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为什么没能推广
1. 世界语将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其他语言将逐渐消失,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完全错误,并且已经被历史所淘汰。当初很早就有人发明了世界语,结果根本无法推广,同样学习外语,人们宁愿学习英语,法语,中文之类的真正语言,也不会学习一门没有任何文化历史为基础的世界语。客观上世界语本身就违背了语言的历史本质。再说,仅从交流的角度来说,如今英语已经客观上起到了世界语的作用,交流上的障碍不会因为世界语的推广而有任何改观,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世界语。
2. 说汉语的人比说英语的人多!可为什么世界不推广用汉语呢
向楼上一位说得对。有世界语,纯世界语应用的国家没有。但是也没有发展起来。
,使用国家用最多的是西班牙语。使用面积最大的是英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汉语。
自从软件推出汉字平台以来,本人认为汉语将会有很好的前途,但是我们国家很多人并没有体会到,特别是政府的高级官员们、教育行政部门,包括人大语言文字方面的委员会并不珍惜我们的汉语言。
我在这里罗嗦几句,我认为汉语是最有前途的,汉语是方块字,一个字一个音,为计算机文字与语音合成、翻译、解释、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方便(包括打字速度)。
特别是现在科技进步飞快,拼音文字(英语等)每年都要增加新词汇,比如古代的英国人要是现在读报他有很多看不懂的词汇。汉语则不然,古人除了坦克、克隆等看不懂外都基本可以看明白。也就是说我们汉语言新的科技产生名词,可以用现有的方块字意义组合表达清楚。而且一看就明白意思。因此我们应该拒绝外来语的“音译”。坚决拒绝“外来语”。
汉字经过几次的简化已经成功了,逐渐变得简单好写了。这样我们再将现代常用字与古代常用字分开,对地名等生僻字、同义和近义字进行整合,减少非文字研究人员的汉字学习量,比如要求人们写作、论文、报纸、教科书推荐应用一类字,二类字、三类字等等(一类字考虑最常用的文字2000-3000个左右、二类字1000个左右、三类字1000个左右、其于为存在类字),哈哈本人大胆分为四类文字。一般人掌握一类就可以日常生活够用,那样“老外”学汉语也容易了。而且随着科技进步还是这些字、词。你说他生命力得有多强。
可惜我国很多说了算的人没有弄明白,还在不断的搞什么英语四、六级考试、什么研究生入学、职称考试、艺术院校必考英语,国语汉语都不考,陈丹青教授辞职等等的与这种死板教条主义、瞎管理教育没有关系吗?
我不是说不搞什么英语考试,但是他除非是外国语或什么特殊专业,对外国语言不必设立硬指标。
现在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大学生的汉语水平逐年下降不是事实吗。奇怪的事评职称、考学(初中、高中、大学、考研)外语必考而专业在次之,国语随便怎样。可知道用于盲目提高外语每年的四、六级考试就花费几百亿,用于初中、高中辅导学习班外语所花费的又有多少?
是的外语水平提高可以提高国人的素质,只是外语水平,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还要靠国语、国学、汉学,扫盲不能扫外语盲吧,况且毕业后又有多少人很用得上呢?哈哈说的过多了。
希望汉语早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主要语言之一。
3. 世界语为何不能更广泛应用
世界语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 (L. L. Zamenhof) 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 后来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发明人柴门霍夫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由于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有十六条,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至今仍有每天1小时的广播时间,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除官方和半官方刊物和网站,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其中,纯文学刊物《三色堇》曾获得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文化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6,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日至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4. 世界语是什么原因没推广鲁迅作了什么工作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116年。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柴门霍夫在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用的笔名是“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语言称作Esperanto。本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的。以后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吸收了这个语系各种语言的共同性的合理因素,更加简化和规范化,具有声音优美、科学性强、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世界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其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以后,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的词汇尽量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国际化部分,其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尔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世界语词汇的粘合性及前缀、后缀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它的构词能力,而且也简单明了。世界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减轻了人们记忆单词的负担。
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只有十六条,比较有规则,但又相当灵活,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的这些优点,使它比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易于学习和掌握。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百种国际共同语方案,但至今生存下来的只有世界语这种方案。这是因为:(1)世界语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经过研究整理而成,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2)由于世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优点,世界语比较容易推广;(3)柴门霍夫在公布世界语方案后多次声明,世界语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易为大家所接受;(4)世界语是“中立性”的语言,它不排斥、也不企图取代任何一种民族语,是为人类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提供一种国际辅助语。其目的是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平等,更加容易,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发展、要求和平的愿望;(5)在很多国家有许多热心的世界语者在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在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的组织。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已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目前,世界语还处于推广阶段,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随着世界语的不断推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的作用。
5. 世界语的诞生与推广的过程是怎样的
创造世界通用语言,是人类的一大宿愿。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有数千种之多,消除语言隔阂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产生了创造人类通用语言的想法。公元2世纪罗马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生益仑进行过编制共同语方案的尝试。后来,培根、笛卡尔等人又提出过有关倡议。166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在一篇论文中建议创造通用语。此后,许多人着手这种理想语言的设计。先后有数百种方案提出。其中,传播最大、影响最大的,便是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它久经考验,一直流传下来。
拉扎洛•鲁多维科•柴门霍夫是波兰籍犹太人、眼科医生。1859年出生于波兰的比亚里斯托克。他从小生活的这座城市,杂居着波兰人、俄罗斯人、日耳曼人和犹太人。而当时波兰正处于俄国统治之下,沙皇政府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加重民族压迫,并利用语言隔阂挑起民族纠纷。少年时期的柴门霍夫就立下远大志向:通过创造一种全人类的共同语言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他扎实学习了波兰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乌克兰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多种语言,并积极思考通用语言问题。他觉得词汇不能任意编造,便决心从自然语言中找到“钥匙”。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标牌上的“Svejearskaja”(传达处),接着又被一个招牌上的konditorskaja(粮食店)一词吸引。他发现“skaja”的作用不小,便赶忙回家研究多种语言的附加成分。他又发现这些附加成分具有惊人的构词能力,如果对它们加以有规律的利用,厚厚的词典顿时就可变薄。他心中终于有了底:创造新语言,要在附加成分上做文章。经过长期摸索,他终于创造出一种对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语言。在中学毕业之前,他就写出了初步方案,并把这种新型语言称为“万国语”。后又几经修改,终于在1887年以“希望者博士”(DoktoroEsperanto)的笔名,将包括语法、词根及部分译文的方案交付出版,随后出现了多种文字的译本。方案很快引起广泛注目,受到普遍好评。人们称这种人造语言为“希望者博士的国际语”,后来简称作:“Esperanto”。汉译名称最初有“爱世语”、“国际语”、“万国新语”等,后来改称“世界语”。
世界语广泛吸收多种自然语言的长处,而克服其不足,具有科学、规范、严密、易学等优点。采用拉丁字母,28个字母就是28个音素,读写一致。重音则固定于倒数第二个音节。语法总共16条,十分规则、简练。词根吸收了自然语言的国际化成分,经合成和派生后构成大量单词。词尾规范,如名词词尾都为o,形容词词尾都为a。而且,没有方言分歧。
正因为世界语具有如此多的明显优点,所以诞生后几年内就传遍了欧洲,并迅速向亚洲、美洲发展。到1954年,世界语得到了联合国的正式支持。至今,世界语已在近百个国家扎根,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怀着共同的美好愿望,聚集在语言共通的旗帜之下。世界语文学也应运而生,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被译成世界语,而直接用世界语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在国际贸易、通讯、旅游等方面,世界语也日益显示出优势。
20世纪初,世界语一传入中国,就得到了文化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热情支持。鲁迅先生曾公开表示:“我是赞成世界语的”,因为“人类将来总当有一种共同的言语”。30年代成立的中国普罗(无产者)世界语联盟,提出了“为中国的解放而用世界语”的口号。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世界语者》杂志以世界语宣传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为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正义事业的声援和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不久便应运而生,世界语版的《人民中国报道》也创刊发行。“文革”结束后,世界语在中国复兴。1981年,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赵朴初、谢冰心等发起,成立了世界语之友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自学世界语的行列。
6. 世界语为什么不被很多人所知,学习它的人也不多
先说说我个人吧,在很久以前,我其实完全不知道世界语是个什么东西,我还天真的以为那是英语。结果,当然它不是英语。
之后我无意间在多领国看到它,然后我就学了。感觉还蛮好玩的。而且我感觉学了世界语后,对于之后学其他欧系语言稍有帮助。因为大多单词有些像……
至于为什么不被人所知,应该说,这其实是个比较新的语言,我好久前看过维基写的好像是人造语言之类的??忘了,想具体点的资料请自行谷歌/网络。
而且现在大多人都是以英语来做通用语,谁会专门去学世界语来跟外国人来沟通啊?你还不知道那外国人有没有学过世界语呢!总结来说,世界语的推广其实在亚洲不大广泛,在西方,我想好像也没有很广?我不清楚反正我没在那居住过。不过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如果推广广的话,世界语早就取代了英语成为了真正的世界通用语了。
7. 如果世界语成功了世怎样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圣马力诺共和国2012年宣布采用世界语作为其官方语言。
世界语是一种以印欧语言为基础的人造语言,而没有世界其他语言的成分,六个带变音符号的字母 Ĉĉ Ĝĝ Ĥĥ Ĵĵ Ŝŝ Ŭŭ 是普通美式键盘缺乏的,不便于学习使用,所以推广应用是很困难的,不如英语那样便于推广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2年,中国教育部再次下达文件,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报考或干部考核,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由于国际标准万国码的字符集中编入了世界语六个带变音符号的字母,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难题,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世界语的所有字母,为世界语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如果世界语能在全球得到推广应用,那么人类的信息交流会变得很方便。但是,学习语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让一种新的语言去取代已经习惯使用着的语言,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是很难实现的。
〖友情提醒〗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未委托任何网站提供下载。现已发现某些网站提供冒用“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的假软件下载,纯属侵权和欺骗行为,请网友们不要受骗上当!
8. 有一种语言叫世界语,词汇少,语法简单,为什么没国际通用
你好,请参考: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116年。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柴门霍夫在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用的笔名是“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语言称作Esperanto。本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的。以后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吸收了这个语系各种语言的共同性的合理因素,更加简化和规范化,具有声音优美、科学性强、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世界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其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以后,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的词汇尽量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国际化部分,其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尔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世界语词汇的粘合性及前缀、后缀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它的构词能力,而且也简单明了。世界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减轻了人们记忆单词的负担。
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只有十六条,比较有规则,但又相当灵活,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的这些优点,使它比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易于学习和掌握。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百种国际共同语方案,但至今生存下来的只有世界语这种方案。这是因为:(1)世界语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经过研究整理而成,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2)由于世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优点,世界语比较容易推广;(3)柴门霍夫在公布世界语方案后多次声明,世界语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易为大家所接受;(4)世界语是“中立性”的语言,它不排斥、也不企图取代任何一种民族语,是为人类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提供一种国际辅助语。其目的是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平等,更加容易,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发展、要求和平的愿望;(5)在很多国家有许多热心的世界语者在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在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的组织。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已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目前,世界语还处于推广阶段,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随着世界语的不断推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的作用。
9. 世界语的为何未能成为世界的语言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一百余年,其内在理想是在各民族之间架起中立的桥梁,大家平等交流,弘扬爱戴本民族与全人类相统一的博爱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4年和1985年两次颁文肯定世界语在为促进人类交流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倡导全球性的世界语推广与使用。目前,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学习和使用世界语,各国定期出版的世界语刊物逾千种,有一百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级世界语组织,还有近百个专业性的世界语国际机构,包括几乎所有社会行业。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二战后,随着美国的空前强大,美式英语风靡大半个地球,也给世界语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现在在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世界语组织都存在成员老化的问题,而亚洲的世界语组织则面临年龄结构不合理、机构松散、成员分化、水平参差不齐等困难。 当一个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相遇时,他们终究需要一种双方都掌握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会是世界语吗?很遗憾,这种概率目前实在太小。尽管许多世界语推广工作者做了长期大量的工作,世界语的境遇只比那些湮灭了的其他“人造”国际语要好一些。支持者认为世界语的优势在于没有“民族性”, 因此也就不会带来语言上的“霸权”和“不公平”,但这也许恰恰是世界语不那么吸引人的原因。另外,当周围环境已经将英语作为通行语言时,谁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去学习没有几个人懂的世界语呢?
语言内部原因
世界语虽然冠以“世界”的头衔,但不同国家和地区语言的多样性致使其难以“以一概全”。众所周知,中文、日文等属于象形文字,印欧语系主要是字母语言,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困难和所需技巧也大相径庭。世界语的词根60%来自拉丁语族,30%来自日耳曼语族,10%来自斯拉夫语族,可见它与世界各语言的接近程度并不相同,属拉丁语族的语言学习者更容易掌握,但对于比如汉语语言使用者来说,仍然要求具备较好的英语或其他外语基础为前提。并且这三个语族的总人口数和它们所包含的语言数,在合计人数和语言数中都只占少数,以欧美为导向,未能名副其实跨越国界。柴门霍夫在公布这一语言方案时,制定了语法的16条基本规则,把世界语的发展规范在这16条基本规则之中。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语的16条语法规则没有变,世界语没有演变成另一种方言,却也没有因被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推广和使用而实现其作为全人类共同语言的初衷。作为一种人造语言,世界语只能在词汇方面发展,语音、语法没有任何变化,语言学习最需要培养的是应用能力,可是当前世界语应用范围相当局限,特别是日常应用几乎为零,教学过程中除了语音、语法、词汇的堆砌外,语用无从谈起。
外部原因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一个民族或国家作它的载体和后盾,某种语言的复兴或传承必须得到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政府专职机构的支持。从事世界语传播的国际性组织都只是胸怀热情和美好愿望,一开始就采用自愿原则,无视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地位上的差异,缺乏强大国家机器的捍卫没有能征善战的军队作前锋,自然寸步难行。另外,世界语的学习动机和欠缺的教学方法都限制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侯志平认为:“和其他外语相比较,我们不必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很大的工夫。因为自愿参加世界语学习的人,都有一种为献身世界语而奋斗的精神。”可是学习需要外在和内在的动力同时作用,特别对于年龄越小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外在动力的需要就越大, 完全靠自觉自愿的原则似乎太理想化。世界语象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坚固的民族基础,没有它所代表并服务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创造者声称其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其实却不属于任何人。 在世界语壮志未酬的同时,我们却目睹了英语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的趋势。英语最早由日耳曼人人侵英国的南部和东部得到发展随后又散播到西部和北部进人爱尔兰。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由英国海军和移民者把英语带到了北美和澳大利亚:在19世纪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英语成为非洲大部分地区、印度次大陆以及如香港、新加坡等经济前沿地区和国家的官方语言。今天,在国境外说英语的人口己远远超过了国境内的本土语言持有者,这样看来,英语已不只属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英语被称作一种国际性语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它的使用范围,另外还可以指它的词汇来源。英语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兼牧并蓄。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英语和同属一支的德语,英语易学、易用,越来越“大众化”的特点就愈加凸显。英语词汇有80%来源于外语(凯尔特语,日尔曼语,德语,斯堪德纳维亚语言,荷兰语,罗曼斯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几乎和欧洲所有的语言都有相通之处。20世纪以来,随着英语影响的持续扩大,大批英语词汇融入其他国家的语言,但英语吸收外来词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另外,英语的扩张伴随着军事、经济、政治的扩张,更准确地说,语言扩张只不过是军事、经济、政治扩张的伴随物而已,但这个伴随物反过来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政治秩序下,不发达国家要寻求发展必须放眼全球,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技术,利用它们的资金,学习英语成了必然之需,英语的扩张从殖民地时期的强制性转向了为了主动交流的自发自愿性,但同时这些国家也在赋予英语一如今这个跨越国界的词语一更多的形式和内涵。各民族的语言,各有优缺点,都需要不断完善。一种语言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世界语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抵制语言霸权,而是为了实现国际共同语言的理想;从英语的历史地位和现状来看,英语作为一种主要国际语言,现在正在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为了加强国际合作,这两种语言都值得重视,我们应该容许这两种语言并行应用和自然发展,或许可能要经过世界公众好几个世纪的实践,而后在其中做出自然选择。
10. 世界语为什么无法广泛推广
世界语是一种以印欧语言为基础的人造语言,而没有世界其他语言的成分,六个带变音符号的字母Ĉĉ Ĝĝ Ĥĥ Ĵĵ Ŝŝ Ŭŭ是普通美式键盘缺乏的,不便于学习使用,所以推广应用是很困难的,不如英语那样便于推广应用。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圣马力诺共和国2012年宣布采用世界语作为其官方语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2年,中国教育部再次下达文件,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报考或干部考核,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世界语在电脑输入上的麻烦,在万国码中得到了解决,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迅速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