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最优化
『壹』 <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由谁提出
巴班斯基——————————参考资料: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版以罗斯托夫权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巴班斯基在此基础上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此后,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并在《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
『贰』 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哪里jiangde
最优化,永远的教学追求
——读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
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卓有影响的教学思
想。事实上,人们进行每项活动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最优化”。在教学
活动中,
“最优化”
更应成为我们自觉的、
不懈的追求。
任何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也无不着意于教学最优化———用最适当的教学时间,
通过科学的方法策略,
赢
取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活动承载的特定任务。
近读巴班斯
基经典之作《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深感受益匪浅。
『叁』 简答题 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含义是什么
教育过程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发展。
『肆』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书籍介绍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作者:(苏)巴班斯基著
出版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字数:260000
页码:权270
版次:2
装帧:平装 序言第一章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教学过程及其基本成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过程中的结构联系
四、教学原则
五、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型式及其心理学和教学论观点的剖析
第二章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三、选择教学过程最优结构在方法论上的要求
四、选择教学过程最优结构的方法
第三章对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活动中的典型困难的分析
一、研究教师工作的大纲
二、教师工作中典型的缺点和困难
第四章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条件
一、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科学教学法训练
二、改进研究学生的方法
三、保证应有的教学物质条件、卫生条件和精神心理条件
第五章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措施
一、成绩不良原因的研究计划
二、学生成绩不良的典型原因的分析
三、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措施的说明
四、克服学生不良成绩的途径
第六章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结束语参考文献
『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
『陆』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柒』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我受益非浅,《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书所倡导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有其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关键是什么呢?通过阅读和反思,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要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采取下列的行动,这些行动,综合起来,就是教学内容最优化的程序。
1、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在内容中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这是教学内容现实化的一个方面。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这正符合最优化的目的。
2、从完整选择出来的内容中找出最主要的、基本的、最本质的内容。以便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在练在这些教学内容上。
3、进行学科间协调是课堂教学内容最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学科之间教材不协调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降低教学效率,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还会有一些恶劣后果,一方面是教材过多重复,另一方面又很少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学科的材料,依靠这些材料,本来是可以简化教学,加速获得所期望的成果,读后感《《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在解释某些概念时,学科之间不能协调一致,有碍于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使他们不能理解不同学科应用一些概念的特点。
4、按照可能规定给该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安排教学(一节课或几节课)的内容,教师必须确定新授教学内容的每一部分所需时间,如果发现,讲授参与性和例证性材料的时间不够,那就从中选出最必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余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
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选择对一节课来说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但是,这种选择却有习时、甚至在下一课提问学生时,把注意力集中很大困难,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各种方法都用”、“平均使用”的办法来使用教学方法,或者主要采用“流行”的方法,这都不利于方法的最优组合。
要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方法,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有效地运用其中的每种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我们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精彩。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选择和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配合运用各种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能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当然,在多样化方面应该适度,以免使教学成为不断变换活动形式的万花筒,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切不可机械地搬用各种方法,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对教育来说,需要的并不是大量时间,而是合理地使用少量时间。他的这一明智想法,以及通过我们今天的实践,都有令人信服的证明:坚决改进研究学生的实践,是研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最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而且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秀的教师善于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的阵地不仅是在课堂,也可以是在户外,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到乡村去郊游、到农村去实践,等等。
教师真正的技巧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具有的禀赋和才干。纯朴的作风、机敏的手法、有分寸的情感等,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各位老师,让我们把现代化和最优化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潜力,使教学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让我们设计出最优化的壮丽大厦。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捌』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
(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
(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
(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五)区别对待学生;
(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指出,这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具体性的学说为依据的。“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过去看来是最优的,现在则未必仍然最优;同样,现在看来是最优的,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考虑现有的各种条件、各种方法,科学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组织最佳的教学方案。巴班斯基认为它是一种有目标的科学的控制行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
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巴班斯基在这里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他认为“如果不确定最优化的标准也就不能谈什么最优值”,也就无法判定是否最优。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巴班斯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心理的、控制的三方面因素统一,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最后的评价的时候,都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目的和任务方面,他认为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教养、教育、发展这样三个方面的任务。目的和任务的教养性方面,是指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教育性的目的,包括完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不可分割的任务,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性目的主要是要求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并培养学习活动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禀赋等。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方面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在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都必须符合教学的三方面目的与任务;必须突出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和减轻学生的负担;要考虑相邻学科间的联系,相互协调,以避免教学的重复,并考虑补充最新的资料;此外还要根据班级、学生间的差别区别对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不同分量的学习内容等。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最优化,总的原则仍然是综合考虑目的、任务、师生的条件等等因素之后来加以选定。巴班斯基仍然肯定班级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同时也认为必须区分面向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三种工作形式,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在具体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将三者结合起来运行。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三类: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四)组织和实施的方法
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他要求在具体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六条基本准则: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必须考虑学生及班集体学习的可能性;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规定的时限;必须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六条准则中,第一条中所提出的教学规律性和教学原则是总纲。
(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关于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认为过去的教学论偏重于对教学原则的论述,而对教学规律的分析不足,研究得很不够。但教学原则是来自于教学规律的,所以,对后者的忽视不利于对教学原则的阐述和理解。
按照巴班斯基的论述,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他认为有9条具有普遍性的教学规律,并可从中引申出11条教学原则。
1、教学和教育过程受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这一社会对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需要,制约着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与整个教养、教育和一般发展过程相联系、相统一。由这两条规律可以引申出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学与生活及工作实践相联系的原则。
3、教学过程依存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包括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由此引申出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4、教学过程依存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即物质的、卫生的、道德心理的、审美的条件以及必要的时间条件。由此可引申出为教学创设必要条件的原则。
5、教学过程内部教与学是相互联系、辩证地相结合的。由这条规律可引申出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6、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任务。这条规律可引申出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和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反映在前述教学的目的性、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教学的科学性等原则上。
7、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和内容。由此得到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8、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从而得出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的原则。
9、教学过程中所有成分相互联系,保证了相应条件下取得巩固的、可理解的、积极的教学效果。由此得到教学结果的巩固性、理解性和实效性原则。
巴班斯基还为上述11条教学原则的贯彻执行拟定了更为详细的17条教学规则。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六)教学评价
他指出:关于效果,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依据品德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的成果;关于质量高低和时间的消耗量,主要是依据国家提出的目的、任务及其他规定。例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规定相符合的程度,以及与现行学校卫生标准相符合的程度,等等。此外,还要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来看待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关于精力耗费的多少,由于目前没有直接的评测方法,
巴班斯基主张用折算的办法,或者用间接的观测法。如果既定的任务是在科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那么为此消耗的精力可以认为是最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