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鉴于目标模式在实践中呈现的难以逾越的局限性,为了使教育目标具有意义,须将目标当作程序原则,而不能视之为终极目标。所谓程序原则,是指课程设计者(教师)的价值观会指导其在教学程序中的作为。因此,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不宜从详细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先详述程序原则与过程,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此即所谓“过程模式”,以过程或程序,而不以目标或内容为焦点。它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换句话说,这种模式主张,课程开发应从那些具有价值的知识中挑选出能够体现这些知识的内容,这些选择出来的内容,能够代表这种知识当中最重要的过程、最关键的概念和该知识中固有的那些标准。学生所取得的最终结果不是按照行为事先确定的,而是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在该知识形式中的标准来加以评价。

『贰』 完整的课程开发包括哪些环节/内容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叁』 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行业通用步骤:
1、选题--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2、调研
3、素材准备
4、资料分析
5、课程大纲制作--核心
6、课程内容编写--关键
7、补充素材
8、PPT制作

我自己的步骤:
1、编写课程研发时间进度表(什么时候完成思路,什么时候完成大纲,什么时候完成素材的搜集及准备,什么时候完成内容编写,什么时候完成课件制作)--这是第一步,而且自认为很实用
2、思路---核心(课程的亮点在哪里?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啥就写下来)
3、大纲---关键(对思路进行粗加工,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补充)
4、素材
5、内容编写
6、PPT课件制作
课程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这样可以确保高效完成,而不是东整整,西弄弄。这是自己开发70多门课程的一点感悟,不一定适合,但可以作为借鉴。

『肆』 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是:

1、确定课程目标,培训是要来解决问题的。任何一堂课程都需要占用培训师、管理者和员工大量的时间。

2、写课纲。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写作文提纲,那时候迫于时间的压力或者由于懒惰,很少有人愿意写课纲,但是当准备课程的时候发现,必须要写课纲。

3、搜集内容。搜集内容部分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精品课程甚至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搜集和整理内容。内容是课程的灵魂,能够实现课程目标取决于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内容的搜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对于培训师的关系相当于剑与侠客的关系,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课堂上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讲不代表没有,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做到将深厚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讲,并且将理论能够融入到实践中。其次要搜集的是录音和视频、案例等能够证明论点的形式内容。论点是知识,而录音和视频、案例等都是佐证,是能够更加好的说明论点的。所选取的案例、录音和视频等必须要有贴近性,恰当性。越接近工作实际的案例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便员工理解。
4、形式设计。一般的课程和精品课程所差的有两点:一点是内容的实用性,方法的可行性;一点是表现的形式。

『伍』 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陆』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3、拟定目标

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

4、设计方案

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

5、讨论与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

6、评价与修订

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面,能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

(6)课程开发步骤扩展阅读

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柒』 如何撰写学校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注意: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程序
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课程经验,这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在其中更是担负着直接的责任。
在实施新方案以后,试完全抱着“执行”的态度是很难行得通的。
学校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来。
但是改革应当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过程,不同的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开发的“范围”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能只涉及“部分课程”,也可能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
其中的尺度应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定。
即使是对全部课程进行开发,也可以在开发的深度上有所侧重,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一个先后、主次等顺序上的安排。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开发的“行为”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采用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新编、整合等不同的行为方式。
“选择”,就是采用拿来的方式引进某一门课程或科目、活动;
“改编”,就是对原有的或拿来的课程做一些调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
“补充”,就是在保持某一课程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
“拓展”,就是对原有或拿来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进行提升;
“新编”,就是对某一门课程或活动进行完全的开发;
“整合”,就是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
这些不同的开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水平和效果上的差异。
用哪一种方式对学校里的课程进行开发,应该体现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那么,它无非包括这样一些程度和步骤:
1.建立组织——领导和组织开发工作,让一部分教师率先参与研究和准备。
2.动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共同组织,让课程开发成为所有人的事业。
3.形成核心价值——在学校层面表达教育者的核心教育理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个环节的工作。
事实上,教育者关于“教育”、“学生”、“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
比如,与传统的关于人的素养、智能的理解不同,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结构模型,认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在语言、逻辑与推理、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方面,有不同的智能表现和潜质。
台湾某小学在“整合”全校的课程时,就是依据这个关于“人”的核心理念展开了本校的课程框架。
4.学生需求评估——通过正式的渠道而不是主观判断,了解学生、家长以至社区对学校课程的需要情况。
5.资源评估——在自然探究、社会亲近、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网络资源的基本列表。
6.形成课程规划——对全校的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设计,并使它在全校发挥法规的效力。
7.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志愿参与者等)理解课程框架,并掌握基本的实施技能,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
8.过程调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9.总结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经验、困难形成判断。
10.改进——开始进行第二轮的开发活动。
二、校本课程的整体结构
过去,往往习惯于采用“堆垒”的方式设置学校里的课程,觉得什么课程重要,就开设什么课程,觉得什么活动过时了,就把什么活动拿掉。
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教育者对于“教什么、怎么教”这个课程问题的整体见解,使整个课程结构显得很散乱,并因此而减低了学校教育的总体效果。
使全校的课程结构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无法回避的任务。
所谓结构化,就是从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出发,使所有的课程内容形成逻辑联系。
结构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操作:板块设计、层次设计和年级设计。

『捌』 园本课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通常,课程开发的形式有自主式开发、合作式开发与外包式开发,其中合作式开发形式较多采用,自
主式开发对培训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积累,同时更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
实践经验的沉淀。
合作式开发因选择合作方进行课程开发,
培训部门主要是负责项目管理及过程监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