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份世界语种的清单

目前世界约有7000种语言,一半以上的没文字,每2周消亡一种,本世纪内约有1半消亡。

部分与系统不兼容显示不了,会出现乱码及代码
大语种:1 中阿俄英法西6种联合国用语 2 独指:英语
小语种:1 联合国6语以外所有语种 2 英语以外所有语种

世界通用性主流语种6种:
1、中文汉语/中文汉语:(简体)中文汉语/(繁体)中文汉语
2、阿拉伯语: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3、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
4、英语: English
5、法语:français
6、西班牙语:castellano

次级通用性第二主流语种
7、葡萄牙语:Português
8、德语:Deutsch
9、日语(注意'语'和'语'):日本语 平假名:にほんご,片假名:ニホンゴ,罗马音:nihon go
10、孟加拉语:??? (会有乱码和代码)
11、印地语/乌尔都语:???/ اردو‎
印度的'国语'印地语和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两者基本属同一语言,2国口头上交流不困难,书面上就不行了。孟加拉文和印地文文字都是梵系文字。

世界主流母语人口语种
12、(9千万)旁遮普语:Gurmukhī字母:?Shahmukhi字母:پنجابی
13、(8千万)爪哇语:???

小通用性第三主流语种
1、孟加拉语:???
2、斯瓦希里语:kiswahili
3、波斯语(或有乱码及代码):فارسی‎ = Fârsi, پارسی‎ = Pârsi
4、马来语:BahasaMelayu
5、菲律宾语/塔加洛语:Tagalog
6、荷兰语:Nederlands
7、意大利语:Italiano

第三以下其他主流:
土耳其语:Türkçe
韩语:한국어

⑵ 欧陆风云4国家代码在哪个文件里

1、打开控制台。

《欧陆风云4》是由Paradox Development Studio制作,Paradox Entertainment于2013年8月13日发行的一款策略游戏,是《欧陆风云》系列游戏的第四部作品,游戏在一张地图上进行同时这张地图模拟了真实世界。

这部作品相较前几部在画面跟音效上虽然没有多大改变,不过加入了许多新鲜的游戏元素包括地图的增加、任务的增加还有新型兵种的增加等。

拓展资料:

这款是名副其实的策略游戏,游戏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张地图上完成包括内政、外交、战争等,游戏中出现的战役中超过千件任务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大事件,游戏的各种国家经济系统也使用高度拟真的方式,这部作品相较前几部在画面跟音效上虽然没有多大改变,不过加入了许多心新鲜的游戏元素,包括地图的增加、任务的增加还有新型兵种的增加等(1.8版本增加舰队升级功能),该游戏在策略游戏中属于佼佼者。

欧陆风云4

⑶ 什么叫项目编码

项目编码采用十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我省补充项目以十一位数字表示)。一至九位为统一编码。

一、二位为工程分类顺序码(计价规范称附录顺序码),三、四位为专业工程顺序码,五、六位为分部工程顺序码,七、八、九位为分项工程项目名称顺序码。十至十二位(或十一位)为清单项目名称顺序码。

例如:010302001表示附录A建筑工程的第三章砌筑工程第二节砖砌体分部的实心砖墙。

(3)旁遮普代码扩展阅读:

UCS 包含了用于表达所有已知语言的字符。不仅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和乔治亚语的描述。

还包括中文,日文和韩文这样的象形文字,以及平假名,片假名,孟加拉语,旁遮普语果鲁穆奇字符(Gurmukhi),泰米尔语, 印.埃纳德语(Kannada),Malayalam。

泰国语, 老挝语, 汉语拼音(Bopomofo), Hangul,Devangari,Gujarati, Oriya,Telugu 以及其它语种。

对于还没有加入的语言, 由于正在研究怎样在计算机中最好地编码它们, 因而最终它们都将被加入。这些语言包括Tibetian,高棉语,Runic(古代北欧文字),埃塞俄比亚语, 其他象形文字,以及各种各样的印-欧语系的语言。

还包括挑选出来的艺术语言比如 Tengwar,Cirth 和克林贡语(Klingon)。UCS 还包括大量的图形的,印刷用的,数学用的和科学用的符号,包括所有由 TeX,Postscript,MS-DOS,MS-Windows, Macintosh, OCR字体, 以及许多其他字处理和出版系统提供的字符。

⑷ 巴基斯坦的国家代码是什么呢

巴基斯坦的国家代码是PAK,位于东5区,首都伊斯兰堡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巴基斯坦,是首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作为中国的坚定朋友,与中国“是长期、全天候和多方面发展的友好关系”,中国网民称其为“巴铁”。

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旁遮普人占63%,信德人占18%,普什图人占11%,俾路支人占4%。按照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划分,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 、巴丹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

在巴基斯坦,人们更习惯于按照地域的概念称四省的人为旁遮普人、信德人、巴丹人(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同样,巴基斯坦还有克什米尔人、布拉灰人、奇特拉尔人和古吉拉特人等人数较少的民族和部落。

(4)旁遮普代码扩展阅读:

巴基斯坦政府2019年3月14日宣布放宽签证政策,并启动一个网上签证申请系统,以简化赴巴签证申请,吸引更多外国人赴巴投资和旅游,促进巴经济发展。

巴总理伊姆兰·汗当天在伊斯兰堡举行的新系统启动仪式上说,新签证申请系统是巴签证政策的重大改变,将加快巴签证申请速度,让巴更加开放,并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游客。

巴内政国务部长阿夫里迪当天早些时候表示,新的网上签证系统在巴基斯坦内政部下属的国家数据库和注册局网站上开放,将首先面向中国、英国、土耳其、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国家。

据了解,新签证政策下,巴外交签证期限将从一年一签改为三年一签,学生签证将从目前的一年一签延长为两年一签。

⑸ 简述区域acsii码,汉字gb编码,unicode码,utf-8码的编码原理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1.ASCII与Binary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文件分ASCII和Binary两种。ASCII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的英文字头缩写,可称之为“美标”。美标规定了用从0到127的128个数字来代表信息的规范编码,其中包括33个控制码,一个空格码,和94个形象码。形象码中包括了英文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等。我们平时阅读的英文电脑文本,就是以形象码的方式传递和存储的。美标是国际上大部分大小电脑的通用编码。
然而电脑中的一个字符大都是用一个八位数的二进制数字表示。这样每一字符便可能有256个不同的数值。由于美标只规定了128个编码,剩下的另外128个数码没有规范,各家用法不一。另外美标中的33个控制码,各厂家用法也不尽一致。这样我们在不同电脑间交换文件的时候,就有必要区分两类不同的文件。第一类文件中每一个字都是美标形象码或空格码。这类文件称为“美标文本文件”(ASCII Text Files),或略为“文本文件”,通常可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第二类文件,也就是含有控制码或非美标码的文件,通常不能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这类文件有一个通称,叫“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s)。
2.国标、区位、“准国标”
“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的简称。国标表(基本表)把七千余汉字、以及标点符号、外文字母等,排成一个94行、94列的方阵。方阵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区”,每个区有九十四个“位”。一个汉字在方阵中的坐标,称为该字的“区位码”。例如“中”字在方阵中处于第54区第48位,它的区位码就是5448。
其实94这个数字。它是美标中形象码的总数。国标表沿用这个数字,本意大概是要用两个美标形象符代表一个汉字。由于美标形象符的编码是从33到126,汉字区、位码如果各加上32,就会与美标形象码的范围重合。如上例“中”字区、位码加上32后,得86,80。这两个数字的十六进制放在一起得5650,称为该字的“国标码”,而与其相对应的两个美标符号,VP,也就是“中”字的“国标符”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区分国标符与美标符的问题。在一个中英文混用的文件里,“VP”到底代表“中”字呢,还是代表某个英文字头缩写?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开发CCDOS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把国标码的两个数字各加上128,上升到非美标码的位置。(改变后的国标码,习惯上仍叫“国标”。)
这个方案固然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可是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中文文件成了“二进制文件”,既不能可靠地在不同电脑系统间交换,也不与市场上大部分以美标符号为设计对象的软件兼容。
为了区分以上两种“国标”,我们把原与美标形象码重合的国标码称为“纯国标” ,而把CCDOS加上128的国标码称为“准国标”。
3.GBK码:
GBK码是GB码的扩展字符编码,对多达2万多的简繁汉字进行了编码,简体版的Win95和Win98都是使用GBK作系统内码。
从实际运用来看,微软自win95简体中文版开始,系统就采用GBK代码,它包括了TrueType宋体、黑体两种GBK字库(北京中易电子公司提供),可以用于显示和打印,并提供了四种GBK汉字的输入法。此外,浏览器IE4.0简体、繁体中文版内部提供了一个GBK-BIG5代码双向转换功能。此外,微软公司为IE提供的语言包中,简体中文支持(Simplified Chinese Language Support Kit)的两种字库宋体、黑体,也是GBK汉字(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提供)。其他一些中文字库生产厂商,也开始提供TrueType或PostScript GBK字库。
许多外挂式的中文平台,如南极星、四通利方(Richwin)等,提供GBK码的支持,包括字库、输入法和GBK与其他中文代码的转化器。
互联网方面,许多网站网页使用GBK代码。
但是多数搜索引擎都不能很好的支持GBK汉字搜索,大陆地区的搜索引擎有些能不完善的支持GBK汉字检索。
其实,GBK是又一个汉字编码标准,全称《汉字内码扩展规范》(Chinese Internatial Code Specification),1995年颁布。GB是国标,K是汉字“扩展”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GBK向下与GB-2312编码兼容,向上支持ISO 10646.1国际标准,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一个承启标准。
GBK规范收录了ISO 10646.1中的全部CJK汉字和符号,并有所补充。具体包括:GB 2312中的全部汉字、非汉字符号;GB 13000.1中的其他CJK汉字。以上合计20902个GB化汉字;《简化总表中》未收入GB 13000.1的52个汉字;《康熙字典》以及《辞海》中未被收入GB 13000.1的28个部首及重要构件;13个汉字结构符;BIG-5中未被GB 2312收入、但存在于GB 13000.1的139个图形符号;GB 12345增补的6个拼音符号;GB 12345增补的19个竖排图形符号(GB 12345较GB 2312增补竖排标点符号29个,其中10个未被GB 13000.1收入,故GBK亦不收);从GB 13000.1的CJK兼容区挑选出的21个汉字;GB 13000.1收入的31个IBM OS/2专用符号。GBK亦采用双字节表示,总体编码范围为0x8140~0xFEFE之间,首字节在0x81~0xFE之间,尾字节在0x40~0xFE之间,剔除0x××7F一条线,总计23940个码位,共收入21886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21003个,图形符号883个。
4.BIG5码:
BIG5码是针对繁体汉字的汉字编码,目前在台湾、香港的电脑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BIG5码的编码范围参考下文。
5.HZ码:
HZ码是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汉字编码。“HZ”方案的特点,是以“纯国标”的中文与美标码混用。那么“HZ”是怎样区分国标符和美标符的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当一串美标码中间插入一段国标码的时候,我们便在国标码的前面加上~,后面加上~。这些附加码分别叫“逃出码”和“逃入码”。 由于这些附加码本身也是美标形象码,整个文件就俨然是一个美标文本文件,可以安然地 在电脑网上传递,也和大部分英文文本处理软件兼容。
6.ISO-2022CJK码:
ISO-2022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为各种语言字符制定的编码标准。采用二个字节编码,其中汉语编码称ISO-2022 CN,日语、韩语的编码分别称JP、KR。一般将三者合称CJK码。目前CJK码主要在Internet网络中使用。
7.UCS 和 ISO 10646:
1993年,国际标准ISO10646 定义了通用字符集 (Universal Character Set, UCS)。 UCS 是所有其他字符集标准的一个超集。它保证与其他字符集是双向兼容的。就是说, 如果你将任何文本字符串翻译到 UCS格式,然后再翻译回原编码, 你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UCS 包含了用于表达所有已知语言的字符。不仅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和乔治亚语的描述, 还包括中文,日文和韩文这样的象形文字,以及平假名,片假名,孟加拉语, 旁遮普语果鲁穆奇字符(Gurmukhi), 泰米尔语, 印.埃纳德语(Kannada),Malayalam,泰国语, 老挝语, 汉语拼音(Bopomofo), Hangul,Devangari,Gujarati, Oriya,Telugu 以及其它语种。对于还没有加入的语言, 由于正在研究怎样在计算机中最好地编码它们, 因而最终它们都将被加入。这些语言包括Tibetian,高棉语,Runic(古代北欧文字),埃塞俄比亚语, 其他象形文字,以及各种各样的印-欧语系的语言,还包括挑选出来的艺术语言比如 Tengwar,Cirth 和 克林贡语(Klingon)。UCS 还包括大量的图形的,印刷用的,数学用的和科学用的符号,包括所有由 TeX,Postscript, MS-DOS,MS-Windows, Macintosh, OCR 字体, 以及许多其他字处理和出版系统提供的字符。
ISO 10646 定义了一个 31 位的字符集。 然而, 在这巨大的编码空间中, 迄今为止只分配了前 65534 个码位 (0x0000 到 0xFFFD)。这个UCS的16位子集称为基本多语言面 (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BMP)。 将被编码在16位BMP以外的字符都属于非常特殊的字符(比如象形文字), 且只有专家在历史和科学领域里才会用到它们。按当前的计划, 将来也许再也不会有字符被分配到从0x000000到0x10FFFF这个覆盖了超过100万个潜在的未来字符的 21 位的编码空间以外去了。ISO 10646-1标准第一次发表于1993年, 定义了字符集与 BMP 中内容的架构。定义 BMP以外的字符编码的第二部分 ISO 10646-2 正在准备中, 但也许要过好几年才能完成。新的字符仍源源不断地加入到 BMP 中, 但已经存在的字符是稳定的且不会再改变了。
UCS 不仅给每个字符分配一个代码, 而且赋予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表示一个 UCS 或 Unicode 值的十六进制数, 通常在前面加上 “U+”, 就象U+0041 代表字符“拉丁大写字母A”。UCS字符U+0000到U+007F 与 US-ASCII(ISO 646) 是一致的, U+0000 到 U+00FF 与 ISO 8859-1(Latin-1) 也是一致的。从 U+E000 到 U+F8FF,已经BMP 以外的大范围的编码是为私用保留的。
1993年,ISO10646中定义的USC-4 (Universal Character Set) ,使用了4 个字节的宽度以容纳足够多的相当可观的空间,但是这个过于肥胖的字符标准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就是会过分侵占存储空间并影响信息传输的效率。 与此同时,Unicode 组织于约 10 年前以 Universal, Unique和Uniform 为主旨也开始开发一个16位字符标准, 为避免两种16位编码的竞争,1992年两家组织开始协商,以期折衷寻找共同点,这就是今天的 UCS-2 (BMP,Basic Multilingual Plane,16bit) 和Unicode,但它们仍然是不同的方案。
8.Unicode码:
关于Unicode我们需要追溯一下它产生的渊源。
当计算机普及到东亚时,遇到了使用表意字符而非字母语言的中、日、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中常用字符多达几千个,而原来字符采用的是单字节编码,一张代码页中最多容纳的字符只有28=256个,对于使用表意字符的语言是在无能为力。既然一个字节不够,自然人们就采用两个字节,所有出现了使用双字节编码的字符集(DBCS)。不过双字节字符集中虽然表意字符使用了两个字节编码,但其中的ASCII码和日文片假名等仍用单字节表示,如此一来给程序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每当设计到DBCS字符串的处理时,总是要判断当中的一个字节到底表示的是一个字符还是半个字符,如果是半个字符,那是前一半还是后一半?由此可见DBCS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人们在不断寻找这更好的字符编码方案,最后的结果就是Unicode诞生了。Unicode其实就是宽字节字符集,它对每个字符都固定使用两个字节即16位表示,于是当处理字符时,不必担心只处理半个字符。
目前,Unicode在网络、Windows系统和很多大型软件中得到应用。

⑹ 编码的体系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文件分ASCII和Binary两种。ASCII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的英文字头缩写,可称之为“美标”。美标规定了用从0到127的128个数字来代表信息的规范编码,其中包括33个控制码,一个空格码,和94个形象码。形象码中包括了英文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等。我们平时阅读的英文电脑文本,就是以形象码的方式传递和存储的。美标是国际上大部分大小电脑的通用编码。
然而电脑中的一个字符大都是用一个八位数的二进制数字表示。这样每一字符便可能有256个不同的数值。由于美标只规定了128个编码,剩下的另外128个数码没有规范,各家用法不一。另外美标中的33个控制码,各厂家用法也不尽一致。这样我们在不同电脑间交换文件的时候,就有必要区分两类不同的文件。第一类文件中每一个字都是美标形象码或空格码。这类文件称为“美标文本文件”(ASCII Text Files),或略为“文本文件”,通常可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第二类文件,也就是含有控制码或非美标码的文件,通常不能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这类文件有一个通称,叫“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s)。 “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的简称。国标表(基本表)把七千余汉字、以及标点符号、外文字母等,排成一个94行、94列的方阵。方阵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区”,每个区有九十四个“位”。一个汉字在方阵中的坐标,称为该字的“区位码”。例如“中”字在方阵中处于第54区第48位,它的区位码就是5448。
其实94这个数字。它是美标中形象码的总数。国标表沿用这个数字,本意大概是要用两个美标形象符代表一个汉字。由于美标形象符的编码是从33到126,汉字区位码如果各加上32,就会与美标形象码的范围重合。如上例“中”字区、位码加上32后,得86,80。这两个数字的十六进制放在一起得5650,称为该字的“国标码”,而与其相对应的两个美标符号,VP,也就是“中”字的“国标符”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区分国标符与美标符的问题。在一个中英文混用的文件里,“VP”到底代表“中”字呢,还是代表某个英文字头缩写?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开发CCDOS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把国标码的两个数字各加上128,上升到非美标码的位置。(改变后的国标码,习惯上仍叫“国标”。)
这个方案固然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可是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中文文件成了“二进制文件”,既不能可靠地在不同电脑系统间交换,也不与市场上大部分以美标符号为设计对象的软件兼容。
为了区分以上两种“国标”,我们把原与美标形象码重合的国标码称为“纯国标” ,而把CCDOS加上128的国标码称为“准国标”。 GBK码是GB码的扩展字符编码,对多达2万多的简繁汉字进行了编码,简体版的Win95和Win98都是使用GBK作系统内码。
从实际运用来看,微软自win95简体中文版开始,系统就采用GBK代码,它包括了TrueType宋体、黑体两种GBK字库(北京中易电子公司提供),可以用于显示和打印,并提供了四种GBK汉字的输入法。此外,浏览器IE4.0简体、繁体中文版内部提供了一个GBK-BIG5代码双向转换功能。此外,微软公司为IE提供的语言包中,简体中文支持(Simplified Chinese Language Support Kit)的两种字库宋体、黑体,也是GBK汉字(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提供)。其他一些中文字库生产厂商,也开始提供TrueType或PostScript GBK字库。
许多外挂式的中文平台,如南极星、四通利方(Richwin)等,提供GBK码的支持,包括字库、输入法和GBK与其他中文代码的转化器。
互联网方面,许多网站网页使用GBK代码。
但是多数搜索引擎都不能很好的支持GBK汉字搜索,大陆地区的搜索引擎有些能不完善的支持GBK汉字检索。
其实,GBK是又一个汉字编码标准,全称《汉字内码扩展规范》(Chinese Internatial Code Specification),1995年颁布。GB是国标,K是汉字“扩展”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GBK向下与GB-2312编码兼容,向上支持ISO 10646.1国际标准,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一个承启标准。
GBK规范收录了ISO 10646.1中的全部CJK汉字和符号,并有所补充。具体包括:GB 2312中的全部汉字、非汉字符号;GB 13000.1中的其他CJK汉字。以上合计20902个GB化汉字;《简化总表中》未收入GB 13000.1的52个汉字;《康熙字典》以及《辞海》中未被收入GB 13000.1的28个部首及重要构件;13个汉字结构符;BIG-5中未被GB 2312收入、但存在于GB 13000.1的139个图形符号;GB 12345增补的6个拼音符号;GB 12345增补的19个竖排图形符号(GB 12345较GB 2312增补竖排标点符号29个,其中10个未被GB 13000.1收入,故GBK亦不收);从GB 13000.1的CJK兼容区挑选出的21个汉字;GB 13000.1收入的31个IBM OS/2专用符号。GBK亦采用双字节表示,总体编码范围为0x8140~0xFEFE之间,首字节在0x81~0xFE之间,尾字节在0x40~0xFE之间,剔除0x××7F一条线,总计23940个码位,共收入21886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21003个,图形符号883个。 HZ 码是中国留学生为了使汉字信息能在网络上直接传送而产生的。因目前大多数 (西方)网络系统为7位,最高位被屏蔽掉,因此 GB 码无法被直接传输,HZ 码是为了达到在7位网络系统中直接传递汉字信息的目的而规范的。
“HZ”方案的特点,是以“纯国标”的中文与美标码混用。那么“HZ”是怎样区分国标符和美标符的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当一串美标码中间插入一段国标码的时候,我们便在国标码的前面加上~,后面加上~。这些附加码分别叫“逃出码”和“逃入码”。 由于这些附加码本身也是美标形象码,整个文件就俨然是一个美标文本文件,可以安然地 在电脑网上传递,也和大部分英文文本处理软件兼容。 1993年,国际标准ISO10646 定义了通用字符集(Universal Character Set, UCS)。 UCS 是所有其他字符集标准的一个超集。它保证与其他字符集是双向兼容的。就是说, 如果你将任何文本字符串翻译到 UCS格式,然后再翻译回原编码, 你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UCS 包含了用于表达所有已知语言的字符。不仅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和乔治亚语的描述, 还包括中文,日文和韩文这样的象形文字,以及平假名,片假名,孟加拉语,旁遮普语果鲁穆奇字符(Gurmukhi),泰米尔语, 印.埃纳德语(Kannada),Malayalam,泰国语, 老挝语, 汉语拼音(Bopomofo), Hangul,Devangari,Gujarati, Oriya,Telugu 以及其它语种。对于还没有加入的语言, 由于正在研究怎样在计算机中最好地编码它们, 因而最终它们都将被加入。这些语言包括Tibetian,高棉语,Runic(古代北欧文字),埃塞俄比亚语, 其他象形文字,以及各种各样的印-欧语系的语言,还包括挑选出来的艺术语言比如 Tengwar,Cirth 和克林贡语(Klingon)。UCS 还包括大量的图形的,印刷用的,数学用的和科学用的符号,包括所有由 TeX,Postscript,MS-DOS,MS-Windows, Macintosh, OCR字体, 以及许多其他字处理和出版系统提供的字符。
ISO 10646 定义了一个 31 位的字符集。 然而, 在这巨大的编码空间中, 迄今为止只分配了前 65534 个码位 (0x0000 到 0xFFFD)。这个UCS的16位子集称为基本多语言面 (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BMP)。 将被编码在16位BMP以外的字符都属于非常特殊的字符(比如象形文字), 且只有专家在历史和科学领域里才会用到它们。按当前的计划, 将来也许再也不会有字符被分配到从0x000000到0x10FFFF这个覆盖了超过100万个潜在的未来字符的 21 位的编码空间以外去了。ISO 10646-1标准第一次发表于1993年, 定义了字符集与 BMP 中内容的架构。定义 BMP以外的字符编码的第二部分 ISO 10646-2 正在准备中, 但也许要过好几年才能完成。新的字符仍源源不断地加入到 BMP 中, 但已经存在的字符是稳定的且不会再改变了。
UCS 不仅给每个字符分配一个代码, 而且赋予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表示一个 UCS 或 Unicode 值的十六进制数, 通常在前面加上 “U+”, 就象U+0041 代表字符“拉丁大写字母A”。UCS字符U+0000到U+007F 与 US-ASCII(ISO 646) 是一致的, U+0000 到 U+00FF 与 ISO8859-1(Latin-1) 也是一致的。从 U+E000 到 U+F8FF,已经BMP 以外的大范围的编码是为私用保留的。
1993年,ISO10646中定义的USC-4 (Universal Character Set) ,使用了4 个字节的宽度以容纳足够多的相当可观的空间,但是这个过于肥胖的字符标准在当时乃至21世纪都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就是会过分侵占存储空间并影响信息传输的效率。 与此同时,Unicode 组织于约 10 年前以 Universal, Unique和Uniform 为主旨也开始开发一个16位字符标准, 为避免两种16位编码的竞争,1992年两家组织开始协商,以期折衷寻找共同点,这就是今天的 UCS-2 (BMP,Basic Multilingual Plane,16bit) 和Unicode,但它们仍然是不同的方案。
Unicode
关于Unicode我们需要追溯一下它产生的渊源。
当计算机普及到东亚时,遇到了使用表意字符而非字母语言的中、日、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中常用字符多达几千个,而原来字符采用的是单字节编码,一张代码页中最多容纳的字符只有2^8=256个,对于使用表意字符的语言是在无能为力。既然一个字节不够,自然人们就采用两个字节,所有出现了使用双字节编码的字符集(DBCS)。不过双字节字符集中虽然表意字符使用了两个字节编码,但其中的ASCII码和日文片假名等仍用单字节表示,如此一来给程序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每当涉及到DBCS字符串的处理时,总是要判断当中的一个字节到底表示的是一个字符还是半个字符,如果是半个字符,那是前一半还是后一半?由此可见DBCS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人们在不断寻找这更好的字符编码方案,最后的结果就是Unicode诞生了。Unicode其实就是宽字节字符集,它对每个字符都固定使用两个字节即16位表示,于是当处理字符时,不必担心只处理半个字符。
Unicode在网络、Windows系统和很多大型软件中得到应用。

⑺ 马来西亚主要用什么语言

官方语言是马来西亚语,就是马来人的马来语,和印度尼西亚语非常相似。



虽然马来西亚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却是一般的商业用语,人民广泛都能以简单的英语交谈,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现有的教育制度是延续英国人统治时留下来的制度,只在近30年来才逐渐改用马来西亚语。大专院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大都使用英语教学。



其他种族的语言非常多如华裔大多数都会普通话及中国南部的方言如广东话、潮州华、客家话、福建话及海南话。也因为这些方言的影响,我们的普通话(华语)发音都不太正确。如“粥”很多人都念成“卒”[受到广东话的影响]。



华人方言在西马北部如槟城及吉打州比较通用福建话,中马(吉隆坡、怡保、芙蓉等城市则盛行广东话),南马华语比较普遍,东马(沙巴及沙拉越福州话及客家话都行)。



印度/南亚后裔的马来西亚人民通用的语言有乌尔德语(Ur)、淡米尔语(Tamil)、旁遮普(Punjabi)等等。

(7)旁遮普代码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是中、西、印度及阿拉伯文明的聚集地,语言文化特别丰富。马来语是官方语言,不过英语也是学校的必修科且在政府部门、商场及社会各阶层中广泛使用。其他民间语言有华语、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和印度话等。

没有英语基础或者英语成绩的学生,可以先在国内读英语课程,或者通过学校的内部语言课程以后,也可以进入专业。

在马来西亚虽然华人华裔相对较多,但并不如一些人想像的那样几乎都是,目前马来西亚的华人华裔总数占全部人口的25%左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讲汉语,其中只有约60%的人会讲汉语,所以留学生只要希望学习英语,环境还是有的。学校也会安排尽量不让来自一个国家的学生住在一起。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马来西亚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汉语交谈。

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而一些粤语等方言电台如988,MyFM等则会在某些时段说方言,避免各籍贯的华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

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为规范华语使用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⑻ 译码的编码体系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文件分ASCII和Binary两种。ASCII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的英文字头缩写,可称之为“美标”。美标规定了用从0到127的128个数字来代表信息的规范编码,其中包括33个控制码,一个空格码,和94个形象码。形象码中包括了英文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等。我们平时阅读的英文电脑文本,就是以形象码的方式传递和存储的。美标是国际上大部分电脑的通用编码。
然而电脑中的一个字符大都是用一个八位数的二进制数字表示。这样每一字符便可能有256个不同的数值。由于美标只规定了128个编码,剩下的另外128个数码没有规范,各家用法不一。另外美标中的33个控制码,各厂家用法也不尽一致。这样我们在不同电脑间交换文件的时候,就有必要区分两类不同的文件。第一类文件中每一个字都是美标形象码或空格码。这类文件称为“美标文本文件”(ASCII Text Files),或略为“文本文件”,通常可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第二类文件,也就是含有控制码或非美标码的文件,通常不能在不同电脑系统间直接交换。这类文件有一个通称,叫“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s)。 “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的简称。国标表(基本表)把七千余汉字、以及标点符号、外文字母等,排成一个94行、94列的方阵。方阵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区”,每个区有九十四个“位”。一个汉字在方阵中的坐标,称为该字的“区位码”。例如“中”字在方阵中处于第54区第48位,它的区位码就是5448。
其实94这个数字。它是美标中形象码的总数。国标表沿用这个数字,本意大概是要用两个美标形象符代表一个汉字。由于美标形象符的编码是从33到126,汉字区、位码如果各加上32,就会与美标形象码的范围重合。如上例“中”字区、位码加上32后,得86,80。这两个数字的十六进制放在一起得5650,称为该字的“国标码”,而与其相对应的两个美标符号,VP,也就是“中”字的“国标符”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区分国标符与美标符的问题。在一个中英文混用的文件里,“VP”到底代表“中”字呢,还是代表某个英文字头缩写?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开发CCDOS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把国标码的两个数字各加上128,上升到非美标码的位置。(改变后的国标码,习惯上仍叫“国标”。)
这个方案固然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可是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中文文件成了“二进制文件”,既不能可靠地在不同电脑系统间交换,也不与市场上大部分以美标符号为设计对象的软件兼容。
为了区分以上两种“国标”,我们把原与美标形象码重合的国标码称为“纯国标” ,而把CCDOS加上128的国标码称为“准国标”。 GBK码是GB码的扩展字符编码,对多达2万多的简繁汉字进行了编码,简体版的Win95和Win98都是使用GBK作系统内码。
GB是国标,K是汉字“扩展”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其实,GBK是又一个汉字编码标准,全称《汉字内码扩展规范》(Chinese Internatial Code Specification),1995年颁布。
从实际运用来看,微软自win95简体中文版开始,系统就采用GBK代码,它包括了TrueType宋体、黑体两种GBK字库(北京中易电子公司提供),可以用于显示和打印,并提供了四种GBK汉字的输入法。此外,浏览器IE4.0简体、繁体中文版内部提供了一个GBK-BIG5代码双向转换功能。此外,微软公司为IE提供的语言包中,简体中文支持(Simplified Chinese Language Support Kit)的两种字库宋体、黑体,也是GBK汉字(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提供)。其他一些中文字库生产厂商,也开始提供TrueType或PostScriptGBK字库。
许多外挂式的中文平台,如南极星、四通利方(Richwin)等,提供GBK码的支持,包括字库、输入法和GBK与其他中文代码的转化器。
互联网方面,许多网站网页使用GBK代码。
但是多数搜索引擎都不能很好的支持GBK汉字搜索,大陆地区的搜索引擎有些能不完善的支持GBK汉字检索。
GBK向下与GB-2312编码兼容,向上支持ISO 10646.1国际标准,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一个承启标准。
GBK规范收录了ISO 10646.1中的全部CJK汉字和符号,并有所补充。具体包括:GB 2312中的全部汉字、非汉字符号;GB 13000.1中的其他CJK汉字。以上合计20902个GB化汉字;《简化总表》中未收入GB 13000.1的52个汉字;《康熙字典》以及《辞海》中未被收入GB 13000.1的28个部首及重要构件;13个汉字结构符;BIG-5中未被GB 2312收入、但存在于GB 13000.1的139个图形符号;GB 12345增补的6个拼音符号;GB 12345增补的19个竖排图形符号(GB 12345较GB 2312增补竖排标点符号29个,其中10个未被GB 13000.1收入,故GBK亦不收);从GB 13000.1的CJK兼容区挑选出的21个汉字;GB 13000.1收入的31个IBM OS/2专用符号。GBK亦采用双字节表示,总体编码范围为0x8140~0xFEFE之间,首字节在0x81~0xFE之间,尾字节在0x40~0xFE之间,剔除0x××7F一条线,总计23940个码位,共收入21886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21003个,图形符号883个。 1993年,国际标准ISO10646 定义了通用字符集(Universal Character Set,UCS)。UCS 是所有其他字符集标准的一个超集。它保证与其他字符集是双向兼容的。就是说,如果你将任何文本字符串翻译到 UCS格式,然后再翻译回原编码,你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UCS 包含了用于表达所有已知语言的字符。不仅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和乔治亚语的描述, 还包括中文,日文和韩文这样的象形文字,以及平假名,片假名,孟加拉语,旁遮普语果鲁穆奇字符(Gurmukhi), 泰米尔语, 印.埃纳德语(Kannada),Malayalam,泰国语,老挝语, 汉语拼音(Bopomofo), Hangul,Devangari,Gujarati, Oriya,Telugu 以及其它语种。对于还没有加入的语言,由于正在研究怎样在计算机中最好地编码它们, 因而最终它们都将被加入。这些语言包括Tibetian,高棉语,Runic(古代北欧文字),埃塞俄比亚语, 其他象形文字,以及各种各样的印-欧语系的语言,还包括挑选出来的艺术语言比如 Tengwar,Cirth 和 克林贡语(Klingon)。UCS 还包括大量的图形的,印刷用的,数学用的和科学用的符号,包括所有由 TeX,Postscript, MS-DOS,MS-Windows, Macintosh, OCR 字体, 以及许多其他字处理和出版系统提供的字符。
ISO 10646 定义了一个 31 位的字符集。然而,在这巨大的编码空间中,迄今为止只分配了前 65534 个码位 (0x0000 到 0xFFFD)。这个UCS的16位子集称为基本多语言面 (Basic Multilingual Plane,BMP)。将被编码在16位BMP以外的字符都属于非常特殊的字符(比如象形文字),且只有专家在历史和科学领域里才会用到它们。按当前的计划,将来也许再也不会有字符被分配到从0x000000到0x10FFFF这个覆盖了超过100万个潜在的未来字符的 21 位的编码空间以外去了。ISO 10646-1标准第一次发表于1993年,定义了字符集与 BMP 中内容的架构。定义 BMP以外的字符编码的第二部分 ISO 10646-2 正在准备中,但也许要过好几年才能完成。新的字符仍源源不断地加入到 BMP 中,但已经存在的字符是稳定的且不会再改变了。
UCS 不仅给每个字符分配一个代码,而且赋予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表示一个 UCS 或 Unicode 值的十六进制数,通常在前面加上 “U+”,就象U+0041 代表字符“拉丁大写字母A”。UCS字符U+0000到U+007F 与 US-ASCII(ISO 646) 是一致的, U+0000 到 U+00FF 与 ISO 8859-1(Latin-1) 也是一致的。从 U+E000 到 U+F8FF,已经BMP 以外的大范围的编码是为私用保留的。
1993年,ISO10646中定义的USC-4 (Universal Character Set) ,使用了4 个字节的宽度以容纳足够多的相当可观的空间,但是这个过于肥胖的字符标准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就是会过分侵占存储空间并影响信息传输的效率。与此同时,Unicode 组织于约 10 年前以 Universal,Unique和Uniform 为主旨也开始开发一个16位字符标准, 为避免两种16位编码的竞争,1992年两家组织开始协商,以期折衷寻找共同点,这就是今天的 UCS-2 (BMP,Basic Multilingual Plane,16bit) 和Unicode,但它们仍然是不同的方案。 关于Unicode我们需要追溯一下它产生的渊源。
当计算机普及到东亚时,遇到了使用表意字符而非字母语言的中、日、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中常用字符多达几千个,而原来字符采用的是单字节编码,一张代码页中最多容纳的字符只有28=256个,对于使用表意字符的语言是在无能为力。既然一个字节不够,自然人们就采用两个字节,所有出现了使用双字节编码的字符集(DBCS)。不过双字节字符集中虽然表意字符使用了两个字节编码,但其中的ASCII码和日文片假名等仍用单字节表示,如此一来给程序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每当设计到DBCS字符串的处理时,总是要判断当中的一个字节到底表示的是一个字符还是半个字符,如果是半个字符,那是前一半还是后一半?由此可见DBCS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人们在不断寻找这更好的字符编码方案,最后的结果就是Unicode诞生了。Unicode其实就是宽字节字符集,它对每个字符都固定使用两个字节即16位表示,于是当处理字符时,不必担心只处理半个字符。
目前,Unicode在网络、Windows系统和很多大型软件中得到应用。
GB编码标准中,比较常用的是GB2312和GBK两种,GB2312是GBK的一个子集,GB2312编码范围是 0xA1A1 - 0xFEFE ,如果纯粹的 GB2312编码,处理起来是什分简单的,但处理GBK字符集时有些小的提示,先说说GBK编码的标准吧:
GBK 采用双字节表示,总体编码范围为 8140-FEFE,首字节在 81-FE 之间,尾字节在 40-FE 之间,剔除 xx7F 一条线。总计 23940 个码位,共收入 21886 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21003 个,图形符号 883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