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人工智能
1. 院报告:中国是最大威胁,印度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革命
选自 Carnegie India作者:SHASHI SHEKHAR VEMPATI
近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下的 Carnegie India 发布长文报告称印度需要及时开展自己的人工智能革命了,特别是在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篇报告为印度开展人工智能革命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开展而言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最近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印度总理 Narendra Modi 实行的每一项重点项目在未来几年内都会直接受到影响。由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高速发展,印度就不可避免的要把人工智能看作是影响国家安全策略的关键因素。激励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并建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成为了必要任务,以便为印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准备好就业和技能市场并保障其战略利益。
印度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绝大部分都是私营部门支持的,而且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方面。这项技术的紧要程度和意义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势在必行。早期美国、中国、韩国以及其他地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案例为印度提供了值得效仿的公共和私人募资模式。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随着工作性质的快速变化,以及某些技能变的有价值而另一些则早晚会被淘汰,教育和工作传统的序列系统已经过时。
建议
印度要想从人工智能革命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它必须采取深思熟虑的决策驱动人工智能的创新、转型、以及在日用消费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之外领域的扩展。通过向制造业提供激励机制,政策制定者应该把人工智能作为首相旗舰项目- Make in India, Skill India, and Digital India 的关键组成元素,构建与高校和初创公司合作的自动化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区域性创新集群,融合市场机制以鉴别未来雇佣者会看重的专业技能,并促进云基础设施容量在印度本土的建立。国家教育政策必须强烈建议实行另一种更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经济的教育模式。政府应该确定出一些公众服务型应用,比如侦测税务欺诈、防止补助金流失、定位受益人目标,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现有的发展程度就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领域。印度必须把机器智能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组成,并且评估与私营部门以及高校合作的国防研究模式。
2. 印度要努力赶上中国,否则在全球地区将被边缘化
印度专家指出,如果说印度成功发射月船2号被视为该国在太空领域突飞猛进的版回应,那么看看权中国在整体科技竞赛中的表现就很有启发性。这个印度的邻近大国近年来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等新兴的民用和军用5G技术,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计算等,这些都将增强这个国家的实力。
而海军正为其潜艇研制一种量子罗盘,这种罗盘不需要卫星导航。印度现在有什么?什么都还没有。
3. 中国是最大威胁,印度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革命
中国是最大威胁,印度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革命
最近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印度总理 Narendra Modi 实行的每一项重点项目在未来几年内都会直接受到影响。由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高速发展,印度就不可避免的要把人工智能看作是影响国家安全策略的关键因素。激励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并建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成为了必要任务,以便为印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准备好就业和技能市场并保障其战略利益。
印度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挑战
•
到目前为止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绝大部分都是私营部门支持的,而且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方面。这项技术的紧要程度和意义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势在必行。
•
早期美国、中国、韩国以及其他地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案例为印度提供了值得效仿的公共和私人募资模式。
•
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随着工作性质的快速变化,以及某些技能变的有价值而另一些则早晚会被淘汰,教育和工作传统的序列系统已经过时。
建议
•
印度要想从人工智能革命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它必须采取深思熟虑的决策驱动人工智能的创新、转型、以及在日用消费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之外领域的扩展。
•
通过向制造业提供激励机制,政策制定者应该把人工智能作为首相旗舰项目- Make in India, Skill India, and Digital India 的关键组成元素,构建与高校和初创公司合作的自动化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区域性创新集群,融合市场机制以鉴别未来雇佣者会看重的专业技能,并促进云基础设施容量在印度本土的建立。
•
国家教育政策必须强烈建议实行另一种更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经济的教育模式。
•
政府应该确定出一些公众服务型应用,比如侦测税务欺诈、防止补助金流失、定位受益人目标,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现有的发展程度就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领域。
•
印度必须把机器智能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组成,并且评估与私营部门以及高校合作的国防研究模式。
本文目录:
引言
摩尔定律刺激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
互联网能促进人工智能在印度的扩张,但依然存在障碍
•人工智能研究——被中国抢先
•资助人工智能研究——全世界给印度上了一课
•人工智能对印度人力市场的影
•鼓励培养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
印度的人工智能政策路线图
•短期行动
•人工智能在公共领域的中期应用
•长期战略
结论
字数受限连接中国是最大威胁,印度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革命
望能帮到你
4. 印度和中国综合实力哪个更强
经济总量印度比不上中国,但人均创造出的价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远远高于中国,这也是印度内功强于中国的主要表现,中国要想在综合实力上超过,得花上最少20年的时间,而且前提是印度经济发展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5.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哪个国家最强
目前美国最强,但在近一千个子项目上有约五百多个被中国追上专,德国、以色列发展的属速度也很快,但受限于国土和国力限制只能满足自己相关产业升级,日本、韩国、芬兰、印度只是将AI作用于国内相关产业升级,法国马克龙政府目前提出的AI计划庞大,但法国的政府资本、人才数量储备和地盘等各方面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在20年内,在AI领域,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和美国在相关人才储备、资金投入(这是核心指标)和基地规模三方面来看争夺全球引领者的地位,AI发展研究需要极其庞大的各方面人才投入,而且前提是必须要有极其规模的大数据中心为其提供后台运算,中国的目标是在把贵州的接近一个区的地盘建设成为大数据后台中心,而美国也在其境内也开始建立类似的中心但没有具体的计划(这是特朗普的特色,完全没有战略可言,想什么就作什么,中国应该感谢美国人民选出了特朗普,因为他才使美国至少提前了20年让出世界独霸的综合实力),中国的是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会投入不少于1500亿人民币的资金,这是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没办法办到的,AI高端领域的顶尖人才的薪水是很高的!
6.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正在缓慢变得强大,在下面资料的比较中,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国家。根据信息与通信学院中国发布的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3月,全球有5386家人工智能公司活跃。 美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自然人工智能公司的数量最大,为“2169”,中国其次,人工智能公司的数量是美国的一半以上,“1189”,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印度,根据主要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公司数量,人工智能公司的数量排名前五位。要订购,北京的公司数量最多,有“468”家,其次是旧金山,伦敦,上海和纽约;
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想象,未来由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产品将成为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意识和思想的信息过程。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智能,但可以像人类的思想一样,并且可以超越人类的智能。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是未来国际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油吧中国。
7. 谁知道目前各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概况
当然是日本最好了,不是我喜欢鬼子的东西,因为平心而论在人工智能这个领专域日本的技属术是相当过硬的,而且在世界上说也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无论是,美欧还是,中国印度,在这一领域可以说都没有达到日本的水平。
当然美欧毕竟都是科技强国,这点也是不容否定的。可以说仅次于日本的水平,毕竟这些国家在这一领域上的研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中国近些年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投入的资金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就像神舟升空一样,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可以说是飞速发展。在世界上也有了立足之地。
至于印度,虽然也逐步的发展这方面,但是肯定是没有中国发展的快的。
8. 等中国劳动力不足时可否引进印度劳工
也许未来中国不会引进外国劳工。中国虽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版年轻劳动权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但是数量依然很大。第二,中国不是移民国家,即使引进外国劳动力,那更多的可能也是教育高端制造等等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像是低端制造和服务行业的工作不太可能引进外国劳工,毕竟中国人本身更勤劳更能干。另外人工智能现在快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属于世界前列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具有重复性的工作,像是很多中低端制造和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取代。所以可能未来中国不一定会有劳动力缺口,尤其是中低端的工作。
9. 印度为什么永远无法超越中国
“印度超越中国”这个话题已流传多年。任何人群都可从内部分为智者和愚者。持“印度超越中国论”的智者相当于股市中的“庄家”。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急需“新概念”、“新热土”的背景下,他们边造舆论边“建仓”印度。
高盛最近预计2016年财年,印度经济将增长7.9%,超过去年的7.6%。而中国官方则将增长目标定在6.5%到7%之间。
假如一个10岁的小男孩长得比现在的姚明快,至少也该问问姚明10岁那年长了多少,再预言“这孩子将来会比姚明高”也不迟。
2015年印度GDP为2.18万亿美元。中国GDP突破2万亿美元是在2005年(2.05万亿美元),次年达到2.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3%(不考虑汇率,以人民计算增幅为11.6%)。相比之下,印度7.9%的增速值得恭喜,但算不上奇迹。
“印度经济三年赶超中国”,这话出笼也已近三年,也许还会流传若干个三年,直到无人相信!
“印度不是一个国家”
相似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相似的未来。许多人把印度视为与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得出“中国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这个推论。
印度是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不假,但却是有文明没国家。正如丘吉尔所说,“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今天印度的国家形态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98万平方公里国土被分割为数十个行政区(28个邦、6个联合属地以及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邦相当于诸侯国,享有很高的自治权,中央政府相当于“周天子”。
至今,印度尚未实现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而且语言本身就是划分邦的主要依据(所谓“语言原则”)。不幸的是印度有180种语言(其中宪法承认的有15种,比联合国工作语言多9种)外加700多种方言。邦内讲不同言语的人一言不合就会爆发流血冲突,孟加拉邦、旁遮普邦都因此被拆分。
在殖民时代,英语自然而然地成为通行于整个“印度地区”的官方语言。不过使用英语是少数人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政府、高校和商界。
独立之后,印地语成为第一官方语言,不过50%的印度人不会说。诸邦推出了20多种“本邦官方语言”,英语降格为“第二附加官方语言”。
如今的印度,受过良好教育、熟练使用英语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到10%(熟练不代表英国人听得懂哈),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
印度不仅过去、现在没有统一的语言,将来也不会有。如果想在印度搞统一语言文字是严重的“政治错误”,200%会出人命。
没有统一语言不是小问题,说明“印度地区”缺乏起码的凝聚力,在严格意义上不应视为统一的国家。
汉语则在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甚至连入侵的外族(满族)都甘愿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大熔炉”。
据《圣经》记载,上帝为阻止“通天塔”的建造而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无法沟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隔阂越来越深。
没有统一语言说明一个国家尚未完全成形,在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都会出现无数的“割裂”和“鸿沟”。
比如公司内部管理与沟通。小公司或者由精英组成的IT公司没问题,英语加一种本地语言就可满足沟通之需。但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公司则会遇到麻烦。
最近,富士康传出在孟买附近兴建iPhone生产基地的消息。预计将招募100万人,假如要求都会讲英语,就不是从13.2亿印度人中招工,而是从几千万“英语人口”中招。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官方语言是“马拉地语”(印度宪法承认的15种语言之一)。因此富士康可以而且只能要求100万工人都会讲马拉地语,不过讲这种语言的人也只有数千万。问题还没有解决,富士康会向工厂派出数以万计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这些人多半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他们可不会说马拉地语。
再比如要开发一款大众APP,以13亿印度人为目标用户,要用多少种语言?宿艺举过一个例子:印度本地最流行的新闻阅读类应用NewsHunt(类似中国今日头条)支持11种语言。
打破割据、建立统一国家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软件”、“硬件”缺一不可。前者可概括为文化凝聚力,后者构成强大的“国家机器”。秦始皇2000多年前做到的事,印度不知多少年后能做到。
土地难得、廉价劳动力是伪命题
1973年至1990年间,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每桶原油的价格从3美元涨至40美元一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均出现负增长,其中日本一度下降20%。
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冲击尤其严重。人力成本高,能源价格飞涨可谓雪上加霜,低附加值产业难以为继,刚刚开始“开放”的中国获得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国成本”两大核心是土地及劳动力的丰富和廉价。利用两大优势,中国得以大规模地承接了从发达国家撤离的低端制造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土地及劳动力方面都没有优势。
首先是土地。印度征地之难举世皆知。依据现行《土地法》,企业征地需获得80%受到影响的家庭同意。韩国浦项制铁(POSCO)曾计划在卡纳塔克邦投资53亿美元建设600万吨粗钢生产基地,终因土地问题撤消了投资计划。印度本土巨头安赛乐-米塔尔想在奥里沙邦投建1200万吨钢铁项目,从2006年起折腾了8年才完成第一阶段征地。
在莫迪政府积极推进下,2015年4月印度下院通过了《土地法》修改草案,规定印度工业走廊建设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网建设等“公共用地”,政府可不经农户许可以市场价收购,同时补偿给农户每家一个工厂工作名额。同年9月,该修改草案被宣布失效,莫迪政府的“土改”再次以失败告终。
富士康搞这么大动静为的是让自己的项目成为“印度吸进外资”的典型,让“给富士康土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印度毕竟是土地私有化国家,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总理也不能强逼只有两亩地的农民。2015年一季度,富士康打算投资的那个马哈拉施特邦竟然有600多名农民自杀。虽然与征地没有直接关系,但富士康真的大举入邦恐怕就有了,郭台铭应对得了吗?退一万步讲,即便富士康拿到1200公顷土地也只是“特事特办”的特例,并不意味着工业用地问题得到解决。
印度地方政府控制着一些工业用地,外资还可以通过兼并印度企业获得土地。目前,只要不是太大的项目用地不是主要问题。但这种供给只能应付“小打小闹”的投资需求,与当年中国地方政府大笔一挥几乎无限量的土地供给不可同日而语。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土地则是瓶颈中的瓶颈。以交通运输为例,印度在英国殖民时间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铁路、公路网,但条件差、运力低,需要大规模改造和兴建,势必涉及跨邦土地征用,难度更大。从新德里到泰姬陵200多公里,4车道公路、不封闭、上下行无隔离带而且路况较差,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要走4个多小时。就为拓建这样一条路发生的土地纠纷上升为械斗,最终造成40人死亡。
其次是劳动力。不明真相者总以为印度有13亿操流利英语的劳动力,随时准备接受雇佣并愿意每周7天、每天16小时地工作。正如上文所说,英语流利的印度人只有几千万,最优秀的已被美国“收割”,其它聚集在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大大小小的IT外包公司。哦,IBM在班加罗尔雇佣了5万印度程序员。别以为他们会到生产线上充当廉价劳动力。
还有一点绝对不可以忽视,那就是制造业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工人及一线技术人员,此类人才的匮乏甚至阻碍着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何况印度。
最后,印度是宗教国家且教义的“内核”是随遇而安。不论威胁还是利诱,都不能让印度人像中国人那样卖命工作。
低端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真正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威胁是美国而不是印度。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高调推行“美国制造业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公司把Mac电脑的制造从中国转移回美国,福特汽车从中国、墨西哥撤回部分岗位,英特尔计划让75%的产能回归美国,星巴克将陶瓷杯的制造从中国迁回美国……
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美国产业工人平均薪资福利高达7.8万美元/年(折合4.32万人民币/月)。这些国家重拾制造业的底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性能正以每年5%的速度提高,而价格持续下降。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系统价格将降至10万美元,美国制造业25%的工作量将由它们来完成。因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美国制造业此轮复苏被称为“无就业复苏”。
随着性能的提高,机器人系统将自下而上地替代人工,首先覆盖的必然是文盲的简单劳动,然后才会涉及熟练工人的复杂劳动、然后是低端脑力劳动……假如1985年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已经可以替代简单劳动,那么“中国制造”就赚不到第一桶金。
用这桶金,中国修建了庞大的基础施,高铁、高速公路、码头、电网、电信网。更可贵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劳动者的素质及收入亦大幅提高。为逐步淘汰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创造了条件。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陆续开始“腾笼换鸟”,有意识地推进产业升级。
用“第一桶金”置办的“装备”,中国完全可以与美国周旋一番,印度则没这种幸运。
土地问题拖累印度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即便十年以后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印度廉价劳动力提供的也只能是简单劳动。花10万美元上一套机器人系统还是到万里之外雇佣100名说“马拉地语”的印度人,让美国人选择去吧!
中国制造业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印度都不具备。
10. 为什么用“印度人冒充人工智能”的印度Engineer.ai,能骗走30亿资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迅速在不经意间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无人化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民生、军事、工业等领域。而各国也在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而努力。而我们的老邻居,印度人自然不敢落后,也积极展开人工智能技术。
加上最近印度自己吹嘘了很久的“航天强国梦”在月球2.1公里处失联,不少网友表示,印度这个国家就是好面子,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印度从上到下,就是喜欢和美国、和中国在各方面比较,一定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中国去探月,印度也要去,还是直接选择在最困难的月球南极地区登陆,结果直接就失联了。而现在,看着中国人的人工智能AI技术蒸蒸日上,印度也要发展AI,结果自己又没这个技术,就去靠到处行骗,来维持自己“AI大国”的地位,着实可笑。
有网友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印度还不一定比得过非洲的发展水平,虽然人家没什么突出事迹,可以拿出来在全球显摆的,但是人家至少不会到处吹牛。一个厕所都造不起来的国家,却总要摆出一副超级大国的架子,希望他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可以先尝试让自己变得“智能稳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