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优化原则
A. 管理学 人员配备的优化原则
人员配备的原则
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一)因事择人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二)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三)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四)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B. 在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中,组织整体优化的概念是什么
精益生产中组织整体优化的概念:
质量保证在技术上依靠自动化,在管理上依靠全面质最管理,现在依靠这两个原则,质量保证正转向组织整体优化,这也正是精益生产追求的基本目标。
人们在质量工作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想实现产品的优质必须有制造过程的优化。现在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制造过程优化必须有组织的整体优化。因此,近几年来,追求组织整体优化已成了质量工作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分析:要想实现组织整体优化,必须从四个方面做起,即优化经营过程、组织结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它们就是实施组织整体优化的四个手段。那么,精益生产中组织整体优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1、组织整体优化的战略要素
组织整体优化的战略要素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组织愿景、日标与战略;任务;关键成功因素与核心业绩指标;核心过程。从最高层的组织愿景逐层向下达到核心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其体的分解与细化过程。它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
①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组织的愿景、目标或战略为出发点,由此来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
②再针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来确定为实现组织目标和战略需要的条件,即确定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及与CSF相连的衡量指标,即关键业绩指标(KPI);
③然后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实现目标、战略和工作任务,既确定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和如何做这些事情,这就是确定核心过程。
2、实现组织整体优化的起点--自我评审
为了充分的理解经营过程并确定改进的机会,我们就需要对过程进行分析,过程分析会涉及到质量管理中的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分析的同时参照根据TQM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质量标准(如美国国家质量奖标准、欧洲质量奖标准、中国质量奖标准)或组织自有的标准进行自我评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对过程自我评审,找出薄弱环节,确定改进的机会,其中可能需要组织进行人力开发、人员培训和教育。对于确定出来的改进机会,肯定其有不同的过程特点,因此就需要确定各自的改进方式。
对于那些运行得相当不错的过程要进行持续的渐进性改进,而对于那些被认为进行得很糟的过程就必须对它们进行激进性的改进,包括审查和重新设计等,这就是进行经营过程再工程(BPR)改造。当然对所有形式的过程改造都必须经过业绩的衡量,衡量的结果将反馈到水平对比和战略要素中去,以利于新一轮的提高。
3、水平对比的核心作用
在实施组织整体优化的过程中,水平对比法从组织的日标和战略、过程分析、业绩的衡量三方面获得信息,与所确定的外部目标水平相比较,为确定改进的机会提供依据。因此,水平对比法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奠定了其在组织整体优化中核心实施手段的地位。
C. 企业管理学中组织六大原则是什么东东
组织六大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2、优化原则
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于外部环境,谋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均衡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应力求均衡,不能因为企业现阶段没有要求而合并部门和职能,在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要重新进行设计,一句话:职能不能没有,岗位可以合并。
4、重点原则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亦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要突出企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
5、人本原则
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前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未来几年对人力资源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切忌拿所谓先进的框架往企业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设岗,因岗找事。
6、适用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适应企业的执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习惯,使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执行起来时容易上手,而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进行设计,使企业为适应新的组织结构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D.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2、组织设计优化原则
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组织设计均衡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应力求均衡,不能因为企业现阶段没有要求而合并部门和职能,在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要重新进行设计,牢记一句话:职能不能没有,岗位可以合并。
4、组织设计重点原则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亦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要突出企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
5、组织设计人本原则
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前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未来几年对人力资源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切忌拿所谓先进的框架往企业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设岗,因岗找事。
6、组织设计适应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适应企业的执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习惯,使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执行起来容易上手,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进行设计,使企业为适应新的组织结构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7、组织设计强制原则
重新设计的组织结构必然会因企业内部认识上的不统一、权利重新划分、人事调整、责任明确且加重、考核细致并严厉等现象的产生而导致管理者和员工的消极抵制甚至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和企业老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采取召开预备会、邀请员工参与设计、舆论引导等手段,消除阻力。在最后实施时,必须强制执行,严厉惩罚一切违规行为,确保整体运行的有序性,某些被证明不适合企业的设计可在运行两三个月后再进行微调。
(4)组织优化原则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组织设计理论的工艺特性:
以企业的工艺技术特性来分,企业的类型可分为三种,即单件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是按照顾客的“订货”或“订做”进行生产,通常包括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如波音747飞机、大型电子计算机等。
单件小批生产由于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顾客“订货”或“订做”的,一般工艺装备都是通用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相当分散;
大批大量生产型企业一般都采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专用高效设备,产品种类少,一次生产的数量很多,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产品大部分已经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所以技术权力相对集中,比如自行车和汽车制造企业多属此类;
批量生产型企业是介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与大批量生产企业之间的一种类型,它的技术工艺特性也介于二者之间。
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在组织设计时,宜采用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宜利用相对集权的方式管理,组织设计时采用传统的原则,明确层次结构,职责范围;而对于批量生产企业。要灵活掌握集权与分权的界限,组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传统设计原则和动态设计原则。
E. 企业流程优化的原则是什么
联创世纪《公司来化运作实操班源》中的流程优化有五大原则,第一原则是优化改造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或者效率、效益不高的流程,或者在运营当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流程;第二原则是优化改造那些对企业运营非常重要、急需改造的流程;第三原则是经过优化改造的流程必须要有实际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第四原则是优化改造流程必须先易后难;第五原则是系统性和全面性,经过优化改造的流程必须要和未经过改造过的企业原有流程衔接紧密!
F.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其原则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应该为组织设计者所重视。组织设计的原则包含:
1、目标一致性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6、精干高效原则;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二、组织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2、优化原则。
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均衡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应力求均衡,不能因为企业现阶段没有要求而合并部门和职能,在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要重新进行设计,牢记一句话:职能不能没有,岗位可以合并。
4、重点原则。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亦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要突出企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
5、人本原则。
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前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未来几年对人力资源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切忌拿所谓先进的框架往企业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设岗,因岗找事。
6、适应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适应企业的执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习惯,使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执行起来容易上手,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进行设计,使企业为适应新的组织结构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7、强制原则。
重新设计的组织结构必然会因企业内部认识上的不统一、权利重新划分、人事调整、责任明确且加重、考核细致并严厉等现象的产生而导致管理者和员工的消极抵制甚至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和企业老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采取召开预备会、邀请员工参与设计、舆论引导等手段,消除阻力。在最后实施时,必须强制执行,严厉惩罚一切违规行为,确保整体运行的有序性,某些被证明不适合企业的设计可在运行两三个月后再进行微调。
G. 行政组织结构优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建设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
第一,目标原则;
第二,价值原则;
第三,创新原则;
第四,参与原则;
第五,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H. 求问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拔高原则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优化原则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均衡原则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应力求均衡,不能因为企业现阶段没有要求而合并部门和职能,在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要重新进行设计,牢记一句话:职能不能没有,岗位可以合并。
重点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亦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要突出企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
人本原则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前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未来几年对人力资源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切忌拿所谓先进的框架往企业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设岗,因岗找事。
适应原则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要适应企业的执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习惯,使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执行起来容易上手,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进行设计,使企业为适应新的组织结构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强制原则重新设计的组织结构必然会因企业内部认识上的不统一、权利重新划分、人事调整、责任明确且加重、考核细致并严厉等现象的产生而导致管理者和员工的消极抵制甚至反对。在最后实施时,必须强制执行,严厉惩罚一切违规行为,确保整体运行的有序性,某些被证明不适合企业的设计可在运行两三个月后再进行微调
I. 优化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当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一是组织架构复承接企业制战略。企业战略不同,组织架构的模式和职能也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标管理的组织架构;
二是精简、高效原则。不要设很多部门,部门多了,经理阶层自然就多了,经理阶层多了,很多事情没有也就有了。当然也要考虑企业的现实和特殊情况。
三是组织架构很好的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组织架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快的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同时沟通协调信息传递顺畅及时,尽量避免多部门同时接触同一客户;
四是组织架构考虑管理单位和内控的要求。比如上市公司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央企业要考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银行要考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
J. 如何提升组织架构优化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优化组织结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步:优化组织结构
在各部门填好组织梳理表之后,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讨论,组织结构的优化讨论是有原则的,人力资源部要在正式讨论之前,把这些原则讲清楚,让大家在共同的原则下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有经典的七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一个上级的原则?绩效考核的时候是一级考核一级,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绩效考当中,不能出现越级考核,更不能出现跨部门考核,人力资源部考核所有部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当一个员工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上级的时候,绩效考核是无法开展的。当你确定不了谁是员工的直接领导的时候,你也就无法确定考核人,当然,考核指标也就无法确定。
所以,在组织梳理表阶段一定要搞清楚组织中的管理汇报关系,谁指挥谁,谁管理谁,一定清楚明确。
第二个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责权一致?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责任大于权力的现象,分配给了员工职责,让员工承担做不好的责任,却没有赋予他开展工作的权力。
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当讨论到有责无权的指标的时候,员工肯定不会爽快承接。因为他知道,背负了这样的指标,就意味着被扣分,甚至被扣很多的分。至少在员工那里,还是非常看重分数的。
在做组织梳理的同时,要把那些责权不一致的工作梳理出来,并在公司层面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要么建立授权体系,把该属于员工的权力还给员工,要么建立员工培养计划,把员工的能力培养起来,使其具备被授权的能力。
第三个原则: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既无重叠又无空白?道理非常简单,企业运行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事情大家都在做,比如招聘工作,通常,人力资源部在招,销售部在招,生产车间也在招,比如采购工作,采购部、设备管理部、办公室等都有采购职能。这就是职责重叠。
随着企业发展,一些新职能被企业应用,但对于这些职能企业既无既往经验又无具体的人承担,就像本章案例1里的企业那样,非常重要的经营计划管理却没有人做。于是,这些工作经常被落到空里,出现了职责真空。
如果不把这些问题修正,在讨论考核指标的时候,重叠职责扯不清楚,空白的职责更找不到承担的人员。
第四个原则:逐级的原则
这是管理汇报关系的问题。一级指挥一级,逐级上报的管理汇报关系经常在运行中出现变形,越级指挥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越级指挥比较多的时候,就形成多头领导,因此导致绩效考核关系不明晰,上级说考核A,上级的上级说考核B,大家扯来扯去,扯不清楚。当领导为了这些事情扯皮打架的时候,员工就茫然了。长此以往的话,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就无从说起了。
第五个原则:服从的原则
服从的原则是指,当经理和下属发生争执的时候,下属应该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当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时候,员工先做事,在做事的过程再对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员工不要一开始就和上级纠缠,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对,总是认为上级的思路有问题,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使得事情被拖延。
这一点在绩效考核体系推行的时候也体现得比较明显。在上下级讨论考核指标的时候,还没有等上级把话说,下级就扔过一句话,“不可能,根本完成不了,天方夜谭,明明就是老板一厢情愿” !
实际上,双方所处的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会有差异。作为上级,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认为需要增加销售渠道,需要提升渠道销量,而下属站在本岗位的立场,认为去年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领导的想法行不通。于是双方开始争论,各说各的理。
这就需要上下级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最后员工仍然没有理解上级的意图,那么先服从,先做事,在执行过程再进行调整。不管困难是什么,目标先要定下来,否则,大家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企业还怎么发展,战略还怎么落地?
第六个原则:相互服务的原则
现代企业,每个岗位都不是一座孤岛,都会和其他岗位发生紧密的关联,尤其是产供销这些传统部门,更是密不可分。那么在组织梳理的时候,要发现他们之间互相服务的状况,进行调整。
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产品交付及时率,不仅销售部门要考核,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同样要考核。当这些部门都承担这个考核指标的时候,大家才会对这个指标进行协作,就不会把一个部门考核成孤岛,通过考核使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更加紧密。
第七个原则:相互制约的原则
企业管理当中,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的情况经常发生,比如质检部门,既管质检又管生产,既制造质量,又检验质量,说来好笑,却比较常见,类似这样的职责要进行调整。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明确公司整体组织结构和各部门的岗位体系。
第二步:撰写部门职责汇编
在组织梳理的基础上,形成部门职责,这个工作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详述,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范例作为参考。
示例:某制造企业营销部职责
需要提示的是,这个工作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讨论,先分部门分别讨论,然后再把各个部门集合在一起进行一轮讨论,找出偏差进行纠正。
每个部门单独定的时候可能没有问题,而所有部门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业务紧密的部门会敏感地发现那些缺失的职责和描述不准确的职责。同时,大家在一起讨论一次,也加深彼此的理解,部门之间对彼此的定位和服务范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部门间加强协作很有好处。
第三步:进行岗位设计和调整
组织结构确定了,部门职责明确了,再往下走岗位设计了。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岗位的概念,和某些经理交流的时候,他们不会说哪个岗位干哪些事,而是说某某人干什么事,岗位管理非常混乱。
到底岗位名称叫什么?该怎么规范?每个岗位的管理汇报关系是什么,A岗位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同级是谁?每个岗位的人员编制是多少?哪些岗位是新增的?等等,这样内容需要通过岗位体系图进行确定,图2是某部门的岗位体系图示意。
第四步:撰写岗位说明书,明确职责和任职资格
当岗位体系讨论清楚以后,人力资源部就可以着手安排岗位说明书编写了。在编写之前仍然要做一个撰写培训,把岗位说明书编写的目的、意义、方法与工具教给大家,让上下级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