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地把金融产品平移到互联网平台,其最大意义在于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从社会层面说,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主要是普惠,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众多投资者可以极低的成本参与金融投资,这规避了目前的理财产品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进入门槛,给予了那些没有足够经济能力与经验的年轻人低成本参与金融交易的可能。而且,由于进入门槛很低,有着1万元本金的投资者最多就有一万个投资机会,充分地分散了风险。金融也不再仅是“高富帅”的专属领域,普通大众也可以搞金融。

2

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原来的民间借贷得以进行,靠的是非成文的道德约束和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互联网技术将这种交易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平台和大数据实现规模效应,在拓展交易边界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风险,拓展了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

3

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多金融服务的机会。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自己在“信息”、“成本”、“数据”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解决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的问题,面向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国内金融体系的调整和提升服务具有推进性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于资金的定价更市场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试点转化期间所造成的区域资金失衡问题。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就是因为在目前全国统一市场下,如果在某一地区进行试点则会造成全国资金向试点地区流动,不试则又很难发现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分布在全国各个不同地区,利用这些机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试点,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试点转化期间所造成的区域资金失衡问题,同时从中发现问题,便于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全面铺开。

② 互联网金融如何创造价值

一是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成本。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如果没有交易成本,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最优。金融中介的产生,原因是市场交易中存在信息成本,需要金融中介发挥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之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金融中介依然在起作用,但它的作用更为有效和直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
二是更加便捷。
三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包含的多种运行模式,悄然向传统银行业务发起挑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吸引用户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③ 互联网金融价值在哪

首先,互联网的环境创造了新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还解决了投融资之间包括理财之间桥梁的问题。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创造了新的金融需求,特别是在消费金融和保险两方面。无论是在乘坐交通工具出行,还是跟团旅游,几乎票价都已包含意外险的成分。马云一手打造的淘宝,给祖国人民送上一个璀璨的网上购物时代,但是没有实体店的实际体验我们还要承担“图物不符”的风险,因此我们通常顺手就买了运费险。通过和环境的结合,原本无法实现的金融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其次,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应用,可以逐步做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对用户进行精准分析。也就是说可以分析用户个人的喜好和习性,并以此为基准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保险、理财、贷款等金融服务。同时拥有了大数据的技术,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会纪录在案,我们的社交、阅读和个人习惯会通过大数据得到一个模型。以此我们在传统的财务数据之外又有了更为精准的大数据模型,这种全方位的测定,可以提高风险测定的精度。
此外移动支付对众多线上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支撑,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和范围。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传播最快的途径,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也在加快着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互联网产品强调的是用户的体验,因此互联网人更懂用户。在传统金融还停留在功能性的满足上,互联网的进入将产品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一点对比一下新型理财 App 和传统银行的 App 就一目了然了。
就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之所在,业内专业人士认为,金融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资金的融通。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将产生乘数的效应,以几何倍数提升配置的效率。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因其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从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覆盖长尾市场,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④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谁来估

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余亦多:
估值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主观的,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量度
它与物理或数学所追求的"绝对"不同,"价值"是没有绝对量化标准的
我们可以用上帝创造的法则去作为检验科学模型的标准
但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人为的“市场”,是人类创造的法则,而非上帝
所以,以科学的角度去考量金融,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上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估值这件事本质上的悖论
但说到市场实践,我们分早期公司与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一般通用的有三种方法:可比公司估值(就是一般说的Comps),可比交易估值(ComparableTransactions),以及贴现现金流法(DCF)。但其实每一种方法的人为可控性都极大。
Comps:就是在市场上选几家已上市的,业务模式类型相似的公司,然后分析它们的各种财务指标,并用此来贴合需要被估值的公司。财务指标除了我们常用的市盈率(P/E)以外,还包括P/Sales,EV/EBITDA,EV/EBIT等等。但这里面的人为可操作性很大
首先,我究竟选取哪种指标来估值。在市盈率所取得估值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可以回头选择EV/EBITDA。在很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佳的互联网公司,我可以去选择活跃用户数,payperclick等等。而且,请相信banker自说成理,合理化估值的“科学化”过程的能力
第二,市场上有很多可选公司,我究竟选哪几家公司作可比公司能够达到我希望的估值范围
第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每个公司的财务结构必然有不同,我可以因为这种结构的不同,对于被估值公司作出相应的“调整”
ComparableTransactions:就是根据以前发生过的同类型可比公司被收购时给出的估值来定价。也是考虑收购交易发生时的财务指标,如P/E,EV/EBITDA等。但因为收购时,一般会给出溢价,所以按照可比交易给公司估值一般会偏高。可比交易一般M&A里面用得比较多,IPO用得很少
这里面可玩的猫腻也很多,比如选哪些交易,不选哪些。用哪些财务指标,不用哪些......等等
DCF:这个作一个对公司未来几年盈利的预估模型。当然,要做预估,自然需要各种假设,比如每年销售增长到底是3%还是5%,毛利率到底是前三年保持一直,还是前五年保持一致
在一个一切以假设条件作为基础的模型中,可人为操作的猫腻实在是数不胜数,于是,这种模型的不稳定性连最能自欺欺人的banker很多时候也看不下去,所以大家在实际中用它,或者以它来做判断的时候其实很少。
当然,根据行业不同或者交易形式不同,常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比如房地产公司,尤其是REIT,就会经常用到NAV。而传统行业的公司,用P/E较多。如果我要作一个LBO,可能DCF会是我更看重的指标。如果作破产重组,那用的方法更多是在损益表上下工夫,与上述方法关系就不大了。
初创公司
我一直觉得对初创公司来讲,所有的对于某个特定数字的“合理化”的过程,来源还是那个拍拍脑袋出来的数字......
总而言之,很多人在为一个公司估值之前,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估价范围了,其它的所谓计算,不过是一个“逆推”,而非“发现”的过程。这些不同的估值方法,不过是用来贴合最初那个估价范围的工具而已,并非“科学”。

⑤ 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是要靠点击率吗

有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已经着手搞互联网金融了,另外不一定要上市,可以被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因为上市是需要看近几年的财务的,如果被兼并,相对就没那么多审批条件了。

⑥ 互联网金融有哪些价值性

第一、互联网的场景创造了新的金融需求。
这主要体现在保险和消费金融两方面,例如,用户在线购物时不但使用了消费分期,还顺便购买了运费险;在网上买机票的同时还购买了航空意外险,如果是旅行的话,还可以选用旅游分期产品。
第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可以逐步做到对用户的精准画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保险、理财、贷款等金融服务。在信贷建模方面,除了利用传统的财务数据,大数据技术通过结合用户的购物、社交、阅读等各方面的数据,可以提高风险测定的精度。
第三、互联网可以扩大金融服务半径、精简服务渠道。
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传播最快的途径,通过互联网信息和服务可以更高效的抵达用户。如何实现呢?爱银承理财规划师表示我们看到很多理财平台并不投放传统的广告,而是选择通过运营新媒体,利用社交方式来实现用户的自然增长。实际上,金融服务的信任成本很高,而朋友推荐是非常有效的渠道,朋友圈让这种营销方式得以实现。
第四、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产品。
互联网产品的竞争很多时候是产品体验的竞争,因此互联网人更懂用户,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已经远超过了仅仅满足功能性需求的阶段,将产品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将新型理财APP与传统银行的APP对比下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了。
第五,移动支付对众多线上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支撑。
表示移动互联网让人们适应了支付宝和微信的线上和线下的支付,享受到了无卡支付的便捷性,促进了 O2O的发展。支付既是交易的闭环,又是金融的入口,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商户端,智能 POS 和商户管理系统打通,为商家提供了新的管理和营销工具。

⑦ 一般bc轮次的互联网金融一般怎么估值么

根据上一轮,然后判断这段时间的数据,估

⑧ 我们公司是个软件开发公司,只知道投了两千万,怎么用个最好的方法对公司最有利的方法给公司估值

估值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来的,要通过方法和数据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的。
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9T2zOrc08oZ7YJkXagD-Q21Ivyzo8xJ74Uh0la7LZmdWmM-5nmZxdRL5azH2XMS7

软件产业是公认的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创新密集型高端产业,它具有“无污染、微能耗、高产出、高就业”的特点。软件企业最大的成本是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研发成功带来的软件易用性是企业得以成功和安身立命的前提,人均产出则决定了企业的边际扩张效果如何。据此,可以把软件企业粗略地归为以下四档。
第一档,平台型通用软件。这类软件直接面向群众和中小企业,解决大众娱乐、通信、购物等需求,这类企业由于通过产品网罗了大量的人群,往往通过会员、广告、佣金等增值服务以及供应链金融盈利,这类企业往往具备了互联网企业的性质,国内第一档的软件主要在国外上市,如BAT、奇虎360等,A股上市的乐视网有成为这一类企业的雏形。这类企业由于其壁垒更强,同质化的用户,使得企业在一个用户的成功可以轻易复制,边际扩张成本低,具有高利润和弱周期的盈利能力,往往估值也最高。
第二档,工具类软件。这类软件通常面向部分小众用户,向大企业批量供货的公司,比如A股中的广联达、石基信息、卫宁软件等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壁垒不如第一档,但是由于其边际扩张成本依然很低,盈利能力较强,因此估值通常也较高。
第三档,项目型软件。这类企业主要是做工程,做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这类软件开发的都强调客户至上,尊重需求。但现实中很多需求是个人偏好甚至是怪癖,和软件所做的事情没有多大关系。比如用户对字体,页面布局的偏好,对操作模式(点按钮后是否要提示)的偏好。在用户同质化低的情况下,这些癖好会大量的占用开发,测试,沟通的时间。往往成功的软件企业是不需要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殚精竭虑的,如果你不喜欢windows的操作模式,微软不会理会你的;你觉得黑白两种颜色太单调,抱歉苹果认为一定是你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软件行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使得可复制性对软件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这类项目型软件企业由于其占用大量的人力沟通成本,极大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不能给予太高的估值。
有些人会说IBM是做客户服务的,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如果你享受过ibm的服务,就知道他的“服务”有多好做---IBM以借机贩卖软件成品和同质化的预定义的解决方案为主,如果需要定制的开发,IBM会外包给本地公司。另外正因为IBM毕竟还是有客户化的基因,因此80年代后再没有成为最大市值的软件公司。
第四档,外包型软件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不拥有产品的产权,给第二三档公司服务的公司,壁垒很差,行业话语权很弱,是最劣中的最劣,不宜作为投资的标的。

⑨ 很多网站写互联网估值多少钱估值是指上市后股票的总市值吗

就是金融市场对某个企业的整体评估价值,包括它的产品价值,品牌价值等。一般来说不是很准。

比如今天估值10亿,明天公司出了一点不好的新闻,估值立马就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