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體傳播與運營
① 如何促進媒介融合,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構建現代傳播體系,進行融合媒體轉型
進行理論學習並在實踐中摸索。
②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路該如何走好
前幾篇關於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自媒體價值的文章收到了許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探討,我非常的欣慰,作為加入新媒體領域的一個傳統媒體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從傳統媒體再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模式和媒體格局與形態的發展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兩種方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而隨著如今很多傳統媒體也在轉型,更加貼近互聯網,貼近年輕人,從而也緊緊抓住了新的媒體發展機遇,今天,我是想聊聊關於社會化媒體平台與公關之間的關系和變化。
從本質上來說,大多數人都會明白社交媒體已經顯著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科,也許你在公關領域已經有了非常資深的經驗和更直接、更數字化、更主觀的認知,也許你已經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環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並學習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問,或許,你也和我一樣,親身見證了人們在消費的內容和互動形式的不可思議的轉變。社會化媒體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都在變,所以,不管你曾經的認知或者經驗如何,或者你在公關領域中的特長如何,相信如今社會化媒體平台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你在公共關系中的做法。
在社會化媒體領域有本書我一直非常喜歡,是由李·夏琳(CharleneLi)和喬希·貝諾夫(Josh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intheGroundswell》,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他們如何更貼近社交媒體技術,不是談論某些特定的平台進行分析,而是從用戶的角度談論最有價值的分析和建議,這一思想的價值是屬於戰略級別的,對於我而言是很有價值和幫助,例如廣泛性是公關學科的一個方面,而我恰恰對社交媒體的廣泛性充滿興趣,接下來讓我嘗試著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吧。-我怎麼才能運用好使用社交媒體?
-我怎樣才能讓我的客戶和用戶更好的使用社交媒體呢?
-我怎樣才能運用社交媒體來激勵人們?
-我怎樣才能幫助更多人喜歡並熱愛使用社交媒體?
1.與PR完全融合
社交媒體並不能取代傳媒,但社會化媒體在公共關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傳統媒體雖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它必然會更強大,傳統的公關和社交的結合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方面的討論,根據唐界傳媒的統計,幾乎所有公關部門90%都負責他們公司的社會媒體。
我們的企業該如何利用這個更有價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關信息?密切學習並掌握最新的社交媒體技術,或者可以通過顧問咨詢向一些在公關和新媒體領域有著突出經驗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傳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價值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現在就讓你的團隊保持快速學習能力,培養善於通過數據分析和結合傳統的戰術,來更有效的傳遞你的公關信息。
2.與我們的用戶互動完成公關信息
在我們為企業客戶進行媒體規劃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用戶、用戶、用戶,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產品的改進、用戶體驗的加強、建立社會化媒體渠道和新媒體公關,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吸引並讓用戶滿意,比如優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區、Facebook,博客和這些視頻或者論壇,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會媒體平台,它鼓勵用戶共同創建消息,顯然對於這部分由用戶自主創建的內容你是沒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對於公關專業人士的關鍵就是如何更好地參與並和你的用戶共同創建完成公關信息。那麼如何做,該如何利用社會化媒體平台掌控公關信息?我建議有兩點,第一,在優質平台創建你的企業社交媒體賬號,這一點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為擔心信息無法掌控而迴避,第二,可以通過更高級的輿情監測工具來管控由用戶創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關部門可以及時介入處理。
3.保持監測
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進電話里正在排隊的人也許有超過50個人,但這個只有你知道,如果你發微博,它是公開的,甚至它有可能成為熱門並被獲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這一點,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社交媒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幾年前那樣,隨便發布廣告就立刻可以獲得客戶的關注以及購買。所以,唐界傳媒建議正在負責企業社會媒體營銷以及公關負責人可以通過制定協同工作機制,基於24小時監測工具來對社交媒體保持時刻分析,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相應。
4.善用社交媒體小工具進行用戶分析
社交媒體的運營,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對熱點的敏銳度,我們作為社交媒體的運營者,或者公關負責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來完成用戶某些特定行為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制定社交媒體方案和公關活動。
5.建立和意見領袖的良好合作
社交媒體信息巨大,每一秒都會產生眾多信息,而如何讓你的用戶快速記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務,這就必須要提到意見領袖了,新媒體時代創造了意見領袖一個新的群體,他們是用戶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體平台有著主導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多和意見領袖保持良好關系,因為他們的觀點和評價往往很容易影響到更多人。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重要,經過唐界傳媒對社會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縱向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下降,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通過更多渠道獲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代表,那麼,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社交媒體來管理和優化公關,必然是企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討論社會化媒體如何影響著公關的應用和實施,也希望可以給更多社交媒體從業者或者公關人一些思路和建議。
③ 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④ 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作者單位:湖州廣播電視台)
⑤ 目前我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有幾種主要方式
目前,在國內,媒體融合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報紙與網路的融合。這種融合由來
已久,1997年人民日報、新華社先後推出自己的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十幾家傳統媒體也緊隨其後進行了頗具規模的跨媒體合作,推出了千龍新聞網……今天,國內大大小小的報紙幾乎都有各自的網站、各自的電子版。在北京奧運會的報道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各
平面媒體,與奧一網、南方網,南方報
業網、南都網等多個網站優勢互補,對奧運賽況進行滾動式播報,讓讀者切身體驗奧運脈搏,充分體現出報網整合互
動的優勢。
電視與網路的融合。2002年4月4日,新華網同北京電視台《熒屏連著我和
萬
方數據你》欄目進行跨媒體合作。使網路和電視媒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合作的內容
涉及《熒屏連著我和你》最新節目的內容實錄、往期回顧以及訪談話題和觀眾的徵集、編導手記,媒體評論、嘉賓手記等諸多內容。新華網也在Ⅸ熒屏連著我和你》節目的拍攝現場開通BBS,直接傾聽網友的聲音,讓網友在第一時間同嘉賓進行對話。
據統計,新浪網已與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幾十家有影響的電視台開展了合作。
報紙與報紙的合作——報業聯盟。
2001年,西北五省區的主流都市報組建了一個互動聯盟,成員包括三秦都市報、蘭州晨報、新消息報、西海都市報、新疆都市報五家報紙。聯盟成員在新聞宣傳、廣告經營,報紙發行等方面進行了合作。從2001年我國出現第一家報業聯盟開始,報業聯盟經歷了從邊緣到主流、從小范圍到大面積、從鬆散到緊密的演變過程,逐步成為媒體主動選擇的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經營策略和發展趨勢。如今,國內有幾十家報紙媒體聯盟,包括:全國主流媒體教育聯盟、中國汽車媒體大聯盟.珠三角報業廣告聯盟,浙江省地市級強勢媒體廣告聯盟、東北副省級城市黨報集團聯盟,齊魯報業聯盟等。
報紙和電視融合。2006年1月22日,大連日報社主辦的北方體育報聯合大連
數字電視教育頻道、大連沿海傳媒有限
公司創辦北方體育報電視版,標志著我國第一家專業報紙電視版項目啟動。。廣州El報讀報時間。登陸廣州市的地鐵站台、站廳和車廂的電視屏幕.節目依靠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強大的信息資源,主要為。地鐵族」播報與其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置業、職場、保健等訊息
和極富地方人文色彩的人物、風情等專題。
全媒體化——媒體全方位.立體化
融合。全媒體化,是指一種業務運作的整體模式與策略,即運用所有媒體手段和平台來構建大的報道體系。很多報業集團都建立了全媒體數字化平台.煙台日報傳媒集團創建的。全媒體數字采編發布系統」比較具有代表性,在這一全媒體數字平台中,集團記者採集的同一個內容包含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素材,進入全媒體資料庫。利用待編稿庫,不同媒體,部門可以很方便地一起完成選題策劃,人員本屬於不同部門,但在統一選題中要統一行動,分工協作,如包括多媒體采訪和資料准備工作等。成都傳媒集團以成都商報社為核心,組建了多媒體集群,並設立了媒體融合工作室,統一調配采訪、報道力量。使報刊.廣播電視和網路等媒體資源初步實現了共享。
⑥ 廣播媒體與互聯網的融合傳播對廣播節目形態有何影響
廣播媒體在其誕生歷史上,曾與汽車、手機等載體進行融合而達到新的契機,但廣播在大眾傳媒中的比重逐漸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尋找一個合適的載體加強廣播的存在感對於廣播的發展來說十分迫切。近年來,廣播與互聯網的融合,讓廣播人重新看到了希望,這次,廣播找到了更為完美的載體。面對風卷雲譎的網路時代,與互聯網的融合傳播對廣播節目形態有什麼影響呢? (一)從網路廣播的基本形式來看:
(1)網路廣播節目類型進一步細分,以專業化為主,鎖定特定的聽眾群
網路時代,受眾的需求越來越復雜化,傳統的綜合性廣播節目類型已經不能滿足受眾越來越專業化的需要,節目類型細分正在成為潮流。由於網路廣播製作的門檻較低,主持人和編輯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受眾需求對節目進行節目定位,打造專屬的節目類型,並通過內容的專業化來吸引和積累聽眾群體,增強針對性。這種節目細分的形態特點有利於廣播節目的整體發展,將為廣播節目的專業化水平帶來新的契機。
(2)網路廣播節目製作更為精良,內容更具有深度。
相比傳統的廣播節目,網路廣播節目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製作一個節目,以此提高節目的製作水平,打造節目的深度。在浩瀚的網路中,想要讓自己的節目受歡迎,就必須更為用心地去經營這個節目,提高節目的檔次和品位,提升節目的水平,用精良的節目吸引聽眾,用深度的內容留住聽眾。
(3)網路廣播節目風格更為個性化,主持人風格更為明顯。 由於網路廣播節目的目標受眾更為明朗,主持人也更有發揮空間。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定位和自身特點,打造節目風格,體現自我個性,從而在節目中找尋自我,提升廣播從業人員的自我價值;同時,主持人的個性化也是吸引受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個性化特徵能更好地使主持人和聽眾之間達到共鳴。
(4)網路廣播節目互動性更強,能及時對受眾做出反應。
在互聯網的傳播當中,雙向、多向性傳播成為主流,廣播與互聯網的融合,促使網路廣播互動性加強,以更為多元化的互動方式適應受眾多元化的需要。當網路從電腦走到了手機媒體,又為網路廣播節目的互動帶來了更為新鮮有趣的互動形式。 (二)從網路廣播的傳播特點來看:
(1)網路廣播節目減少了地域限制,拓寬了傳播空間。
傳統的廣播節目受頻率限制,只能在部分地區傳播。網路廣播空間跨越了空間的限制,只要通過網路地址便可進入該電台收聽節目,為網路廣播節目拓寬了傳播空間,使更多的受眾能夠收聽到節目。 (2)網路廣播節目不受時間的控制,削弱了傳統廣播節目稍瞬即逝的劣勢。
傳統的廣播節目嚴格按照節目單對廣播節目進行播出,聽眾如果錯過了就無法再收聽到。而網路廣播節目「可留存、可搜索、可反復收聽」的特點則彌補了這個缺陷,聽眾可以選擇最新一期,也可以選擇以前的節目,提高廣播節目的收聽率。
(3)網路廣播節目實現了媒介之間的融合,將文字、聲音、畫面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依靠互聯網進行廣播節目的傳播,節目製作者可以不再局限於聲音的編輯,還能夠根據內容、形式、聽眾的需要將文字、畫面與聲音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實現媒介之間的融合。
(4)網路廣播節目的受眾自主選擇權更大,人性化特徵越來越明顯。 網路時代的受眾要求面廣,個性化要求也更強。傳統的廣播節目形態強硬地限制了聽眾的自主選擇權,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趨勢。在網路廣播節目中,聽眾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可以跳過自己不喜歡的,有很大的信息選擇權。為適應受眾的越來越繁雜的要求,網路廣播的發展也越來越人性化。
(5)網路廣播節目的傳播渠道更為多元化。
傳統的廣播節目只能通過無線廣播收取信息,大多數從收音機、手機、汽車當中聽取的。而網路廣播節目的傳播渠道更為豐富,無論是單獨建立的網路電台的網站,還是通過土豆等媒體嫁接的網路廣播節目,只要有鏈接,我們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收聽想要收聽的節目。
互聯網對廣播節目形態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中也不乏互聯網對廣播節目形態的沖擊,如在互聯網中競爭愈演愈烈,許多網路電台為站穩腳跟,不得不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迎合部分聽眾的低級趣味;互聯網中網路廣播的限制小、言論更為自由,會讓部分圖謀不軌的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趁機傳播不良信息,網路時代信息的碎片化特徵,也會消弱網路廣播信息傳播的有效到達率,對信息傳播產生不利影響等。
盡管如此,互聯網與廣播節目形態的融合是時代的趨勢,我們只有揚長避短,尋找合適的方式將廣播以更好的方式傳播下去,選擇最適合廣播節目生產的節目形態,才是廣播的發展之路。
⑦ 什麼是媒體融合
其概念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
廣義的媒介融合則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媒體的有機整合。具體地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新興媒體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通過不同的平台加以傳播。
媒體融合內容永遠是決定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在互聯網時代,生產的內容在變,生產的方式在變,傳播的路徑也在變,但生產優質內容的要求和方向始終不變。因此,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媒體融合是用互聯網思維辦媒體、抓融合、促發展,是媒體華麗轉身、涅槃重生的關鍵所在。媒體融合的難點是,傳統媒體產業能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或者能不能完成顛覆性變革,最難的是人的轉變、人的融合。傳統媒體從紙質向移動互聯網的大轉移,帶有強烈的「自毀+重生」的特徵。
(7)融合媒體傳播與運營擴展閱讀;
「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浦爾在他的著作《自由的技術》中提出;「一個稱為形態融合的過程正在使各種媒介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既包括點對點的傳播媒介,如通信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媒介組織進一步走向聯合,「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現象。
在中國,媒介融合最早的嘗試是電子報刊與電子雜志。中國內地出現的第一份數字報紙首次出現在2006年,由北大方正集團與浙江日報集團共同推出。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媒介融合的第一步是以所有媒體手段,在多平台上構建全方位的報道體系的全媒體化。
2008年,全媒體化開始嶄露頭角,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廣播網實現了中央電台所有奧運報道廣播信號同步網上直播,創新了圖文並茂、音視頻同步多點互動直播報道新模式,嘗試廣播頻率、門戶網站、有線數字廣播電視、手機廣播電視、平面媒體五大終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