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如何保护

无论是个人下载app、注册个人账户,还是公司用的软件产品、数据云,尽可能选择大公司的,有一定品牌保证的。
比如腾讯系、阿里系、网络系的产品,尽量避免使用不知名公司的软件产品。

❷ 大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谈到隐私保护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隐私。从法理角度来讲,隐私是已经发生了的符合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而又不能或不愿示人事或物、情感活动等。除却我们的私人账号和密码,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甚至购物记录都是隐私范畴之内。具体而言,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应该从几个方面下手:
首先,隐私保护要将隐私知情权,决定权交还给用户本人。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将用户使用权和隐私获取强行绑定在一起,不同意隐私条款就不能使用应用,堪比“霸王条款”。要知道对很多功能来说,隐私数据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不能将隐私保护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础上。隐私保护需要的是可靠手段,如法律、程序等等,需要利用强制力保护隐私,而不能仅仅依靠信用和道德。隐私就是“钱”,用信用道德去约束利益诱惑显然并不是明智之选,强制力管理隐私的效率明显会更高。
第三,要找到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途径利用隐私数据。解决隐私问题并非毫无办法,受益于密码学的发展,隐私数据可以通过密码学的加密手段避免泄露,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不少针对隐私安全的解决方案,如链飞科技推出的隐私数据存储应用WingChainDB和针对隐私数据多方协作的WingChainDX,都能够实现隐私数据保护的功能。

❸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

‍‍个人的资料尽量自己保管,不主动公开,例如手机号,如果泄漏,因为有实名制,就可以像洋葱一样被别有用心的人一层层拔个精光,(身份证号)等等都是可以一层层推演得到你自己的个人绝密资料。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号码也是唯一的。‍‍

❹ 大数据时代,保护人民的隐私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

前一段时间被网上爆出来的很多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让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更加的关注,在这些信息被泄露的事件里,每次都是几十万条个人信息遭泄露或者贩卖。还有前一段时间东莞的一所公厕里面安装人脸识别地方,同样因为质疑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潜在风险而被停止使用,有人说在大数据时代里,每个人都是透明的,那么在这个时代,保护人民的个人隐私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一、个人隐私被泄露有哪些危害呢?

如果个人隐私被泄露之后,存在着哪些危害呢?首先最直观的是人们可能经常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这些电话太多,都是一些推销各种产品的推销电话,这电话里面这些人知道你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甚至更为详细的信息,甚至知道你的行踪以及个人喜好等等。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有一点不安全感。而且有一些不法分子拿到个人信息之后还会做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比如进行诈骗等活动。

❺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0[提要] 隐私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神圣的一种权利。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而并不是一种专为窃取隐私而发展形成的泄密途径。 隐私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神圣的一种权利。但是在Web2.0时代,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交和共享应用,我们的这一权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实上,一些专家认为,这一权利已经丢失了。我们看到了一些严重的事实:无论是大众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跟踪我们的行迹、习惯和选择。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隐私,数据被谁掌握,怎样能够保证安全,是我们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会,保护隐私安全不仅仅是我们所谈到的大数据或者技术或者个人的单独行为,它是整个社会行为。所有东西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技术手段解决,它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还有道德建设。现在很多数据涌来,一时间我们面临的数据非常多,这时候相关规则,立法甚至道德宣讲或者体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没有好坏,看用在谁的手上。如果因为控制不好,就会很泛滥。这是取决于我们的手段,取决于我们对于建设的投入和关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指出,隐私的问题不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在没有大数据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很多隐私的问题,左邻右舍,正常来讲每个人回到家里希望把门关上,窗帘拉上,大家不愿意分享。这些一直有,只不过是到大数据时代,自媒体发布多了,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有两点,一个是技术手段一个是我们自己本身,如果你不愿意这个东西泄露,我们尽量少发布这样的信息。当然有一些信息已发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想要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这就要通过立法实现。现在有人提出相应的立法,这个是体制和法律配套过程。 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而并不是一种专为窃取隐私而发展形成的泄密途径。既然是工具,那关键看工具用在什么地方,掌握在谁手里,就像枪一样,在人民军队就保卫人民。关键是看怎么利用这个东西,去做什么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也必须要考虑到,怎样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一直都是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享,真正创造数据价值,这才是大数据真正的目的。

❻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是否受到保护

但是在Web2.0时代,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交和共享应用,我们的这一权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实上,一些专家认为,这一权利已经丢失了。我们看到了一些严重的事实:无论是大众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跟踪我们的行迹、习惯和选择。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隐私,数据被谁掌握,怎样能够保证安全,是我们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会,保护隐私安全不仅仅是我们所谈到的大数据或者技术或者个人的单独行为,它是整个社会行为。所有东西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技术手段解决,它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还有道德建设。现在很多数据涌来,一时间我们面临的数据非常多,这时候相关规则,立法甚至道德宣讲或者体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没有好坏,看用在谁的手上。如果因为控制不好,就会很泛滥。这是取决于我们的手段,取决于我们对于建设的投入和关注。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指出,隐私的问题不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在没有大数据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很多隐私的问题,左邻右舍,正常来讲每个人回到家里希望把门关上,窗帘拉上,大家不愿意分享。这些一直有,只不过是到大数据时代,自媒体发布多了,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有两点,一个是技术手段一个是我们自己本身,如果你不愿意这个东西泄露,我们尽量少发布这样的信息。当然有一些信息已发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想要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这就要通过立法实现。现在有人提出相应的立法,这个是体制和法律配套过程。 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而并不是一种专为窃取隐私而发展形成的泄密途径。既然是工具,那关键看工具用在什么地方,掌握在谁手里,就像枪一样,在人民军队就保卫人民。关键是看怎么利用这个东西,去做什么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也必须要考虑到,怎样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一直都是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享,真正创造数据价值,这才是大数据真正的目的。

❼ 大数据可以随便侵犯别人的隐私么

隐藏不了,例如你搜索什么东西,就把你的隐私记住了,我上次搜索了一个女优的名字,然后我朋友来了,打开网页推送都是各种女优的信息,我朋友问我你到底平时干啥了,被人家搜集了你这么多数据,给你推送。

❽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隐私信息的确时刻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但光凭我们一已之力也是不行的。还得国民、企业、国家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1.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国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是信息安全不断受威胁的重要原因。目前,网民虽有一定的认知网络安全知识,但却没能将其有效转化为安全防范意识,更少落实在网络行为上。以在中国普及程度极高的安卓手机为例,大量安卓应用在安装前都要求读取用户的位置、短信等隐私,如不同意授权,则无法安装。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明明知道这些软件并没有必要知道这些隐私,且本意不想泄露隐私,但由于怀有侥幸心理,仍然同意软件读取自己的隐私。

2. 部署网络安全管理设备:随着数据不断的增加,也将企业置于更大的数据泄露风险当中。就在过去的半年里发生了多起极其严重的安全事件,例如OpenSSL出现“心脏出血”安全漏洞、eBay数据大泄漏、GnuTLS的协议漏洞等。目前,已有一些企业部门开始使用安全基线和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如UniNAC网络准入控制、UniAccess终端安全管理等设备,用以及时检测与发现网络中的各种异常行为和安全威胁,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据Gartner公司预测,2016年40%的企业(以银行、保险、医药、电信、金融和国防等行业为主)将积极地对至少10TB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潜在的安全危险。

3. 国家应运用媒体、教育的方式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再者国家应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立法制度。法治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制胜法宝。信息安全争分夺秒,除了国家层面要推动制定国际信息安全规则,最大限度阻止信息侵害行为外。还应梳理信息化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规范以及政策措施,清理或调整与网络安全相悖的做法。推进依法行政,把信息化建设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严格实行网络产品安全审查制度,防堵安全漏洞。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要充分利用法治力量,推动信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❾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根本上需要法律的约束,目前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路径有:刑法保护、行政法保护和民法保护。
在此基础上需要各行业的自律:在2012年,12家搜索引擎服务企业签署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2013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京发布了《互联网终端安全服务自律公约》。
此外,即采取技术手段对个人数据加以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