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稻怎么施肥

问:在南方既有单季稻又有双季稻,该怎样合理施肥?

专家:单季稻的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一般要生长90~120天,亩产500公斤以上。因此施肥量相对较高,但基肥氮的比例相对较低,约占50%左右,而且分蘖肥和孕穗肥并重。

具体施肥方案是:基肥亩施尿素8~12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也可以施用复混肥,亩施30~40公斤。基肥在插秧前整地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插秧后10~15天施入分蘖肥,亩施尿素8~10公斤,插秧后35~40天施孕穗肥,亩施尿素10~12公斤或碳铵25~35公斤。

问:单季稻是指一年只种一茬的水稻,那么双季稻又该怎样施肥呢?

专家:双季稻又分前茬早稻和后茬晚稻。在施肥上要注意两点:一是把两茬作为一个整体,将磷肥主要给前茬,钾肥主要给后茬。二是与单季稻相比,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一般不超过90天,产量较低,亩产多为400~500公斤。所以施肥量比单季稻少。由于生育期短,养分吸收高峰相对集中而且提前,所以要重施基肥和前期追肥。孕穗肥可以适当少施,或只喷施一些叶面肥。具体方案是: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25公斤,氯化钾8~12公斤。插秧后10~15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5~10公斤或碳铵15~25公斤。插秧后30~35天,酌情施孕穗肥,亩施尿素3~5公斤,或者喷施两次叶面肥,叶面肥浓度:尿素0.5%至1%,磷酸二氢钾0.2%~0.3%。

问: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七八月份高温多雨,正值水稻籽粒形成期,对水稻生长和施肥是否有影响?

专家:连续高温多雨影响水稻灌浆,籽粒不饱满,产生“高温逼熟”现象。这不仅造成减产,而且会降低稻米品质。阴雨连天还可能将施在稻田的肥料冲走和产生病虫害。对此建议采取四点对策:首先,连续喷施几次叶面肥,一则可使水稻降温,二则可补充流失的养分。二是加强水分管理,对刚施肥的稻田,要防止跑水;对可能淹没水稻的田块要及时排水;对水稻收后改为旱作的田块,要疏通沟渠,防止田间积水。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四是选择适宜生育期的水稻品种。在双季稻区,早稻宜选择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晚稻宜在前茬稻适时早播的基础上,选择中、晚熟品种,以便将早、晚稻的齐穗期分别控制在六月底前后和九月初,躲过七八月份高温多雨天气。

⑵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

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千克,需吸收纯氮6.7~15.8千克,纯磷3.9~8.1千克,纯钾9.6~26.7千克。水稻是需氮素较多的作物,对氮的吸收是从返青后开始逐渐增加的,分蘖盛期达到需肥高峰期,为促进早生快发,应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水稻追肥的原则是少吃多餐,即追施分蘖肥和穗粒肥,分蘖肥的追施时间是在插秧后7~10天,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30千克左右,抽穗前进入8~10叶期,幼穗开始分化,开始追施穗肥,穗肥可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左右,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数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露尖时施用其余穗肥;后期还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

⑶ 水稻怎样施肥

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水稻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水稻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水稻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3)稻田优化施肥扩展阅读: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⑷ 水稻施肥需要注意什么

(1)不要雨天施肥,闷热天气、高温季节谨慎施肥,防止肥料在池塘中大量积累造成水体缺氧。

(2)水质发浑、鱼病暴发期间谨慎施肥。

(3)一次性施肥不能过量,尤其是溶解氧较低的时候。

(4)施肥后不能抽调表层水。

(5)注意水体的pH,不能盲目混用酸性肥料和碱性肥料,如生石灰和过磷酸钙。

(6)不要单施化肥,要求氮、磷、钾比例为4∶4∶2。

⑸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

水稻施肥方法有冲施和喷施,不过我这用的喷施较多,因为我用对了个好肥料,朋友介绍的摩尔水溶肥喷的时候加8增效剂,还别说,喷到叶子上湿润很长时间,上面说的几秒吸收,用了好几次,长势确实是好很

⑹ 目前,水稻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哪些

水稻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两种。插秧前结合水耙地时施肥统称基肥,过去以农家有机肥为主,现在是有机肥和化肥同时施用。插秧后施肥,统称追肥,有返青肥(可以省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

(1)基肥。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田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物理性质;二是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水平,满足水稻插秧后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三是调节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供应,保证土壤持续不断地供给水稻各生育时期所需的养分。高产水稻基本苗较少,要求分蘖成穗率高,这就要求土壤能为水稻前期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北方稻区生育期短,春季气温低,施足基肥尤为重要。基肥多以肥效稳长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就肥料种类而言,除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外,还包括化学肥料中磷肥的全部或大部、氮肥和钾肥的一部分。基肥施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全层施肥。全层施肥有两种形式,一是泡田前全层施肥法,即在泡田前将肥料撒施田面,然后泡田耙地。最好结合旋耕,将肥料混入耕层7~10厘米,然后泡田、拉板整平;二是泡田后全层施肥法,即在泡田并经初平后撒施肥料,再进行水耙使肥料混合于耕层中,然后拉板整平。全层施肥的特点是肥效长,肥劲稳。由于肥料均匀分布于耕层,可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增加养分吸收量。全层施肥还可减少肥料损失,提高利用率,尤其是对碳酸氢铵等挥发性氮肥效果更为明显。当基肥施用量较高时,可以大部分全层施用,小部分作铺肥施用,效果更好。

② 铺肥。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均匀撒施田面,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表层中,是目前北方稻区基肥的主要施用方法。铺肥的特点是肥效快,有利提早返青及分蘖,肥效亦较长,可达45天左右。基肥数量较少时以铺肥为宜,施肥后在土壤沉淀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早插秧,以减少肥料损失。

③ 翻前深施。在秋翻或春翻前将肥料撒施田面,翻地时将肥料翻扣于深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的结果,这种施肥方法氮肥利用率高达75%,肥效长。但是由于施肥部位较深,故初期肥效较差,在施用量较多时,不利中后期调控,甚至会导致贪青晚熟。因此,一方面应与铺肥相结合,一方面应控制施用量。漏水田翻前深施肥料损失大。

(2)追肥。移栽水稻插秧后施用的肥料统称追肥,包括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① 分蘖肥。插秧后不久(一般3~15天)施用的肥料称为分蘖肥。分蘖期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决定期,又是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分蘖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尽早达到预期穗数,这一点对北方寒冷稻区尤为重要。分蘖肥的施用要适时适量,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同时,还应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形成大穗,提高成穗率,并防止穗分化或拔节前氮素过剩。

分蘖肥一般在插秧后5~10天,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首先,这是因为分蘖肥肥效约为20天,与有效分蘖期基本一致。其次,n叶露尖时插秧,最易成穗的是n-1和n节上的分蘖,然后是n-2和n+1节上的分蘖,此时追肥正好促进这些节位上的分蘖。再次,经过10天左右的吸肥和生长,可以根据叶色、出叶速度等判断土壤和基肥养分供应情况,决定施肥量。当生育期较短或插秧晚时,这时施肥促进形成的分蘖在拔节前已来不及形成3片叶,所以分蘖肥应提早到插秧后3~7天施用。前已述及,拔节时叶片数越多分蘖成穗把握越大,越容易形成大穗,因此分蘖肥宜早不宜晚,但应注意及时控制,防止群体过大。

② 穗肥。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的时期,对结实率及千粒重亦有较大影响,此期施肥的目标是:第一,形成足够的库容,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第二,形成理想株形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为抽穗后灌浆物质的生产奠定基础;第三,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

每穗颖花数等于分化颖花数与退化颖花数之差。增加分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是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其中穗分化前后的3天最有效。减少退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为穗分化后7~14天。前者称为促花肥,后者称为保花肥。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多为衔接型或重叠型,即幼穗分化早于拔节或同步进行,施促花肥虽然有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根据器官同伸规律,也会使无效分蘖增多,促进基部节间和上位叶片的伸长,故此期施肥应慎重,不出现明显缺肥,一般不施肥。保花肥一般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此时水稻分蘖已停止,基部节间长度和上部叶片已经定型,施肥对群体结构和生育进程影响较小,是施用穗肥的适宜时期。应该指出,不同品种对促花肥的反应不一样,对于像沈农91号耐肥抗倒伏性强,上位叶片和穗子较短而直立的品种,适量施用促花肥还是有利的。

③ 粒肥。粒肥是指抽穗至齐穗期的追肥。对叶色黄、植株含氮量偏低(1.2%以下)、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稻田,应酌情施用粒肥。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光合速率,防止根、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如果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盲目施用粒肥,会造成氮素浓度过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导致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而且容易发生病虫害。有些地区抽穗后用飞机喷施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实际上也是起到粒肥的作用。

系统应用水稻吨田宝可以提高基肥和追肥的利用率。

⑺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一)
. 一、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或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3。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是什么?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三、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氮、磷、钾会发生什么变化?
淹水条件下氮的变化:水田土壤由于长期淹水,土层分化为两层,其性质很不相同,表面的一薄层为氧化层,厚度仅有数毫米,一般不超过10毫米,其下部为还原层。铵态氮肥或能转化成为铵态氮的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等,如施于表面的氧化层会受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酸离子不能为土壤胶粒所吸附,于是随水渗漏于下边的还原层,逐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成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气体氮逸失于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反硝化作用。
淹水土壤中磷的变化:水田土壤淹水后磷的供给能力高于非淹水土壤,施入淹水土壤中可溶性磷被固在土壤固相表面,浓度上升比较显著,而且受水田土壤的性质影响很大。淹水后有效磷的增加以磷A值(即土壤有效磷和施用磷肥之比)表示,富含磷酸铁的酸性土壤磷A值较高,而磷酸铁含量低的钙质土壤和腐殖土壤淹水后有效磷却没有增加。因此,土壤淹水后水溶性磷浓度增加,以含铁量低的钙质沙土最明显,含铁量低的酸性沙土次之,再次为近中性黏土,酸性铁质铝土最少。
淹水条件下钾的变化:淹水后土壤中可溶性二价铁离子和锰离子增加,同时将交换性钾置换进入土壤溶液,在某些条件下土壤中存在的过量亚铁离子,会与土壤中钾盐结合形成由K2SO4、F2SO4和水以不同比例组成的难溶性二价盐,从而降低了钾的有效性,铁吸收过多会妨碍钾的吸收。
四、水稻高产施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水稻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改良培肥土壤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1)氮肥、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产栽培条件下极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配合施用。
(2)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施肥量要适宜,配比合理,要根据不同的地块肥力不同,进行确定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
(3)高产施肥注意的事项。
①施足基肥。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②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
③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时期)时施,起到保花作用。
④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五、为什么水田强调多施有机肥料?
稻田连年种植,每年不但要从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和一定量的钙、镁、硫、铁等元素,而且还要吸收少量的氯、锌、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大约为氮的10倍,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被吸收,还有一部分被淋溶损失,仅靠无机肥料补充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必须实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直接为水稻提供各种丰富的养分,而且还能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使一部分有机质起腐殖化作用,合成土壤腐殖质,这对改善土壤物理性和结构,增加土壤胶体的数量与品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方面有很大效果。此外,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还可以使水田土壤部分迟效性磷、钾活化,并产生各种促进水稻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和维生素B和生长素。
六、化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是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水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硅、硫、钙、镁等。还需要少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如铁、锰、锌、钼、铜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这些营养元素土壤中不可能全部提供。因此,只能施化肥来补充不足部分的营养元素。例如根据15N示踪测定,从移栽到最高分蘖期的氮吸收量31%来自土壤氮,69%来自肥料。如果移栽后不能及时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就不能保证有效分蘖。所以说,化肥字水稻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合理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元素,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提高产量;不同阶段施用化肥可以增强水稻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质量,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七、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水稻体内的核酸、磷脂、叶绿素及植物激素,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重要物质也都含有氮,所以氮素对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对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氮素还与颖花分化及退化有密切关系,一般适量施用氮素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形成较多的同化产物,促进颖花的分化并使颖壳体积加大,从而可增颖果的内容量,便于提高谷重。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氮素过多时叶片拉长下披,叶色浓绿,茎徒长,无效分蘖增加,容易生育过度繁茂,致使透光不良,结实率下降,成熟延迟,加重后期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见解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磷参与能量的代谢,存在于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因此磷在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发育上是不可缺少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更为重要。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以下。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量也就相应增加。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适量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产生根腐病,叶色边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严重缺钾是,首先在叶片尖端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茎部变软,株高伸长受到抑制。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缺钾症先从下部叶片出现。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阴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生育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八、主要微量元素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硫:水稻体内含硫(SO2)量约为0.2%-1.0%,水稻吸收利用的主要是硫酸盐,也可以吸收亚硫酸盐和部分含硫的氨基酸。水稻体内硫素和氮素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稻株缺硫可破坏蛋白质正常代谢,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缺硫时植株矮小、叶小,初期色变淡。严重缺乏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茎叶变黄甚至枯死,分蘖少。根系缺硫反映尤其敏感,当地上部还未明显呈现褐色斑点时根系生长已表现不正常。土壤中含硫过多时,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为硫化氢可毒害稻根,发生跟腐病。
钙:水稻茎叶中含钙(CaO)量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约60%的钙集中于细胞壁。缺钙时稻株略矮,下部叶尖端变白,后转为黑褐色,叶子不能展开,生长点死亡,根短,根尖为褐色。
镁:水稻茎叶中含镁(MgO)为0.5%-1.2%,穗部含量低。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镁时叶片柔软呈波纹状,叶脉黄绿色,从叶尖先枯死,症状从老叶开始。孕穗期前保证充足的镁素营养特别重要。
铁:水稻体内含铁较低,叶片中含量为200-400毫克/千克,老页比嫩页要高,其中相当部分是集中于叶绿体内。铁参与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影响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出现失绿症,缺铁现象先从幼叶开始,而老叶仍属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不缺铁。在酸性和长期渍水土壤中铁多被还原成溶解度大的亚铁,如水稻大量吸收会发生亚铁中毒。
锰:锰是水稻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嫩叶中含500毫克/千克,老叶可达16000毫克/千克。锰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并能增强淀粉酶的活力。叶绿素中虽不含有锰,但锰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锰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强度显著受到抑制。正常生育的稻株体内铁和锰之间能保持一定平衡,缺锰则亚铁含量增高,引起亚铁中毒产生失绿现象。当体内含锰量高而亚铁浓度低时,也会由于缺铁产生失绿现象,缺锰植株矮,分蘖少,叶窄而短,严重退绿,先呈黄绿色,后出现深棕色斑点,继之坏死,嫩叶最重。
锌:锌在生长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叶绿素的合成。水稻叶干重的含锌量低限为15毫克/千克。缺锌时叶呈淡绿色,嫩叶基部变黄,叶尖较轻,严重时叶中脉变白稻株顶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蘖少,出叶周期拖长,叶尖内卷,老叶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锌土壤上施锌,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促进生长和提高有效分蘖数,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钼:钼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参加稻体内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铝、锰离子的毒害作用,促进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认为水稻植株含钼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缺钼叶变黄绿色,部分叶片发生扭曲,老叶尖端褪绿,逐渐干枯,分蘖少,秕粒多,产量下降。
铜:铜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所以它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稻株对铜的需要量极微。缺铜时嫩叶初成青绿色,以后叶尖褪绿,变成黄白色,继之形成棕色枯斑,新叶不能展开,生育推迟。
硼:水稻对硼的需要量极少,硼对氮的代谢和吸收养分上哟促进作用。例如以0.01%硼溶液处理弱光下生长的稻株,测出硼有促进养分向穗部运送的作用,能减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缺硼时生长点细胞分化受阻,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受精能力,秕粒多,稻株矮小,叶呈深绿色叶中部或尖端处有黄白色斑点,严重时生长点死亡。
九、硅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上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伸出角度小,叶成直立型,叶片受光姿态好,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硅酸的存在还能增强根部氧化力,能使可溶性的二价铁或锰在根表面氧化沉积,不至于因过量吸收而中毒。同时,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用硅酸,水稻同化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从而稀释植物体内氮的浓度,表现为增强耐氮性。施硅酸肥料还可以促使磷向穗部转移。
缺硅水稻体内的可溶性氮和糖类增加,容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减弱抗病能力。还有的研究认为,茎叶中的硅酸化合物能对病原菌呈现某种毒性而减少危害。水稻生殖生长期如不能满足硅酸的供应,则易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严重时变成白穗。
十、水田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百分数称为肥料吸收利用率。水田主要肥料的利用率如下:
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化肥表施的利用率分别为硫酸铵45.4%,尿素34.8%,碳酸氢铵26.8%。施入土壤中氮素的去向可分水稻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部分。氮肥在稻田的损失,一是反硝化过程,损失约10%-15%,最高可达20%左右;二是施用方法不当,铵态氮通过挥发损失可达5%-50%;三是随水淋失,例如施入稻田的尿素,一般经过两三天水解后转化为铵根离子才能被水稻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若在24小时内排水,氮素损失量可达10%-20%;四是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除被土壤胶体吸附外,还有10%左右被黏土矿物固定难以释放。
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平均为14%明显低于氮肥,主要是因为施入土壤中的磷很快和土壤中的铁、铝、钙结合成难溶性磷酸盐(称化学固定作用)。这种固定作用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减少淋洗作用引起的损失,被固定的一部分磷素是弱酸溶性,可供第二年作物吸收利用。稻田在淹水条件下有助于磷素的释放,所以水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比相应的旱田土壤高。
钾肥的利用率:由于土壤黏土矿物类型、水分状况和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对钾的固定量差别很大,一般可在11%-77%之间。钾的固定可以减少淋溶损失,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重新释放出来,通常是干湿交替作用频繁、PH升高,钾的固定量增加。
土壤中钾的消耗主要是水稻吸收和淋失,而钾的补给主要来自于肥料,降雨带来少量的钾,另外残留于土壤中的根茬补充一定的钾。总的来看,土壤中钾的移动性小于硝态氮而大于磷,所以也有一定的淋失量,钾的当年利用率一般为50%-60%。
十一、生产600千克稻谷需要氮、磷、钾三要素是多少?
水稻生产600千克稻谷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数量,因不同稻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论在北方不同生态区,还是同一省内不同稻区,大都是随产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生产600千克稻谷一般需要纯氮8.93千克,五氧化二磷6.90千克,氧化钾16.44千克,三要素之比为1:0.77:1.84。
十二、怎样计算和确定每667平方米化肥的施用数量?
施肥量的计算要根据品种、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类型等综合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化肥施用量=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有机肥供肥量/肥料含养分百分率(%)×肥料利用率(%)
式中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每667平方米计划产量(千克)×一千克稻谷需要的营养元素量
土壤供应肥量=无肥区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有机肥供肥量=每667平方米施用量(千克)×含氮量(%)×利用率(%)
一般有机肥含氮量为0.5%,利用率氮为25%,磷为25%,钾为50%,化肥利用率一般氮40%,磷15%,钾50%。
十三、怎样提高水田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的损失有多种途径,但除氮的挥发损失外,都是通过硝化作用产生的,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主要是以防止铵的硝化为主。
(1)深层施肥。把铵态氮肥或尿素深施到3-5厘米深的还原层中,铵离子为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还原层中避免肥料在氧化层进行硝化作用,以提高氮的利用率。深层施肥可分成球肥深施、全层深施和液肥深施。
(2)氮肥增效剂。又称硝化抑制剂,即使用化学制剂来抑制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以减少脱氮的损失。目前我国的主要氮肥增效剂有西吡、吡啶等

⑻ 什么是水稻如何高产施肥

水稻高产的施肥方法:
平衡施肥有效解决水稻高产难题。有机肥料与化肥科学搭配,水稻增产效果最佳,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肥地力,改善稻米品质作用,一般施肥应该增氮、补钾、稳磷、添锌为基本原则。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一亩地施用纯氮10~14千克,氮磷钾配合比为2:1:1,水稻专用肥一般一亩施用100斤肥,并补充施用农家有机肥1500~2000公斤肥。一般采用减前增后,增大微量肥用量的施肥原则。一般氮肥用量底肥:分蘖肥:穗肥按照5:3:2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分蘖肥在移栽7~20天内分两次追施。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或抽穗前20天施用,进入齐穗期后根据叶苗的实际情况追肥。
实现大面积水稻产量的提高,实现高产与优质、高效、节水、保护环境及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必须依靠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改进早配技术,挖掘品种潜力。根据生态条件,耕作制度以及品种特性,对水稻高产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规范移植、科学管理、结合病虫防治到适时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

⑼ 水稻钾肥什么时候施肥最好

水稻钾肥最好的施肥两个阶段,一是插秧20天后施一次,对禾长势有利;二是快收割前15天,对谷粒饱满有利的。

⑽ 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方法,怎么施肥,施什么肥,施肥

水稻在南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物,但每个地方由于环境不一样,施肥料时间也应区别对待,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字:适时。
1、早施分蘖肥:一般在秧苗返青后5~7天,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7~10公斤,以促进早分蘖,增加亩穗数。
2、稳施穗肥:在拔节期前后,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10~15公斤,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饱粒重。
3、补施粒肥: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稻田,可亩追施高氮复合肥4~5公斤,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公斤,以防早衰,提高产量。
要满足水稻生育期的基本营养,必须按高产攻关目标产量的需肥量施足底肥,奠定高产基础。 底肥一是能够改良土壤。施足以猪牛粪等有机肥为主的底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庞大根系的形成,使水稻根深叶茂,健壮生长;二是可促进禾苗早发。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当比例的氮、磷、钾速效化肥,禾苗开始发新根就有养分供应,有利于禾苗早生快发;三是有机肥的肥效持续时间长,能保持禾苗中、后期稳健生长,不脱肥早衰。
底肥的施用量,因品种的需肥水平和目标产量而定。底肥的施用方法是采取全层深施的办法。猪牛粪等有机肥撒施均匀犁翻下去,几种化肥混合拌匀打坯深施60%,耙一次后面施40%,做到全层有肥,泥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