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社區運營
⑴ 有哪些運營比較好的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智慧社區充分利用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社區住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智慧的生活環境,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形態。那麼,「高大上」的智慧社區包括哪些方面?
譽誠科威了解到,從最初的摸索到如今大范圍的落地實施,智慧社區的模式越來越明朗。智慧社區包括基礎環境、基礎資料庫群、雲交換平台、應用及其服務體系、智能家居系統、運營服務系統六個方面。
硬體設施:指智慧社區或者家裡的感測器、攝像頭、寬頻等硬體設施。
資料庫:包括信息資料庫包括業務資料庫、感測信息資料庫、日誌資料庫、和交換資料庫等四大數據庫。
平台:提供計算服務,實現各種數據的交互和計算。
應用服務系統:指小區內的視頻監控系統、廣播系統、門禁系統、報警系統、智能感應系統等服務系統。
社區電商服務系統:在社區內的商貿活動中,消費者能在網上購物,繳納電費水費寬頻費等服務活動。讓社區居民能不用出門就能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采購。
智能家居系統:利用先進的網路通信技術、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把與家居生活有關的各個系統連接在一起實現燈光控制、窗簾控制、安防等場景,營造一種全新的智能家居生活體驗。
⑵ 居家養老服務平台的運營模式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問題顯得越來越緊迫。可是現有的養老床位與養老人數很不對稱: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只有19.7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20‰至30‰的水平,缺口非常大。在這么一種態勢下,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成了多數老人的首選。
並且根據調查,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的意願,而選擇入住養老院等養老機構養老的只佔5%至8%左右。社區離老人居住地最近,實行社區「居家養老」可以零距離的解決養老難的問題。一則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居家而養;二則不用轉來轉去,「不出門」就可以享受到養老服務;三則可以享受到親人的直接照料。居家養老對老年人精神是一種安慰,俗話說「千好萬好,不如自己的家好」,相對來說老年人來說更為懷舊。家門口養老有自己常用的物品,熟悉的環境,有長期交往的左鄰右舍,可以按自己的習慣進行生活,早上起來鍛煉身體,與熟悉的人下下棋,打打牌自由自在,更能感受到溫暖。
居家養老比起出外到專門的養老機構養老更為貼心和實在,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稱得上是最節儉,也最實用。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老人不必住在養老院中被動接受服務,在家就可以挑選、享受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可以說居家養老服務實際上是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它具有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等特點,把社會化的為老服務引入家庭,是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創新。
居家養老服務平台是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載體。平台汲取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互聯網、智能呼叫、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GPS定位技術等),創建「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運營模式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以「建設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務及支援中心」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資料庫」為基礎,以「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關懷、健康服務」為基本服務內容,有效「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為服務主體,實現了老人、子女、服務中心、政府多向互動、主動監測;通過平台助力智能化居家養老,實現養老服務供求信息無縫對接,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的養老服務,構建成符合國家養老服務標準的「智能信息化養老平台」。
⑶ 如何實現物業社區的綜合運營
結合軟體、硬體。做到軟硬一體,包括語音通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內、物聯網應用容,客戶能夠通過手機客戶端、網站和呼叫中心來獲得和使用各種服務。同時通過各種攝像頭、RFID和感測器網路,能夠將各種設備接入到智慧社區網路,提供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數字醫療等服務。這些應用極致軟體都有。
⑷ 社區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一、研究背景
我國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老齡化挑戰,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佔8.87%。以河北省為例,根據省民政廳的數據,未來全省老年人口將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15年,全省老年人口將達到1080萬,占總人口的15%。更為重要的是,未來一段時間是我省高齡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迅速增加[1]。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居家養老日益受到老年人、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這種養老形式主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根據一項針對石家莊市老年人的調查,95%以上的老人希望居家養老,只有3.04%的老人有入住老年公寓的願望[2]。盡管目前我們需要在養老服務需要在明確核心功能和目標人群、強化內部要素呼應、開放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3],然而我國城鎮「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學術理論和政府決策層面形成共識。
社會養老服務在實踐層面也取得很大進展。黨和政府重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工作,在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少地方開展了在社區建立 「老年人日間照中心」、「老年人一鍵通呼叫中心」等工作。在石家莊市《關於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計劃到2015年每個街道(鄉鎮)均建成一所示範性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全部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街道(鄉鎮)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覆蓋[4]。唐山市也不斷加大對「幸福工程」建設的抽查和督辦力度,全市共建成900多個居家養老服務站[5]。
然而,不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忽略了從老年人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老年人是該項工作的需求者和直接受益者,未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應更多的聽取老年人的意見和建議。 本文根據對石家莊市的抽樣調查結果,從老年人角度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存在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具有明顯的導向意義。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課題組利用2012年暑期的時間,在石家莊市選擇了長安區和橋區部分社區進行調研,其中長安區是石家莊市該項工作比較突出的縣(區)。本次調查共走訪了光華生活小區、歐華園、尚乘源小區、八家莊怡園、八家莊公寓等社區的74名老年人。由於大部分老年人視力不好,調查員與每個老年人都進行了單獨交談,調查調查問卷由調查員代為填寫,總共費時2個月。調查樣本能涵蓋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項目
n(%)
項目
n(%)
性別
男
女
33(44.59)
41(55.41)
婚姻狀況
已婚
離異
喪偶
未婚
58(78.38)
0(0)
15(20.27)
1(1.35)
文化程度
大學及以上
高中或中專
初中
小學
未上過學
5(6.76)
14(18.92)
24(32.43)
20(27.03)
11(14.86)
子女個數
0
1
2
3
4個及以上
1(1.35)
26(35.14)
24(32.43)
14(18.92)
9(12.16)
從調查的基礎數據部分來看,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但高齡老年人所佔比重在加大
本次隨機采訪的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2歲,其中60-70歲老人佔43.24%、70-80歲佔39.19%、80-90歲佔16.22%、90歲以上佔1.35%。在所有被調查的老年人中,僅13.51%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我們注意到8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並且,在這些老年人中,61.54%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中,80歲以上老人佔了80%。
(二)有一半左右的老人沒有和子女一塊生活,獨居老人所佔比重值得關注
圖1 老年人居住狀況分布
本次調查發現,有50%的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另外50%的生年人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這其中包括39.19%的老年人和配偶一起單獨生活,另外有10.81%的老人獨居(一人生活),詳見圖1。
(三)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75.68%的老年人的收入來源依靠退休工資或養老保險金,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佔18.92%,1000-2000元佔32.43%,2000-3000元佔32.43%,3000元以上的僅佔16.22%。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低於石家莊市發布的城鎮居民年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准[6]。
面臨老年人較低的收入水平。我們在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時候,必須考慮以上現實因素。為老年人,尤其是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沒有和子女一起生活、收入偏低的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優質的、低價(或免費)的服務。
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本次調查重點關注了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並不樂觀。
(一)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率很低
在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向每位老年人都詳細介紹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並向他們宣傳這是一種在政府的倡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託,利用社區內的資源,面向居住區內居民提供的、在家也能享受到一種多方面的養老服務。
然而,當詢問老年人「在此調查之前,你知道社區居家養老嗎?」只有1.35%的老年人表示了解這些情況,20.27%的老年人表示知道一點點情況,剩餘78.38%的老年人則表示根本就不知道。可見,當前大部分老年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社區居家養老,也不清楚「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類似的服務機構。
另外,當問及是否知道老年人「一鍵通」手機呼叫服務時,47.7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知道」。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居家養老服務知曉率偏低的問題。
知曉率偏低與很多因素有關系。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灰色關聯度分析,選擇「知曉情況」為參考數列,將知道社區居家養老的和知道一點點情況的均付值為「1」,不知道情況的付值為「0」。選擇 「年齡」「收入」「性別」「是否獨居」「是否注重社會交往」為比較數列。「年齡」分為1-4個等級、「收入」分為1-6個等級,「性別」付值「1」(男)和「0」(女)、「是否獨居」、「是否注重社會交流」付值「1」(是)和「0」(否)。最後,計算了各個因素與「知曉情況」的灰色關聯系數。在後對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z-score標准化)後,解析度ρ取0.5,利用灰色關聯公式的計算得出了系數結果,所有系數均通過關聯度檢驗,詳見表2。
表2 知曉率與其它因素的灰色關聯系數
因素名稱
年齡
收入
性別
是否獨居
是否注重社會交流
灰色關聯系數
0.6540
0.7372
0.7022
0.7827
0.8182
從結果來看,老年人的社會性因素(例如「是否注重交流」、「是否獨居」)與知曉率之間的關系最強,其次是經濟性因素(例如「收入水平」),最後是自然性因素(例如「性別」和「年齡」)。這也就說明,越是注重社會交流,老年人對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就越強。調查發現,那些注重社會交流的老年人,正是那些經常與人聊天交流、經常讀書看報、經常聽廣播的群體。造成知曉率低的重要原因可能在於政策宣傳不到位、宣傳不深入、宣傳方式不得當等方面。
(二)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使用率接近於零
當問及老年人「你所在的社區有沒有養老服務機構」時,幾乎所有的老年人給出的答案都是「沒有」。我們向老年人列舉了一些養老服務項目,包括生活護理、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健身和康復、代辦事項、談心交流、讀書讀報、心理咨詢、其它。當老年人享受過哪些養老服務時,幾乎也是所有的老年人的回答都是「沒有享有過」。這個結果是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這可能與我們隨機抽取的社區樣本不夠多有關,同時也說明我們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還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和發展空間。
來自卓達物業公司的消息也和上述情況極為吻合,該公司下屬6個小區共為老年人引入了600餘項「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然而,只有「入戶送餐」、「物業幫請保姆」等少數幾項內容引起較多老人關注,其他項目幾乎被打入「冷宮」,乏人問津。
另外,當問及是否使用老年人「一鍵通」手機呼叫服務時,100%的被調查回答「沒有使用」。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驗證了老年人養老服務的使用率極低的問題。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使用率低的原因,除了這些服務普及率低、很少被老年人知曉外,思想觀念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目前的老年人還是比較傳統的,只要身體稍微硬朗的,都不依靠別人,而即使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仍習慣於依賴家人,很少使用社區養老服務。
(三)老年人對不同養老服務項目選擇存在偏好差異
在調查過程中,當問及「在上述養老服務項目中,你最想得到得到或感興趣的養老服務是什麼?」時,老年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結果顯示:關注度最高的四項,其關注度均超過了50%,從高到低分別是「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生活護理」、「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這些服務項目基本上是基礎型的,其餘各項多為精神層面的,其關注度較低,依次為代辦事項、健身和康復、讀書讀報、心理咨詢、其它。
表3 老年人對不同服務項目的偏好
服務
項目
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
生活
護理
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
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
代辦
事項
健身
和康復
讀書
讀報
心理
咨詢
其它
關注
度
82.43%
75.68%
68.92%
52.70%
31.08%
21.62%
12.16%
5.41%
9.46%
可見,基礎型養老服務受到較高的關注,而精神層面的服務項目關注度較低。在基礎型養老服務項目中,「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得到了老年人最高關注,這無疑為我們今後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提供了方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怎樣很好的與社區衛生醫療系統相銜接,是急需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四)老年人最關心養老服務中心的收費和服務質量問題
當問及老年人「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在小區建立一個托老機構」時,89.19%的老年人認為「完全有必要」或「有必要」。當問及「在社區建立養老服務機構,你認為將會面臨哪些方面問題」時,93.24%的老年人認為是資金問題,錢從哪出,錢夠不夠,這是老年人比較關心的問題。
如果老年人決定享受社區養老服務,他們最關心什麼問題呢?調查結果顯示,同樣是93.24%的老年人認為是收費問題,收費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他們的選擇。66.22%的老年人認為服務質量也是應該關注的問題。
養老服務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加大政府投資力量、多方引入社會資本,是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低收費和免費項目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養老服務中心在建設過程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是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低收費和免費是否會引起服務質量的下降,這也是值關注的問題。
四、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黨和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一些典型效果,這些經常在報紙、廣播、電視中被宣傳報道。但是,我們通過隨機抽樣調查發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老年人當中的知曉率並不高,使用率更是接近於零。這從某種程度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應該進一步深入。
建議宣傳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新聞媒體中,也不能是簡單的典型經驗介紹,要把宣傳工作引入到社區,到老年人身邊進行宣講。我省各地不同程度的加大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力量,與此同時,要在社區多辦一些宣傳欄,宣傳居民養老服務方面的惠民政策,組織大學生利用暑期時間深入社區對此項政策進行宣講和解釋,把相關政策宣傳到老年人的心裡去。
(二)切實落實財力保障
由於老年人收入低,他們對一些收費項目一般是比較排斥的,所以免費項目和低收費項目應該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中之中,這也就意味著政府要在其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比如,石家莊市規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設施購置經費由各縣(市、區)承擔,市級資金對市區按要求建成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所給予1萬元一次性建設資助,對建成的街道(鄉鎮)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所給予3萬元一次性建設資助。水、電、燃氣、取暖等費用支出,由縣(市、區)政府承擔。然而,縣域間的財力不平衡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該項政策的實施進度。
我們建議,一方面,要切實抓緊和協調好了財政資金,這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成敗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對低收入特殊群體給予一定的補貼。比如,可以考慮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採用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年滿60周歲的低保和重點優撫對象以IC卡的方式每人每月發放一定金額的補貼,以支付如理發、保潔、配餐、理療等上門收費服務的費用。
(三)引入社會資本,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樣的、分層的。建議政府主導建立的養老服務中心應當以提供無償服務或低收費服務項目為主,比如醫療、護理、理發、用餐、文化娛樂等基本服務。而諸如康復、健身、代辦、心理咨詢等服務項目等可以以社會資本為主來解決,鼓勵民間資本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在提供的服務項目時,一方面,要避免超出老年人需求范圍和支付能力,把老年人的有效需求與服務商的引導性消費結合起來。逐步推動居家養老需求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以加快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步伐。要正確處理好養老服務項目經濟效益和效益之間的關系。
另一方面,結合老年人的現實需求,努力探索「社區衛生+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調查結果未來,老年人對「就醫和體檢服務」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建議社區衛生院建設和社區養老中心要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地理位置上要靠近,服務內容上也要相互銜接。
(四)抓好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強化組織體系建設
服務質量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行的「生命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養老院等機構進行養老,81.0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養老院的服務質量有問題,這也說明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也是有較大期待的,服務質量將直接決定老年人對這種服務形式的認同以及運行效果。
除了硬體設施能夠影響服務質量外,養老服務中心人員的素質問題成為另一個重要因素。當前,社會應當倡導和動員各界為老年人提供無償公益服務,政府應進一步加強社區工作,把養老服務中心人員隊伍建設當做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引導更多的社會工作者加入到這個事業當中來,鼓勵在校大學生到養老服務中心從事志願者服務,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社區就業, 把更多的養老服務崗位列入公益性就業崗位,落實編制和待遇,穩定人才隊伍;相關部門還可委託有關單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工作。
最後,提高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還需要完善養老服務的體系建設,這個體系主要包括養老服務的組織體系、規劃體系、運行體系和監控體系[7]。只有體系結構健全了,體系運行通暢了,需求得到合理滿足了,養老服務的質量才有可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