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雷军
❶ 互联网思维雷军和逻辑思维的区别
区别在于用户不一样,产品不一样,服务理念不一样。
❷ 雷军是对互联网的发展有贡献吗
雷军是把互联网思维用到极致的人,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
❸ “和王健林不是朋友、学习雷军互联网思维”董明珠有多“毒舌”
董明珠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对自己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并且能够看透很多企业家的心思做,所以才会如此毒舌。王健林,雷军等人的理念一直是董明珠所不认可的,这与她自己的发展理念不同,所以董明珠对自己的理念非常的自信,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如此毒舌,攻击王健林,雷军等人的原因。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8年小米实现营收1749亿元,而格力营收高达2000亿元。日前,在中国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董明珠曾表示这10亿她不要了,但这赌约还可以续期5年,雷军勉强表示:可以试一下。不过,在此次节目中董明珠坦言,这不是她和雷军的赌约,也不是她的胜利,而是实体经济的胜利。
❹ 移动互联网思维阅读中四种互联网思维分别是什么
一、用户思维
用户不等于顾客
人类的需求有很多,但有一些需求,上帝也满足不了。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的盛行也催生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客户、消费者或者上帝这类的称呼全被“用户”这个词汇取代了,给人的感觉是你用了“用户”这个称呼,你就属于新商业模式的范畴了。进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也就成了所有新商业模式设计的新诉求了。
多年创业屡败,我悟出的第一个道理就是:任何生意都要照顾到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包括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的利益,也包括使用者(顾客)和提供者(商家)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既让消费者赚到便宜,也要让商家赚到利润。所谓“一切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诉求,错就错在一味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忽略了生意应该赚钱的本质。放在O2O领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仔细划分一下,当下O2O商业模式的设计无非遵循三个思维逻辑:
原本线下完成的,转移到线上解决。如支付、点单等;
原本到店的,现在改为到家。如洗车、足疗等;
原本固定的手艺人,变成了灵动的服务者。如美甲、厨师等。
诸如洗车、足疗、美甲、厨师等上门服务固然是消费者的需求,但这些需求的满足意味着极高的成本(一般还会低价)。拿足疗O2O举例,一个技师在店一个晚上可以做5-6个单,而上门的话最多做2-3个单。
上门对消费者而言看上去是方便了,但对于技师、商家和平台呢?对于这种飘忽不定的需求,他们如何变现呢?按照互联网思维,既往的成功案例有边际成本递减趋零的大流量变现方式,比如QQ平摊到每个用户头上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QQ基本免费。
但对于O2O,这个模式根本行不通:你多服务一个足疗用户就得多技师,而技师的工作时间又很有限,低价或者补贴只能是一时的营销手段,根本不可持续,最后就得变成成本驱动——多服务一个用户,就得同等增加一块运营成本,用户不愿意支付,盈利根本无从谈起。所以,满足需求的另一方面,必须要考虑满足的成本和变现的需求。不然,这就不是一门生意。
如是看来,所谓用户的需求至少可以划分三个层面:须求、需求、虚求。须求是必需是刚需,需求是真需是弱需,虚求则是假需是伪需。现今停摆的O2O项目(最明显的例子是早餐上门和洗车上门),许多都没有考虑需求的性质而一味迎合满足,一味凭空去发明一个市场而不考虑持续性,一味靠资本推动而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死掉是早晚的事。
二、产品思维
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
经济学上说,产品偏重使用价值,商品偏重交易价值。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言必称“产品”的,大多是互联网人士,或是与互联网沾边的O2O人士。特别是小米的爆红,让雷军关于“极致产品”的描述成为制胜秘籍。不可否认,小米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制造粗糙低劣的形象。但老话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不仅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更是商家对于商品成本和价格的平衡。
难得的是,这一波O2O创业潮有效地提升了全民关于“产品”的审美能力(就好比选秀节目让全民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一样)。
很多O2O创业者作出的产品绝对称得上“极致”,这既包括诸如外卖这样的标准产品,也包括“足疗”这样的非标产品,精致的包装、帝王般的服务,再加上比地摊还低的价格,谁不喜欢?众人一时蜂拥,但然后呢?高昂的成本,带来的必然是相匹配的价格,补贴一旦取消或价格一旦恢复正常,必然导致订单断崖式下滑,许多创业者大多都体验过这样的尴尬。
说到底,产品是一种情怀,而商品才是一门生意。没有交易价值,或者说没人愿意支付,这不是一门生意。
三、营销思维
营销拉动不如运营驱动
营销拉动强调外力,运营驱动强调内力,但内力起决定作用。
想当年,周鸿祎振臂一呼杀毒软件免费的时候,业界惊呼该人疯了。到如今,O2O的创业者们一一擎起倒贴旗帜的时候,轮到周鸿祎惊呼市场疯了。
从出行到外卖,再到O2O渗透的各行各业,倒贴确实培养了大量的用户,同时也惯坏了一众消费者。事实上,如前文所述,周鸿祎敢打免费的旗帜在于边际成本递减趋零的必然,而你O2O敢搞倒贴,真的是因为这些钱你可以双倍的赚回来么?
从目前来看,出行领域最先掀起的补贴大战教育了用户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这一波O2O创业潮仅存的剩者,除了钱砸的已经不允许失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出行领域有太多的延展性。
而其他包括汽车、美业、保健等许多领域,其延展性有太多的局限。大量补贴带来的用户随着营销的结束会不断流失,这已是必然。
现今的O2O版本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根本就在于——尚无法破解成本驱动的魔咒。
如足疗用户增多,技师就要增多;如外卖要快,配送人员就要增加;如服务要好,素质成本就会更高······等等诸如此类,O2O要活下去就必须要破解成本驱动这个难题,而这,首先是运营能力的长时间修炼。
低价、免费、倒贴是互联网营销的价格法门,而炒作、造假、欺骗则是互联网营销的话题法门,这就更背离了做事的初衷。
如你所知,自从创业圈引入了娱乐圈的炒作思维后,该圈就日益变得没下限和无底线。
假大空虚的各种数据,坑蒙拐骗的各种造假,脱衣裸奔的各种卖弄,实在是败坏了这个圈子的风气。一时间的风光无两却抵不住各种扒皮,最后落得一声叹息。倒贴也好,炒作也罢,最终根本无法持续。而生意的根本,就在于可持续。
活下去最终还是得靠运营驱动、内功修炼,仅靠所谓营销的那些花拳绣腿,必然舍本逐末,不得好死。
四、快速思维
走得快不一定能活得久
龟兔赛跑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跑得快的最终比不上活得久的。
曾几何时,雷军关于「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成为江湖上的绝学,所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成为许多O2O项目战略扩张的基本依据。一时间,覆盖多少城市,拥有多少用户成了大家比拼的焦点。回想起2010年千团大战的时候,也曾有此盛况,但最终剩下来的是一开始并不出众的美团,这就值得思考了。
O2O的本质是:本地生活消费升级。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模式,O2O更注重线下能力与线上能力的平衡,或者对大多数业者来说,更注重线下能力的培养。而此间的O2O项目,在项目尚处于Demo阶段的时候,为了贪大求全,照顾资方的要求和抵御竞争,在运营能力尚未成体系的时候就开始盲目扩张,战线太长、供给不上,最后失了根据以致败。
雷军的「快」指的是产品迭代的快,武功的「快」也是是建立在强大内力的基础之上的。你洗衣服、送饭、洗车等早期都要人去堆,号称覆盖那么多城市于实际根本无意义,战略摇摆不定,战术也是一通乱斗,运营更是毫无章法可言,再多的地盘,失去也是一朝一夕的事。
美团当年不是地盘最多的,走的也不是最快。却在形成了章法后,以整套体系对付乱斗,进而快速扩张,成为剩者。所谓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正应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话。别的不论,王兴这方面的定力就值得学习。
❺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精髓:
1)免费
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建立“运营体系”的核心,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建立在“主营业务免费”的基础之上,用户不会为其核心业务直接买单,这是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建立运营体系,一方面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关注度,另一方面寻求其它途径获得利润,比如广告、游戏、虚拟道具等。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其产品或者服务的边际成本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般趋近于零,所以很少有人把主营业务免费提供给用户。不过小米也告诉整个行业,他在以成本价销售产品,并不希望通过手机硬件利润赚钱。
2)速度
互联网的也算是竞争极其残酷的行业,应为技术门槛低,山寨成风,任何一家今天还活着的互联网公司都要感谢当年创始人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互联网领域,速度就是生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被山寨的速度可能不像一个网站那么快,但是手机产业的山寨水平其实并不输给互联网公司。所以,今天可以说任何行业都在与速度赛跑,那些跑的慢都被人们遗忘了。
3)极致
什么叫极致?就是完美至极!互联网人打磨产品的精神是追求完美的工匠心态,这点不亚于乔布斯。不过这也要感谢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做到极致没有人尖叫,没有尖叫就没有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营销,没有营销就没有未来。
营销的初衷是“营造销售的氛围”,基于互联网的各大社交平台提供了免费的营销传播通路,这是天赐良机!但用户只愿意传播那些真正令他们尖叫的产品,那些超越用户想象2倍的产品会最大面积得到免费传播。在互联网上,花钱的广告远不如免费的口碑值钱。
4)迭代
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完美,这不是矛盾吗?是啊,产品经理通常都很纠结,每天在抓耳挠腮做着“取舍”。而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互联网精神打造的产品所与生俱来的“瑕疵”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让用户“尖叫”的功能、性能和特质上,而忽略了其他不足的地方,那些出众的点赢得了用户的感动,也让用户由衷地相信,下一版会好的。所以雷军的小米手机在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之后,终于接近我对小米第一个版本的期待了。
5)用户
互联网思维主导下的产品是非常注重用户体验的,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在专研如何通过产品这个载体与用户“神交”,虽然互联网企业坚持认为用户不是直接给你钱的“消费者”,但是用户对你的关注和评论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更加应该重视用户体验,每一个用户本质上都可能成为产品的“使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将用户体验从原来的产品品质提升到一个更加广义的层面,从用户第一次听到你的产品开始到最后的维修或者退货,中间100多个体验环节,每一个单点都值得优化和提高。
6)质变
互联网企业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突如其来的“变质”,QQ从一个聊天工具先是变成了一个社交平台,再成为一个媒体巨头,然后变成了一个娱乐帝国;十年之后,同样是在腾讯,微信又一次从一个聊天工具变成了社交平台,然后又成为了一个媒体平台、产品客服平台,之后又称为了游戏平台,然后增加了支付,突然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交易平台,开始触动了阿里巴巴电商生态的奶酪。
量变带来质变,这就是用免费或者成本价销售产品带来用户规模之后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这种质变会影响到周边一些其他传统产业,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就像两个武林高手一直在拼杀对峙,旁边一个小娃娃在观战;某一天,打着打着,两个高手转身一看,那个小娃娃已经变成一个巨无霸,并且对他俩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他们终于停手了,商量如何一起对付这个当年的小毛头……
❻ 雷军提出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1、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本质上就是传统产业做到极致的一种看法。用户思维本质上就是群众路线。
2、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
3、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户预期”。
4、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互联网思维的七字决。
❼ 董明珠称向雷军学互联网营销,学到什么经验了
董明珠接受了杨澜的采访。董明珠在采访中提到,要向雷军学习互联网营销,股价从上市的17块到8块10块了。杨澜在访谈中向董明珠提问,向雷军这样的企业家,她能够学到些什么。董明珠表示:“我学他的这种用互联网思维搞营销,是厉害的。原来上市(股价)17块变成8块10块。”并且董明珠还补了一句,这不是调侃,也是学习。格力原始股1万块,现在变成3000万了,这让她意识到了紧迫感。
9月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作主题演讲,并现身媒体见面会。有媒体询问“下一个五年,你准备怎么赢雷军?有没有把握赢?”。董明珠表示下一个五年赌约有两个目标,一是谁能因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让世界真正爱上中国制造;二是赌谁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世界老大,“我觉得他(雷军)很难”,“小米前面还有华为,他很难超越”。
6日,董明珠受邀给武汉企业上质量课时,再次提到新赌约,称“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一次对弈”, “传统制造业,市场没有天花板,因为人们对质量的需求在不断提升。2005年,很多媒体认为,空调行业已经到达天花板,市场已经饱和了。结果是,格力的业绩规模从100亿做到今天的2000亿。做到这些,靠的是技术升级和质量体系的加强。”
❽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鬼 雷军的人脉才是小米成功的关键
在手机领域,与雷军同样牛逼的大神很多,比雷军牛逼的大神也很多,但内是成功的就只有小容米。
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营销模式的建立,是产品推广或者品牌推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仅仅是人脉的力量就能造出一个牛逼的公司,那就是胡说八道。
❾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体系里什么是一切一切的核心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体系里“口碑”是一切一切的核心
❿ 荣耀总裁问雷军是否觉得华为有互联网思维 然后就悲剧了
2014年掀起了一番全名学小米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