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替代
㈠ 哪些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第一类:针对人进行行为活动的行业,特征是依赖交流或交往,需要情感交流等,例如某些销售、咨询师等。
第二类:文化艺术色彩相关行业。音乐、文学、绘画等等,与意义灵魂相接,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未来人工摄影、绘画艺术等可以复制创新,但却很难说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三类:探索未知创造新事物的所有职业。例如科学研究、工业研发、也包括程序员。
第四类:管理型人才。可能会有人工智能助手,但最终决策管理还是由真人实施,但如果信息收集齐全的前提下,人工智能还是有可能取代基础的管理人员
㈡ 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哪些工作哪些专业以后可能会消失
最近降温,随着寒流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带来的就业焦虑,8月,美团、拉勾爆出裁员信息;10月, 阿里、京东等企业也不同程度“缩招”。上个月,富士康又被爆出裁掉34万人。这是多么震惊的数字,危机来得让人措不及手。大裁员环境下,永远不要假设危机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每个人都要做好被裁的准备。
有一句话讲的很好:打败你的,永远是你看不见的对手。现在面临大面积的裁员就是因为AI的迅速发展,AI带来的不止是繁荣,同时也伴随着危机与挑战,大部分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替代。从下面这张图里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到底哪些会被AI替代的人群,哪些又是AI难以取代的。
不会被AI替代的人群
一想到裁员,我们可能首先想到会先被裁员的是那些快递小哥、门童、酒店前台类等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一旦裁员,这些人首当其冲。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像这类工作,工资低,有需要一定的沟通互动能力,灵活性很大,所以根本不值得用AI去替代工作。
那AI到底会替代哪些工作?
1.重复性劳动,特别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如数据输入、装配线检查)
2.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如客户服务、电话营销)
3.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或思考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识别的工作(如文件归档、作业打分、名片筛选)
4.在某公司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工作(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推销员、某部门的会计)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AI替代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可重复的工作,很多白领以为自己工作稳定,不会被裁,反而去担心快递小哥他们会失业,殊不知最先担心的应该是自己,这些简单可重复性的工作,机器完全可模拟作业,而这部分白领的工资相对不低,所以替代的可能性极大。
那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工作类型又有哪些?
1.创意性工作(例如,医学研究员、获奖剧本作家、公关专家、企业家、艺术家)。 人工智能不擅长提出新概念,所以创作型的工作AI是无法进行的。
2.同理心/人性化工作(例如,社工、特殊教师、婚姻顾问),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情商。人们也不愿“信任”机器,让机器来处理人性化任务。
3.复杂性/战略性工作(例如,首席执行官、谈判专家、并购专家),需要了解多个领域并需要进行战略决策的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即使是理解常识也很困难。
李开复说:”未来人类只剩下两类工作,创造型和关爱型。”以上言论绝非危言耸听,发展这些能力是应对未来的重中之重。而我们都知道,艺术类工作从小开始就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大部分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去重新学习掌握的,我们只能在复杂性/战略性工作上面更进一步。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朝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发展。所以像PR、CEO这些职位你说是能被AI所替代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不想被AI替代、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那只能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占据高位,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并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接纳变化、死磕目标、持续成长,这才是不被AI所淘汰的正确之道。
㈢ 人工智能替代工作
人工智能,还不是人发明出来的。或许能解决一些事情
要说代替,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都人工智能了,还要人操作干嘛?还不导致一大堆人失业?
㈣ 未来十年,哪些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
这一年,谷歌AlphaGo在围棋大战中战胜人类顶尖棋手李世石,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设备Echo的语言理解能力击败人类,IBM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Watson仅用时10分钟首次确诊人类罕见白血病。
2017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
这一年,AlphaGo Zero无师自通100:0战胜旧版AlphaGo,网络CEO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五环,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
那么,我们自然要问了,2018年是什么年?答案是......
狗年!
不过,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到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资本的蜂拥而至就能看得出来。
据PitchBook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共获得风险投资超过108亿美元。过去十年来,该领域的风险投资大幅增长:2010年投资不足5亿美元,2016年达到57亿美元,而2017年投资额较2016年增长了接近一倍。
人工智能已经来了,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我们真的准备好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了吗?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
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中,开复大哥就为我们详细论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被AI淘汰。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词乍听起来挺高大上,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则对话:
哈哈哈...这是我和微软智能助理小冰的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而这背后来则自于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再比如我工作的地方,深圳阿里中心,上下班不用门禁卡,出入闸口装有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只需提前拍好照片上传,之后即可实现“刷脸”进出,这背后便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功劳。
还有大家都在看的今日头条,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7亿用户,为什么这么火爆?原因就在于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聪明”地归纳每个人看新闻时的不同习惯、爱好,从而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新闻内容。
总之,人工智能并非像你认为的那样高大上,它已经在我们身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能推荐、自动驾驶等等技术都属于人工智能。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显然,我们需要一个定义:
AI就是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在书中,作者对AI领域较为常见的5种定义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定义最为合理,同时这也是维基网络使用的综合定义。
这个定义说明什么呢?说明AI并不是与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与人类思考方式相似、与人类行为相似或者外形上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AI的本质,是计算机程序。
第三次AI热潮:有何不同?
2016年3月,AlphaGo大战李世石掀起了第三次AI热潮,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但是,注意了,这并不是人机对弈第一次激起公众的热情。
1997年IBM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那一天,全世界科技爱好者奔走相告的场景丝毫不比今天人们对AlphaGo的追捧逊色多少。再往前看,1962年,IBM的阿瑟萨缪尔开发的西洋跳棋程序就战胜过一位盲人跳棋高手,那时,报纸也在追捧人工智能,公众一样对智能机器的未来充满了好奇。
我们来看稍微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第一次,当跳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反应:哇!好厉害!人工智能牛逼!可没过几年,习惯了计算机会下简单棋类的公众又说:下个跳棋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去下无比复杂的国际象棋试试?
第二次,当国际象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又反应:卧槽!666!人类要灭亡了!可没过几年,公众又习惯了,他们说:下个象棋算什么智能?有本事去下奥妙无穷的围棋试试?
第三次,就是2016年,围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反应如何?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网上流传着一幅“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度曲线”,生动地展示了上述发展历程。
那么,这次的AI热潮还会和之前两次一样吗?经过一两年的热炒之后再次不可避免地归于沉寂?
答案是:不一样。(BGM,起~)
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
今天的人工智能是“有用”的人工智能。和前两次AI热潮相比,这一次人工智能复兴的最大特点,就是AI在多个相关领域表现出可以被普通人认可的性能或效率,开始在产业界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为何此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如果说第一次AI热潮是“图灵测试”的小打小闹,第二次AI热潮是语音识别的初步试水,那么第三次AI热潮便是“深度学习”的大展拳脚。
语音识别系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技术上只有一个原因――深度学习!而在机器视觉领域,2014年在ImageNet竞赛中第一次超越人类肉眼识别准确率的图像识别算法也是深度学习的杰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那什么是深度学习?说实话,这个技术太过牛逼,我无法一两句就给你解释清楚,不过我可以举一个通俗点的例子来辅助你理解。
比如机器视觉,假设你要让计算机识别出吴彦祖的样貌,也就是说你输入任意一张吴彦祖的照片,计算机会自己输出“这个人是吴彦祖”,怎么做到呢?
第一步,你需要先给计算机提供一些吴彦祖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比如鼻子很挺,那么计算机就知道了吴彦祖的一个特点,鼻子挺!
但是单单这个特点是不够的,这时候你给计算机一张古天乐的照片,它可能也会把他认成吴彦祖,因为古天乐鼻子也挺。
不过你如果再给计算机多输入一些吴彦祖照片,这些照片中吴彦祖很白,于是计算机就知道了,吴彦祖不仅鼻子挺而且皮肤也白,那么再输入古天乐照片它就不会把他认成吴彦祖了,因为古天乐不符合皮肤白的特点。
这个过程就是机器学习,计算机根据你输入的照片,不断确认吴彦祖的长相特点,你输入的照片越多,计算机调优过程越多,最后识别准确率就越高。
阿里双十一海报AI设计师“鲁班”,基于几千万张海报的深度学习,练就了一天4000万张海报的惊人速度;AlphaGo Zero三天时间内左右手互搏3000万局,无师自通100:0击败了AlphaGo。
所以,第三次AI热潮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除了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之外,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成熟应用。可以这么说,深度学习携手大数据引领了第三次AI热潮。
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大量失业吗?
前不久,《纽约客》杂志一张封面图刷爆朋友圈: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人类的工作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这很难说。或许目前我们暂时还看不到大范围的工作被取代,但技术浪潮的趋势不可逆转。
本书作者在2016 WISE独角兽大会上就提出了以下观点:
未来十年出现最多的独角兽公司肯定是人工智能公司。十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等工作。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给出了一个判断工作是否容易被AI取代的“五秒钟准则”。
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股票交易员,他们所做的工作,只是根据买家或卖家的指令完成实际的交易操作;比如汽车司机,驾驶汽车的时候,人类司机根据路况所做出的判断,其实都是人脑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成,并立即做出反应的。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缜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复杂的决策,每个具体判断并非人脑可以在5秒钟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你的工作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未来十年9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即将面临大量失业?
事实上,工作被取代与人类失业是两个概念,虽然我们大部分工作会被AI取代,但将会有其他更多类型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
当我们谈论技术进步是否会让人类系统性失业时,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马车。19世纪末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出租马车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出门打“马的”是城市一景。
而当汽车被发明出来,人们不坐马车了,马车夫去哪了?显然,汽车发明带来的新岗位会不断涌现,首先机器就需要有人制造和维护,汽车带来的工作岗位,比消灭的马车夫要多得多。不信你看现在有多少工作岗位是十年前已经存在的?
因此,技术发展将造成一部分简单工作、底层工作的消失或转变,但由此也会催生更多新型的、更需要人类判断力和创造力的工作类型。
总之,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取代诸多人类的工作,但人类并不会因此面临大量失业。我们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就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勇立潮头!
㈤ 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会替代哪些领域
需要长时间集抄中精神同时拥有固定套路的工作最可能第一批被人工智能取代。例如安装工、司机、配药师等,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富士康的一个生产线管理员曾经说过“一开始我们并不愿意接受机器人,但后来发现机器人不用睡觉又听话,不像工人难管,太省心了。”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指令性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说这些工作流程可以简化为套路灌输给人工智能的最容易被取代。
㈥ 最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有哪些
一、教师
老师是最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之一,因为教师是富有情感和智慧了,机器人是不可能具备的。人工智能只能帮助更好的实现教学,帮助学生更加便利的学习和理解。老师在教学中担当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学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情感、成为孩子们的指路人,人工智能再怎么发展,也不会替代教师。
演员是人工智能很难替代的职业之一,原因很简单,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可以将剧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的表达,从而和观众达成共鸣,有时候还要和观众进行互动,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地方。
㈦ 哪些职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集思录
这个取代不取代,关键看成本。。
举个栗子:装配汽车,在美国得花3000美元雇一个汽车装配工,装一台车子,需要4个工人,那要花1W2K美元。。而自动化装配只需5000美元装一台,你说你是老板,你选哪个?
在接着,情况换到中国,也是雇4个工人,但是因为汇率的问题,中国工人只要美国工人1/6的工钱,那么也就是只需2K美元,明显比自动化便宜了3000,你是老板你又会选哪个?
所以你记住不是人工智能好使不好使的问题,关键看成本。
其实人工智能取代某些职位,也未必会减少社会工作岗位。举个栗子,汽车取代了马车成为了主力交通工具,马也没因此而失业,反而成为了高附加值的生产工具,比如说赛马、观光旅游用途等等价值比汽车还要高。。。
所以别忘了,制造和维护这些人工智能所需代价也不低的哦!
㈧ 哪些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事实上,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一直都是所有【工具】的大方向,早已如此、正在进行、永不停止。比如,从算盘到计算器到财务软件到智能财务助手,将来也必然是财务助手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直到全公司只需要一两个人进行审核。再如电所交费到银行代办到自助柜员机再到现在的智能交费软件,将来也必然是自动生成单据你一个确认完事。以及原始厨柜到冰箱到智能冰箱,将来也必然是饮食管家搭载冷藏保鲜容器的形式。(当然,饮食管家和其它什么管家可能合并成一个中控系统【智能管家系统】,通过物联网控制各种家电)
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一定是全面存在于纯软件、辅助器械、自动化设备之中,在所有行业、所有行为、所有的方方面面,逐渐渗透的。在此期间,人逐渐从事无巨细自己动手变成下指令者再变成审核命令,最后变成监工。顺便提一句,在人工智能大量取代各行业低端人员的过程中,人类雇员的数量大幅减少,多出来的人手只能向创造性的工作发展,比如科研人员、主播、自媒体、文艺创作等等。作为消费者,也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被各种服务和娱乐的诱惑侵占时间线和金钱,选择困难症将进入高发期。而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过剩和就业率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可预见的几年内,翻译会被替代!现在的机器翻译已经是非常牛逼。完全是可用的状态了。举个例子,今天晚上在某个视频网站看视频,发现该网站能同步为视频内容加字幕!演讲者说一个单词,字幕就出一个单词。经过我的观察,几乎没有错误和延迟!可以说语音识别已经是非常厉害(据说是超过人的识别能力)。更牛逼的是,我发现它还有一个自动翻译的功能。就是说电脑上的英文演讲,可以自动生成中文字幕!水准相当不错。我注意到字幕中出现了"居安思危"等成语,以及其他的一些非常生动的词,例如”鸟瞰"。
就我观察,目前和人翻译的字幕还是有差距,但是已经是完全可用,理解演讲者的含义完全没有问题,我就常常看着看着就忘了这是在机器翻译。而且作为深度学习算法,随着数据的增加和算法的精进,几年内消灭人类翻译应该不是问题。除了翻译,保安可能也会面临类似情况。李开复说自己投资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它们的一款产品叫face++,做人脸识别的。在安防方面,这个明显大有可为。以后得面部识别可能不需要我们还对着摄像头,而通过普通的监控摄像头,就能控制安防门,那保安也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是人工智能突破单个职业,极大提升效率,一下子把人比下去的情况。这些我觉得未来五年内一定是会发生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但如果说人工智能会最先颠覆什么领域,造成大量人失业的话,我想金融最有可能。真的,金融说到底就是人类的数字游戏,没有实体,所有的经营完全以数据的方式实现,人工智能的第一个要素大数据具备了。其次,金融行业一向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而且他们有钱去做ai方面的尝试。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相关的企业,据说做到八分钟放贷,坏账率还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分钟把其他同行秒成渣。同时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会收到冲击的行业,还有律师和医疗。这两年不断看到消息,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面超过人类。还有一个消息是这样的:
人工智能发现在判断癌症的时候,发现癌细胞周边的细胞也和癌症相关,颠覆了医学界多年以来在这方面研究的认知,这里有必要提一点,就是目前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最终学习到的经验,对人类来说是个黑箱系统。意思就是说,现在人工智能也能分清猫和狗的区别。但是它和人类的分类方式不一样,而人类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进行分类。理论上说,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医生是完全可预期可实现的,我们以外科手术为例。最开始可能是人工智能在旁边打打下手,帮助做一些判断,然后可能人类只需要在屏幕上点一点,机械就可以自己操作,最后可能手术室为了保证无菌环境禁止人类入内,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完成全部事情。律师行业也面临类似情况。我之所以认为这俩个行业会收到冲击,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内在需求,不管中国还是美国,我们的医疗资源都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俩个行业和金融行业又不一样。人工智能更可能是在短期内一下子填补了很多社会资源的不足,当然最终也会有失业问题。最火的无人驾驶我们单独说。特斯拉早就上路了,谷歌的无人驾驶一直是全球最牛逼的。这两家刚好代表俩种不同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的安全程度是分级的,像特斯拉目前的车子,大概也就在第二级第三级,能实现在简单路况下的自动驾驶。所以它目前的系统还是个辅助驾驶的系统,复杂情况还需要人来接管。
而谷歌的无人驾驶是另一种计划。他们是打算实现第四级和第五级的水准才会真的销售他们的汽车,不会给用户一个半成品汽车。而国内的情况,估计和特斯拉差不多,实现简单路况下自动驾驶就会开始卖了。然后进一步积攒数据,更新算法,参照网络的阿波罗计划,大致就是这样。但是无人车带来的失业问题吧,目前来说不会很快。出租车司机或者是货车司机真的不需要他们的时候,那至少得是第五级的安全水平,才敢让这样的车上路。可能五到十年吧,应该能实现!
相对于这些,现在仓库里的那些小的运货的车子对失业问题可能威胁更大。一下子把仓库的储物面积提升了百分之五十。还不要工资~李开复的估计是,未来十年我国将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失业。他自己还说这是根据模型和数据算出来的,很多人不当回事,但是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昨天和明天,过去和未来。过去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还有一些过去觉得可能得事情也会变得不可能。如果人工智能时代这次没有跳票,而真的来临的话,我们面临又岂止失业这件小事。我们面临可能就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例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这么多年的争论。市场经济中我们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是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一切都被数据化的时候。
这只手我们真的看不见吗?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未来就不会有新的组织形式?我认为,与其想着什么工作会失业,不如从现在想,要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来适应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