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人工智能
A. 关于清华才女飙泪谈人工智能:这才是我最大的担心的介绍。
频频刷爆朋友圈的「人工智能」 「物联网」「云计算」这些看起来高度技术化的名词,正在走入「平常百姓家」。
在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时代,也许有不少人的想法,正如《南风窗》写的那样:「今天怎么想象未来,都是幼稚的」。
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也有着深深的忧虑。今天,我们强烈推荐给大家的是,清华才女刘慧凝的演讲《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
刘慧凝获得文学与工学双硕士学位,身上既有文人的浪漫,又有工科的理性。
她的这篇演讲视角新颖,发人深省,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
刘慧凝
前一阵子,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级的围棋大师,沙特又给一个机器人颁发了一个公民证书。好像现在你走在街上,不说两句人工智能就跟没上过学一样,所以今天呢,我也跟大家说说人工智能。
- 01 -
我的硕士课题是自然语言处理,这是人工智能里的一个分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将近20年的资料啊,文字啊,文学作品,全都输入计算机,让它去计算和学习人类是如何使用比喻这种修辞的。
再举一个例子啊,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级围棋大师,就因为它有两个脑子,一个负责全局,一个负责局部分析,当两个脑子的计算被平均加权之后,它形成的那个决定,就是决定了它最后落子的那一刻。
所以大家就知道,人工智能思考的核心在于计算。
看到机器这样精密的计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觉不觉得,人有时候也挺像机器的。
比如说我,我就特别的急,我喜欢快速的处理大量的信息,特别讨厌别人啰嗦。
但好巧不巧的我妈就特别啰嗦,特别喜欢发语音,你就拿出手机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条二十条满屏都是她的语音,你不点开,永远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有一次,我就受不了了,我就说:“妈,你能不能别发语言,你发文字,你这样特别慢,会耽误我时间。”
就这样,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快速处理信息的机器,因为我把我妈的语音当做信息,输入大脑,分析结果,我希望她输入的是文本,而不是语音,因为我更好识别。
我还是会相信,无论是在我们家庭的小家里,还是在国家的大家里,人工智能永远都不会取代人,每一次应用领域的科技进步,都会更好的优化我们的生活。
但是我担心,我们人绝对不能变成机器,因为那些对家国的热爱,对民族的信仰,对每一份初心的坚守,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而不是机器的根本所在。
谢谢大家。
B.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国外教科书里面有一种定义:能够感知外面系列变化并能做出对应反馈的Agent都算人工智能
C. 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真正的AI
“如果一台机器能骗过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它就应当被称作有智能的。”——“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很多人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第一次认识了这个词;影片中的机器人戴维更助长了人们对术语“AI”如魔法般魅力的无限遐想。
在许多科幻电影里,智能机器人的可能性被演绎到了极致。正如你所看到的《2001年漫游太空》中冷酷无情的电脑,《终结者2》中能够改变形状的金属杀手,以及《黑客帝国》中的电子黑衣探员等,这些高智商的造物想要取代上帝创造的生灵,所以是危险的象征。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在人工智能这一错综复杂的混沌领域中,一切都处于尚未完全明朗的阶段,各种观点彼此之间展开着无尽的纷争与“火拼”。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吧。
火拼焦点一:伪装背后的真相
真是有点不走运,人工智能的应用刚刚探头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究竟怎样的系统才够格被安上“人工智能”的头衔?在许许多多伪人工智能产品掩人耳目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火眼金睛地识别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要给人工智能下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接近人工智能的实质。
计算机科学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就是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识别、理解、学习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要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例如咨询、诊断、预测、规划等决策性问题。
脑科学认为:人工智能系统是指那些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设备。由此我们知道,那些由人类预先设定好程序控制的机器,例如机床、数控设备等,它们不能称为人工智能系统,真正的人工智能系统自身拥有智慧,并没有预先设定好的特定行为模式或程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它们“自己会做事”。
火拼焦点二:机器“智商”测定
你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过智力测试,并被贴上“聪明”或是“愚笨”的标签。那么,面对号称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你是否也想测试一下呢?衡量机器智能程度的最好标准或许就是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的试验。图灵指出:“如果一台机器能骗过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它就应当被称作有智能的。”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然而,如果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就极其困难。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笨机器。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提同样的问题!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机器。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以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
但是,哲学家们发难了。首先,“图灵试验”没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电脑理智地作出选择。其次,图灵试验仅强调试验结果,而没有反映智能所具有的思维过程。所以,图灵试验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机器智能的问题。
而且,要求电脑如此接近地模仿人类,以使得人们不能把它和人类区分开,实在是太过份了。一些专家认为:我们不该以电脑能否思维为目标,而是以能多大程度地模仿人的思维为目标。然后,让设计者再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才是比较可行的发展道路。
火拼焦点三:铁甲生物真情流露
还记得那个善良勇敢、所向无敌的铁臂阿童木吗?上世纪70年代,这个爱好和平的动画机器人给整整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关于机器人的美好印象。这也许是人们第一次对冰冷的机器产生了爱的冲动。
人工智能科学家们也意识到,只有机器有了情感,才算与人类几无差别了,这才能真正地实现人工智能。科学家们试图制造出情感学习型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能通过与人交流来学习人类的行为,并将学到的行为方式再反作用于人类,这样反复练习,就如同婴儿学步一般。正在研制中的情感模拟器将实现情感的完全模拟与真实复制,不仅可以产生疼痛的记忆,甚至可能制造出会做梦的机器人。许多人对此充满了无尽的期待。而焦虑也在此时悄悄滋生着。
就算情感模拟器能够制造出懂得爱的机器人。然而人类出于对机械本能的冷漠甚至恐惧,会以爱去回馈它们吗?他们之间能够真正实现爱的互动吗?
反对者们还认为,再强大的机器都只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运作的,机器不可能像人类一样去爱,去感受,它们甚至不能思考自己的死亡。但是,某些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坚持另一种观点:所谓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纯粹的生理现象,是由于我们的器官分泌出某种物质,这些物质让我们感到悲伤和快乐,感到爱和恨,在人类没有彻底了解自身的智能之前,过早地断言具有情感的智能机器是不可能实现的,似乎有失偏颇。当然,这种观点哲学家们是无论如何不敢苟同的:即使有一天人们能够证明某一种分泌物能导致某一种特定的情绪,但仍然无法解释这种分泌物何以在特定的情境下“适时”地产生,让人们在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更何况,人类深沉复杂的情感世界又岂是婴儿般的哭哭笑笑、开心和不开心这么简单?
火拼焦点四:AI的终极产物
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科斯机器人公司的某张演示图片中,未来的机器人正挥动着画笔,准备描绘它的人类主人。有些机器专家认为机器永远无法达到人类的能力,而另一些专家却相信机器最终将征服这个世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汉斯·莫拉维克就声称,人类将于2050年制造出完全智能的机器人。“我确信我们可以设计出和人类的举止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他认为,“如果机器人的行为像是有意识的,那么它就是,其它问题多说无益。”
牛津大学的数学家兼宇宙学家罗杰·彭罗斯则没有这么乐观。他认为,计算机只能以算术的方式来运行,而在这个世界上总存在着不能由公理和步骤法则来计算的东西(例如艺术),所以机器人永远无法和人类相提并论。
现在研究智能机器的理论被严重地两极分化为“弱人工智能论”和“强人工智能论”。弱人工智能论者认为,机器只是照着编好的程序指令去做而已,它们无法自己进行大脑层面的活动,因此即使这类机器可以通过图灵的智力测验,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和一台极其复杂的钟控收音机相差无几。与此相反,强人工智能论的支持者相信机器也可以认知大脑层面,他们认为研究出具有真实情感和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机器是有可能的,人类完全可以超越上帝之手,创造出伟大的“智能新人类”。
强人工智能论的观点让某些哲学家啼笑皆非。他们指出,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具有大脑认知能力的话,那人类的思维就成了某个安装在大脑中的计算机程序。这太荒唐了!对生活的“领悟”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具备的能力。人类思维的过程是如此复杂多变,以至于同一个人思考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下思考,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么,机器又怎么可能模仿得了呢?
机器人杀人事件
1985年,前苏联发生了一起家喻户晓的智能机器人棋手“杀人事件”。全苏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同机器人棋手下棋连胜3局,机器突然内部程序大乱,本不完善的软件系统一下子进入了失控状态,机器人棋手瞬间好似“恼羞成怒”,突然向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大师击倒。
“深蓝”之谜
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向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挑战成功。事实上,“深蓝”中存放了包括卡斯帕罗夫所有比赛棋谱在内的近百年的棋谱历史纪录,它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对海量实战棋谱的启发式搜索上。电脑可是个超级计算推理高手,它先根据自身存储的棋谱库进行搜索,找出最佳方案;但如果找不到,它就会根据棋类规则自己思考:把所有可能的走法化成树形图,把分数赋予树形图的每个端点,分数越高局面越好,从而确定一步“好”棋。
懂四国语言、具备幽默感的机器人
在不久前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亮相的几可乱真的机器人接待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这种人形机器人,有仿真的眼球、睫毛和移动的嘴唇,外表与20多岁的年轻女子相差无几。她们能听懂4万多个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语句。并配备了适合于2000多种答案的面部表情。
这种机器人,可能会基于“隐私理由”而拒绝回答一些敏感问题,并用她的双臂做出一个交叉姿势,然后鞠躬。
她还有幽默感。当问她是不是机器人时,她会用不连惯的声音说:“是—是—是—的,我—我—我—是—机—机—器—器—人。”然后一拐一拐地走动。稍后,她会说:“开开玩笑而已。”然后继续自然地走动。
伪人工智能
伪人工智能的产品可谓不胜枚举,一些商家为了牟取利益,打着人工智能的幌子来蒙骗消费者。其实,所谓的“智能微波炉”只不过可以自动选择烹调时间和火力而已;安装了触摸屏、条形码扫描仪和显示器的冰箱俨然成了“智能冰箱”;加了人机界面的洗衣机也胆敢号称“人工智能洗衣机”……如此种种,真可谓名不副实之至。
机器狗:爱宝可能是索尼公司最聪明的机器人产品,它能为你倒啤酒、调节微波炉,还能打扫房间呢!
机器娃娃:有着孩子的性格、脾气和爱好,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草坪卫士:只要在花园里需要修剪草坪的区域周围用电线画个圈,这个小家伙就会开始在里面辛勤工作,每工作60分钟还会自己返回充电站补充能量
D. 什么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
科学家早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希望能够制造出可能模拟人类思维的机器了,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布尔,通过对人类思维进行数学化精确地刻画,他和其它杰出的科学家一起奠定了智慧机器的思维结构与方法,今天我们的计算机内使用的逻辑基础正是他所创立的。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学会上提出的。此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