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中国铁路现在的发展资料!!!!!急

★●以下内容由jrliu78整理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达5千公里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进入了高峰期,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高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是正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讨会传出的信息。
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先后向国内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截止2005年11月底,开行累计承诺贷款超过600亿元,贷款余额达400多亿元。
据介绍,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公益设施,经济效益不高,但投融资需求十分巨大,单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如何推动体制和模式的创新,需要借鉴海内外的成功经验。为此,研讨会推介了香港地铁公司以城市为轨道交通为中心,带动沿线新建小区整体规划、综合开发、专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投融资运作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市场机制,以有效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各国铁路发展趋势:以新理念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自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为代表的快速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以安全可靠、技术创新、优质服务的优势为铁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快速铁路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快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不仅在欧洲、亚洲得到推广,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在进行中。我国铁路更要加速建设客运专线和快速客运网。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指出:"运输紧张的繁忙干线修建四线或多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客货分线的方向。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京(北京)--津(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客运专线先后立项。在这些客运专线的建设中,有必要借鉴国外客运专线建设的经验,修建我国高质量的客运专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自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为代表的快速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以安全可靠、技术创新、优质服务的优势为铁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快速铁路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快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不仅在欧洲、亚洲得到推广,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在进行中。从这些国家快速铁路的发展史,对照我国铁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

1.加速建设客运专线和快速客运网。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得到迅速发展,以仅占世界铁路7.2%的营业里程,完成约占世界铁路24%的换算周转量。但是我国铁路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在大中城市间的客运能力严重不足。欧洲客运网建设规划首先就是连接二十几个国家的首都,这对实现欧洲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应该尽快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

2.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要借鉴各国快速铁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我国多年铁路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建设理念、全新的管理制度、全新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方针,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转变观念,全力以赴,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我们多年来习惯于那种"限额设计、限期开通、现状交接"的粗放型建设模式,建设、运输结合的松散性带来诸多后遗症,高质量客运专线的建设绝不能重入这个怪圈。从这个意义上讲,客运专线建设的成败决定于建设理念,即是否能以部党组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为指导,转变观念,义无反顾,做好各项工作。

1.克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矛盾是突出的,特别是包括设计、施工、管理在内的建设理念与客运专线建设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另外,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与客货共线的速度目标值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基础设施承受的各种力的作用往往以几何级数递增,这和传统铁路按准静态设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摒弃一切陈旧观念,按跨越式发展思路建设客运专线。

2.克服无所作为的理念,树立时不我待的观念。

客运专线列车速度目标值比较高,其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达到高平顺性,而实现高平顺性的关键是基础沉降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在软土地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措施后仍对沉降控制持悲观态度。能不能搞好客运专线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利益和铁路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铁路,我们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客运专线工程,以极其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快速客运网这一伟大、艰巨的工程设计好、建设好、运营好。

3.克服专业分割的理念,树立系统论的观念。

客运专线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事物,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实现各要素间的匹配和最佳组合。从大的方面看,快速客运网要与自然界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相统一,工程设计、工程标准、技术装备、运营管理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和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我国铁路路网相统一,做到与既有线有机衔接;各种设施之间要有机统一,固定设备之间、移动设备之间、固定与移动设备之间要匹配协调,达到最佳组合;设计和建设要与劳动组织、运输组织相统一,为减员增效创造条件。从基础设施本身而言,线下设备和线上设备的统一,线下设备对线上设备高平顺性的保证作用;桥梁、轨道从结构上的统一,结构内各部件之间性能、寿命的有机衔接;各种设施寿命与高速行车要求的统一,确立高质量、全寿命的保障系统;各项设备的高可靠性和少维修相统一,建立高效管理体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克服等、靠、要的理念,树立市场化观念。

一流的观念只有在市场化运作中才能确立,一流的质量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产生。多年计划经济在建设中留下的烙印是根深蒂固的,至今不少工作内容都希望承接世袭、技术垄断。尽管我们在客运专线的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是靠各方面力量既竞争又合作才取得的,为了实现建设高质量快速铁路网的目标,还必须在科研、设计、施工、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实行招、投标制度,很多项目还要进行国际招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设计、建设和产品质量。

5.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理念,树立工业化大生产观念。

快速客运网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有严密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才能搞好设计和建设,要坚持专业化、标准化、理性化生产。从一开始就要按专业化要求,组织国内最具实力的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的专家拟订统一的技术条件,并集中对最先进的方案进行优化,再通过招标确定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以保证把最好的设备用于客运专线建设。类似这样的项目还很多,虽然协调难度很大,但必须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以符合现代化铁路建设规律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建设。

6.克服片面强调国产化的理念,树立利用成熟技术、形成后发优势的观念。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国产化道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铁路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如果片面强调国产化,甚至以保护民族工业为名,消极对待引进先进技术,把国产化与引进技术对立起来则是不合适的。我国铁路养路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就是采取技贸结合的方式,从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始,组织有关工厂和研究单位对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现在已达到70%以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得到快速发展,08一32捣固车已自行生产100多台,达到普拉塞原装机械的水平,适应了铁路发展的需要,节约了大量外汇。目前,09一32捣固车也实现了国产化,为国内市场提供了20多台,使养路机械的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稳定车、配碴整形车和清筛机也顺利实现了国产化。如果沿着闭关自守的路走下去,我国养路机械化之路至少推迟20年。

7.克服规章适应一切的理念,树立为质量负全责的观念。

规章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但在执行规章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千差万别,应该从实际出发,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例如最小曲线半径是各国铁路规章都有的基本技术指标,但我国在执行这个规定时与国外却有天壤之别。按常理选择最小曲线半径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国外也都是这样执行的。但多年来我们为了节省建设投资,不顾具体条件,使用了大量小半径曲线,给运营带来极大困难并造成运营成本的大量增加。完全符合规章要求的设计不一定是最好的设计,规章的规定是设计中最起码的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规章,则往往事与愿违。秦沈客运专线在设计中大量采用最短坡段长,致使列车运行中频繁发生纵向冲撞;芜湖长江大桥引桥采用没有横向联结的T梁和轻型墩,致使桥梁横向振幅超限,长期限速运行等实例,在设计上都没有违反规范要求,但运营的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设计。

8.克服任务观点,树立设备全寿命的观念。

客运专线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部领导明确提出主要结构物的寿命要达到100年。多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没有强调耐久性的要求,一般在工程交接后,设计和工程承包方就算完成任务,不再承担使用期间环境破坏、修复、重建等相关义务和责任,造成大量因耐久性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建筑结构应注明使用年限。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理应率先执行法律规定,但实际上铁路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落后,要以客运专线的建设为契机,引入全寿命的观念,拟订技术标准、加强质量监测,确保主要结构的一百年使用寿命。

树立设备全寿命观念的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施工质量问题。在新线建设中,由于现状交接政策的保护,施工质量低劣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基填筑压而不实、桥隧基础测而不实、隧道衬砌光而不实、浆砌圬工华而不实、内业资料有而不实等通病大量存在。这些低层次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在客运专线的建设中必须彻底杜绝。

Ⅱ 中国铁路发展展望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达5千公里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进入了高峰期,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高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是正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讨会传出的信息。
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先后向国内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截止2005年11月底,开行累计承诺贷款超过600亿元,贷款余额达400多亿元。
据介绍,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公益设施,经济效益不高,但投融资需求十分巨大,单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如何推动体制和模式的创新,需要借鉴海内外的成功经验。为此,研讨会推介了香港地铁公司以城市为轨道交通为中心,带动沿线新建小区整体规划、综合开发、专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投融资运作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市场机制,以有效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各国铁路发展趋势:以新理念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自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为代表的快速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以安全可靠、技术创新、优质服务的优势为铁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快速铁路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快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不仅在欧洲、亚洲得到推广,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在进行中。我国铁路更要加速建设客运专线和快速客运网。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指出:"运输紧张的繁忙干线修建四线或多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客货分线的方向。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京(北京)--津(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客运专线先后立项。在这些客运专线的建设中,有必要借鉴国外客运专线建设的经验,修建我国高质量的客运专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

客货分线是各国铁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自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为代表的快速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以安全可靠、技术创新、优质服务的优势为铁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快速铁路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快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不仅在欧洲、亚洲得到推广,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在进行中。从这些国家快速铁路的发展史,对照我国铁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

1.加速建设客运专线和快速客运网。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得到迅速发展,以仅占世界铁路7.2%的营业里程,完成约占世界铁路24%的换算周转量。但是我国铁路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在大中城市间的客运能力严重不足。欧洲客运网建设规划首先就是连接二十几个国家的首都,这对实现欧洲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应该尽快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

2.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要借鉴各国快速铁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我国多年铁路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建设理念、全新的管理制度、全新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方针,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转变观念,全力以赴,建设高质量客运专线

我们多年来习惯于那种"限额设计、限期开通、现状交接"的粗放型建设模式,建设、运输结合的松散性带来诸多后遗症,高质量客运专线的建设绝不能重入这个怪圈。从这个意义上讲,客运专线建设的成败决定于建设理念,即是否能以部党组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为指导,转变观念,义无反顾,做好各项工作。

1.克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矛盾是突出的,特别是包括设计、施工、管理在内的建设理念与客运专线建设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另外,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与客货共线的速度目标值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基础设施承受的各种力的作用往往以几何级数递增,这和传统铁路按准静态设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摒弃一切陈旧观念,按跨越式发展思路建设客运专线。

2.克服无所作为的理念,树立时不我待的观念。

客运专线列车速度目标值比较高,其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达到高平顺性,而实现高平顺性的关键是基础沉降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在软土地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措施后仍对沉降控制持悲观态度。能不能搞好客运专线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利益和铁路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铁路,我们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客运专线工程,以极其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快速客运网这一伟大、艰巨的工程设计好、建设好、运营好。

3.克服专业分割的理念,树立系统论的观念。

客运专线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事物,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实现各要素间的匹配和最佳组合。从大的方面看,快速客运网要与自然界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相统一,工程设计、工程标准、技术装备、运营管理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和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我国铁路路网相统一,做到与既有线有机衔接;各种设施之间要有机统一,固定设备之间、移动设备之间、固定与移动设备之间要匹配协调,达到最佳组合;设计和建设要与劳动组织、运输组织相统一,为减员增效创造条件。从基础设施本身而言,线下设备和线上设备的统一,线下设备对线上设备高平顺性的保证作用;桥梁、轨道从结构上的统一,结构内各部件之间性能、寿命的有机衔接;各种设施寿命与高速行车要求的统一,确立高质量、全寿命的保障系统;各项设备的高可靠性和少维修相统一,建立高效管理体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克服等、靠、要的理念,树立市场化观念。

一流的观念只有在市场化运作中才能确立,一流的质量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产生。多年计划经济在建设中留下的烙印是根深蒂固的,至今不少工作内容都希望承接世袭、技术垄断。尽管我们在客运专线的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是靠各方面力量既竞争又合作才取得的,为了实现建设高质量快速铁路网的目标,还必须在科研、设计、施工、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实行招、投标制度,很多项目还要进行国际招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设计、建设和产品质量。

5.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理念,树立工业化大生产观念。

快速客运网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有严密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才能搞好设计和建设,要坚持专业化、标准化、理性化生产。从一开始就要按专业化要求,组织国内最具实力的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的专家拟订统一的技术条件,并集中对最先进的方案进行优化,再通过招标确定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以保证把最好的设备用于客运专线建设。类似这样的项目还很多,虽然协调难度很大,但必须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以符合现代化铁路建设规律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建设。

6.克服片面强调国产化的理念,树立利用成熟技术、形成后发优势的观念。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国产化道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铁路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如果片面强调国产化,甚至以保护民族工业为名,消极对待引进先进技术,把国产化与引进技术对立起来则是不合适的。我国铁路养路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就是采取技贸结合的方式,从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始,组织有关工厂和研究单位对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现在已达到70%以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得到快速发展,08一32捣固车已自行生产100多台,达到普拉塞原装机械的水平,适应了铁路发展的需要,节约了大量外汇。目前,09一32捣固车也实现了国产化,为国内市场提供了20多台,使养路机械的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稳定车、配碴整形车和清筛机也顺利实现了国产化。如果沿着闭关自守的路走下去,我国养路机械化之路至少推迟20年。

7.克服规章适应一切的理念,树立为质量负全责的观念。

规章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但在执行规章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千差万别,应该从实际出发,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例如最小曲线半径是各国铁路规章都有的基本技术指标,但我国在执行这个规定时与国外却有天壤之别。按常理选择最小曲线半径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国外也都是这样执行的。但多年来我们为了节省建设投资,不顾具体条件,使用了大量小半径曲线,给运营带来极大困难并造成运营成本的大量增加。完全符合规章要求的设计不一定是最好的设计,规章的规定是设计中最起码的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规章,则往往事与愿违。秦沈客运专线在设计中大量采用最短坡段长,致使列车运行中频繁发生纵向冲撞;芜湖长江大桥引桥采用没有横向联结的T梁和轻型墩,致使桥梁横向振幅超限,长期限速运行等实例,在设计上都没有违反规范要求,但运营的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设计。

8.克服任务观点,树立设备全寿命的观念。

客运专线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部领导明确提出主要结构物的寿命要达到100年。多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没有强调耐久性的要求,一般在工程交接后,设计和工程承包方就算完成任务,不再承担使用期间环境破坏、修复、重建等相关义务和责任,造成大量因耐久性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建筑结构应注明使用年限。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理应率先执行法律规定,但实际上铁路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落后,要以客运专线的建设为契机,引入全寿命的观念,拟订技术标准、加强质量监测,确保主要结构的一百年使用寿命。

树立设备全寿命观念的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施工质量问题。在新线建设中,由于现状交接政策的保护,施工质量低劣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基填筑压而不实、桥隧基础测而不实、隧道衬砌光而不实、浆砌圬工华而不实、内业资料有而不实等通病大量存在。这些低层次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在客运专线的建设中必须彻底杜绝。
★●以上内容由jrliu78整理 转载须注明●★

Ⅲ 铁路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一、铁路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中起着担纲作用 (一)综合运输网络骨干运输方式的衡量标准 就综合运输网络结构划分,可分为国家(或区域)骨干网络、地区骨干网络和基础网络三个层次。判别一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基础网络作用和骨干网络作用的衡量指标有着很大差别,基础网络作用重在面上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国家骨干网络作用重在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所担负的作用,地区骨干网络重在地区主要经济点与国家骨干网络、地区中心以及区域中心的连接。一种运输方式的基础网络作用可以用该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量占全社会总运输量的比重以及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多少来衡量,以表明其使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比重越高表明其基础网络作用越强,与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密切程度越高,但并不能完全表明其在骨干网络中的作用。一种运输方式的骨干网络作用应该用其所直接连接的点(两点或多点)的社会经济重要性、客货运输流量强度以及该种运输方式在其中担负的作用来衡量,其承担的运输量占全社会总运输量的比重不一定要最高,但必须是在通道交通运输中起主要作用,所完成的运输量占通道总运输量的比重较高,如果该种运输在绝大多数或大多数运输通道都起着主要作用,那么,该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就越突出,也是骨干网络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国家(或区域)骨干网络和地区骨干网络服务的范围和担负的作用不同,其可以是不同的运输方式,但国家(或区域)骨干网络的运输方式必须是适合于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方式,而地区骨干网络既可以是大运量、高密度的运输方式,也可以是大交通流量的运输方式 国土面积越大、人口中心分布越广、资源分布越不均衡、产业区域分工越明确,骨干网络的核心作用就越强。骨干网络的发达程度不仅影响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产业布局、区域间社会经济的公平发展,而且也决定着综合运输网络的整体层次水平,并且影响和引导着地区网络和基础网络的发展与合理布局。 (二)我国铁路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和南北跨度分别达5400公里和5200公里,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距离达1500公里左右,人口数量众多,分布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与资源分布极为不对称等特点形成了高强度的区域间客货流量,决定了区域干线交通运输网络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性,而且其重要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中小国家。干线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主要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机动性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和运输的经济性以及总体运输费用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而影响到人员或货物空间位移能力的强弱,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范围的广度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区域间的公平发展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由此,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必须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在干线运输中要突出运输的经济性,同时满足实效性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经济联系和相互交往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同时引导和促进其它运输方式的发展。铁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既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这一点可以从领土辽阔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都有强大的铁路网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得以印证。尽管从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和民航获得了巨大发展,对铁路运输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竞争,但是,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和在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1.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产业分布不对称,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部、西北、西南地区,产业和经济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此,形成了强大的能源与原材料的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大宗的、长距离货物流,陆路运距一般都达800~10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至沿海港口的运距一般也都在500~700公里以上。这些货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其稳定和及时经济的供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区域运输保障的重点;实际上,我国综合运输的货物运输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这些物资的运输展开的,无论是“七五”~“九五”时期的交通运输“瓶颈”制约,还是2003年的煤炭运输紧张,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受铁路能力不足的制约使得这些物资无法及时足量地运送到消费地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这些货物的价值相对较低,运输费用占货物价值的比重很大,对运输的经济性要求较高。因此,这些物资必须主要依靠大运输能力、低运输成本的铁路运输或铁海联运才能满足需要,公路运输的可分担的程度有限,主要是为这些货物的短途集疏运以及部分中短途距离的运输补充。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13.80亿吨,铁路煤炭运量就达8.19亿吨,占煤炭产量的59.35%,占一次总外运量的比重则可能高达80%左右。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期,基础工业还将会有一个较大发展,对能源、矿石、原材料等仍将会保持较大的增长需求。到2020年,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节能的情况下,能源供给需要增长一倍,即达到30亿吨标煤,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由此可以推断,未来铁路承担的大宗能源、原材料等货物运输量还会继续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即使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公路长距离运输这些物资仍然缺乏经济性。 2.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 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间、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基数大,而且出行距离长,交通费用支出较大。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水平还是相对很低,交通费用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现有的客流群体中,外出打工求职者、学生、中低收入人员探亲和旅游、个体小型商贸经营者所占比例很大,它们对交通费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对有限。铁路旅客运输不仅价格较低,而且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安全,在时间速度方面,通过五次大提速,提速线路的运行速度已达到了120—160公里/小时,在途时间显著缩短,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了“夕发朝至”、“一日到达”,在中长途旅客运输以及在大流量的城际旅客运输中担负着主干运输任务。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在超过1000公里的长途客流中,铁路承担的份额约占67%,其余主要是民航承担,公路所占的比例很小;100—1000公里的中程客流中,铁路承担的份额超过90%;短途客流,铁路承担的比例约为2.5%。根据对全国32个主要城市调查,在全国主要城市直达客流中,铁路所占份额为63.56%,航空为19.26%,公路为17.18%;其中,运距在400—1200公里范围内,铁路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约为72.6%;1200—2400公里的为59.2%;大于2400公里的铁路市场份额为50.2%,小于400公里的为61.4%。 从未来的发展分析,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费用的支付能力增强,长距离出行选择航空的旅客会逐渐增加,但铁路仍然是中长距离旅客出行的主导方式。 一是虽然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总体收入水平还是不高,即使是人均收入随GDP翻两番,按2000年的基数推算,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人约为25120元/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9020元/年;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住房、教育、医疗等消费预期支出也随之增大,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和县镇居民还要承担城镇化的巨额安置费用等。因此,出行的经济性对大多数人们来说依然很重要。 二是我国区域间、城市间出行的距离长,每次出行的交通总费用较高,根据对全国32个主要城市客流调查,32个主要城市的节点矩阵,最短的铁路距离为137公里(北京—天津),最长的距离为5172公里(厦门—乌鲁木齐),平均距离为1893公里;在496个城市对中,小于400公里的为22对,占4.4%,400—2400公里的为335对,占67.6%,大于2400公里的为139对,占28.0%。因此,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对出行者来说非常重要,尽管未来拥有私家车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其主要是对短距离出行会有较大影响,对于中长距离的出行影响较小。从我国主要城市间的距离看,铁路是功能/价格比最高的一种运输方式。 三是铁路的服务质量和运行速度在不断提高,在中长距离旅客运输方面,铁路与高速公路的竞争具有较强的优势,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在长距离旅客运输方面,虽然航空对铁路的竞争激烈,但铁路仍然是中高以下收入者的主要交通方式。 四是在大流量的城际旅客运输中,即使是运距不长,铁路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总之,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决定了铁路在跨市、跨地区、跨区域旅客出行中的重要作用,是人们中长途出行需求的最重要载体,铁路旅客运输也将会提供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运输服务以逐步满足不同收入和消费层次旅客的出行要求。 3.铁路运输松紧程度是判断全国运输紧张与否的主要衡量指标 铁路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不仅反映在其本身,也反映在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一是铁路运输紧张,将造成其他运输也相对紧张,如铁路不能及时疏港,将造成港口积压,公路疏港任务加重;铁路旅客运输紧张,航空运输也随之紧张。我国交通运输紧张与否,首先所指的就是铁路,只有铁路运输紧张状况缓解了,全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才有可能真正缓解。其它运输方式的发展,虽然可以减轻对铁路的需求压力,但无法替代铁路在我国中长及以上距离客货运输的根本性作用。

Ⅳ 为何说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有待明确

据报道,日前湖北省提出,对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但难以获取合理回报的,各地政府可采取投资补助、配置土地和其他项目外资源等方式,以合理对价吸引各类投资人,但是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细则有待明确。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中央政府部门具体操作办法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实施意见存在差异,以致国家支持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难以落地,虽然2017年铁路部门推出了一些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但实际进展不及预期。

2018年相关部门应明确具体操作办法流程,促进国家支持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对新建铁路新增土地和既有铁路综合开发土地的取缔方式、土地价格确定、土地出让金收入使用、新增用地指标计划单列等事项,进一步具体和明确,确保铁路可持续发展。

Ⅳ 牡丹江铁路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怎么样

简介:牡丹江铁抄路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成立于1994年06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在资质证书核定的范围内从事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费朴
成立时间:1994-06-15
注册资本:4080.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31000100014608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光华街772号

Ⅵ 国家发改委:部署整体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整体推进三大区域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打好打赢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攻坚战。
会议指出,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大区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条件最为成熟、需求最为迫切,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加快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是推动实现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是补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短板的必然举措。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推进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准确把握“十四五”建设目标。未来五年,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1万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二是准确把握重点建设任务。梳理明确三年开工项目计划,建设总规模约6000公里,加快建设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
三是准确把握功能定位。要把握好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加强市域(郊)铁路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融合和多网融合,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四是准确把握土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项目上盖开发、既有铁路用地综合利用等其他开发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城镇化地区铁路综合开发新模式。
会议强调,要强化精准施策,狠抓落地见效,齐心协力打好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攻坚战。一是建立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压实相关地方和国铁集团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既有的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机制作用,将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项目纳入机制重点推进。
二是完善年度滚动实施方案。建立年度动态滚动更新的重点项目库,形成明确清晰、环环相扣的任务书和工作台账,加强统筹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可研方案,充分比选论证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主要技术标准等,尽早稳定项目建设方案,加快前置要件审批。
四是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稳妥扎实推进铁路建设。积极做好运营管理,研究打破传统运营模式,开展试点示范,促进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
五是做好建设资金保障。充分用好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多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长期资本参与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