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优化的原则
⑴ 组织优化的组织优化三部曲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营销部门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产生这种问题表面原因。主要采用了三种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深度访谈、流程跟踪和对比研究。
通过和销售经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他们都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担忧和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障碍,以及他们自己认为产生这些的原因。在流程跟踪上,从客户首次接入的信息开始,从报价到生产出运等过程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重点在于各个节点转换的过程和控制方法。最后,对部门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和流程文件的研究,并与访谈和跟踪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以上工作过程中的信息,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以为后期的调整优化工作寻找事实支撑。
在组织咨询服务期间,此信息搜集阶段用了5天时间,整理出关于营销组织内部和销售工作方面的问题30多条,涉及日常工作内容的分工、流程的设置、执行能力、发展平台、绩效考核等方面。这些工作让营销部门的整体问题有了全面的掌握和清晰的认识,也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调整方案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个阶段的望闻问切,对营销部门的现状问题有了基本掌握,但那些现象还不足以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本阶段要做的就是对以上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和深度挖掘,以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在具体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应优先考虑的四个关键要素是:业务发展;客户导向;资源利用率;管理运营效率。
对于以上深入营销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30多条问题,逐条进行了研究,并且多问了几个“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到结构问题、效率问题、效益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四个方面。找到了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司高层领导和部门中的老员工,这是因为根据现象推导出的背后原因可能存在偏差,而这些领导和老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历史十分熟悉,可以提供很好的建议;二是最终总结出的真实原因要上升到一定高度,最好不要超过6个方面,否则将陷入琐碎的具体事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找到了,原因也找到了,下一步就是要着手制定可执行的优化方案。但这个阶段一定不要认为解决问题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习惯的力量。营销部门的员工按着以前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开展工作,而且自己得心应手,为什么要改变呢?这也是我们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障碍,领导已经接受了方案,但基层却执行不了,最终不了了之,也给客户带来不了任何价值。所以,组织优化方案还必须要考虑到基层的接受程度。
首先,经过第一阶段和员工的广泛接触,对其担忧和心理已经有了基本掌握,方案中在从一定高度解决问题的同时,从细节上要让员工感觉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流程的角度来梳理其部门和岗位设置,让岗位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做到了职责清晰,避免出了什么问题都是销售经理的责任的情况出现。
其次,从结构设置方面是基于流程的专业化,不同的节点由不同岗位的人员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我们把不必要的、重复的部分进行合并和简化,保证大家在正常上班时间做完本职工作,不再加班。
最后,根据公司需要设计了员工的发展平台和上升路径,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这项工作,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企业也增强了凝聚力,从而解决了人员流动大的问题。
⑵ 管理学 人员配备的优化原则
人员配备的原则
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一)因事择人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二)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三)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四)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⑶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
专业化分工选择,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⑷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其原则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应该为组织设计者所重视。组织设计的原则包含:
1、目标一致性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6、精干高效原则;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二、组织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2、优化原则。
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均衡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应力求均衡,不能因为企业现阶段没有要求而合并部门和职能,在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要重新进行设计,牢记一句话:职能不能没有,岗位可以合并。
4、重点原则。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亦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要突出企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
5、人本原则。
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前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未来几年对人力资源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切忌拿所谓先进的框架往企业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设岗,因岗找事。
6、适应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适应企业的执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习惯,使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执行起来容易上手,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进行设计,使企业为适应新的组织结构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7、强制原则。
重新设计的组织结构必然会因企业内部认识上的不统一、权利重新划分、人事调整、责任明确且加重、考核细致并严厉等现象的产生而导致管理者和员工的消极抵制甚至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和企业老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采取召开预备会、邀请员工参与设计、舆论引导等手段,消除阻力。在最后实施时,必须强制执行,严厉惩罚一切违规行为,确保整体运行的有序性,某些被证明不适合企业的设计可在运行两三个月后再进行微调。
⑸ 如何提升组织架构优化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优化组织结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步:优化组织结构
在各部门填好组织梳理表之后,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讨论,组织结构的优化讨论是有原则的,人力资源部要在正式讨论之前,把这些原则讲清楚,让大家在共同的原则下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有经典的七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一个上级的原则?绩效考核的时候是一级考核一级,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绩效考当中,不能出现越级考核,更不能出现跨部门考核,人力资源部考核所有部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当一个员工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上级的时候,绩效考核是无法开展的。当你确定不了谁是员工的直接领导的时候,你也就无法确定考核人,当然,考核指标也就无法确定。
所以,在组织梳理表阶段一定要搞清楚组织中的管理汇报关系,谁指挥谁,谁管理谁,一定清楚明确。
第二个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责权一致?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责任大于权力的现象,分配给了员工职责,让员工承担做不好的责任,却没有赋予他开展工作的权力。
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当讨论到有责无权的指标的时候,员工肯定不会爽快承接。因为他知道,背负了这样的指标,就意味着被扣分,甚至被扣很多的分。至少在员工那里,还是非常看重分数的。
在做组织梳理的同时,要把那些责权不一致的工作梳理出来,并在公司层面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要么建立授权体系,把该属于员工的权力还给员工,要么建立员工培养计划,把员工的能力培养起来,使其具备被授权的能力。
第三个原则: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既无重叠又无空白?道理非常简单,企业运行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事情大家都在做,比如招聘工作,通常,人力资源部在招,销售部在招,生产车间也在招,比如采购工作,采购部、设备管理部、办公室等都有采购职能。这就是职责重叠。
随着企业发展,一些新职能被企业应用,但对于这些职能企业既无既往经验又无具体的人承担,就像本章案例1里的企业那样,非常重要的经营计划管理却没有人做。于是,这些工作经常被落到空里,出现了职责真空。
如果不把这些问题修正,在讨论考核指标的时候,重叠职责扯不清楚,空白的职责更找不到承担的人员。
第四个原则:逐级的原则
这是管理汇报关系的问题。一级指挥一级,逐级上报的管理汇报关系经常在运行中出现变形,越级指挥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越级指挥比较多的时候,就形成多头领导,因此导致绩效考核关系不明晰,上级说考核A,上级的上级说考核B,大家扯来扯去,扯不清楚。当领导为了这些事情扯皮打架的时候,员工就茫然了。长此以往的话,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就无从说起了。
第五个原则:服从的原则
服从的原则是指,当经理和下属发生争执的时候,下属应该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当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时候,员工先做事,在做事的过程再对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员工不要一开始就和上级纠缠,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对,总是认为上级的思路有问题,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使得事情被拖延。
这一点在绩效考核体系推行的时候也体现得比较明显。在上下级讨论考核指标的时候,还没有等上级把话说,下级就扔过一句话,“不可能,根本完成不了,天方夜谭,明明就是老板一厢情愿” !
实际上,双方所处的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会有差异。作为上级,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认为需要增加销售渠道,需要提升渠道销量,而下属站在本岗位的立场,认为去年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领导的想法行不通。于是双方开始争论,各说各的理。
这就需要上下级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最后员工仍然没有理解上级的意图,那么先服从,先做事,在执行过程再进行调整。不管困难是什么,目标先要定下来,否则,大家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企业还怎么发展,战略还怎么落地?
第六个原则:相互服务的原则
现代企业,每个岗位都不是一座孤岛,都会和其他岗位发生紧密的关联,尤其是产供销这些传统部门,更是密不可分。那么在组织梳理的时候,要发现他们之间互相服务的状况,进行调整。
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产品交付及时率,不仅销售部门要考核,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同样要考核。当这些部门都承担这个考核指标的时候,大家才会对这个指标进行协作,就不会把一个部门考核成孤岛,通过考核使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更加紧密。
第七个原则:相互制约的原则
企业管理当中,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的情况经常发生,比如质检部门,既管质检又管生产,既制造质量,又检验质量,说来好笑,却比较常见,类似这样的职责要进行调整。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明确公司整体组织结构和各部门的岗位体系。
第二步:撰写部门职责汇编
在组织梳理的基础上,形成部门职责,这个工作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详述,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范例作为参考。
示例:某制造企业营销部职责
需要提示的是,这个工作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讨论,先分部门分别讨论,然后再把各个部门集合在一起进行一轮讨论,找出偏差进行纠正。
每个部门单独定的时候可能没有问题,而所有部门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业务紧密的部门会敏感地发现那些缺失的职责和描述不准确的职责。同时,大家在一起讨论一次,也加深彼此的理解,部门之间对彼此的定位和服务范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部门间加强协作很有好处。
第三步:进行岗位设计和调整
组织结构确定了,部门职责明确了,再往下走岗位设计了。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岗位的概念,和某些经理交流的时候,他们不会说哪个岗位干哪些事,而是说某某人干什么事,岗位管理非常混乱。
到底岗位名称叫什么?该怎么规范?每个岗位的管理汇报关系是什么,A岗位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同级是谁?每个岗位的人员编制是多少?哪些岗位是新增的?等等,这样内容需要通过岗位体系图进行确定,图2是某部门的岗位体系图示意。
第四步:撰写岗位说明书,明确职责和任职资格
当岗位体系讨论清楚以后,人力资源部就可以着手安排岗位说明书编写了。在编写之前仍然要做一个撰写培训,把岗位说明书编写的目的、意义、方法与工具教给大家,让上下级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撰写。
⑹ 优化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当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一是组织架构复承接企业制战略。企业战略不同,组织架构的模式和职能也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标管理的组织架构;
二是精简、高效原则。不要设很多部门,部门多了,经理阶层自然就多了,经理阶层多了,很多事情没有也就有了。当然也要考虑企业的现实和特殊情况。
三是组织架构很好的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组织架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快的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同时沟通协调信息传递顺畅及时,尽量避免多部门同时接触同一客户;
四是组织架构考虑管理单位和内控的要求。比如上市公司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央企业要考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银行要考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
⑺ 企业流程优化的原则是什么
联创世纪《公司来化运作实操班源》中的流程优化有五大原则,第一原则是优化改造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或者效率、效益不高的流程,或者在运营当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流程;第二原则是优化改造那些对企业运营非常重要、急需改造的流程;第三原则是经过优化改造的流程必须要有实际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第四原则是优化改造流程必须先易后难;第五原则是系统性和全面性,经过优化改造的流程必须要和未经过改造过的企业原有流程衔接紧密!
⑻ 优化组织机构的设计在依法治国中应当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我闯银行业组织机构优亿探讨
徐镇南崔华
(苏州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江苏苏州2巧021)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不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是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健问题。
所有制垄断是组织机构不合理的深层原因。组织机构改革仅仅依靠体制内力量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必
须引入外部力童,组织机构布局优化的思路是牢牢把握银行市场定位。
关健词:中国;银行体制;组织机构;优化;外部力量
【中圈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2一4034(2003)01一0044一03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从理论上说基本
属于高、中性的垄断竞争型。据1999年数据统计,
在资产、存款、贷款方面四大国有银行所占比重分
别为82.4%、83.2%和84.3%。但是我国银行业较
高的市场集中度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垄断利润,一
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组织机构不合理、规模不
经济。
一、国有银行组织机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专业银行体制是“三级管理,一级经
营”,营业机构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按行政机构
“对口”设立的,这种组织机构设置不利于整体规
模效益的提高。目前银行业组织机构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
1.组织机构不经济,盈利能力差。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现有的机构组织采用的是与行政区划对应的、多层次的分支行制。每家银行拥有的分支行从
3《XX)多个到50(刃多个不等,而且还有数量庞大
的分理处、储蓄所。在前些年的粗放经营时期,各
机构又普遍开设了许多营业网点,部分网点的效
益较差。这就形成国有商业银行中较严重的机构
不经济问题。其一,众多低效机构的存在增大了机
构总数,增加了运营成本。其二,资源不能有效地
分配,造成了银行效益进一步下降。由于低效机构
需要其他机构产出的补贴,资源不能集中到高效
机构中去,低效机构的存在也使得为达到一定产
出而需要的总的投资水平升高,造成投资效率的
下降。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
进步,银行机构的投入需求增大。而这种低效率、
高成本会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位,无力对所有机构同时增加投入,服务会相差悬
殊,发挥不了机构众多的优势。
表12000年四大银行全国机构和职工数统计
中中中国工商银行行中国农业银行行中国银行行中国建设银行行
机机构数数3167111505466612925552576777
职职工人数数
⑼ 行政组织结构优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建设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
第一,目标原则;
第二,价值原则;
第三,创新原则;
第四,参与原则;
第五,以人为中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