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2年奥巴马与谁竞选总统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美国政治家、企业家,马萨诸塞州第70任州长。在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学士(JD)学位。他是一名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信徒。曾担任贝恩资本风险投资与杠杆收购公司CEO(总裁),以及盐湖城冬奥会组委会大大。2012年8月被共和党提名为第45任总统候选人,在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挑战总统奥巴马,但最终在和奥巴马的角斗中以总票数203:344落败,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

2015年1月30日,罗姆尼宣布不再参与竞选2016年总统,并解释:“在仔细考虑是否参与下一次总统竞选后,我决定还是给予党内其他领导人士这次被提名参选的机会。”2018年2月15日,罗姆尼宣布竞选美国联邦参议院犹他州参议员席位 。11月6日,罗姆尼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胜出,当选犹他州联邦参议员。

(1)铂程斋奥巴马竞选大数据扩展阅读:

奥巴马竞选的相对优势:

1、在职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竞选优势。

在职总统的优势在于在选举经费、知名度、选举经验和个人魅力等方面都处于有利地位,而这些因素对于选举成败影响甚大。由于民主党已内定奥巴马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因此第一阶段的党内初选,基本上是共和党几名候选人的“表演时间”,奥巴马可以“坐山观虎斗”。共和党大选路上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党内派系斗争严重,二是没有出现公认的接班人,而前者是造成后者局面的重要原因。

2、奥巴马的筹款能力优势明显。

美国总统竞选是“金钱选举”的游戏,“钱袋子”是进入白宫之门的钥匙。媒体预测,奥巴马的此次竞选将有可能成为历史上首位募集到10亿美元竞选资金的候选人。从当前看,共和党有几位总统参选人“吸金”明显能力不足,大部分竞选经费还是自掏腰包。在美元铺路选举总统中,奥巴马的筹款能力明显更胜一筹。

3、用拉登祭旗奥巴马连任之路或许更加宽广。

很多评论认为,拉登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是奥巴马个人,奥巴马藉击毙拉登一洗民主党人外交懦弱的形象,连任已成定局。

最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变化的风向标对奥巴马有利。一般来说,当自由主义思潮居主流地位时,民主党获胜的机率就大;而当保守主义思潮占据优势时,共和党的成功率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保守主义思潮是共和党的获胜法宝,而自由主义思潮是民主党的力量源泉。2008年爆发的百年一遇金融风暴,至今还在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使“改革”和政府适度干预大行其道,这对奥巴马来说无疑是难逢的历史机遇。

『贰』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

(巨量资料(IT行业术语))
编辑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产生背景
编辑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
大数据时代来临
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金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1]
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
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2]

影响
编辑

大数据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3]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2]
在现今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他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有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精确的营销范围以及存货的补给已经得到全面的改善与优化。[4]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1]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5] 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
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我们现在还处于所谓“物联网”的最初级阶段,而随着技术成熟,我们的设备、交通工具和迅速发展的“可穿戴”科技将能互相连接与沟通。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创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从2005年起,用在硬件、软件、人才及服务之上的商业投资也增长了整整50%,达到了4000亿美元。[5]

大数据的精髓
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三个颠覆性观念转变:是全部数据,而不是随机采样;是大体方向,而不是精确制导;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6]
A.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随机采样,以前我们通常把这看成是理所应当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数字技术让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限制);
B.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量化我们的记录,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拥有了大数据,我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要掌握了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我们不再热衷于找因果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数据价值
大数据时代,什么最贵?
十年前,葛大爷曾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深以为然。只是,十年后的今天,大数据时代也带来了身价不断翻番的各种数据。由于急速拓展的网络带宽以及各种穿戴设备所带来的大量数据,数据的增长从未停歇,甚至呈井喷式增长。[7]
一分钟内,微博推特上新发的数据量超过10万;社交网络“脸谱”的浏览量超过600万……
这些庞大数字,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致富手段也许就摆在面前,它的价值堪比石油和黄金。
事实上,当你仍然在把微博等社交平台当作抒情或者发议论的工具时,华尔街的敛财高手们却正在挖掘这些互联网的“数据财富”,先人一步用其预判市场走势,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收益。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这些数据都能干啥。具体有六大价值:
●1、华尔街根据民众情绪抛售股票;
●2、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
●3、银行根据求职网站的岗位数量,推断就业率;
●4、投资机构搜集并分析上市企业声明,从中寻找破产的蛛丝马迹;
●5、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依据网民搜索,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的传播状况;
●6、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依据选民的微博,实时分析选民对总统竞选人的喜好。[1]

可视化
“数据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Andreas Weigend说。Instagram以10亿美元出售之时,成立于1881年的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及服务商柯达正申请破产。
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视化地呈现,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1] 。
“当时时变幻的、海量的数据出现在眼前,是怎样一幅壮观的景象?在后台注视着这一切,会不会有接近上帝俯视人间星火的感觉?”
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刘建国,中国著名的搜索引擎专家。刘曾主持开发过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
要知道,刘建国曾任至网络的首席技术官,在这样一家每天需应对网民各种搜索请求1.7亿次(2013年约为8.77亿次)的网站中,如果只是在后台静静端坐,可能片刻都不能安心吧。网络果然在提供搜索服务之外,逐渐增添了网络指数,后又建立了基于网民搜索数据的重要产品“贴吧”及网络统计产品等。
刘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似乎陷入了回忆,嘴角的笑容含着诡秘。
倒是有公司已经在大数据中有接近上帝俯视的感觉,美国洛杉矶就有企业宣称,他们将全球夜景的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在过滤掉波动之后,做出了投资房地产和消费的研究报告。
在数据可视化呈现方面,我最新接收到的故事是,一位在美国思科物流部门工作的朋友,很聪明的印度裔小伙子,被Facebook高价挖角,进入其数据研究小组。他后来惊讶地发现,里面全是来自物流企业、供应链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专家,“Facebook想知道,能不能用物流的角度和流程的方式,分析用户的路径和行为。”

『叁』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是哪一年

2011年初,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美国经济增长与繁荣》报告。该报告不仅对奥巴版马上任以来美国政府采权取的所有创新举措进行了系统归纳,同时也对美国未来科技发展做出了战略规划和部署。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将创新的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以创新“赢得未来”。

『肆』 哪一年 奥巴马 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意志

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

『伍』 与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是谁

与奥巴马竞选总统的分别是2008年的麦凯恩和2012年的米特·罗姆尼。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举行。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副总统是总统的副手和联邦参议院议长。同一天,也进行了联邦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和参议院中37个席位的换届选举。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计票结果已经显示奥巴马以349比163选举人票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最终结果为奥巴马365票比麦凯恩多173票选举人票。

2012美国总统选举将和参议院选举及众议院选举一同举行。其中参议院约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将会改选,和新的众议院组成第113届国会。是次选举也将包括部分州的州长选举和州议会选举,结果共和党继续取得多数议席和州长职位,而民主党继续在参议院占多数。最终代表民主党的贝拉克·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得到过半数选举人票,以332票对206票击败共和党的米特·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继续执政。这次选举投票率为58.2%。

(5)铂程斋奥巴马竞选大数据扩展阅读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总统。

1991年奥巴马以优等生身份从哈佛法学院毕业,而后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长达12年(1992-2004年)。2007年2月10日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11月4日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10月9日获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2017年1月20日正式卸任美国总统。

奥巴马执政八年,美国经济从衰退到复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美国家庭年收入在2016年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增幅;进行了医疗改革;外交上,他是首位就任一年内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成功推动与古巴关系正常化,并与伊朗达成核协议;美国还与近200个国家一道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

『陆』 美国竞选也疯狂,特朗普和奥巴马竞选的时候都做过哪些事情

竞选本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可以说所有的竞争者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自己的胜算可以更大一些。他们有的人甚至不仅动用自己的个人人脉关系,还会得到家人的帮助,借此机会来为自己树立更大的威信。

特朗普和奥巴马在竞争中都是强烈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仅在政治地位上彰显出自己强烈的手段,在社交能力或者经济实力等不同的方面的向人们展示自己坚强的后盾。借此为自己赢得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