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现阶段“人工智能”应用快速兴起的根源是什么

至少有三点:市场化复因素制为主,政府引导为动力,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市场化因素是指人力成本的快速增加,同时,应用智能产品带来的回报已经接近或低于人力成本,这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企业用智能产品是越用越亏损的话,那智能产品是无法进入快速崛起的。
政府引导为动力是指整个世界的大环境都在做工业产品全面升级的计划,为保证中国工业不落后或反超,政府制定了大量扶持和优惠税收等政策,以确保企业和市场在这方面的关注及投入。
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批整个世界都在做工业品全面升级,这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制造和加工都是传统工业无法胜任的。在新工业日益扩张的今天,工业升级(特别是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成为必然。

㈡ 人工智能发展史

历史 突飞猛进

1950年阿兰·图灵出版《计算机与智能》。

1956年约翰·麦卡锡在美国达特矛斯电脑大会上“创造”“人工智能 ”一词。

195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展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软件的工作。

1958年约翰·麦卡锡在麻省理工学院发明Lisp语言———一种A.I.语言。

196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巴洛向世人展示,电脑能掌握足够的自然语言从而解决了开发计算机代数词汇程序的难题。

1965年约瑟夫·魏岑堡建造了ELIZA———一种互动程序,它能以英语与人就任意话题展开对话。

1969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Shakey————一种集运动、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身的机器人。

1979年第一台电脑控制的自动行走器“斯坦福车”诞生。

1983年世界第一家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电脑的公司“思考机器”诞生。

1985年哈罗德·科岑编写的绘图软件Aaron在A.I.大会亮相。

90年代A.I.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均展示长足发展————学习、教学、案件推理、策划、自然环境认识及方位识别、翻译,乃至游戏软件等领域都瞄准了A.I.的研发。

1997年IBM(国际商用机械公司)制造的电脑“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

90年代末以A.I.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搜索软件已是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构件。

2000年互动机械宠物面世。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会做数十种面部表情的机器人Kisinel。

现在 流行挡不住

商业上的成功,成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催化剂。A.I.的边界正一步步向人类智慧逼进。

全球的高科技实验室不约而同盯上了A.I.大脑,这其中响当当的名字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IBM和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

在比利时,Starlab(星实验室)正开发种能取代真猫大脑工作的人工大脑。据“人工大脑网站”报道,它将拥有约7500个人工脑神经细胞。它将能自如地操控猫咪行走,玩耍毛线球。据估计它将在2002年完成。

软件在将复杂决策程序化整为零方面取得突破。像外貌识别等看似简单的人类能力实际涉及广泛、复杂的认知和判断步骤。今天的电脑软件越来越精于模仿人类最精细的思维。而计算机硬件在追赶人脑能力方面亦不遗余力。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电脑————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劳伦斯·立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IBM制“ASCI白色”已经是有人脑0·1%的运算能力。

IBM正在研制的“蓝色牛仔”(BlueJean)的每秒运算能力估计将与人脑相当。IBM研发部主管保罗·霍恩说BlueJean将在4年后开始运行。

斯坦福大学A.I.领域的首席专家埃里克·霍维兹及其许多同行相信,A.I.技术迎来突破发展的日子近在眼前,那时,A.I.将细分并派生出跨越出广泛领域的学科。

未来 聪明过人?

关于A.I.人们最迫切希望知道的问题是,它真能和人一般聪明吗?许多科学家相信,这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A.I.软件设计师库尔兹维尔认为迟至2020年A.I.即可聪明过人。IBM的霍恩估计比较保守,他认为A.I.赶上人还需要40—50年时间。AT&T的斯通则说他的目标是在2050前组建一只能挑战曼联的A.I.足球队。他这不是开玩笑。

在许多方面,A.I.大脑比人类更有优势。人脑的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非常慢。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至少得半年或两三年时间(吹牛广告中的例子除外)。而要让A.I.学会讲法语,只需为它装上一个说法语软件,数秒之间一个A.I.法语专家便诞生了。

另一个更难解答的问题:A.I.是否能拥有情感。目前没有人有把握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剩下一个最可怕的问题:A.I.机器人能变得比人类更聪明,并反戈一击与人类为敌?库尔兹维尔、技术学家比尔·乔伊认为这并非不可能。霍恩在这个问题上拿不太稳。

霍恩认为虽然电脑的粗略运算能力可超过人类,但它不可能具备人类所有精细的特征,因为人类对自己的大脑拥有的许多微妙能力并不了解,更无从仿模相应软件。

库尔维兹的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人类在开发超级A.I.的同时,在对它们的引导和管理方面也将相应提高,因此将永远走在前面,掌握控制权。

㈢ 人工智能的具体发展历史是什么

【1950-1956年是人工智能的诞生年】
图灵测试1950
Dartmouth 会议1956
(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1956-1974 年是人工智能的黄金年】
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LT逻辑理论家1958(西蒙和纽维尔)
LISP编程语言1958(约翰麦卡锡)
用于机器翻译的语义网1960(马斯特曼和剑桥大学同事)
模式识别-第一个机器学习论文发表(1963)
Dendral 专家系统1965
基于规则的Mycin医学诊断程序1974

【1974-1980年是人工智能第一个冬天】
人工智能:综合调查1973(来特希尔)
项目失败,列强削减科研经费

【1980-1987年是人工智能繁荣期】
AAAI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第一届全国大会1980
日本启动第五代计算机用于知识处理1982
决策树模型带动机器学习复苏1980中期
ANN及多层神经网络1980中期

【1987-1993年是人工智能第二个冬天】
Lisp机市场崩溃1987
列强再次取消科研经费1988
专家系统滑翔谷底1993
日本第五代机退场1990年代

【1993-现在突破期】
IBM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1997
斯坦福大学Stanley 赢得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2005
深度学习论文发表2006
IBM的沃森机器人问答比赛夺魁2011
谷歌启动谷歌大脑2011
苹果公司的Siri上线2012
微软通用实时翻译系统2012
微软Cortana 上线2014
网络度秘2015
IBM发布truenorth芯片2014
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手2016

㈣ 人工智能产生原因

1941年的一项发明使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这项同时在美国和德国出现的 发明就是电子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要占用几间装空调的大房间,对程序员来说是场恶梦:仅仅为运行一 个程序就要设置成千的线路.1949年改进后的能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使得输入程序变得简单些,而且计算机 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计算机科学,并最终促使了人工智能的出现.计算机这个用电子方式处理数据的发明, 为人工智能的可能实现提供了一种媒介.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 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 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 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 能用机器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5年末,Newell和Simon做了一个名为"逻辑专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这个程序被许多人 认为是第一个AI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 问题."逻辑专家"对公众和AI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使它成为AI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56年,被认为是 人工智能之父的John McCarthy组织了一次学会,将许多对机器智能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 个月的讨论.他请他们到 Vermont参加 " Dartmouth人工智能夏季研究会".从那时起,这个领域被命名为 "人工智能".虽然 Dartmouth学会不是非常成功,但它确实集中了AI的创立者们,并为以后的AI研究奠定了基础.

㈤ 人工智能的兴起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要说今年最火的,莫过于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20年前,一台名叫“深蓝”的IBM超级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奠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20年后,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AlphaGo再一次打败了人类最强棋手,带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

过去的10年间,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基础,这些都成为了发展机器智能的基础。有人评论说,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之所以在过去的20年没有火起来,主要是受到半导体、数据积累、以及智能硬件发展的掣肘,如今半导体技术不断成熟,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完善,智能硬件的发展更加智能,这赋予了人工智能感觉、感知、神经中枢、智能处理等行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7月7日,在2017首届北大创新论坛的圆桌互动环节,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网络创始七剑客之一雷鸣;上海鸿凯投资公司总经理、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檀江来;上海赢基财富公司董事长王进;广联达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刘谦就人工智能的发展来了一场“唇枪舌战”。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忧虑什么?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以下内容根据速记整理:

Q: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我们该担心吗?

檀江来:回顾人类最近100年的工业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难免让人有点担心。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类控制不了机器怎么办呢?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3-4年,人工智能可能不会发展的那么快。人类对新技术的应用不会像潮水一样,马上就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行业。比如,这两年投资领域流行一个词叫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数字化投顾的一种,具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为依据,利用大数据和量化模型,为客户提供基于指数型基金的资产配置方案和财富管理服务,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持仓追踪和动态调整”。中国目前大概有上千个量化交易的团队,智能投顾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证券业,对这些领域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王进:关于人工智能,发达城市、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在谈论,国外也在谈论,甚至在偏远的西部省区,绝大多数的产业规划里也都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可见人工智能在中国的火热程度。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我有几个方面的担忧:

第一,人工智能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布局,会不会像之前的项目一样,盲目上马,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第二,人工智能会以加速度的方式改变人类文明,它带来的影响比计算机技术还大。80年代初有一部美国电影叫《星球大战》,当时觉得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幻想,结果都实现了。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如果这次人工智能的机会抓不住,以西方为代表的工业社会就会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一个新的鸿沟。未来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制造方面就很难形成产业优势,这是我的第二点担忧。

第三,刚刚鄂维南院士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产、学、研上的投入比例非常低。这里有一个数据,不只是人工智能产业链,在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高等院校的比例也只有不到5%。这意味着我们超过90%以上的研究成果是被浪费的。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国家,在资本的推动下、模式的推动下,市场大环境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模式容易创造,真正的技术进步还是需要沉淀的。

刘谦:其实,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比如我们开车使用的导航,就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种。以前,我们开车的时候才用导航,现在,即使去熟悉的地方也会开着导航,因为导航可以智能匹配最优路线,让我们的出行更方便,更智慧。

《人类简史》里面提到了三次革命,最重要的一次是认知革命,即通过数据和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认知革命,才会把整个社会从原来的传统模式带入一个新的模式。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一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带来巨大变化。

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不如拥抱人工智能。2015年,AlphaGo刚开发出来的时候只有10到12岁的智商,但是它打破了人机仿真学的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让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化。另外,人工智能不是单一的智能,未来它可以实现万物互联。

所以,如果用开放和拥抱的心态看人工智能,它是行业进步的大方向,但也绝对是一个大挑战。

雷鸣:从去年3月AlphaGo赢了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且越来越热。从技术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有三个基础组成部分:数据、算法和预算能力。预算能力随着GPU的提升发展很快,现在一个GPU服务器的运算能力是过去的几百倍,而且还在以一年半到两年的速度翻番。

另外就是数据,计算机被发明之后,数据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一年翻一番。关于深度学习,一开始方法非常差,最近几年有了质的变化,这就是现在的数据和运算能力深度学习模型,基本上可以接近人脑,或者超过人脑。

在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在各个垂直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各个领域,但凡通过学习和掌握重复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人工智能都可以替代,包括智能投顾、自动驾驶、安保、审计、简单的法律处理、在线医疗诊断等等。人工智能一旦找到一个真正的风口,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Q2:结合产业,探讨一下未来人工智能的影响和愿景?

檀江来:我先谈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去考察科大讯飞的一个项目,是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学校老师改卷子。我们都知道,试卷里客观题比较好判断,对比选项就可以,但是主观题就比较麻烦,需要根据教学大纲里内容分析判断。但是科大讯飞做到了,并且已经在教育领域里面耕耘了好多年,很多学校都在用他们的产品,很多学生也在用。大家都知道中国家长最大的投资是小孩的教育。据科大讯飞内部的数据,目前已经有1万多所学校用了他们的产品,中国最优秀的100所学校有60多所在用他们的产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市场。

希望未来在中国在金融市场上,我们也可以见到的一个比较好的人工智能标的,供大家参考。

王进:从社会需求来看,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知道,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企业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每个企业都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其中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工智能恰恰就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

以我大学同学的公司为例,这个公司每年有80%的机器替代人工;还有另一个例子是相机行业,以前大家出门都是背着一个笨重的相机,现在人工智能也把这个行业给颠覆了。

所以,未来企业家招人的时候可能考虑更多的是需要引进几个机器人来替代工人。

刘谦:我们企业是专门服务于建设行业的。目前来看,建筑行业有很大的转型空间。

首先是建筑数字化,即以后我们交付的除了建筑实体,还有数字虚体;第二个数字化是整个建筑流程数字化;第三个是参与各方的数字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影响建筑行业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8000万的建筑从业人员,里面有5000万建筑工人。这些建筑工人在哪儿?在什么地方工作?每天上下班出勤情况怎么样?从业学历怎么样?这些都需要用数字化记录下来。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要把建筑行业的人与物、物与物在线连接起来。以前都是通过摄像头来操作,未来我们会把建筑实体和建筑物提前通过数字模型连接起来,把建筑物所有的信息传到数字虚体里面,然后再反向影响建筑实体,这样就构成了数字建筑。当我们完成数字化和在线化以后,就形成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基础,整个建筑物也会走向智能化。

未来,人工智能带给传统行业的改变就是万物互联,但如果说人工智能会不会给建筑行业带来一些威胁,我觉得有两个。一是,如果人工智能在某些算法和数据采集上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当我们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后,人可能更难控制了,那时候真正的威胁可能是来自于人。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更多的不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看法和我们本身。

雷鸣:人工智能进入每个行业都会衍生出很多的新事物,比如智能预警大楼、智能安防、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驾驶等等,未来我们的生活会被数字包围。

Q3:人工智能将真正影响世界,这一点是确认无疑的。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有没有领先优势和主动权?大家应该怎么样做?

檀江来: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在影响人类,未来会更加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我个人觉得有几点:

一,相比较美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比较靠前,至少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中国抢了一些先机。美国的优势在于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中国政府如果可以把国内空气质量改善一下,相信优秀人才也会留在国内。

二,在中国,人工智能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领域可能是医疗。在之前的工业革命中,机器代替人已经很完整了,剩下的空间其实没有那么大。反倒是医疗行业,需要人工智能可能更迫切一些。

王进:我觉得政府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脚步走的稍微有点快。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政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资源。这种资源往往是不计较投入产出的,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产、学、研模式没有理顺。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中央政府的很多投资放到专业机构中,让它发挥专业机构的培育和引领作用。

同样,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建立一些国家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重点行业。中国一定要跟世界接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最创新的想法,来实现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市场化。

刘谦: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有80%的产业数据都集中在政府里面。如果政府把这些产业数据开放,支持我们国家的创新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对于各个国家而言,人工智能正处在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阶段,需要尽管推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政策和配套制度,这些也将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所以,我们要相信政府,相信市场,相信未来。

雷鸣: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的优势确实不错。中国有巨大的人才池,华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应论文数量占了全球的将近一半。这是中国的第一点优势。

第二点,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优势。

第三点是说一下医疗领域。中国的医生数量很多,但是高质量的医生很少,这是我们的缺陷。但是落后并不见得是坏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完全可能在医疗行业实现超越。

㈥ 人工智能是怎么起源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 AI, 是一门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