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生活消费水平

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6年)统 计 公 报

--------------------------------------------------------------------------------
发表时间:2007-9-23 9:58:54 点击:66 次

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6年)

统 计 公 报

滑县统计局

2007年4月

2006年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滑县统计局

(2007年4月19日)

二OO六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76.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为41.2:36.5:22.3。

市场物价平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新增就业人数1356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9%,,下岗人员再就业574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65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落后,仍呈一、二、三传统结构形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没有主要支柱产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仍受资金、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

二、农 业

种植业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146514吨,比上年增长5.58%。其中,夏粮总产量720797吨,增长4.94%;秋粮总产量425717吨,增长6.69%。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6年 增长(%)
粮食作物 吨 1146514 5.58
其中:夏粮 吨 720707 4.94

秋粮 吨 425717 6.69

棉花 吨 15060 5.49

油料 吨 136087 -4.79

蔬菜 吨 1409091 14.78

果瓜类 吨 329052 -1.20

菜用瓜 吨 290816 45.11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当年造林面积733.3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60万株,当年苗木产量656.31万株,育苗面积100公顷。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2006年肉类总产量46806吨,比上年增长7.76%;鲜蛋产量70962吨,比上年增长5%。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26.37万千瓦,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9.04万台和5.45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2.362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5328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1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现价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36.9%,限额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2% 。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5.0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9%。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3213万元,同比增长87.9%,实现利润总额43599万元,同比增长65.5%。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显示,企业经营能力、盈利水平等明显好转。总资产贡献率38.5%,成本费用利润率11.2%,全员劳动生产率64991.6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5.7次/年,资产负债率44.3%,资本保值增值率140.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7.4亿元,安装工程完成产值0.2亿元。本年竣工产值6.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万平方米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87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9.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18.9% ;农户投资4.86亿元,同比增长6%。

五、交通、邮电

公路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县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县乡公路网。大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济东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告别了我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7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3.1公里/百平方公里。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2006年全社会客运量5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610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87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5万户,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6万户;小灵通用户2.6万户,新增小灵通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9000户,新增宽带用户30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99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48万元,同比增长15.4%。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68031万元,同比增长13.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291.7万元,同比增长16.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60156万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29281万元,同比增长15.9%。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38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917万元;罚没及行政性收费完成2247万元;专项收入完成997万元。

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5685万元。其中各项行政管理费支出11404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5737万元;专项支出1106万元。

金融业稳定运行,各项存款持续增长。止于2006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5964万元,比年初增加6591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2253万元,较年初增加5865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214万元,较年初增加3376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32731万元,较年初增加31030万元;中长期贷款31723万元,较年初增加2503万元。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52所,特教学校一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66所,职业高中学校3所,小学365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225056人,其中职业高中6574人,高级中学17952人,初级中学68185人,小学116056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9949人,其中普通中学4140人,小学5389人,职业高中228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安排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攻关项目1项,省级攻关计划项目7项,市级攻关计划项目30个。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县级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25所,卫生防疫机构1个,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0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医师494人,执业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365人,药剂人员117人,检验人员79人,其它185人。拥有病床位1593张。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到2006年累计架设光缆达到1000公里,有线电视自然村达到1019个,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11.5万户。电视综合人员覆盖率60%。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年放映电影123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达30万余人次。文化市场文化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末,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座位1124个,有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

十、人 口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全省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测算结果,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1251080人,城镇化率19.58%,出生率11.21‰,死亡率5.41‰,自增率5.80‰。

十 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有环境执法机构1个,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察大队1个。污染企业建立完善环保设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1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17.72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015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3359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4.86元,同比增长24.44%。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2226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80人;有27954名企业职工和71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县共有89.7万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79%。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29998人;发放农村特困社会救助金504万元。全县共有敬老院20个,床位465张,收养孤寡老人255人,农村分散供给的五保人员4107人。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滑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财政、金融、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数据均由相应部门提供。

Ⅱ 中国第三大人口大县在哪里

中国人口第一大县是哪里?这个问题很复杂。区市县都算,是上海浦东新区。不算区,只算市县,是广东普宁市。只算县,是安徽临泉县。
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国分为三级行政区域:
一级行政区为省级区域(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为地级区域(地级市、地区、自治州);
三级行政区为县级区域(区、县、自治县、县级市)。
其中直辖市只有两级,即直辖市——区或县,没有中间的地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与行政级别不同,直辖市的区/县领导行政级别和其他省的地级领导一样,但行政区划仍是县级的)。
所以,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县、自治县、区、县级市都属于广义上的县。
搞清楚行政区划,人口划分也很复杂。人口有两种基准:一种基准是按照户口统计的户籍人口;一种基准是按照实际生存地统计的常住人口。现在中国人口流动非常严重,所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别非常大。通常来说,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
由于各地每年都有统计年鉴,而且2010年刚刚第六次人口普查过,所以下述数字中,户籍人口以2011年的统计年鉴(统计数字为2010年年末人口)为准,常住人口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统计数字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
从最广义的县来算,中国第一大县毫无疑问是上海的浦东新区。户籍人口275.8万。常住人口504万。常住人口比西藏全区人口还要多60%,在世界各国可以排到113位,比新加坡全国人口还要多。
如果不算区只算县和县级市的话,那么中国第一大县是广东省揭阳市下属之普宁市。户籍人口231万,常住人口205万。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均排全国第一位。常住人口在世界各国可以排到145位,和马其顿全国人口差不多。
(其他几个呼声比较高的:
河南省南阳市下属之邓州市:户籍人口170万,常住人口146万;
福建省泉州市下属之晋江市:户籍人口105万,常住人口198万;
安徽省阜阳市下属之临泉县,户籍人口220万,常住人口154万;
江苏省宿迁市下属之沭阳县,户籍人口180万,常住人口153万)
如果不算不算县级市而只算纯粹的县的话,那么中国第一大县是安徽省阜阳市下属之临泉县。户籍人口220万,常住人口154万。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常住人口在世界各国可以排到149位。和冈比亚全国人口差不多。
(其他呼声较高的沭阳、曹县、固始县、监利县、博白县、仁寿县、开县,在无敌的安徽人民面前,通通不值一提)

Ⅲ 河南省安阳市总人口是多少。

2013年统计是576万人;


安阳的大概情况如下:

Ⅳ 河南出来最大的官

袁世凯 够大吧 皇帝都当了

Ⅳ 河南省长垣县是省管县吗

已经是了!!!我即使是长垣县政府的。

Ⅵ 河南的国家级贫困县有哪些

河复南省的贫困县主要集中在大制别山区,秦巴山区和黄河滩泛滥区

网友、

息县人懒,懒的评,没事奏不多走动走动,连息县县委书记都是光山人

我就是息县的,看到这图,TM的心疼,附近的县都比息县好,像固始省管县,人家自称河南第一大县,连信阳市都不服;潢川一直在活动升县级市,连自己的电话区号都有;光山房价7千多,经济一直比息县好;新县是将军县,这就不说了……光山的领导每月都会往省里跑,人家上面有人!哎,穷的真是连贫困县都评不上!

好像听说过,因为没钱去活动,所以没有评上贫困县,挺讽刺的,但也是现实

每一个贫困县之所以贫困不是没有根源的,而且会相对越来越贫困,因为都有比较富裕的方丈!

Ⅶ 滑县现在的经济

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6年)统 计 公 报

--------------------------------------------------------------------------------
发表时间:2007-9-23 9:58:54 点击:66 次

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6年)

统 计 公 报

滑县统计局

2007年4月

2006年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滑县统计局

(2007年4月19日)

二OO六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76.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为41.2:36.5:22.3。

市场物价平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新增就业人数1356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9%,,下岗人员再就业574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65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落后,仍呈一、二、三传统结构形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没有主要支柱产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仍受资金、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

二、农 业

种植业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146514吨,比上年增长5.58%。其中,夏粮总产量720797吨,增长4.94%;秋粮总产量425717吨,增长6.69%。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6年 增长(%)
粮食作物 吨 1146514 5.58
其中:夏粮 吨 720707 4.94

秋粮 吨 425717 6.69

棉花 吨 15060 5.49

油料 吨 136087 -4.79

蔬菜 吨 1409091 14.78

果瓜类 吨 329052 -1.20

菜用瓜 吨 290816 45.11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当年造林面积733.3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60万株,当年苗木产量656.31万株,育苗面积100公顷。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2006年肉类总产量46806吨,比上年增长7.76%;鲜蛋产量70962吨,比上年增长5%。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26.37万千瓦,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9.04万台和5.45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2.362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5328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1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现价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36.9%,限额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2% 。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5.0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9%。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3213万元,同比增长87.9%,实现利润总额43599万元,同比增长65.5%。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显示,企业经营能力、盈利水平等明显好转。总资产贡献率38.5%,成本费用利润率11.2%,全员劳动生产率64991.6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5.7次/年,资产负债率44.3%,资本保值增值率140.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7.4亿元,安装工程完成产值0.2亿元。本年竣工产值6.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万平方米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87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9.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18.9% ;农户投资4.86亿元,同比增长6%。

五、交通、邮电

公路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县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县乡公路网。大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济东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告别了我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7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3.1公里/百平方公里。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2006年全社会客运量5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610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87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5万户,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6万户;小灵通用户2.6万户,新增小灵通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9000户,新增宽带用户30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99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48万元,同比增长15.4%。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68031万元,同比增长13.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291.7万元,同比增长16.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60156万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29281万元,同比增长15.9%。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38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917万元;罚没及行政性收费完成2247万元;专项收入完成997万元。

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5685万元。其中各项行政管理费支出11404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5737万元;专项支出1106万元。

金融业稳定运行,各项存款持续增长。止于2006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5964万元,比年初增加6591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2253万元,较年初增加5865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214万元,较年初增加3376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32731万元,较年初增加31030万元;中长期贷款31723万元,较年初增加2503万元。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52所,特教学校一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66所,职业高中学校3所,小学365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225056人,其中职业高中6574人,高级中学17952人,初级中学68185人,小学116056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9949人,其中普通中学4140人,小学5389人,职业高中228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安排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攻关项目1项,省级攻关计划项目7项,市级攻关计划项目30个。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县级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25所,卫生防疫机构1个,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0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医师494人,执业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365人,药剂人员117人,检验人员79人,其它185人。拥有病床位1593张。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到2006年累计架设光缆达到1000公里,有线电视自然村达到1019个,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11.5万户。电视综合人员覆盖率60%。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年放映电影123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达30万余人次。文化市场文化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末,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座位1124个,有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

十、人 口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全省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测算结果,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1251080人,城镇化率19.58%,出生率11.21‰,死亡率5.41‰,自增率5.80‰。

十 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有环境执法机构1个,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察大队1个。污染企业建立完善环保设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1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17.72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015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3359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4.86元,同比增长24.44%。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2226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80人;有27954名企业职工和71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县共有89.7万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79%。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29998人;发放农村特困社会救助金504万元。全县共有敬老院20个,床位465张,收养孤寡老人255人,农村分散供给的五保人员4107人。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滑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财政、金融、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数据均由相应部门提供。

Ⅷ 滑县更改为滑州市了吗

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开展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除巩义、永城、邓州、汝州四个县级市外,滑县变更为滑州市。

6月1日,滑县撤县设为滑州市(脱殷成滑)
2011年河南省直管县行政区划图(网络版)
河南省委印发了 豫发2011【7】号文件
经中央编委批准,确定滑县和巩义、兰考、长垣、永城、固始、鹿邑、新蔡等10个县(市)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调整省、市、县关系的重要尝试,有利于减少中间层,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政府组织架构,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能效,提升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省委文件要求,省直管县体改革试点的关键是试点县(市)享受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了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用干部管理权限暂维持现状外,其他均赋于省辖市管理权限。
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重要规划和年度计划,可直接报省审批、核准或备案;试点县的统计数据直接身省对口上报;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国家和省新出台政策需要省辖市对试点县(市)配套的资金,由省财政承担;鼓励和支持我市按照省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相关改革,重点是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综合设置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方便服务群众;同时,省政府各部门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分配指标和配套资金等方面,将我市与省辖市统筹考虑,相关改革试点优先在试点县(市)安排。这也完全破解扩权县(市)有些权限未真正下放,有些政策未真正落实的难题。
6月1日之后我省将按照18+10的模式运行,省委省政府将十个试点县市和省辖市同等看待, 试点县市行政级别目前暂时维持不变,今后将对发展比较好的试点县市提升为副厅级级别!!
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开展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除巩义、永城、邓州、汝州四个县级市外,以下6个省直管县试点单位,撤县建市。
滑县变更为滑州市。
固始县变更为蓼城市。
新蔡县变更为新蔡市。
鹿邑县变更为鹿邑市。
兰考县变更为兰考市。
长垣县变更为长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