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灵发明的人工智能,破译了德国恩格密码机

最近在看西蒙·辛格写的《密码故事》,书挺不错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历史上大量的密码。而目前为止,作者着墨最多的,还是二战中德军的传奇密码机——恩格玛(Enigma)。不过之前看过另外一本专门讲述恩格玛的书《密码传奇》,所以这本书并未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只是将一些以前不怎么清楚的技术细节理顺了。下面是一些关于恩格玛的细节:
1、德国工程师阿瑟·谢尔比斯在1918年发明了恩格玛机器,最开始的时候它有三个扰频器(加密轮)、一个插件板(可将26个字母中的六对进行交换),转轮之间的次序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总共可能的加密顺序就达到了26^3*6!*100381791500,这是一个在十的十六次方量级的天文数字。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战争期间使用的恩格玛机。
2、波兰的情报机关是最早破译出恩格玛的机构,这要归功于一个波兰数学家:雷臼斯基。雷臼斯基制造了一种密码破译机——炸弹,它专门用来尝试寻找扰频器的排列顺序,六台炸弹组成的单位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将秘钥找到。但是,1938年12月德国人将他们的密码机升级了,扰频器变成了五个,使用时每天随机选择其中的三个,仅此一项就将密码破译的难度变成了原来的十倍。一个月后,德国人将插件板上的导线数由六条增加到了十条。雷臼斯基已经无法破译德国人的密码了。
▲玛丽安·雷臼斯基
▲雷臼斯基在截获信息中发现,每个信息都是由6个字母开始,这6个字母是三字母信息秘钥按照预先确定的日秘钥重复两次译成密码获得。图为一组信息的第一个和第四个字母组成的循环。 Rejewski利用这些循环在1932年演绎了Enigma转子接线,并破解了日秘钥设置。
3、但德国恩格玛操作员的一些坏毛病使得密码安全性大打折扣。按照规定,信息秘钥应该是三个字母的随机组合,但是因为操作人员的偷懒,他们一般会选择键盘上连续的三个字母作为信息秘钥发送出去。这就大大简化了密码破译的难度。此外,图灵还发现,德军在每天早上时将会发送一条关于天气的报告,此时截获的密文中就必然包含一个词wetter(在德语中是天气的意思)。又由这些电文往往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图灵甚至凭直觉就能猜出wetter这个词的大致位置,这也简化了破解密码的难度。
4、德国海军的密码是最难破译的。德国海军的扰频器不是五个,而是八个。在标准的恩格玛机器中,反射器通常安装在一个特定的方位,但是在德国海军里,反射器可以安装

2. 图灵机与人工智能

我们现在用的电脑就是图灵机,人工智能是我们希望能用电脑来实现的效果。也就让电脑能像人与人一样用最自然的方式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像古时奴隶时代一样叫人工智能机器人去把地扫了、把衣服洗了、把饭做了、去种菜、去挖煤、一切以前要人才能完成的体力脑动。

3. 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就是人工智能的了吗

图灵测试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基础检测标准,检测的是智能的交流能力,交流能力背后代表着的是分析,总结,推论等等能力也就是说图灵测试只是人工智能鉴定的基础中的基础。更高级的智能还包括创造的能力,情感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很多这些能力不是单纯靠文字聊天能反应出来的。另外:我个人认为如果什么时候一个AI自杀了,这说明AI已经跟人类没有差别了。。。
点赞哦

4. 图灵设想的AI来了吗计算机的高技能等于人工智能吗

简介: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曾协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谜”(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图灵同时还是著名的男同性恋者之一,但不幸因为其性倾向而遭到当时的英国政府迫害,最终自杀。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赦免图灵。

5. 图灵提出并实现了人工智能,对吗

图灵试验由计算机、被测试的人和主持试验人组成。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问,由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做出回答。观测者能通过电传打字机与机器和人联系(避免要求机器模拟人外貌和声音)。被测人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计算机也将尽可能逼真的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他们各自的答案后,分辨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机器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有了智能。这个试验可能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却不能使所有的哲学家感到满意。

6. 什么是图灵机和图灵测试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计算机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有限状态自动机也就是图灵机的概念,对于人工智能,它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图灵测试”,如果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他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和人没有区别了。他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计算机界的第一人,现在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上中学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就已经显示出来,这种才能仅仅限于非文科的学科上,他的导师希望这位聪明的孩子也能够在历史和文学上有所成就,但是都没有太大的建树。少年图灵感兴趣的是数学等学科。在加拿大他开始了他的职业数学生涯,在大学期间这位学生似乎对前人现成的理论并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一次。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正是在那里,他制造出了以后称之为图灵机的东西。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这台机器可以读入一系列的零和一,这些数字代表了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按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可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5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计算机还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不是通用的,而图灵机从理论上却是通用机。在图灵看来,这台机器只用保留一些最简单的指令,一个复杂的工作只用把它分解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了,在当时他能够具有这样的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他相信有一个算法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困难的部分则是如何确定最简单的指令集,怎么样的指令集才是最少的,而且又能顶用,还有一个难点是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这些指令的问题。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7. 什么叫做: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
人工智能的始祖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称作图灵试验的方法。此原则说:被测试的有一个人,另一个是声称自己有人类智力的机器。测试时,测试人与被测试人是分开的,测试人只有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人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随便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测试人能够正确地分出谁是人谁是机器,那机器就没有通过图灵测试,如果测试人没有分出谁是机器谁是人,那这个机器就是有人类智能的。
目前还没有一台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也就是说,计算机的智力与人类相比还差得远呢。

8. 图灵的事迹,对人工智能的贡献

图灵1912 - 1954,他是吃了有毒的苹果而死的,可谓是英年早逝啊,为他的传奇一生留下了遗憾~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天才的他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对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有一定的帮助。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他灵曾写过一篇名为《机器会思考吗?》(Can A Machine Think?)的论文,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有名的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具体事迹:
1912 : Born in London
1926-31: Sherborne School
1930: Death of friend Christopher Morcom
1931-34: Undergraate at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1936: The Turing Machine
1936-38: Princeton University. Ph.D.
1938-45: Cambridge, German Enigma cipher
1945-48: NPL London, programming
1948: Manchester University
1950: The Turing Test for Machine Intelligence
1951: Elected FRS, morphogenesis research
1952: Arrested as a homosexual
1953-54: Unfinished works in biology and physics
1954: Died of cyanide poisoning

9. 人工智能领域有哪几位科学家获图灵奖,他们分别为人工智能做出了什么贡献

图灵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编辑本段历年图灵奖获得者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获奖原因:在将模型检查发展为被硬件和软件业中所广泛点赞的高效验证技术上的贡献。而DDJ则将三人的贡献称为“在发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设计错误的自动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获奖原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5 Peter Nau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设计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上的贡献。Algol60语言定义清晰,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3 Alan Kay
获奖原因:由于在面向对象语言方面原创性思想,领导了Smalltalk的开发团队,以及对PC的基础性贡献。
至理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
获奖原因:由于面向对象编程始发于他们基础性的构想,这些构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所设计的编程语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
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奖,包括伪随机数的生成算法、加密算法和通讯复杂性。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机体系架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工程方面所做出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贡献。人月神话的作者。
1998 James Gray
获奖原因:由于在数据库、事务处理研究和相关系统实现的技术领导工作。
1997 Douglas Engelbart
获奖原因:由于提出了激动人心的交互式计算机未来构想,以及发明了实现这一构想的关键技术。
1996 Amir Pnueli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科学中引入temporal逻辑以及对编程和系统认证方面的杰出贡献。
1995 Manuel Blum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复杂性理论、密码学以及程序校验方面的基础性贡献。
1994 Edward Feigenbaum、Raj Reddy
获奖原因:由于他们所设计和建造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其潜在的商业价值。
1993 Juris Hartmanis、Richard E. Stearns
获奖原因:由于他们的论文奠定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
1992 Butler W. Lampson
获奖原因:由于在个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及其实现技术上的贡献,这包括:工作站、网络、操作系统、编程系统、显示、安全和文档发布。
1991 Robin Milner
获奖原因:由于在可计算函数逻辑(LCF)、ML和并行理论(CCS)这三个方面突出和完美的贡献。
1990 Fernando J. Corbato'
获奖原因:由于组织和领导了多功能、大规模、时间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开发。
1989 William (Velvel) Kahan
获奖原因:由于在数值分析方面的基础性贡献。
1988 Ivan Sutherland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开创性和远见性的贡献,其所建立的技术历经二、三十年依然有效。
1987 John Cocke
获奖原因:由于在编译器设计和理论、大规模系统架构以及开发RISC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1986 John Hopcroft、Robert Tarjan
获奖原因:由于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基础性成就。
1985 Richard M. Karp
获奖原因:由于在算法理论方面,特别是NP-completeness理论方面,连续不断的贡献。
1984 Niklaus Wirth
获奖原因:由于开发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崭新的计算语言。
1983 Ken Thompson、Dennis M. Ritchie
获奖原因:由于在通用操作系统理论研究,特别是UNIX操作系统的实现上的贡献。
1982 Stephen A. Cook
获奖原因:由于其于1971年发表的论文,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论的基础。
1981 Edgar F. Codd
获奖原因:由于在数椐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基础性和连续不断的贡献,关系数据库之父。
1980 C. Antony R. Hoare
获奖原因:由于在编程语言的定义和设计方面的基础性贡献。
1979 Kenneth E. Iverson
获奖原因:由于在编程语言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特别是APL,所进行的开创性的工作。
1978 Robert W. Floyd
获奖原因:由于在如何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方法论方面的贡献,这包括:建立分析理论、编程语言的语义学、自动程序检验、自动程序综合和算法分析在内的多项
计算机子学科。
1977 John Backus
获奖原因:由于在高级语言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贡献,特别是其在Fortran语言方面。
1976 Michael O. Rabin、Dana S. Scott
获奖原因:由于他们的论文"有限自动机与它们的决策问题",被证明具有巨大的价值。
1975 Allen Newell、Herbert A. Simo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人工智能、人类识别心理和表处理的基础贡献。
1974 Donald E. Knuth
获奖原因:由于在算法分析和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重要贡献,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
1973 Charles W. Bach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数据库方面的杰出贡献。
1972 E.W. Dijkstra
获奖原因:由于对开发ALGOL做出了原理性贡献。
1971 John McCarthy
获奖原因:由于其讲稿"The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egence",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
1970 J.H. Wilkinson
获奖原因:由于其在数值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1969 Marvin Minsky
获奖原因:人工智能理论及软件
1968 Richard Hamming
获奖原因:由于其在计数方法、自动编码系统、检测及纠正错码方面的工作。
1967 Maurice V. Wilkes
获奖原因:由于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内部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
1966 A.J. Perlis
获奖原因:由于其在先进编程技术和编译架构方面的贡献。

10. 图灵机对计算机的产生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1937年,阿兰·麦席森·图灵发表的一篇文章“可计算性与λ可定义性”拓广了丘奇(Church)提出的“丘奇论点”,形成“丘奇-图灵论点”,对计算理论的严格化,对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1939年秋,图灵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人们认为,通用计算机的概念就是阿兰·麦席森·图灵提出来的.

在1947年,图灵提出自动程序设计的思想,1950年,他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他的论文“计算机和智能”(后改为机器能思考吗?),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深远的影响。

在图灵辉煌的一生中提出“图灵机”概念,提出“图灵测试”概念,《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机器能思考吗?》等对计算机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对计算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1903年12月28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诞生,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1945年,冯·诺依曼所在的ENIAC机研制小组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在这过程中,诺伊曼以“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为题,起草了长达101页的总结报告。报告广泛而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

冯·诺依曼提出了2进制思想与程序内存思想,他的理论的要点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ENIAC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所以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数字计算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