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质调查局大数据中心地震生物
❶ 求USA地质局的全球地震带图!
http://neic.usgs.gov/neis/qed
这是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网站关于过去8-30天全球监测情况的网页,最上面的那张图就是你想要的。不过这个页面上数据量比较大,打开需要一些时间,稍微等一会就好了。
❷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地图上的疑惑
那些一个个圆球是“震源球”即震源机制解。
如果你不是地震专业的,我就简单的说一下:
震源球表示了震源的一些性质参数,地震专业的人一看能明白震源的一些参数。黑色表示压缩,黄色(或白色)表示扩张,黑黄交界表示断层截面等等。
如果你没有地震知识,可能不好理解。。。
❸ 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战略方向与内设机构调整
为响应国家需求和全球发展前沿的变化,USGS于2007年发布了《直面明日挑战——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在报告中,USGS提出了今后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研究的6大战略方向: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水平,预测生态系统变化,保障国家经济和环境的未来;气候易变性与气候变化,摸清过去,评估后果;美国未来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为资源安全、环境健康、经济活力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全国灾害、风险和复原评估,保障国家长期生命和财产安全;环境和野生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建立影响公众健康的风险识别体系;美国水资源调查,定量研究、预测并保障未来的淡水资源安全[47]。
2009年10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玛西娅·麦克纳特(McNutt)被任命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成为USGS成立130年以来的首位女掌门。McNutt上任后对USGS的科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其现有的管理结构不利于科学家进行跨学科的科研工作,呼吁改革和调整USGS内设管理机构。McNutt的呼吁和游说得到了众议院和内政部的支持。2010年10月,内政部部长Salazar签署3307号令,批准对USGS内设管理机构和预算结构进行调整。McNutt认为,美国面临的自然灾害、空气与水安全、能源资源需求、疾病控制、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相互关联、相互交错,需要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USGS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按照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基于这一思想,McNutt对USGS内设机构做了如下调整:
(1)撤销按照传统学科设置的业务管理机构,面向重大战略问题,按照战略方向设立新的业务管理机构。即撤销原来的地质学部、生物学部、地理学部、地理空间信息部,保留水资源部,新设立生态系统部、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部、能源、矿产与环境健康部、自然灾害部、核心科学体系部等5个业务管理机构(图2–4)。
(2)撤销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个区域中心,原有的8个大区中心撤减为阿拉斯加、西北、太平洋、中西、西南、东北、东南等7个大区中心,推进业务扁平化管理。
(3)新设立科学质量监督办公室,保障USGS科学研究健康发展。
(4)以《直面明日挑战——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为基础,按照战略方向编制科学战略规划(图2–4)。
图2-4 美国地质调查局内设业务机构调整与战略规划示意图
从USGS的科学战略和机构调整可以看出,服务与支撑生态系统管理是其地质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工业化时期相比,USGS极大地拓展了其传统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水文地质领域,形成了包含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自然灾害、环境健康、水资源、生态(生物)系统等在内的广义的环境地质领域,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研究科学机构。这是USGS在度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危机之后,根据国家需求变化主动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❹ 2012世界末日到底是真的假的请有经验的地质学家帮忙研究一下!我很想知道!谢谢!
告诉你准确答案,在未来到来前,没人能给你确切答案,就算他们自己相信,你能相信吗?就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一样,恐龙大灭绝,在有确切证据以前还只是个迷,一.陨石碰撞说 二.造山运动说 三.气候变动说 四.火山爆发说 五.海洋潮退说 六.温血动物说 七.自相残杀说 八.压迫学说 九.哺乳类犯人说 十.种的老化说 十一.生物碱学说 小行星撞击理论 繁殖受挫理论
气候骤变理论 大气成分变化论 就恐龙的死法学说理论就有数个,对于历史还有很多迷团未解,何况未来的预测!
关于2012的预言和恐龙大灭绝一样,都是有根据的,其原因就是宇宙天体以及地球的相关变化
几年来地球可谓多灾多难,尤其是今年,下面就盘点一下2010年地球所遇到的灾难
1.2010年1月2日:哥伦比亚,刚果,印度洋分别发生火山爆发.
2.2010年1月11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爆发.
3.2010年2月中旬:俄罗斯两座火山同步爆发.
4.2010年3月21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
5.2010年3月24日:加勒比海地区的苏佛里耶火山爆发.
6.2010年4月2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持续爆发.
7.2010年4月14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大规模爆发.
8.2010年4月26日:危地马拉圣地亚吉托火山爆发.
9.2010年5月10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再次爆发.
10.2010年5月24日:哥斯达黎加北部阿雷纳尔火山爆发.
11.2010年5月28日:危地马拉帕卡亚火山爆发.
12.2010年5月28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爆发.
13.2010年5月31日:瓦努阿图的亚苏尔火山爆发.
14.2010年6月1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火山小规模爆发.
15.2010年6月1日:太平洋北马里亚纳群岛火山爆发.
2012末日说从地质学上讲无特殊意义
环球网驻美国特约记者隗静报道,青海玉树地震距离2008年汶川地震几乎相隔两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专家说两次地震可能有所关联。美专家还认为,虽然2010年前四个月给人以全球地震频发的印象,但地壳运动仍在正常范畴内,只不过近来的地震多发生在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未来一年内我们特别关注的地区将是已经发生过重大地震的地区,包括智利,中国及墨西哥等的相关地区,”美国地质调查局官员布兰皮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因为(这些地区)会有很多余震,我们要确定余震次数不会超出正常水平。”
尽管目前的数据不足,布兰皮德认为玉树地震与近两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似乎有关联”。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地质物理学家卡鲁索也认为新的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没有完成”的地壳活动的一部分,因为强震过后地壳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适应”才会稳定下来。
据透露,2010年以来向美国地质调查局致电询问全球地震情况的媒体和公众人数与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增加,似乎民间共识是全球地震频率有所上升。但卡鲁索认为今年的地震次数与往年比并没有特别不同。
“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5次左右里氏七级以上的地震,”卡鲁索说,“至今为止今年已经发生五次,属于平均水平。”他补充说,今年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关注程度较高主要因为强震多发生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
布兰皮德说,未来减少地震灾害伤亡人数的办法包括提高建筑防震标准和教育公众在地震发生时有效避难。他例举日本和智利两个地震频发国家为例,因为两国的建筑防震标准很高,而且公众对地震非常熟悉,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训练有素地躲避,所以在强震发生时伤亡人数相对较少。
专家否认近期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地震与冰岛火山爆发有任何关联。布兰皮德说,通常火山爆发会引发地震,但地震不一定引起火山爆发。
最近冰岛火山爆发引起公众对位于美国西部黄石公园内的“超级火山”是否会爆发的好奇。黄石公园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热景观群。地质调查局官员说,今年三月期间,在黄石公园共发生过66次地震,但大多是不易察觉到的微弱地震,发生频率属于正常范围。他们认为,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的可能性“在未来几千年内都极其小”。
被问及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是否与“2012年地球大劫难”的流行说法相关,布兰皮德说:“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2012年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flash,叫2012你幸福了吗,一个乞丐在街边要饭,看到一个路人手中拿着食物,边走边吃,乞丐感慨到:如果餐餐能吃饱,那该多幸福啊!路人走过一个饭店,看到里面一对情侣在亲密的用餐,路人感慨到:能有个漂亮的美女每天陪自己用餐这该多幸福啊!这对亲密的情侣正快乐的用餐,外面突然出现一辆漂亮的轿车缓缓而过,这对情侣感慨到:能有台轿车该多幸福啊!轿车上的人边接电话连开车,各业务公司老总约其陪餐,连续不断的N多电话,其中其妻约好晚餐也只好告知今晚不能回家,忙于应酬,此时乞丐恰巧经过,轿车上的人感慨到:能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该多幸福啊!
2009年6月19日,罗马 根据粮农组织最新公布每天有10.2亿人在挨饿
世界上患高血压的人高达10亿,在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高达1.6 亿,高血压在世界上已成为“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管疾病。
世界银行26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根据最新制定的每天1.25美元生活费的贫困线标准,200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14亿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目前约有一亿八千万人患有视觉残疾,其中有四千五百万人完全失明。2009年的一组数据: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
活着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希望活着的人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看看这些数字,你就是幸福的,你的情绪还低落吗?幸福是什么?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地球本就是个多灾多难的星球,各种灾难数不胜数,无论2012是真是假,让我们珍惜每一天!
❺ 美国地质勘探局为什么可以测中国地震级别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观测仪器分布较多,而且十分灵敏,全球范围的地震情况基本都能测绘到。震级是国际既定的,所以美国能估测出在中国境内发生地震的级别。
❻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美洲西部)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
震中位于南纬35.8度、西经72.7度附近,则震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南温带.
故选:B.
❼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姚华军尤孝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一、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及队伍状况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隶属美国内政部,是美国内政部8个局中惟一的科学信息与研究机构。USGS始建于1879年。100多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组织机构先后经历过多次适应性变动与调整,并派生出美国政府许多其他机构,如美国复垦局(1902)、美国矿业局(1910)、联邦动力委员会(1920)、美国牧业局(1934)、美国矿管局(1982)。1982年,USGS进行了大规模机构调整,全局1/4的职工和经费转移到新建的矿产管理局,撤销了土地和矿产保护处、地学应用处,成立了信息系统处和USGS信息系统委员会。1995年,USGS经历了生存危机,险些被撤销。1996年,内政部国家生物调查所并入USGS。目前,USGS设有生物处、地理处、地质处和水资源处4个业务处和预算办公室、联络办公室、地理信息办公室、行政政策与服务办公室和人力资源办公室5个行政管理部门。除总部外,USGS还在弗吉尼亚州莱斯顿、科罗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设立东、中、西部3个区域中心,在各州和部分国家设立了近400个办事处。USGS建局之初只有38人,目前拥有各学科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共计1万余名。人员主要集中在3大地区中心。1万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占75%,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60%,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13%。3个大区中心队伍分布情况是:东部中心队伍分布于美国东部地区的26个州,共有职工3300人,设有200个野外基地(含24个地区水文办公室、6个生物科学办公室、7个地质队和4个地理测绘队),在LEE—TOWN、RESTON、NORCROSS 3个地方设立办事处。中部地区中心队伍分布于美国中部的15个州,共有职工3130人,其中60%人员具有高级职称、13%具有博士学位,有890个站点,74个派出办公室,5个生物科学中心,5个地质科学中心,3个制图和数据处理中心,15个区域水文队。西部地区中心队伍分布在9个州(含西部的7个州和夏威夷及阿拉斯加),共有职工2700人(见图1)。
图13大地区中心人员结构图
美国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队伍除USGS直属1万多人的联邦地质调查队伍外,还有各州地质调查机构的调查队伍。根据美国地质家协会提供的相关资料,美国50个州地质调查机构约有1000多人的队伍,每个州人员多数在30~100人。但由于各州的情况不同,地调人员分布极不均衡,最多的有近百人(如加利福尼亚州地调所80多人),最少的只有几人(如夏威夷州只有2人),有的州目前还没有专门队伍(如马塞诸塞州)。州地调队伍主要集中在美国32个州,2001年共有810人,其中从事资源地质的队伍389人,占48%;从事环境地质的队伍335人,占41%;其他人员86人,占11%。美国有关地质专家认为,州地质调查队伍今后的队伍合理结构应该是:水文地质人员占30%,工程地质人员占20%,GIS人员占20%,能源矿产地质人员占15%,其他地质人员占15%。
二、USGS的业务领域
1879年USGS始建之初,主要是从事西部找水工作。随后,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其中两次较大变化是,1900年开始从事国际地质工作,工作领域从国内拓展到国外;1960年开始月球地质工作,工作领域从地球拓展到月球。但多年来USGS的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调查,地图测绘、地理调查和地形测量及水资源调查3个主要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机构的调整,特别是经历了1995年生存危机后,USGS获取的经验和教训是:USGS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需求能力,必须保持同广大用户更好的联系,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家需求。其工作的重点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环境地质工作得到加强,增加了地质灾害研究工作;加强了地质研究工作,设立了国家地质填图合作计划(目前,美国1:2.4万地质填图已经覆盖了国土面积的25%);大大加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成了GEONET网络和一系列地学专用数据库,研究开发出“地球信息系统”等,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功能(从1992年开始所有填图都要求数字化,目前已经完成了1%的地质图数字化);但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就填图而言,15年前重点在矿产资源方面,现在重点在环境和水方面)。在1997~2005年的战略计划中,USGS的工作重点放在资源、环境、地质和水文灾害,以及数据集成和信息管理4大主题上,强调利用自己的科学和技术优势解决国家最关注的资源、环境、灾害和信息问题。作为美国内政部惟一的自然科学机构,USGS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自然灾害、地质、资源、地理、环境、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监测、收集、分析、解释和传播;对自然资源进行全国范围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及时的科学信息,为国家和世界服务,为内政部其他各局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具体表现为:对地球进行大规模的、多学科的调查,建立地球知识库;对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以及对公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对自然灾害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及时探测和报告自然灾害;协助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应对大灾的紧急情况;提供科学信息,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性进行科学评估;建立长期环境数据库和监测、分析、预测模型,加强了解自然界物质、化学和生物的演变以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努力提供科学信息,减少不利的影响,维持国家环境的健康。在长期工作过程中,USGS不仅与内政部各局之间,与联邦政府农业部、商业部、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环境保护局、联邦紧急管理局、能源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州政府、地方政府、工业界及大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服务关系,并设有稳定的联系机构,建立了务实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不但争取了项目经费,而且能及时了解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及时提供地质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同时,USGS还与国际组织和国外建立有广泛的业务合作与联系,也承担联合国和某些国家委托的部分项目。目前,USGS与我国的水利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签有合作协议,在全球矿产资源评价、煤、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有业务合作。USGS认为,他们是世界地质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三、USGS的立项及项目预算管理
1.项目的划分
USGS项目分为两级,第一级是计划,这是直接报国会批准的,包括计划和子计划;第二级为项目(由计划进一步分解为工作项目),又分为项目和子项目。以地质处计划为例,每年由国会拨款2500万美元。该计划再分解为几个子计划:①国家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经费1100万美元;②国家煤资源调查与评价,经费200万美元。该项计划又设立一系列项目和子项目。具体工作都是在子项目下安排,实际上相当于我国工作项目的概念。此计划由USGS地质处能源资源计划办公室管理,在地区中心地质处下面也设立了能源资源项目组,负责实施该计划下面的工作项目。
2.项目管理内容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实行了专家论证立项制度,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轮程序。根据项目指南,首先,自下而上由工作人员申报项目,经过地区中心地质处,USGS地质处分级组成专家委员会审查筛选后提交局长办公室批准,再报内政部汇总,然后报总统预算办公室,再提交国会召开听证会,经批准后层层下达;其次,再由被批准的基层工作人员编制项目内容及预算,经地区中心专业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二是成果专家审查制度,项目完成后,由同行专家根据USGS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规定审查后才能向社会发布。三是经费预算监督制度,实行立项预算审查,项目批准后,编制预算并经审批后实施。每月提交财务报告,年度实行预结算,项目完成后按项目决算,并实行项目审计制度。
3.立项管理程序
USGS的立项程序十分复杂,周期较长,一般从前一年的3月到第二年的8月,历时一年半。美国的财政年度为每年10月1日到第二年的9月30日。以2000年财政年度为例:从2000年10月1日到2001年9月30日,其立项过程从1999年3月到2000年8月。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3月到12月为USGS立项审查、内政部报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第二阶段2000年1月到8月国会审查,投票表决(见图2)。
图2USGS项目立项管理流程图
(1)1999年3月,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向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要求,开始组织编制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确认他们现有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计划的变更,并提出新的项目计划。
(2)USGS项目计划与协调办公室按照内政部的要求,向各个业务部门下达编制项目预算计划的要求,各业务部门把这些要求下达各个计划协调员。
(3)1999年3~6月,业务部门编报项目预算,各个项目的计划协调员在总地质师、副总地质师的领导下组织编制项目预算计划建议。例如,西部地区中心地质处下设6个专业队,即天文行星研究队、海岸及海洋研究队、地震灾害队、地质填图队、矿产资源队和火山灾害队。6个队都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一般由10个人组成,他们就是项目协调人员,由他们负责对各个项目工作人员提出的新立项目建议或项目调整意见进行审查,确定本专业队本年度新立的项目和调整的项目,报地区中心地质处汇总,然后再给总部地质处。地质处项目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号、资金来源、项目起始与终结日期、建议书类别、状况、项目负责人、项目叙述、目前支持的项目计划、简要概括目标、目的、内容、所需设备及设施、用户和合作者、单项任务、所需人员、工资和项目实施费用。
局总部各业务部门收到各地区中心业务部门报来的项目以后,经过业务部门的管理小组审查,对续作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对新立项目进行审查排队,然后再报局长办公室统一审查。
(4)1999年6~12月,USGS局长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负责审议各业务部门提出的项目建议,再在局内进行统一排队。然后由局长作出决定,提交局预算办公室审查、修改经费预算,报内政部。
(5)内政部对下属各个部门编制的项目预算再一次进行汇总、审查,最后报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2000年1月,总统向国会提交《预算说明书》,接受国会审查。
(6)2000年3~6月,国会将总统提交的预算说明书分给各个委员会,提请他们审查各自专业范围的预算,国会各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局长必须向听证会说明情况,参加听证会的有国会有关委员会、公众团体、组织以及其他政客等。经过听证会以后,由国会有关委员会对预算方向性款项论证决策,并给参众两院的每个拨款委员会就资金标准、项目计划、资金的变更等提出意见,然后由拨款委员会批准预算和计划标准,再把方案提交给参众两院投票批准。
国会批准预算后,把批准的预算单返回给总统签字,总统同意后,则于2000年10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财政年度的项目预算。如果下年度的预算经费比上一年度的预算经费增加,则USGS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国会游说,充分说明理由,才可能获得批准。
立项工作每年都搞一次,但有些项目必须长期安排,例如地震监测站的经费,基本上每年稳定不变。
4.预算资金情况
USGS的经费主要是政府拨款。本世纪以来,政府每年预算经费大约9亿美元左右,另外还有其他收入2亿多美元。政府拨款约占总经费的80%左右,每年都有相对稳定的增长,1997~2003年,政府拨款从744.701百万美元增长到919.272百万美元,年均增长20.57%(见表1)。
表1USGS 1997~2004财政年度政府拨款
续表
在项目经费构成方面,从2003年项目实际拨款构成来看,由地质灾害和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生物研究、填图、遥感及地理调查和其他项目5大块组成(见图3)。其中,地质灾害和资源调查评价为233.167百万美元,占25.36%;水资源调查评价为207.151百万美元,占22.53%;生物研究为169.816百万美元,占18.47%;填图、遥感及地理调查为133.205百万美元,占14.49%;其他经费为175.933百万美元,占19.14%。
图3USGS的2003年项目经费构成
在经费预算结构中,人员工资与津贴的比重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目前约占项目总经费的70%以上。例如,USGS的东部地区中心的矿产资源组人员工资与津贴占项目总经费的百分比从1999年的47.16%上升到2003年的72.73%,4年间增长了25.57%(见表2)。据了解,USGS整个系统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
表2东部地区中心矿产资源组人员工资与津贴占项目总经费的百分比
四、对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启示
USGS十分重视以地质工作中长期规划为依据,发布年度地调项目指南,实行严格的层层专家论证立项制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论证编制地质调查年度计划和项目计划,确立项目计划。再由被批准的基层工作人员编制项目内容及预算,经地区中心专业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在经费预算监督制度方面,实行立项预算审查,项目批准后,编制预算并经审批后实施。每月提交财务报告,年度实行预结算,项目完成后按项目决算,并实行项目审计制度。例如,国家地质填图项目由5个州的5名专家组成审查委员会,并且每年换两人,3年换一届。在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查(技术审查与经济审查一套班子,严格以定额为依据)基础上,依靠整个社会和地质单位的高度诚信制度保障,USGS主要采用委托、计划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对照我国国家地质工作的实际,尤其是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现状,USGS这种项目计划安排上严格以规划为依据、项目立项论证时间充分科学等经验给我们不少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全国地质工作中长期规划,为项目计划安排提供依据
我国地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更加,两个服务”的方针,在项目安排和部署上要严格以规划为依据,将地质工作年度计划和项目计划安排与地质工作中长期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与地方合作领域,制订中央与地方合作项目计划和合作经费预算计划。在这方面,USGS重视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主动促进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设立专门联络机构与政府部门、国会、联邦专业委员会、企业和社会公众建立长期稳定联系,及时了解地质工作需求;以公开出版发行、电视及报刊新闻媒体宣传、成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科学和信息成果;严格按照地质工作规划安排年度项目计划、发布立项指南、进行项目立项的科学论证等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进一步完善大调查项目立项论证管理,建立计划项目专门委员会和项目库,科学滚动安排好项目计划
公益性地质工作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和长期性等共同特征,因此,这类项目立项论证管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USGS项目安排来看,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项目的立项论证时间充分、周期较长。项目的立项论证从当年的3月一直到第二年的10月份,立项论证周期历时一年半,跨两个年度提前开展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如2003年开始论证的是2005年新上项目计划。二是项目的工作周期较长、连续性强,国家级项目整合力度较大。项目的工作周期大多数为3~5年的滚动项目,联邦一级只列29个大计划项目,多数为续作项目(大约85%为续作项目,15%为新上项目),并且每个计划项目都有专门的委员会。三是项目论证专家代表面广泛,能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对地质工作的需求。USGS项目论证既有USGS的专家,又有地区中心、联邦政府部门其他单位的科学家,论证采用上下结合方式,科学合理。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立项论证时间较仓促,没有系统的项目库作支撑。为此,建议建立各种类型的项目库(包括资源与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合作项目等),搞好社会需求的跟踪调研,及时补充更新进库新上项目,提高项目选择性;延长项目论证时间,提前一个年度或一年半开展项目指南的发布、项目计划和预算编制,使项目论证工作具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建立中央有关部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中心、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大学等多方面成员组成项目论证专家库,提高论证专家的代表性;建立计划项目专门委员会,分层次对新上项目进行严格的专门审查;加强项目的集成和成果的集成工作。
3.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科学选择项目承担单位
公益性地质工作具有超前性、科研与调查相结合的特点,工作的区域性和专业性强,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和资料积累、相对稳定的专门队伍。从美国等大多数国家地调机构的项目安排运作来看,基本上都是在多级科学论证基础上,综合专家论证结果,考虑申请单位的特长和资质等因素,实行委托、计划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从理论和实践看,我国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必须由一支精干稳定的队伍来承担,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别和性质,在科学论证择优选择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委托、计划方式确立项目承担单位,但要积极探索部分劳务工程(如钻探、实验测试等)项目的招投标等方式,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4.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开展公益性地质队伍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来保障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成果的质量。美国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发挥重要作用,得益于USGS长期有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并且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接替,及时调整队伍专业结构;在吸引人才方面还采用了设立国家研究基金,在全国招聘地质、生物、地下水等专业的博士后来USGS工作。我国近几年地质大调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凡是那些人员素质高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地质大调查任务就完成得好。目前,我国正处于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专题研究,分析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及地质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系统调查分析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经验,为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决策建议。
5.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地调工作的事权,加大地方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投入力度
USGS与地方政府合作研究经费占其总经费的1%左右。在USGS的国家地质填图合作计划中,每年总经费2850万美元,其中拿出600万美元,与各州地调机构按照1:1的匹配比例开展州合作填图,仅此一项,各州政府每年就必须拿出相应的600万美元资金。根据我们调查的美国几个州地调机构来看,人均年工作经费大约在7万~9万美元,大部分工作经费来自地方政府。按此标准推算,各州地调队伍年均工作费用大约在1亿美元左右,其中,地方政府出资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至少在5000万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地方政府出资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比例较小,即使是地方与中央拼盘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实际上也存在难以保障的现象。为此,必须合理、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地调工作的范围、职责,搞好中央与地方合作项目规划安排,加大地方政府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作者简介
[1]姚华军,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尤孝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财务处处长,研究员。
❽ 美国地震局的地震预测究竟怎么回事
美国没有地震局,最接近的是美国地质调查局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隶属于美国内政部。地震的检测统计和科学普及是 USGS 的职责之一,此外 USGS 还负责地理测绘、火山检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检测。
美国能检测全世界地震。应该是冷战时期留下来, 遍布全世界的核试验监测网络起了很大作用。
❾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一、概 况
美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于1879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自成立以来,奉行“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从国家利益出发,为社会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服务”的宗旨,在科研和科技领域不断进步,已经成为美国内务部惟一的科研机构。
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非管理机构,没有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因此能够提供公正的科学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世界的需求。通过收集、监控和分析美国自然资源的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政府提供科学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活动包括:进行野外调查、对自然过程和自然现象进行直接观测以及对特定地区进行监控并收集相关数据。开展大范围、跨学科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地球科学基础库,各级政府决策者及社会各阶层的公众均可方便地利用它们需要的信息工具来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推动科学进步和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认识地球、地球演化以及资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首创了用水文方法估计河流的水流量,并建立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流向模型;1969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登陆前就接受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对他们进行的地质培训;美国地质调查局与一些私立机构合作的革命性创举,将一些社区的数字图像收入互联网,使世界各地的人可以方便地了解美国的社区生活;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进展,为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现在,人们对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和产状的认识与了解,正是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在这些方面所作出的科学突破。
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各州和几个国家设立了近400个办公点,拥有各学科领域专家、技术员和员工计10000余名,每年预算超过10亿美元。并且将这些财力和人力资源与全国2000多个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其他联盟、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是垂直结构,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为3个区域,设立3个区域中心进行管理(图2-1)。
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位、任务和战略方针
1.地位
因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
2.任务
通过提供下列可靠的科学信息服务于美国:
●描述和了解地球;
●将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减至最低;
●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
●改善和保护生活质量。
3.战略方针
继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对不同领域的科学计划的驾驭能力,广泛点赞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其在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解决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2-1 美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机构框图
4.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诸如全方位监控、数据收集、创新研究以及对过程的认知,情报的分析和解释性研究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自然科学,解决如下问题:
●通过迅速识别地震以及对潜在地震的定位和识别,减少地震的破坏;
●解决一河多用带来的争端,即水源供应、水质、居住地、水力发电、洪水控制和娱乐等对河流治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也会有一些冲突;
●在保持沿海地区人口增长及易受破坏的河口和湿地环境协调一致下,指导合理保护和开发海岸带;
●为美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更全面的信息库;
●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土地,以确保自然资源不会枯竭,社会能够稳定发展;
●提供与能源的可用性、质量和开发等相关的信息;
●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时空范围内,对未来的变化作出评估。
四、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工作
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资源、环境和信息数据管理4个领域。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地关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磁爆、洪灾、旱灾、海啸、火灾、鱼类、野生生物的疾病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美国地质调查局致力于研究如何减轻这些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可以提供哪里将会发生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对当地居民带来什么危害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长期监控来实时地发现并预防自然灾害。当特大灾害发生时,地质调查局同联邦、州及地方政府机构合作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地质调查局还为公众提供有关信息,让他们了解其居住环境内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协助其减少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
2.资源
自然资源不仅包括饮用水和灌溉水,同时还包括用于取暖和提供燃料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此外,鱼、水鸟等为维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设有专门机构来评价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用性。从创建初期开始,美国地质调查局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主要负责使公众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3.环境
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非常复杂,这要求我们对许多相互关联的自然系统有所了解。地质调查局的环境科学旨在研究这些自然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同时,它也将这些知识向公众普及,以便使公众加深对这些过程的认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发展。美国地质调查局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对这些过程进行长期的数据收集、监控、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对于解决下列问题至关重要:①为寻求安全的饮用水而涉及到的有毒物质和水生病原体等关键问题的解决;②了解导致环境污染的物理过程以及这些污染对生命的危害;③对水质的现状和趋势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④对诸如湿地生态系统、切萨匹克湾生态系统和旧金山湾生态系统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相关的地理数据。
4.信息数据
自然灾害、资源和环境的信息是认识地球的关键。美国地质调查局向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全面、高质量和及时的科学信息。它所拥有的大量信息为充实数据库、完善实用地图和新获取的卫星图像实时信息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它也提供一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宝贵报告。信息时代,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使诸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全球科学信息网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正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和光盘等形式直接送达客户手中。
五、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客户需求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地质调查情报动态》2003年第1期介绍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客户需求,美国地质调查局每年召开一次客户听证会,了解客户对地质调查的需求,确定应该做什么,以及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据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听证会了解需求的客户多达36家之多(2001年),既有联邦机构,也有非政府组织,其需求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表2-1)。
表2-1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主要服务客户
例如,美国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地质调查的需求为:
(1)继续支持国家公园河流水位测量站的工作,提供水量变化数据;
(2)继续进行研究和监测,提供生物学支持,获取公园管理和改进公共教育方面的关键信息;
(3)按照水质量合作模式提出开发和项目投资决定的建议;
(4)提供可用于解决地方和公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科学技术;
(5)通过合作确保研究的规模、范围和时间符合NPS(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需要;
(6)继续开辟地质调查局与NPS之间的新合作项目;
(7)明确地区和国家计划的作用,提供地质调查局管理重组的切入点;
(8)加强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与公园管理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
(9)使地区和国家项目中的公园问题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0)继续为合作项目寻找筹资途径,尤其是针对公园具体问题的项目;
(11)加强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与NPS讲解员和教员之间的联系;
(12)增加美国地质调查局和NPS科学家在次区域会议上进行学科间交流的机会;
(13)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对来自landsat和其他遥感系统的综合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土地和资源管理决策服务。
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会向一些学会协会了解需求,以便提供地学服务。例如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客户需求为:
(1)为未来的国家水质评估计划(NAWQA)提供支持,不惜代价维护水系统流量测量网络;
(2)保护并加强联邦与州间开展合作计划是该组织的根本任务;
(3)提供及时和可靠的信息;
(4)探索加拿大和墨西哥“欧盟地质调查组织”式的联盟,以协调数据采集、发布和研究;
(5)根据历史趋势、发展现状以及由各种政策预测的未来方向,主导国家水资源政策的制定;
(6)确保今后所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都与水文和生物问题密切相关;
(7)采取更广泛的全球性或大陆性的合作方式,促使国际联盟更加稳步发展;
(8)重视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治理和保护;
(9)新领域的调查:用遥感对特殊的太阳能水和海啸进行研究;
(10)扩大USGS与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合作,包括共同主办会议;
(11)改善信息发布方式,寻求信息到达公众的有效方法,加强与用户的友谊,继续利用最好的网站,将信息发布互联网上。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矿产资源,而是包括矿产资源在内更大范围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规划、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建设提供地学方面的科学支持。
第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需求调查机制,在需求的基础上,策划设计地质调查项目,安排地质调查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的服务性质。服务的对象明确,服务的内容具体,服务的方式简捷。
第三,通过地质调查较好地连接了地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应用的“产业链接”。通过客户需求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有别于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他们更侧重于一种应用的研究,这可能就是作为一种国家组织能够存在的社会需要。
第四,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理念。在联邦体制下,联邦政府部门的需求应是国家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通过与州(地方)和非政府机构间合作开展有具体需求的地质调查项目,实现了国家需求与地方需求的有机结合。
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服务方式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国家主要自然科学和信息机构,以图件、数据和报告的形式向国家乃至全球提供可靠、公正的信息,包括对水、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和地表、海洋环境、地质构造、自然灾害以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解释。美国的管理者、规划者和普通民众每天都在关注地质调查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其主要活动有:
●开发一套地震实时监控系统,以提供挽救生命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必要信息;
●对海岸带和海湾侵蚀、湿地减少和环境变化作出评价,以便对其实施保护或使其复苏;
●通过全国的流量计算项目,提供关于国家河流流量的重要信息,以协助预报水灾、管理资源和保护环境;
●分析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土地使用的情况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对比,将结果以描述性图表或其他形式公布;
●与政府和联邦机构一起,通过广泛的动物喂食实验,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如环境的营养负荷和医药品或抗生素的释放,并开发出识别污染源的技术;
●号召公众提供信息,通过自愿者进行网络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震强度,这将有助于理解地震发生时能量在地壳中的传播情况,也有助于地质调查局绘制灾害图,并对公众普及与地震相关知识;
●与疾病控制防治中心、美国农业部、国家公共卫生部门和自然资源机构合作,跟踪西尼罗河病毒并沿大西洋和西海岸建立监控网络;
●为遥感数据和全球地表信息的大储库提供服务。
七、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预算构成
表2-2列出了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财政年度的经费预算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费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动。
表2-2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财政年度预算表
❿ 中外地震研究机构有哪些
随着人口的密集化和建筑高度的增加,地震一旦发生,给人类造成的创痛就非常巨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地震研究与应对地震上不敢松懈,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研究部门,组织了地震学会并建立了地震网络。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的国务院直属单位,成立于1971年,当时叫做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为现名。中国地震局负责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中国地震局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并负责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中国地震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领导,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中国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做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中国地震局还负责确定地震科技的发展规划,组织地震科技研究和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禁止核试验的地震核查工作,并对地震研究和建设的经费与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此外,中国地震局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其前身为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成立于1980年1月1日,是国务院针对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严峻的地震形势决策组建的。地震预测研究所通过对地震过程的观测、模拟和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规律,促进地震科学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服务。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在地震科学研究、地震预测研究、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研究和其他相关方面做一些研究工作。
通过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地震预测研究所为地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地震预测研究所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在地震构造和地壳精细结构、高分辨率动态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震源参数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中期和长期地震危险趋势做出定量化的预测;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探索短期与临震预测理论和新方法。
地震预测研究所还负责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的维护与运转、数据分析处理、质量监控和数据服务工作。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其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目前研究所已经纳入公益性科研院所系列,是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四个主要学科的研究工作。
地球物理研究所设有可以获取首都圈地区全部地震台网数据的北京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研究所内的中美合作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为全球地震台网(GSN)重要组成部分,能实时获取全球地震数据。研究所建立了地震信息节点,具有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大型磁盘阵列数据存储能力。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地震深部探测设备系统和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设备,在青藏高原等地球科学热点地区开展了多项重大国际合作科学探测项目。
地球物理研究所拥有国内先进的零磁空间实验室、标准低频震动计量实验室、地震电磁关系模拟和岩石磁学实验室,以及高温高压震源物理实验室。依托这些完备的基础科研条件,研究所在地震孕育与发生机制、地震灾害预测与工程应用领域,开展了地球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另外,地球物理研究所还是很多国际地震委员会中国机构的所在地,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组织也设在研究所。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成立于2006年9月28日,是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所仪器厂、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及北京香山地震综合实验台等4个单位(部门)为主整合组建。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是国家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保障和队伍培训机构。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全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发展规划的调研,负责全国地震灾害防御业务的牵头及技术指导工作;承担震灾预防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的编制和项目实施工作;承担防震减灾法规及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的编制、推广与应用工作。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负责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及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地震计量标准检定工作;承担大中城市及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构造调查、基础探测工作;承担大中城市和民居抗震能力评价和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工作;承担震害防御相关的科学研究及技术研发工作和国际合作项目。另外,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还参与制订全国防震减灾科学普及、宣传教育规划及计划,参与策划和实施全国性重大宣传活动,负责科普宣传及创作活动的协调指导和培训,指导科普基地建设工作。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于2004年10月18日,是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技术部及预报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前兆信息等4个单位(部门)为主整合组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与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震情值班、灾情速报和地震快速反应工作,形成应急触发、指挥系统启动、灾情收集一条龙工作模式;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和地震速报技术系统维护和运行,大震应急与指挥决策的技术支持;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的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入库。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负责国外7级、我国周边地区6级和国内5级以上地震、首都圈有感地震的速报和首都圈强震烈度速报;承担全国各类地震台网业务协调、技术指导和服务;承担观测资料质量监控和技术牵头工作;承担国家地震台网设计、技术改造与技术管理;承担中国全球地震台网设计、建设、技术改造与技术管理;负责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和首都圈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负责全国各类测震台网数据汇集、分类、入库与服务;负责全国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与地震目录、观测报告的编制;负责全国地震资料和首都圈资料的分析处理与地震目录、观测报告的编制;负责观测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产品网络发布及国际资料交换;开展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台网(台阵)技术、数字地震资料解释与地震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负责全国地壳形变、电磁、地下流体资料的汇集、分析处理、分类、入库与服务;负责重大前兆异常落实工作;负责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负责观测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产品网络发布及国际资料交换;负责全国地震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集成和共享。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是由我国从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参与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成立于1979年11月21日。中国地震学会是发展我国地震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地震学会通过开展地震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推动了地震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在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普及地震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在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决策中的科技咨询作用,为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贡献。
中国地震学会围绕地震科技和防震减灾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和各种讲座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编辑出版《地震学报》等学术刊物、科技教材、科技音像制品、科普宣传等资料;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活动,宣传地震科学技术经验,推广地震科学技术成果,举办有关科技展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国外地震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交往与合作。
中国地震学会可以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一定的科技咨询作用,通过对会员防震减灾工作建议和意见的收集与上报,保证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在政策制定中起到参考作用。
全球地震台网
全球地震台网(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简称GSN),是一个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和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合作成立的地震研究机构,这个机构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道进行用于地球观察、监测、研究和教育等多用途的科学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维护。全球地震台网由150多个放置在全球各地的地震监测器构成,这些监测器能实时记录地震,然后将数据传送到人造卫星或输送到网络。最后,这些数据会汇集到一个地震活动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分析,进而总结地震发生前表现出来的趋势和模式。
全球地震台网设置在全球各地的地震检测器,可以高保真地测量和记录地震发生的情况,包括高频度的强烈地震到由这样的地震所引起的周围发生的地震和余震。全球地震台网监测点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地震学的研究,但这些检测设备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有帮助,并且其应用有延伸到其他学科的趋势。很多地震台网的监测站同时也用于气压、气候等气候情况的监测和记录。
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
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Advanced National Seismic System,简称ANSS)是美国地震观测台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7 000个左右布设在地面和建筑物内的振动测量系统组成的美国全国性的观测网络。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提供给个人实时地震信息以备地震应急响应;提供给工程师关于建筑物和场地效应信息;提供给科学家高质量的地震数据来更好地了解地震过程、固体地球结构及动力学过程。
ANSS致力于建立和维持一个贯穿全美国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地震观测网络。收集关键技术数据,提供有效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持续记录和分析地震数据,以及时提供可靠的地震信息和其他地震扰动信息;连续监测美国国内的地震,以及其他地震扰动,如地震造成的海啸、火山爆发等;全面的测量场地,以及建筑物和关键建筑结构的强地震震动,力量集中在城市及靠近活断层的地区,当地震发生时,对于离震中一段距离的地区,可能的话在强震到达几秒钟前给出警告,对海啸和火山爆发自动给出警报。
日本地震研究部门
日本的地震管理机构为日本国土交通省气象厅地震火山部,其下设置了地震海啸监测科和地震预测情报科两个科所,对地震进行监测并负责发布地震预报信息。日本的地震研究机构主要为设置在各大学里的地震研究所,其中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震预测研究所在地震研究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致力于探索地震火山运动的成因,并在减小地震灾害上做全面的研究工作。在基础研究中,通过对重力场变化研究、地壳形变观测和卫星监测等新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以及关于地震与潮汐现象的联系,来研究地震的产生机理;在地震预报上,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依托于地震监测仪器的记录,来做出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京都大学地震预测研究所是于1990年6月整合了多个地震研究部门而成立的,研究所作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基地,在地球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方面注意与其他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在阐明地震发生机制、建立地震预测技术系统、减小地震灾害损失上做出了许多贡献。研究所设立的观测站,重新安装了许多地震灾害监测的仪器,在地震监测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