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通訊和支付
Ⅰ 自媒體怎麼賺錢
自媒體的商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純線上經營,即自媒體所有人通過媒體內容經營聚集了一定數量的粉絲之後,尋找合適的廣告主在平台上做廣告,實現廣告收益。
另一類是效仿明星、名人、大公司CEO等人的做法,依託於前期在自媒體上積累的人氣和個人影響力,通過線下渠道變現。線下變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出書、演講培訓、企業咨詢,甚至可以考慮開個網店賣書等等。相比,後者對媒體創辦人的要求會高些。
(1)自媒體通訊和支付擴展閱讀:
目前的自媒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良莠不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方式,而作為自媒體,因為是代表個人的觀點,自然也就良莠不齊了。
因為,只要我們想,我們就可以自主成立「媒體」,我們就可以當媒體的主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布自己所要發布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流水賬式的對生活瑣事的記錄,有關於人生的感悟,也有關於時事政治的觀察評論,或者是對專業學問的探索與思考等。
(2)可信度低。因為自媒體的門檻低,所以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建立自媒體平台,而網路的隱匿性又給了一些自媒體人「隨心所欲」的空間。因為在這里,平民話語權終於獲得了伸張,自然「有話要說」的人越來越多。
Ⅱ 支付寶開通天天有料自媒體平台,讓我們這些自媒體大神如何抉擇
跟著馬哥走
小蘿博客解答
Ⅲ 支付寶會做一個自媒體平台嗎
能掙錢,怎麼能放過。天天有料,淘寶客的自媒體,估計要來春天了!軟文帶動流量!
Ⅳ 自媒體有哪些盈利模式
當下自媒體盈利研究綜述一、
近年來,自媒體逐漸興起,從博客到微博大號乃至微信公眾賬號,互聯網及媒體從業人員紛紛加入其中,探索其盈利模式,其中不乏業界精英。對於自媒體商業化的討論,唱衰者有之,對其滿懷信心者亦有之。筆者雖為一文科生,但對互聯網科技興趣濃厚,每天混跡於虎嗅網、36氪、雷鋒網等科技新媒體,看各家觀點競相爭鳴,開始做當下中國自媒體商業化相關問題的思考,遂寫成本文。本文在寫作之初所研讀的40多篇文章皆為虎嗅網、36氪等新媒體兩個月之內刊載。
二、 主體(一)何為自媒體? 關於自媒體(we-media)的定義,網路的闡述復雜而不夠清晰,故不採用,簡單說來,自媒體就是一個人或一小群人做的媒體,它必須有強烈的個人特徵和風格,比如張三建一個博客,可能這個博客是原創文字為主,也有可能是轉帖為主,但需要有張三自己的強烈的個人風格。沒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自媒體」,其實只是一個媒體而已,談不上「自媒體」。此外,自媒體須具有獨立的特性,媒體人羅振宇將其定位為「U盤化生存」方式——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不屬於任何組織,沒有任何名片,由此,可為其貼上「獨立」二字。這兩個特性(個人風格、獨立)業界討論者基本沒有爭議。關於商業屬性是否為自媒體的必須屬性,還存在爭議,這里暫不做判斷,因為本文的主題即為自媒體的商業化,那些沒有經營慾望的個人博客和微博不在本文討論范圍。需要補充的是,業界普遍認為如韓寒主編的《one一個》不屬於自媒體,因為其編輯團隊已達到十個以上,如虎嗅、36氪等也非自媒體,而是一個自媒體的聚合平台。關於自媒體的形式,以文字圖片為主流,自媒體所發新聞、評論、小說大多是這種形式,此外也有媒體人希望有聲有色,提出音頻視頻的想法,並建議做獨立APP。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形式,當然一些人已經在做,如羅振宇已經在做視頻方面的探索。
(二)自媒體的商業模式 自媒體能否找到其商業化模式,實現盈利,這在互聯網業界存在很大爭議。如魏武揮曾撰文闡述「我為什麼反對自媒體有商業模式「,認為自媒體人玩個票容易,做成事難,支持者則放話,」全世界自媒體聯合起來,收入千萬不是夢「綜合各家意見,筆者認為,目前自媒體獲得商業通道的可能性有這么幾個:廣告收入、付費閱讀、線下收益。 2012年8月,騰訊網科技總監程苓峰,發布微博宣布離職遷居南方小鎮,「我選擇不打工、不創業,專心做個人媒體,關注互聯網。通過微博和各媒體專欄發布信息,通過稿費和咨詢獲取收入。」幾個月後,程苓峰把微博里的話變成了現實。更靠譜的是,他為其他也准備做「自媒體」,但苦於沒有盈利模式的同行指點了一條明路:賣廣告。 1月25日,程苓峰對外宣布:以他為主筆的自媒體「雲科技」推出微信廣告,報價每天1萬,或是每3天5萬,向中國乃至全球業界開售。此後不到2個月,他就做了10單生意,入賬13萬。 有了程苓峰的成功案例在前,樂觀者認為這條路前景已經可期,「個人媒體為什麼能賺到錢?因為微博、微信這些社會化媒體前所未有地讓個人直接獲得自己的用戶,而且能幫助好內容擴大10倍、100倍的傳播。」程苓峰認為,傳播力的增加,能帶動傳統媒體的廣告市場向這個新領域轉移,即使轉移的數量有限,也已經足以養活一定規模的自媒體人。 不過,也有質疑者認為,程苓峰的「銷售業績」更多是在於第一塊試驗田帶來的聚光效應,以及他個人的人脈資源,但並非可以推而廣之的可持續模式。一旦自媒體如雜草般快速出現生長,公眾會很快陷入新聞疲勞,行業內也會因為爭奪商業化資源爭奪陷入紅海。 一個被引用的反例是,早在博客時代,自媒體就已不乏商業化嘗試,很多博客主甚至博客平台都曾試圖將博客的公眾影響力變現為廣告收入,並進行分成,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關於付費閱讀,也有不少媒體人持樂觀態度,有人撰文對微信公眾平台滿懷信心,認為當微信打通支付功能,如果自媒體微信公眾賬號採取免費增值的方式,還真有可能走得通,一算下來可能年收入過20W。「微信公號時代同樣如此。微信公號是一個機會,很多人藉此造勢,有了知名度後再去其它方面賺錢。「"微信不只在毀滅舊有商業秩序,它還為其他群體提供創造新商業價值的機會,基於微信公眾號的用戶自媒體既是其一。所謂微信公眾號,是商家或個人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申請應用賬號,並與訂閱用戶進行文建個人自媒體,探索盈利之路。如果說博客的興起開啟了自媒體時代大門,微博等使之勃興,那麼基於手機的微信公眾號模式,或將會成為自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至少在中國大概會如此。" 如果微信5.0真的推出移動支付和公眾賬號付費訂閱,自媒體的商業價值將更加放大,因為付費閱讀將直接成為現實,甚至可能引發一場自助出版浪潮。另外,按照現有版權法,文章被網路轉載均應支付作者稿費,但現實中免費卻早成潛規則,而自媒體的崛起將有助於作者改變弱勢地位,收回應有權益。 此外,豆瓣閱讀的作者丁小雲最近撰文《我如何在豆瓣閱讀月入兩萬稿費》,闡述豆瓣閱讀這一平台為內容提供者打造內容付費或廣告分成的商業模式。 當然,也有人認為,鑒於國內受眾免費閱讀習慣,版權意識薄弱,最終因手機自媒體受益的永遠是兩種人:介入早者和公眾熱度高者,大多數作者仍將處於打醬油狀態。關於線下收益,程苓峰在一篇博文中指出:「為什麼人人都在寫微博,獲得注意力,製造影響力。因為注意力和影響力可變現,可以變現成『任何東西』。」以正和島為例,它可以借自媒體作線上營銷,而線下收取會員費。近日虎嗅也刊載了一個案例,「一位律師將微信當做營銷平台,受益若干,先從無形資產——擴大品牌知名度起步,最終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的盈利,並由此改變了處事模式的格式。」微博紅琢磨先生,他先是以微博為自媒體進行創作,吸引讀者,在因寫「微博三國」小有名氣後,開始在北京一些劇場舉辦脫口秀表演。當然,也有人認為,自媒體只能是只是精英的商業化,線下的活動比如講座和咨詢都需要自媒體人極強的素質和影響力。
(三)優勢及面臨問題 第一,速度優勢。提供干貨速度快,出了一個事件,傳統媒體記者以及網媒記者還在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證,自媒體可以直接開始深入分析。
第二,內容優勢。媒體要有更嚴肅的寫作原則,容易枯燥,而自媒體沒有這些束縛,如果是記者的自媒體,可以有鮮明的傾向性和態度,更多吐槽和爆料,自媒體背景多元化,有很多來自行業內部從業人士,經驗和知識結構都比媒體記者更強。
第三,信譽優勢。媒體環境原因,公眾對有信譽的自媒體信任度沒有問題、甚至比官媒更高。有相當多的情境下,受眾更趨向於相信個體,人際傳播力量更有效。 第四,受眾優勢。一些自媒體可以產生意見領袖效應,另外通過微信和微博組織起來的用戶渠道,更容易進行量化分析,你甚至可以知道每一個受眾的大致身份。一些自媒體的受眾水準很高。而且,「與其弱弱的影響10萬人,不如深深的打動1萬人。」劣勢:一是量產水平偏弱,每天一篇供應幾乎已是極限,一些自媒體只有遇到自身領域的事件或者感興趣的事件發生時才會動筆,一周一篇甚至一個月一篇。 二是渠道能力弱,自媒體個人影響力巨大,不需要渠道傳播,屬於極少情況,甚至這部分自媒體為0,因為所有自媒體都有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傳播渠道的需求,微博+微信+個人網站+給自媒體聚合網站投稿+給網路媒體投稿+給傳統媒體寫專欄,這幾個都需要上。但自媒體單打獨斗,受眾增長速度不快,領域容易被局限,容易遇到瓶頸。商業化能力還很弱,議價、定價能力弱,數量多價格亂,無法被大型廣告機構代理。(四)建議及前景 一個自媒體,做好產品是最重要的,自媒體人應該根據自己興趣,找到相似的坐標,提升用戶體驗,擴大影響力。同時如媒體人小歐所言,抱團子、壯膽子和接單子。選擇適合的平台。「比如,你是一個大美女,喜愛搭配衣服,你可以考慮去美麗說。如果你是文藝青年,喜歡讀書,能寫書評,可以去豆瓣。如果你喜歡對商業發表自己觀點,經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你可以考慮去微博。有時候,多種平台可以綜合利用,比如你在有微博的同時,也可以開一個微信公眾平台。」同時規避內容生產和實際經營混搭所引發的一些倫理問題:比如公關稿或者收取所謂「保護費」,不能擁粉自重,避免被保養還應把握內容品質與發送頻率的關系 , 情懷與市場的關系,在追求經濟效益同時保證作品水準。 創立自媒體聚合網站,除了聚合展示自媒體們的內容外,花大力氣為自媒體帶來粉絲,推動自媒體們微信、個人網站和微博粉絲的增長,乃至幫助自媒體建站,微信和個人網站作為主要廣告位提供源,微博等其他渠道作為推廣平台,屆時只要統計微信和個人網站展示效果即可。自媒體聚合網站可以聚合這些廣告位,統一進行廣告銷售,與自媒體進行分成,為自媒體發展和繁榮提供商業模式的基礎,從而形成生態循環。誠如斯,則自媒體的未來充滿希望。三、 總結 正如某媒體人所言,「亂世,當出自媒體。」 邵飄萍等一批媒體人博得大名,甚至出現猛人梁啟超,一個人做出了N個媒體,媒體史上屈指可數,與其身處亂世有關。 移動浪潮興起,就是一個新的亂世。 豆瓣閱讀已經出現月入兩三萬的作者,這將沖擊中短篇文章市場; 微信公眾賬號,扁平化的傳播結構和高質量的粉絲互動,正在印證「再小的個體,也有品牌」的正確性。虎嗅、創業家、雷鋒網等科技自媒體平台,已經讓不少作者靠文章覓得新工作;《曉說》這樣的視頻脫口秀,硬生生讓一個過氣明星重新回到了巔峰狀態。越來越多的知識精英可以通過內容打造個人影響力,並以此變現,過上獨立而體面的生活,並專注於內容的生產和研究。這自然是極好的。渺小的我,也許是先驅,也許是先烈,因為,和許多自媒體的先行者一樣,我們認為,自媒體是一波浪潮。每一波的浪潮,總有一部分利益獲得者,總有一部分空手而歸者。
Ⅳ 做自媒體怎麼賺錢 是誰在付款 怎麼弄
這得看你在什麼平台做了。有的是廣告商給平台廣告費,然後平台再給你錢。
Ⅵ 自媒體觀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到底有什麼區
你好,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都屬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功能上版沒有什麼區別,有的網店權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不能使用微信支付,有的網店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不能使用支付寶支付,實體店超市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兩個支付都需要使用,沒有什麼區別和差別,功能都是一樣的,
Ⅶ 現在做自媒體賺錢嗎
如果要問現在好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對當下的中國,無疑是互聯網,而目前互聯網又以自媒體時代,如今人人都可以做自媒體,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人,但要做好自媒體,又要賺到錢,肯定就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當然純靠運氣賺到錢也不是不可能,但想要長期穩定的就必須要到以上三點的投入了。
不管是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企鵝號、百家號等圖文消息類型的自媒體平台;還是抖音、快手、小紅書、火山小視頻類的短視頻自媒體平台。現在慢慢都在轉變為內容經濟、粉絲經濟模式。
什麼是內容經濟,就是你要寫的軟文或者拍攝的視頻,要具有較高的可閱讀性、故事性、可看性,並非是胡亂寫一通,或者抄襲別人的就可以了的,如果偽原創時代還是有較大的流量,但要想做好,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原創內容和能力,有了好的內容那就會吸引較大的流量或者較多的用戶關注你,閱讀量和播放量上去了,那平台給你的廣告分成自然也就多了。
什麼是粉絲經濟,就是當你的自媒體帳號積累了一定的關注用戶後,你可以通過接取外部的廣告來到你的自媒體帳號內發布,而作為回報廣告主也需要支付你一筆金額,大多自媒體人員都會選擇在一些自媒體服務平台接廣告任務單,因為這樣可以選擇性的接取符合自己帳號類型的訂單,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增粉,一舉雙得。
Ⅷ 自媒體人15種賺錢方法 自媒體有哪些盈利模式
自媒體有很多種,以微信自媒體為例,盈利模式主要有6種:
1、用戶付費訂閱
關於付費閱讀,目前仍有爭議。好的內容是否應無門檻傳播,成為爭議焦點。而互聯網時代,習慣了享受免費資源的用戶能否接受內容付費,還有待觀察。但依舊有成功案例,豆瓣閱讀就是其中之一。
2、平台傭金
企業選擇微信自媒體進行品牌傳播,自媒體通過發布企業的推廣信息賺取傭金,採用這種商業模式的平台,得到企業與微信自媒體的認可,並正在蔓延。
3.會員付費
這一模式的典型為羅振宇的「邏輯思維」 。招募會員,「賣自己」,羅振宇推出的付費會員制被認為「史上最無理」:5000個普通會員:200元;500個鐵桿會員:1200元。羅振宇說:「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
這5500個會員名額只用半天就售罄,160萬元入賬。但如此成績並非得來全不費功夫,前提是好內容和好模式被受眾廣泛認可。
4、賣廣告
影響力較大的知名微信自媒體運營者明碼標價,售賣微信中的廣告位:單圖文、多圖文頭條、末尾、其他位置等,廣告形式為硬廣告,或在文章中植入軟廣告,單價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是目前自媒體最直接的盈利方式。
5、電子商務
當自媒體人氣足夠大時,藉助於微信支付和微店的功能,從事電子商務便成為可行。運營「經典繪本」公眾號的哈爸開通微店售賣繪本,最高日銷售額達到3萬多元,一個月純利三四萬元。
6、自媒體聯盟分單
來自於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自媒體創建者組成了聯盟,選出負責人,負責人統一接受企業的廣告需求,再依據不同自媒體的特點,把廣告派發到自媒體個體。WeMedia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例子。
(8)自媒體通訊和支付擴展閱讀
自媒體商業模式發展的制約因素:
廣告營銷、內容付費、泛電商模式基本構成了當前國內的自媒體商業生態。這些商業模式各有特點,它們彼此間或獨立運轉或融合發展,使自媒體商業化模式逐漸趨於成熟。但是自媒體的商業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這種新商業模式的持續發展。
(一)盈利模式單一,廣告仍舊是主要盈利渠道
盡管當前的自媒體衍生出多種商業化模式,但是其整體盈利模式依舊比較單一。成熟的商業化運作只出現在極少數的自媒體大牛身上。對於絕大多數的自媒體人而言,廣告仍舊是其實現盈利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徑。平台分成這一機制在自媒體平台更像是一種願景,很難實現規模化發展。
(二)高質量內容難以長久維持,原創性得不到保護
對於自媒體而言,內容是核心競爭力。長期高質量的自媒體內容是吸引受眾、保持粉絲黏性的根本。但是這種高質量高產出的背後離不開高水準的專業團隊的運作。這對於一般的自媒體而言是很難做到的。
在缺乏團隊支持的情況下很多自媒體開始互相借鑒甚至抄襲,生產出同質化的內容產品,自媒體內容的原創性得不到尊重。有的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不惜傳播觀點偏激、價值觀扭曲的內容,這些都不利於自媒體的長久發展,也容易造成粉絲流失。
(三)惡性競爭頻發,嚴重擾亂商業秩序
自媒體靠內容吸引受眾,靠內容點擊量吸引廣告商。點擊量象徵著自媒體的號召力和吸引力,是廣告商決定是否投放廣告的重要參考指標。在自媒體平台,經常有著數以萬計的轉發,數以十萬的點擊量。2016年9月28日,網上流傳說微信公眾平台的刷量工具崩潰。
一時間,各自媒體大號的點擊量急劇下滑,原本十幾萬的點擊量僅剩幾千。自媒體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正式曝光在受眾面前。自媒體刷量問題的出現關鍵在於數字化的關鍵績效考核,廣告投放方對於自媒體點擊量指標的高度關注使得「刷量」成為自媒體的強大動力。
然而這樣的不正當操作所造成的虛假繁榮實則是在破壞自媒體商業生態,並不能實現自媒體商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Ⅸ 自媒體觀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到底有什麼區別
兩者沒有什麼區別
在使用中已經普遍可見
支付寶有理財功能,微信可以支付而且在聊天上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