年6月23日,日本首相鈴木鎮一頒布了《義勇兵役法》號法令,規定15-60歲的男性和17-45歲的女性,除了曾經參加過與日軍有關單位的工作外,都要編入“日本志願軍戰斗隊”,總人數超過2800萬。所有這些人都接受過軍事訓練,負責戰爭後勤和一些緊急戰斗,屬於准軍事團體。


經過這兩步,“決戰”計劃中的日軍和半軍事化部隊達到3315萬人,所有的人都是士兵。(日本投降時的日本首相——鈴木康中)




這是日本准備在日本決戰的總體作戰計劃。


沒落行動——美軍全面攻佔日本計劃。

日本准備在國內有“決戰”計劃,美軍自然有在日本作戰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早就制定好了,叫做“沒落行動”,就是日本沒落的軍事行動(軍旗就是太陽旗)。(衰落行動總體方案,奧運行動進攻九州,小皇冠行動進攻本州島關東平原地區)



沒落行動(Operation Downfall)


1、沒落行動分成兩大部分:


奧林匹克行動(Operation Olympic)和http://www . sogou.com),兩者都是前後相連的操作。


小王冠行動(Operation Coronet:


除了美國太平洋部隊之外,250多萬美國軍隊已經撤出了在歐洲作戰的美國部隊的15個大陸師和63個空軍旅。


2、預估參戰總兵力.


預計1945年11月1日進攻日本九州島。當時日本九州島有日軍50萬,軍機2000架。如果直接攻擊日本本州島,九州的日本航空會攻擊美國船隻和登陸部隊。


美軍計劃攻擊下九州島三分之一的地方,那裡有日本很多現成的機場,美軍飛機可以在那裡起飛,轟炸日本本州島的日本目標,同時解除日本空軍在九州島的威脅。據估計,作戰計劃將於1946年3月完成。


3、第一步——奧林匹克行動計劃.


依託沖繩和九州島的機場起飛飛機,協助美軍在占據日本本州島的關東平原登陸。這個地方很適合


佔領本州島的關東平原後,以此為基地進攻日本的各個戰略要地,從而佔領了日本本身。


該計劃預計於1946年3月1日開始實施。(小皇冠行動具體方案實施圖)




4、第二步——小王冠行動作戰計劃:傷亡100-200萬左右,或者更多。


5、美軍預計傷亡人數: 1947-1948。


6、預估占據日本全部領土的時間:


7、沒落計劃的參與制定者.(美軍和日本女性佔領日本的照片)




如果美軍實施登陸日本本土作戰對世界歷史的格局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如果美軍沒有轟炸日本,而是一味地攻擊日本本身,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會影響世界格局的演變。

尼米茲海軍上將、麥克阿瑟陸軍上將、海軍上將恩斯特金恩、威廉雷西;陸軍將領喬治馬歇爾和亨利阿諾德等(美軍參謀聯席會議官員).


在這個登陸佔領日本的計劃之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軍隊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第一第二,美蘇應該是平等的。


第一,美國有可能喪失第一軍事大國的地位.


朝鮮半島將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而不是分裂成兩個國家。朝鮮半島所謂的“三八線”,實際上是美蘇軍隊分別會師佔領朝鮮半島時的分界線。如果美軍登陸日本作戰,那麼它幾乎沒有多餘的能力來對付朝鮮半島上的日軍。另一方面,蘇聯紅軍很有可能完全佔領朝鮮半島。


從那以後,朝鮮戰爭大概就沒有發生過。


第二,朝鮮半島有可能是一個統一國家


蘇聯紅軍佔領朝鮮半島後,美軍會要求蘇聯紅軍登陸日本,共同對付駐日日軍。日本最終很有可能會分裂,就像德國被分裂成兩個國家一樣。


第三,日本有可能分裂成兩個國家.


中國的抗日戰爭可能不會在1945年8月15日結束。在國共雙方軍隊的進攻下,日軍會節節敗退,因為日軍失去了本土的支持,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日本投降後,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會比1945年日本投降時強大,而國民黨軍隊則明顯較弱。


美軍如果全力進攻日本本土,將使得世界歷史的發展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東亞局勢。

C. 美俄不知道核彈夠用就行的道理嗎為什麼還保持數千枚的核彈

又不能保證每一個都能打得出去!又不能保證每一個都能一次性解決敵方!有時需要重復無質性的打擊。

這么說來,所謂那位核專家所言核武足夠用之言根本就是虛張聲勢。 哪一位仁兄敢賠胸脯保證,自己的高考分一定是滿分?每一位學子, 哪怕是在拔尖的那個,也肯定是拚命地充實自己的實力,在考場上爭取好成績。

美國的核武器數量和質量都是遙遙領先於任何國家,而且還在不斷開發升級各種核武器。如果美國發動核戰爭,前提是毀滅對手而它自己能夠存活下來。而作為美國的對手就必須與足夠的把握能夠在後發制人的反擊中毀滅美國及全球,只有這樣不僅能夠打消美國的核冒險,而且還會把全世界各國都捆綁到一起反對核武,反對美國核冒險。因為一旦核戰開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存在。

核彈隱形殺手,無法評估對手抗打能力,一旦使用,無法控制敵方還擊力,這種武器其實沒人敢用的,尤其在大家有的情況下,所以有核國一般不會打起來,即便打起耒也不敢先用哪個核武器,指的侵略者。核武最大特點能操控戰爭,即使打起來也不敢把對方往死里打。

D. 美蘇發射的第一顆衛星都在半世紀前銷毀,為什麼「東方紅一號」還在運作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研製

1965年9月,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取得一定進展的情況下,中國科學院開始組建了由趙九章任院長、代號叫「651」的衛星設計院(公開名稱為「科學儀器設計院」),並把中國第1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從此,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正式開始。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召開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最後確定東方紅一號衛星屬於科學探測性質。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時間定在1970年,成功的標志,即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體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

所謂「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證衛星飛上天;「抓得住」就是衛星上天以後地面設備能對衛星實施測控;「聽得到」就是衛星要播送音樂,且可被地面接收和聽到;「看得見」就是衛星在軌飛行時能讓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見,以便鼓舞人心。

1967年初,中央正式確定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東方紅》樂曲,以便讓全世界人民都能聽到中國衛星的聲音。

1967年底,中央最後審定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方案,規定該衛星不小於150千克(最終確定為173千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正式命名為東方紅一號。該衛星上天後要「上得去、抓得住、測得准、看得見、聽得到」。為此,後來想了不少辦法,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關。

發射成功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2顆東方紅一號衛星和1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列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4月2日下午,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聽取即將發射的中國第1顆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情況的匯報。4月24日凌晨,毛澤東大大批准實施發射。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遨遊太空

因為化學電池壽命有限,所以東方紅一號設計的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在運行期間,衛星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

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觀測表明,到2009年2月,東方紅一號還運行在近地點430千米、遠地點2075千米的軌道上。

E. 核聚變和核裂變有什麼不同

裂,即分裂,是一個變多個 。
聚,即聚集,是多個變一個。

一.核聚變就是小質量的兩個原子合成一個比較大的原子 。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都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前者釋放的能量更大。

拓展資料:

1.核裂變雖然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但遠遠比不上核聚變,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極為有限,不僅產生強大的輻射,傷害人體,而且遺害千年的廢料也很難處理,核聚變的輻射則少得多,核聚變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核聚變要在近億度高溫條件下進行,地球上原子彈爆炸時可以達到這個溫度。用核聚變原理造出來的氫彈就是靠先爆發一顆核裂變原子彈而產生的高熱,來觸發核聚變起燃器,使氫彈得以爆炸。但是,用原子彈引發核聚變只能引發氫彈爆炸,卻不適用於核聚變發電,因為電廠不需要一次驚人的爆炸力,而需要緩緩釋放的電能。

F. 核電站是如何運作的

核裂變是放出大量熱,用那些熱加熱水,使水變成A水蒸汽(帶核輻射),用A水蒸汽再加熱水,使水變成B水蒸汽(不帶核輻射),把B水蒸汽送到氣輪機處推推動轉子,轉子帶動發電機發電。

G. 炒股如何知道上市公司的具體運營狀況

這個就看你的智慧了。

報表,資料,都是人家寫上去的,是人就能看得見。通過看能看得見的,而看出看不見的,看出報表和資料背後的東西,需要的是你的智慧。你有多少智慧,就能看出多少看不見的東西,就能看出多少背後的東西。

舉例說明:
二次大戰美國向日本扔原子彈這件事,網上和民間好幾個版本。
有的說,日本敗局已定,美國即使不放原子彈,日本也是敗,所以美國放原子彈的目的是為了炫耀他是世界上唯一有原子彈的國家,是稱霸世界。也有的說,美國放原子彈是怕蘇聯搶奪日本,所以它先搶奪,扔原子彈。以上這兩種說法都把美國扔原子彈這件事說的一無是處。
也有的說,美國放原子彈是為了快速結束戰爭,減少美國士兵的傷亡。
這些版本都是中國人寫的,不是美國人外國人寫的。外國人寫的,我們中國的老百姓看不著。

那麼中國人寫的這些版本誰貼近歷史真相呢?下面是我通過看網上的這些資料和聽民間的說法之後,想像出看不見的資料,想像出資料背後的東西。······至於我想像的對不對,有沒有道理,是否貼近歷史真相,你看完就知道了。·

美國放第一顆原子彈的時間是8月6日,放第二顆原子彈的時間是8月9日。蘇聯向日本宣戰進攻中國東北是8月9日,和第二顆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是一天。
下面是我的想像:
為什麼蘇聯要在8月9日向日本宣戰,向中國東北進攻?因為,8月6日放第一顆原子彈,世上的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日本天皇日本人蘇聯人斯大林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所以他們都在觀望,所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日本並沒投降,斯大林也沒進攻中國東北。
當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時,日本以為美國有無數顆原子彈,所以隨後無條件投降。斯大林也以為美國有無數顆原子彈,如果再不進攻東北,中國的東北就是美國人的了,所以在第二顆原子彈爆炸的當天宣布向日本作戰。

至於8月9日這天是原子彈先爆炸的還是斯大林先宣布向日本宣戰的?下面是我更進一步的想像:
即使是斯大林先宣布向日本宣戰的,也是因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斯大林派間諜打探第一顆原子彈的資料,探子於8月9日打探出消息並稟報斯大林:今天(8月9日)美國還要放第二顆原子彈。所以斯大林在第二顆原子彈未爆炸以前趕緊宣布向日本作戰。

書歸正傳
你看電腦里的上市公司的資料,每個公司都說自己有前途,同時也說市場有不可測的因素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我的看法:
關鍵問題,公司資料是否談到?
什麼是關鍵問題?這個一個人一個看法。

比如說商業股:
商場超市競爭得厲害,並且現在反腐,這些都會影響商業股公司的效益。那麼將來這些商業股公司能倒閉嗎?我的回答是:即使中國回到毛澤東時代的不開放時代,也有商業,但是都是國營的商業,所以,有一條是肯定的:國有的商業股不能倒閉。
那麼你就要了解資料背後的東西:那些商業股是國有的?········我買的是600694大連商場。原因是:大連商場如果效益不好的話或者要倒閉的話,不用你著急,政府就想辦法了。大連商場肯定是大連市最後一個倒閉的商業股公司。所以我敢買它,不怕套牢,套多深也不怕,套多少年也不怕。

再比如說啤酒:
中國人不可能不喝啤酒,而且喝啤酒的人和量肯定遠遠大於喝燒酒的人和量,而且現在的燒酒可能是勾兌的,過去的燒酒是發酵的,勾兌的燒酒一文不值,所以買啤酒的股票握住不怕,燒酒的股票就不保險。
燒酒就是白酒。

例子永遠舉不完,就舉這么多吧。

H. 核彈爆炸會影響地球的運行軌道么 全世界所有的核彈在地球的同一位置爆炸,會影響地球的運行軌道么

核彈威力對地球來說並不是很大,現在全球的核彈全爆了地球都沒事,只是人類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