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有对源代码进行混淆的混淆器么

不需要对源代码混淆。class有这种功能的,在J2ME中混淆是必须的,结果跟你说的一样,不过原理不是你那么走的,混淆以后的class反编译也会让人看不懂,全部变成了a,b,c,d这样的名字。

❷ 代码混淆器打乱代码的编译结果有办法破解掉吗

应该可以 ,混淆器只是增加了反编译的难度也而已

❸ js混淆后的代码如何解密

混淆的作用就是用无意义的关键字符替代原来有意义的关键字符,让浏览者“看不懂”代码,不了解代码的运行逻辑,也就无法复用。
混淆不同于加密解密,因为原来有意义的字符已经被替换了,不存在算法上的反推,任何的技术不可能再得出原来的那些有意义的字符。
所以理论上,混淆后的代码无法解密。但因为它的整个运算逻辑关系链是完整的,与混淆前的代码关系链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非要“破解”,只能说摸清它的逻辑关系链,人为去做的话,烧脑又复杂。技术上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来做这个工作,比如云计算甚至超级计算机,但即便“破解”,它也是只能分析出一个函数大致是干什么用的,原来的关键字符名称还是不可能得出。

❹ AIDE 请问如何在编译的时候实现代码混淆

android代码混淆是指安卓开发者或者组织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敏感信息或者技术机密被人破解,而在生成apk文件的时候,通过设置一些替换规则,使java文件中指定的代码类的名字或者成员名字变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字母,然后编译成class文件的过程。

已经混淆过的android代码反编译出来的都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名字,是很难读懂的。没有好的办法。

❺ 请教各位大神,对IOS代码进行代码混淆有必要吗

app发布前,最好复做一下扫描制和加固,应用扫描可以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动态数据跟踪,定位出风险代码(目前好多都是只告诉APK包里面有风险),同时监控敏感数据的异常行为。

加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核心代码算法,提高破解/盗版/二次打包的难度,缓解代码注入/动态调试/内存注入攻击等
但也对应用的兼容性有一定影响,加壳技术不行的话,还会影响程序运行效率.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加固的平台, 如果新应用发布前需要扫描或者加固的话,可以先试试免费的,例如腾讯御安全,建议自己先去扫描测试下。

❻ iOS代码需要混淆吗,具体怎么弄,请指教

app发布前,最好做一下扫描和加固,应用扫描可以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动态数据跟踪,定位出风险代码(目前好多都是只告诉APK包里面有风险),同时监控敏感数据的异常行为。

加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核心代码算法,提高破解/盗版/二次打包的难度,缓解代码注入/动态调试/内存注入攻击等
但也对应用的兼容性有一定影响,加壳技术不行的话,还会影响程序运行效率.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加固的平台, 如果新应用发布前需要扫描或者加固的话,可以先试试免费的,例如腾讯御安全,建议自己先去扫描测试下。

❼ 为什么这么多商业Android开发者不混淆代码

代码混淆技术基本原理是使反编译工具反编译出来的代码人难以阅读,从而达到防止被逆向破解的目的。PC上的代码混淆技术已经很成熟,有加花指令、多态变形等技术手法,Android代码混淆技术才刚刚起步,目前已知的技术手法如下。
Java类名、方法名混淆
Dalvik字节码包含了大量的调试信息,如类名、方法名、字段名、参数名、变量名等,使用反编译工具可以还原这些信息。由于类名、方法名等通常都会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破解者很容易根据这些信息来猜测代码功能,阅读起来就跟查看源代码一样。从Android 2.3开始,Google在SDK中加入了一款叫ProGuard的代码混淆工具,ProGuard会删除这些调试信息,并用无意义的字符序列来替换类名、方法名等,使得使用反编译出来的代码难以阅读,提升逆向难度。使用ProGuard混淆过过后,反编译出来的类名和方法名无法阅读,但是反编译出来的功能代码仍然是非常容易阅读的,和源代码差不多,破解者仍通过阅读功能代码来自行标记类名、方法名等,然后逆向破解。[2]
Java代码混淆
通过对功能代码流程进行乱序混淆,实际运行时乱序混淆后的代码流程却和原始代码流程是一样的,但反编译出来的代码流程静态阅读时与原始流程有很大差异,使破解者很难通过静态分析理解代码功能,从而保护代码不被逆向分析。比如,原始的代码流程是1->2->3->4->5->6->7,经过乱序混淆后静态反汇编查看到的代码流程可能变成2->7->5->1->6->4->3,实际运行时代码流程仍然是1->2->3->4->5->6->7。目前使用这种代码混淆技术的Android保护工具有APKProtect。[1]

❽ 合同里面提到的过包技术和代码混淆,其中过包技术是指什么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