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腾人工智能
㈠ 华为五种处理器除了麒麟,巴龙,天罡,鲲鹏,还有一个是什么
另外一个系列为抄升腾,属于袭人工智能芯片。
五大系列的分工:
1. SoC芯片(麒麟系列):手机SoC芯片一直是华为的主力研究,至2018年8月31日推出的麒麟980处理器以及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麒麟985芯片,华为手机芯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 AI芯片(升腾系列):2018年10月10日,在华为的HC大会上发布了升腾910和升腾310两款AI芯片,分别采用7nm工艺制程和12nm工艺制程。升腾系列AI芯片采用了华为开创性的统一、可扩展的架构,即“达芬奇架构”,实现了从极致的低功耗到极致的大算力场景的全覆盖。
3. 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华为优化调整设计了其合作伙伴ARM授权提供的技术,在2019年1月7日发布了鲲鹏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华为云服务。
4. 5G通信芯片(巴龙、天罡系列):华为的5G芯片主要分为终端芯片(巴龙系列)和基站芯片(天罡系列)。巴龙系列是手机终端基带芯片,一直是华为手机的专用芯片。2019年1月24日,华为推出业界首款面向5G的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和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
㈡ 升腾电脑终端机是什么
禹龙云电脑终端是一台电脑多人使用,每增加一个用户只须增加一台显示器和一套键盘鼠标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终端,多用户可同时使用互相独立,跟单独使用一台电脑没有任何差别。
㈢ 任正非为何能与两位全球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对话
入股AI公司深思考,华为下一个前沿领域是人工智能
9月19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采访纪要,采访时间为9月9日。在此次采访中,任正非表示华为要研究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是人工智能,华为将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的平台。“Google、英伟达都能做同样的事情,只是我们目前做得更好。”
侯金龙表示,华为将按照“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节奏投资芯片,因此鲲鹏和升腾将以每年推出一代的节奏持续提升竞争力,同时确保后向兼容。
华为的Atlas系列产品不对外销售,但将通过华为云输出服务。在大会上,华为推出69款基于鲲鹏的云服务和43款基于升腾的云服务,并宣布基于升腾的图像搜索服务、内容审核服务价格下调70%。
为了打造计算生态,华为还宣布将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AI计算框架MindSpore和单机版数据库GaussDB OLTP全部开源,开源时间分别为今年12月31日、明年第一季度和明年6月。
㈣ 华为正式发布最强算力AI处理器升腾910,为何没有任何预告就突然发布了
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运用。说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就是说有很多基础的科学是要用人脑来承担的,但是计算器能够满足这种计算,而且比人脑更加的精准。
AI智能,实际是对人类思维的信息进行操控模拟的过程。
这个大招憋得真是好。让我们感到震惊。先战咸阳者王之。在AI,在5G网络领域,目前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国际竞争。没有硝烟的战争,展现的是各大公司各个国家的智商和实力。
我支持华为!
㈤ 华为正式发布最强算力AI处理器升腾910,谷歌等“友商”会如何看待
2019年8月23号下午,华为深圳总部,发布了胜利最强的a处理器升腾,并且推出了全场景的AI计算框架。
华为公司的轮子董事长徐直军说,华为已完成全站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构建,今后将推出更多的AI处理器,提供更充裕,更经济更适配的AI算力。
不过这倒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他一直大叫狼来了,狼来了。不过这两天我没有看到他的反应。估计最震惊的就该是他!
㈥ 华为的芯片叫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科技名词,如鲲鹏、麒麟、升腾、天罡等词,如今华为的这些科技名词越来越多,到底是啥意思,小编认为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跟上时代潮流。
海思半导体是一家半导体公司,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海思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和瑞典设有设计分部。
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媒体领域,已推出SoC网络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可视电话芯片及解决方案、DVB芯片及解决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决方案。
1、麒麟Kirin 智能手机芯片,能生产 10nm 工艺的只有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
2、凌霄芯片 专为物联网研发的专用芯片,(路由器,WIFI等设备)2019年8月,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凌霄WiFi-loT芯片,该芯片将于2019年底上市。
3、鸿鹄honghu 智慧显示芯片,鸿鹄之于电视,正如麒麟之于手机。
4、天罡系列5G芯片 天罡芯片是华为5G 基站核心芯片,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Beamforming。
5、巴龙balong5G芯片 巴龙5000,5G终端的基带芯片,采用单芯片多模的5G模组,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
6、升腾Ascend ,华为升腾芯片是华为公司发布的两款人工智能处理器 ,包括升腾910和升腾310处理器 ,采用自家的达芬奇架构,2019年8月23日,下午3点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升腾910”正式推出。国内首款全栈全景场智能芯片。
7、鲲鹏 鲲鹏处理器是华为在2019年1月向业界发布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处理器。目的在于满足数据中心的多样性计算和绿色计算需求 ,具有高性能,高带宽,高集成度,高效能四大特点。(服务器处理器),专为大数据处理与分布式存储等应用设计,目前性能最好的基于ARM的服务器CPU
看到此处,是否对这些科技名词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为我们能拥有华为海思半导体这样的公司感到自豪,希望中国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越来越多。
㈦ 华为“上车”进程加速,未来欲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开发
近期,奇瑞汽车发布了一张带有“鸿蒙”字样的新车海报,虽然很快被删除,但外界已有猜测:高调进军汽车市场一年后的华为,有望在今年实现产品落地。
其实此类情况已并非第一次发生。去年8月,吉利也曾发布了一张带有“欢迎鸿蒙开启中国品牌智胜新时代”“我们共同致力于用户全场景生态的极致体验”字样的海报,不过截止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爆出。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类似这样的技术能力还有很多,华为大可不必去和造车这件事情较劲,深耕专业技术领域进行更多场景化的拓展,市场还极其的大,厂商合作自然都会纷纷找来。
中信证券分析人士曾表示,华为有望在智能汽车及车联网领域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收入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预计华为在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销售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的量级,成为和博世比肩的汽车电子巨头。
在这方面,华为显然也有自己的计划,据悉,华为将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并设定了一个内部目标——到2025年成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供应商。“即便是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在今年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华为仍然要求我们为许多的测试进行准备。”一家华为的供应商如是说道,可见华为对自动驾驶的激进态度也愈发明朗。
一只脚踏入汽车圈的华为能否雄霸一方,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这家已经“刀剑出鞘”的巨兽,威力恐怕不容小觑,这至少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超车”,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华为不造整车,但愿共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造整车,华为差得还太远了”。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直言。
因被曝欲将汽车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加之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频频为汽车业务“站台”,给华为汽车BU业务方向从toB转向toC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近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华为的否认也是一如既往地干脆。
王军认为,对于一辆整车,无论车辆的布置,还是制造以及工艺,都非常复杂,要造这样一辆车,华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理想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表示。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刚刚于10月30日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给予汽车行业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加持,实现HuaweiInside。
像IntelInside一样,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
IntelInside,指的是在计算机领域,Intel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一种品牌认知——一台好的电脑就应该用Intel公司所生产的处理器,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都倾向于含有Intel处理器的产品,许多电脑品牌则因为采用了英特尔的中央处理机而大受欢迎。
在汽车领域,华为也有这样一个“Inside梦”,即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华为
“整体来看,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希望基于单车智能路线,面向乘用车市场在可泛化的市区场景中解决广大用户每日通勤途中的连续性问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和首席架构师苏箐表示。
在苏箐看来,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虽然路线众多,但真正适合中国驾驶场景的却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特斯拉,考虑更多的其实也是高速场景,而在国内比较高频的城区通勤场景基本不能用。“更别说Waymo的Robotaxi,系统虽然比较高阶,但ODD却严重受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凤凰城出不来”。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苏箐认为如果想让自动驾驶发展更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技术等级和法规等级脱钩和解耦,至少未来五年内,自动驾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技术问题,而非做伦理选择,否则导致的后果是:在推一个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时,企业为了不承担法律风险,会刻意把系统的ODD限制在非常小的区域,这样的系统对用户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比较推崇的一种技术路线是在功能上面尽量向L4靠拢,能够帮助解决每日通勤的问题,但在法规上面,就是一个L2的系统,很长时间需要驾驶员或者安全员承担这个法律责任,这样才可以让整个行业循环起来,不然没有人愿意买单。”苏箐表示。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有企业和华为在思维上有点像的话,苏箐指出肯定是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谈及华为的自动驾驶战略选择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确指出华为不做低等级的智能驾驶,而是宁愿多加几个激光雷达,再配合毫米波雷达、视觉计算,融合起来走向自动驾驶,来解决中国路况场景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构建上必须足够扎实,从底层的计算系统到算法栈再到数据平台能够具备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栈流程,甚至包括一部分地图系统,以保证系统快速迭代。并至少保持10倍投入的队伍来支撑未来15年持续迭代,只有这样才可能活下来,甚至脱颖而出。”苏箐表示。
在他看来,这也是华为无线和手机产品线成功的经验,自动驾驶也需要这样才能成功,一开始几百人,然后数千人,然后需要上万人,持续投入十几年。华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据悉,今年华为的目标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目前研发团队正全力打造这样一个自动驾驶系统。最快2022年初,用户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华为造什么车
也就是说,华为MDC智能驾驶平台可针对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算法,用一套软件架构,不同硬件配置,就能够支持L2+~L4自动驾驶算法的平滑演进升级。
徐直军说,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AI与云的能力,以昇腾芯片+智能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MDC智能驾驶平台,华为还通过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希望跟广大的部件提供商、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三个生态——传感器生态、智能驾驶应用生态和执行部件生态,最终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走向智能驾驶,也就是华为所言的通过?“平台+生态”战略,使能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
其一是传感器生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让这些传感器方便与MDC连接在一起。徐直军表示,MDC智能驾驶平台必须构筑一个生态,因为它是大脑,所有传感器的东西都要连过来,要相互认识。
当然,作为选择之一,华为也会利用自己的5G技术来开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
目前,全球毫米波雷达领域大致形成了ABCD(奥托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德尔福Delphi)控场的局面,但即便是频率最高的77G毫米波雷达,分辨率仍然过低,不仅无法对行人和障碍物进行精准的建模,在传感器融合和同步、AI算法处理上,毫米波雷达的原始数据也不够友好。而激光雷达的高成本也让众多玩家苦恼不堪。华为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对于智能驾驶的传感器领域可以说是重大突破。
其二是智能驾驶应用生态。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包括硬件平台(自研CPU/AI芯片)和自研车控操作系统。华为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就像智能手机的安卓或者类似于鸿蒙,要支持所有的车企、Tier1和应用开发商,让他们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发各种各样的智能驾驶算法、应用,支持汽车产业来不断提供智能驾驶创新功能和服务。
其三是执行部件生态。智能驾驶最重要是指挥,它是一个大脑,它要指挥最终执行部件怎么动,这里也要有接口,接入任何厂商的电驱、电动等各种执行部件。“我们把接口的标准打造好,让MDC跟所有的执行部件容易配合。”徐直军说,但华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广泛的生态联盟,凝聚共识,来推动标准建立。
那么,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在整个汽车业自动驾驶进程中,它占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到底它现在能够推进自动驾驶进程到什么地步?
徐直军这样回答汽车商业评论的提问:“为什么叫智能驾驶,没有讲自动驾驶呢?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是终极追求。自动驾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但是走向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它能够创造价值。特斯拉已经给大家创造了价值。”
比如特斯拉做了几个智能驾驶的功能,消费者很喜欢。他提出了中国道路交通情况下,三种功能大家都会喜欢,分别是自动泊车功能、车自己找停车位功能还有交通拥堵情况下的跟车功能。
目前,华为已把MDC智能驾驶平台开发版提供给了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做智能驾驶应用。
智能全场景出行体验
智能座舱不只是屏多屏少问题,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怎么干?
关于智能座舱,最近两年来在汽车业界也是非常时髦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好甚至谈好,很不容易,因为这也是一个不断演进中的汽车未来。
现在,汽车中的屏越来越大似乎是智能座舱的一个标志,但显然,大多数承载的生态和传统车没有太多区别,我们对华为CDC智能座舱到底有什么期盼?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成完整的体系,不是简单地以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车载信息终端、后座HMI娱乐屏、车内外后视镜等为载体,而是将人工智能、AR、ADAS、VR等技术融入未来的座舱布局之中,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给之以传统汽车所没有的服务。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以中控平台为基础,逐渐向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延伸,实现多层次信息的处理操作和独特的人车交互。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是智能驾驶舱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信、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驾驶舱升级路径可类比智能手机,相比ADAS,驾驶舱电子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全球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一切都还在演变之中,并无真正的寡头。
回到华为的CDC智能座舱平台。所谓CDC,即CockpitDominController,座舱域控制器。它可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在硬件、软件和应用生态等全产业链的无缝共享,建立起的以汽车场景为主的数据中心。
这种共享有三:其一,于智能手机Kirin芯片构建IVI模组,发挥产业链协同的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其二,基于鸿蒙OS,共享华为“1+8”生态,实现跨终端的全无感互联;其三,享智能手机丰富APP生态提升用车体验开放API,使能跨终端伙伴发展智能座舱应用。
这其中,与传统的多芯片方案相比,单芯片方案驱动智能座舱,类似于座舱域控制器的方案,可以精简座舱处理器布局,极大地降低系统成本,并能提供多屏互动等全方位的智能互联体验。
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舱已经成为趋势。比如2018年8月7日安波福宣布将为长城汽车全新一代的哈弗和WEY品牌提供单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同时驱动全彩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和中控娱乐等车载电子系统的所有功能。再比如,2019年初华阳集团推出了新一代车规级芯片i.MX8以及最新车载操作系统AndroidP信息娱乐方案。
与此同时,在智能座舱方面,车载硬件也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的比重不断增加。一些汽车厂商开始将IVI进行模块化布局,能够减少不同车型配置的复杂程度、加大单品模块的重复利用率。
但华为的CDC智能座舱平台看起来更胜一筹,按照徐直军的说法就是要把华为智能终端积累的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带入到智能座舱。除了提供娱乐服务,未来自动驾驶实现后,会有更多的乘客服务和安全服务。
他说:“我们在中国、在全球都拥有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整个产业界建立了广泛的智能终端生态,真正实现了规模化、低成本。智能座舱是在车上,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智能终端和智能座舱平台共享一个生态。”
徐直军说,华为跟车企沟通CDC智能座舱想法,大家最欢迎把华为智能终端的生态搬到车上,共享智能手机生态。同时,开发API,使能跨终端伙伴发展智能座舱应用。
比如不光整个娱乐系统,未来仪表盘AR显示,以及判断驾驶员没有自动驾驶之前是不是睡觉、是不是分心,也就是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座舱平台来解决。
华为希望通过芯片+OS+生态,使能数字座舱,构建智能全场景出行体验。这些体验包括智能护驾、信息娱乐/车家互控、全生命周期服务、智真办公和家庭影院。它提供的智能服务引擎包括座舱感知、决策和控制,多模态实时交互、人车家无感互联和服务找人。
华为最终构建起的智能座舱的生态,硬件是可以更换的,应用是不断更新的,软件也是可以不断升级的。独立的账号体系、云服务和整车OTA能力,成为汽车座舱智能化所趋的大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