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析大数据与基于证据的决策
A. 基于证据的审核方法的审核原则是什么
(一)关联性的审查内容
关联性是证据审查首要任务,与案件待证事实无任何联系的材料,可以直接排除而无需再审查其合法性与真实性。其审查内容包括:
1,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是否存在客观联系,它要求每一个证据都与案件的待证事实具有法律上的意义,而非哲学上的联系,就行政案件而言是指证据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有关联,包括行政执法主体、认定的事实及所依据的证据材料、自由裁量杈合理行使的依据等。这解决的是证据能否证明案件待证的证明资格,也即证据能否证明案件待证事实问题。
2,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是直接关联还是间接关联,它要求每一个证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真实性。证据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是能够对案件事实起直接证明作用的直接证据,与案件有间接关联的是对案件事实不能单独起证明作用,而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起证明作用的间接证据。这解决的是证据的证明能力,也即证据能够多大程度上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问题。
(二)合法性的审查内容
合法性关系到某一证据能否成为定案的资格,即证据有无证据能力。它包括取得证据的主体合法,证据的形成符合法定程序,证据的形式符合法定要求,证据取得内容符合法定要求和证据运用符合法律规定。具体而言,合法性审查包括:
1,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即是否是法律规定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七种表现形式之一,否则,即不符合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要求。
2,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要求。只有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要求四种形式的法律规定的证据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期限和方式收集到的证据才具备可采性。
3,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如未经质证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三)真实性的审查内容
真实的证据能最大限度地使案件事实还原为客观事实。证据的真实性是证据能够成为定案依据的本质要求,它要求证据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真实的,其内容要反映客观事实,其形式能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对单一证据进行真实性审查是综合认定证据的基础。由于证据的真实是人们事后收集、汇总、推理而得出的真实,它与客观真实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证据必须严格审查,甄别其真实性。真实性的审查内容包括:
1,证据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证据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分析其真实性;
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时问、空间、物理、化学等因素都会影响证据的真实性。
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品、复制件。原件、原物是原始证据,复制品、复制件是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效力大于传来证据;
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当事人是否具有有利害天系,这是从主观因素上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B.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是什么
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由八大原则调整为七大原则,分别是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改进
循证决策
关系管理
C. 在线教学和传统教育有哪些区别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教学几个方面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无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一)标准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学习期间学习的方式和自身的理解准备教案,搜集素材,以自己认为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展开教学。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教师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进度安排课程的讲授。然而工厂模式的按年级将学生分组并安置在不同的教室,教师“以同样的路径和进度讲授同样的科目”的标准化的、庞大而僵化的过程,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便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大多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基本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学生接受程度控制个人的讲课进度,讲课的进度安排取决于大部分同学的反应,而跟不上进度的同学也会因为“从众”的压力不提出任何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相对沉闷,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学生被动听课,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而使用的课堂纪律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听课行为,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课堂里的教师正是当今单一批量教育系统的产物。
(三)应试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教学大多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大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解决学生在考题中、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题海战术,解题技巧战术填充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极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的,带来的是责任感的缺失。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四)填鸭式教学和重灌输轻探究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以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为主,弱化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不强调质疑和创新。学生的注意力被迫集中在教师身上,而不是因为个人兴趣学习。“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重灌输而忽略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填鸭式教学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意愿减少,情绪很难被调动,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抵触。学生缺乏自律和主动学习意识,对所有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有的学生学不够而有的学生学不会,忽略了个性化差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创新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五)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特别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和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呈现过程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对于知识被动的接受,个人参与知识的推导、学习和探索过程缺失,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只是记住结论,忽略对知识的体验,缺乏动手实践的练习。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缺乏批判性思维,质疑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在线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它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更新知识、乃至终身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正在被人们广泛认识,其中有些优势恰好弥补了当前传统教学系统的不足,从而使教育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一)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学习机会、丰富的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形式,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课本开始任何课程的学习。学校不再会因为师资的缺乏和开设课程的不足而不能开展教学。无论是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是错过了学习机会的在职人士,想要学习即可选择需要的网上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让原本无法学习某些课程的人有了学习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在自己最理想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这些课程。
(二)在线学习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传统教学下的学习,学生没有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而在线学习可以实现知识的模块化和定制化,模块化的结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灵活性,从而让定制变得更加容易。因而在线学习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定制学习,在教学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学习的科目,学习的模块,学习的进度,一切按照个人的需求选择。这种在线学习是定制的或者个性化的,能够帮助每个个体达成学习目标
(三)在线学习可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
对学习时间和学习点的选择需求。在线学习可以完全根据学生对于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进行,不受教师和教室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安静的地方集中学习也可以选择在喧闹的地方碎片化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选择需求。在线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无论学生有何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进度,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学习习惯,网络学习均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足够教师教学支撑的地区,网络教育均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不能提供学习课程,也可以选择在线学习进行学习,甚至需要特殊指导和学习的特殊群体也可以采取在线学习的方式满足个人学习需求。
三、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的远程化和多媒体化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学校不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教师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相形见绌,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课堂》中提到未来的课堂肯定会有传统教育的流水线、标准化、填鸭式、统一引导的工厂式教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定制化的未来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电脑、互联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书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颠覆式创新,希望从未消费领域的学生出发,最终能让用户在平台中互为人师,互相学习,除了互联网可以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之外,还提出要整合学生的需求以便激发学生的动机。未来教育和未来课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未来教育将向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的教学、考试均发生在校园课堂中,教师课堂教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课堂》中称,到2019年,大约50%的中学课程都会变成线上教学。而根据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的五到十年,全球将会有85%的学生成为非传统意义的学习者,即他们将采取网上学习的方式。他们将有着极大的年龄跨度、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等。针对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者,学校及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几年,学校及教育机构需要提供从混合式学习到完全在线学习的模式给学生以满足他们多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
(二)未来的教育将更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
未来教育中,学生将越来越从被动接受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未来教育将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统一灌输。未来教学资源的呈现,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将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主导地位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教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将越来越突出在线学习过程服务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体验将成为未来课程评价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大数据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我们的教育系统依然采取原来的教育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经验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但是随着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普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大量数据都会被网络教学系统记录下来,实现对教育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可以实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无论在网络教学,还是课堂教学均采用基于证据的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完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力和成绩,实现基于个人需求的定制教育。
(四)更多的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学习。
学习者未来将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不仅局限于坐在课堂里,坐在电脑前集中化的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也不仅是将在线教育的PC应用程序以浏览器的方式在移动设备上呈现,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对教学评价进行重新考量。未来教育将需要制定适合学生的碎片时间学习特性的教学设计,提供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教学功能以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
(五)未来教育将更突出个性化教学和个别化教育。
未来教育将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逐渐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未来教育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大数据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课堂也将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课堂中教师将减少个人讲授的满堂灌式教学,未来课堂将更多针对学习者个体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教学评价方面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四、未来在线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也对未来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未来教师角色的转变。未来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扮演“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未来教师将会把更多精力用来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未来教师更像是教练或者导师,帮助学生发现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基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及大数据反馈的学生行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学习。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定制化教学。定制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的主要驱动力和优势,教师越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越能他们提供有助于完善其自身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辅导。未来的教师将是虚拟实验室的发明者,或者是在学生之间走来走去,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学习,以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的教练或学习的促进者。未来教育中,教师将会促使学生选择、判断、运用、创造知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问题,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未来教师将更多的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科学创造才能和主动精神的作用。
D. 完成论文的几个要素
论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论证及交谈
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需要以理由支持这个观点,而这个理由是基于证据、承认与对其他观点的回应,有时还要解释你推理的原理(principle).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奥秘,因为每当你要仔细探索悬而未定的议题时,你都会应用这些要素。
第二要素: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
你的观点是毕业论文的核心,也是论文研究问题的答案,支持观点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至少有一项理由支持,用一、两句话解释为什么你的导师应该接受你的观点。我们通常会用因为来连接观点与理由。比如:俄罗斯农民的解放是一张空头支票(观点),因为这并未改善他们日常的物质生活(理由)。
第三要素:将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学生们在平常的交谈中,常用理由去支持观点。如:我们应该走了(观点为),因为似乎要下雨了(理由)。这当中我们不会去问要下雨的证据是什么,除非是气象学家。但当你用文字提出严肃的议题时,你不可能期待导师会轻易接受你所有的理由。细心的老师会像那个气象学家一样,要学生提出那些支持你理由的证据、参考资料、或事实。
第四个要素:承认与回应其他看法
一个负责任的学生会以证据基础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但是那些细心的导师不会光凭你提出的理由及证据就接受你的观点,除非他们想的跟你完全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正提出一个自己的论证呢!)他们会想到一些你没有的证据,对你的证据有不同的解读,或是从相同的证据中引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你必须尽可能预估到导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承认与回应其中最重要的问题。
第五个要素:为理由的关联赋予论据
即使导师同意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你所提出的理由,他们可能仍不认为这样就该接受你的观点。他们会问:虽然你的理由是真实的,但为什么与你的观点有关?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提出一般性的原则,以显示为什么你相信这个特定的理由与这个特定的观点有关联。
以上5个要素构成“基本的”论证。
E. 大数据在中小学教育怎样应用
当然可以。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教育是依据常识和教育经验来进行决策,基于证据的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正是未来教育的理想形态。
题主的想法是极好的,通过往期成绩和考试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自然是可行的。只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统一布置的作业或考试)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这样得到的反馈其实是非常单一且狭隘。
所以,尽管考试成绩很重要,但是在大数据层面来讲,我们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更具体更准确的结果。如果单有学生的成绩变化,能生成的只会有一份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报表,而并不能产生题主希望得到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像现在各种在线课堂发展迅速,这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细小反馈也能及时被收集。家校沟通的渠道增多,学生在家中的表现,系统也能通过家长来了解。将多类别的数据纳入分析的范畴,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能重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除了结果,我们还能得到精确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细节和状态。这可以说是非常便利了。
F. 概率与数理统计方向论文选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毕业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研究 基于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对间歇式能源功率平滑输出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本科概率统计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本科概率论试验课程设计初探
基于随机模拟试验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 AQSI序列的强极限定理
几类相依混合随机变量列的大数律和L~r收敛性 现代经济计量学建立简史 任意随机变量序列的相关定理
新建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影响预测研究 鞅差与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精确渐近性 ND序列若干收敛性质的研究
证券组合投资决策的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研究 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收敛速度
行为两两NQ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收敛性 数值计算的统计确认研究与初步应用 基于证据理论的足球比赛结果预测方法 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挖掘 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随机变分不等式及其应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靶场实时光测数据质量评估
基于路径的加权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LNQD样本近邻估计的大样本性质 20CrMoH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整分析 一类Copula函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乐透型幸运N选M中奖号码的概率分析 协整理论在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中断风险分析和保险建议 贝儿康有限公司激励设计研究 云模型在系统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
离散更新模型破产概率及赤字的上下界估计 输电线微风振动与疲劳寿命
电器产品模糊可靠性分析中模糊可靠度的研究 变分不等式及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性与算法 隧道测量误差控制方案的研究 塔式起重机臂架可靠性分析软件开发
分布式认证跳表及其在P2P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应用 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证研究 具有预测能力的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VAR模型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中的应用 基于有限元的深基坑组合型围护结构可靠度分析 一些带有偏序结构的完全码
G.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是什么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15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1、原则1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 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进行开放式的和真诚的相互交流。
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前景。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组织未来的前景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通过授权和员工的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具有一支经充分授权、充满激情、信息灵通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
3、原则3 - 员工担当和胜利能力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实施本原则员工要开展的活动
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改进。
主动地寻求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在团队中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关注为顾客创造价值。
对组织的目标不断创新。
更好地向顾客和社会展示自己的组织。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员工能够有效地对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目标的设定 员工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责任。
对于运作管理 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
4、原则4 -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过程给予界定,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根据组织的作用识别过程的界面。
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果关系以及内部过程与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
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目标的设定 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
5、原则5 - 改进
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将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
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励预防性的活动。
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 ━ PDCA循环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过程重组 ━ 过程创新
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计划。
对于目标的设定 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6、原则6 - 基于证据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对于目标的设定 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7、原则7 - 关系管理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
对于目标的设定 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