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互联网相关行业集中在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化已经比较成熟,大的平台比较多而泛,但是这种专属某个城市版的权本地服务平台比较说,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本地生活化平台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做一个本地黄页+电商+社交互动这样的平台。对于有资源的人来讲,可以通过区域资源达到实现盈利的目的。比如长沙同城通,大同生活通等

Ⅱ 三四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是啥样子

当一线城市小白领拿着iPhone,刷着微博,聊着微信,玩着啪啪,尽享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世界时,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四六级城市的人们也在用移动互联网拉近着和世界的距离。

除了苹果iPhone之外,千元左右的安卓手机最受老家的人欢迎。购买手机后,售货员会帮忙安装一批应用,包括QQ、微信、陌陌、愤怒的小鸟等主流游戏和应用。
这些人在手机上的玩乐支撑起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在三四线城市使用移动互联网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了32%,较2009年增长了351%。其中接入设备有智能手机占了20%,普通手机占21%。三四线城市用户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占93%,手机搜索占27%,电子书占22%;而一二线城市即时通讯占83%,搜索67%,新闻58%,微博43%。
两个世界
当人们惊呼移动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如此快速普及时,宜搜科技CEO汪溪认为,移动互联网早已存在,只是一线的人们没有发现而已,“世界不会因为你不知道而不存在。”
作为已经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汪溪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的需求更甚,最早的一批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是来自一线城市,恰恰是信息需求不够发达的四六级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从不发达的城市往发达城市迁移。
早期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端,在边远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的农民工和学生,他们往往没有上网的电脑设备,但他们会有手机,通常看新闻、聊天、打游戏,在流量允许的条件下观看视频。
“手机是人们的第一个上网工具,甚至是第一个电子设备。一直都是。只是随着3G的发展,人们手中的手机在发生改变。从以前的诺基亚,用联发科芯片的2G手机变为千元Android智能机。”汪溪这样说,“上网、娱乐、资讯服务这些需求并没有改变。”
仔细观察发现,由于环境的不同和人群结构的不同,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在习惯上有很多不同。
一线白领多用iPhone或者是Android中高端手机,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也有用iPhone,但大多选择运营商预存话费送手机的机型,条件好一点的用户会选择比如三星、HTC等手机,而一般的用户更喜欢选择金立、中兴、华为和联想这样的国产手机

一线白领大部分时间在电脑前工作,使用手机多半是碎片化的时间,应用除了满足吃喝玩乐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更个性化的应用。尤其是在IT产业圈的从业者,他们很喜欢自己探索应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生活相对节奏慢一些,压力小一些,有大块的时间游弋在移动互联网上。他们多是娱乐性需求,最多的是玩游戏。
在应用的选择上,除了手机上的预装应用,他们更喜欢口口相传,看别人用的什么应用好,也下载一个来玩。
从流量上来看,因为在三四线城市无线网络的覆盖率不高,大部分人上网依然主要依靠手机流量,每月100M左右。
部分年纪较大的用户会特意关掉GPRS信号,防止偷跑流量。而年轻人为此会为买个家庭宽带无线路由,使用自制WiFi网络上网。
三四线城市的新机会
因为中低端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方面比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要活跃的多,频次高,且使用时间长。欢购网CEO林乐昌从2010年开始做移动电商,从一开始瞄向了使用中低端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他把这种行为称为“降级”。
林乐昌发现,在网络购物方面,一线城市白领更侧重于购买品牌,并热衷比价,希望能够用最低廉的价买到最好质量的商品。但中低端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他们不追求品牌,但求比较实用。
但用户降级反而让林乐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12年的客单价平均在380元,高于淘宝的200元左右的客单价。2013年的交易额有望冲击1亿。尽管这个数字对京东、淘宝尚是零头,对移动电商尤其是中低端用户的移动电商领域而言,已然看到继续前进的希望。
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们,“不要轻视这个群体的消费者,他们往往才是许多移动应用开发者努力寻找的"付费用户"。”海银资本合伙人王煜全提出这样的建议。
移动互联网下一拨应用浪潮应该瞄准时尚娱乐,中国的时尚用户样板是三四线城市的中专技校学生,而不是一线城市的文青们;他们喜欢的是中国好声音和最炫民族风,而不是一线时尚小青年听的《美国好声音》。
2013年中国内地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低端智能机在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的普及将继续加速,移动数据业务价格不断降低,当人、手机、应用积聚,一股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压倒性力量将势不可挡。

Ⅲ 为什么说三四线城市不适合互联网创业

一个人想在互联网上,一年赚到几千万甚至几亿是比较难的。
所以说,我们这个时候,必须要有团队,必须要有自己的合伙人。
那么我们要找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合伙人,
就要在自己那个城市找。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你是很难找到优秀的合伙人的。

Ⅳ 三线或四线城市有哪些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

比如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弄关于网络方面的东西的公司,毕竟是三线和四线城市,不可能有太好的公司愿意驻扎在这里。所以你可以考虑从小开始做起,比如去一些移动公司或者是电信公司。

Ⅳ 互联网时代,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的精神物质生活差距到底是缩小了还是更大了

两千年前,秦帝国推行了一个“书同文,车同轨”的国策,并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得到了强力执行。这个政策改变了什么呢?长江以南的地区,从原来只会打猎、捕鱼的原始社会,一跃而进入了农业社会。人们定居下来,和中原地区的农民种着同样技术的庄稼,收成也差不多,每年过节都可以吃上肉,包顿饺子,生活大大富足。然而,读书人还是往一线城市咸阳(长安)、洛阳去,因为那里的升官机会更多,商人还是往一线城市挤,因为那里的市场更大,赚钱机会更多。工业文明以来,交通、电力的进步,报纸、电视的媒介传播,电话、电报的信息沟通,同样大大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进步。早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在一个三线城市里,人们就能够通过连锁超市和百货店,享受到一线城市居民同样的物质文明,也能通过电视、电影院享受到同样水准的精神文明,还能通过电话、汽车、飞机获得同样速度的商业交易效率。然而,三线地区和一线城市的经济差距就此弭平了吗?很显然,没有。互联网是更先进的技术,这没有错。他的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的效率更高,对商业交易的提升也更优秀,对落后地区的文明进步有着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本质上,互联网对效率的提升,和所有历史上的技术进步是一致的---------他们只缩短了时间距离,而没有改变空间距离。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因为聚集而产生分工,因为分工导致的专业化而获得生产力的进步。而技术进步,改变的只是专业化的效率,这对于无论是一线还是三线地区的人们而言,改变的幅度是同步的。而聚集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举例来说,一线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市场规模大,而聚集了最好的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总部,各种专业化的高端服务业也相伴而生。这些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你无论在二线,还是三线城市,都可以享受到他们对外辐射的服务。但是,对于这些专业组织而言,他们永远不会将总部迁徙到一个三线城市。一旦如此,他所能招聘到的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就将下降,服务水平下滑,在竞争中就被淘汰掉了。或许你会提出疑问,现在的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人才,越来越倾向于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协同办公,这是否会有利于拉近地区差距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方向。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总部仍然聚集在一线城市,而企业内部人才的晋升比例中,往往总部的人才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而获得了比分支机构人才更多的晋升机会(与上司接触,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信任感更强等等)。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人才往往更加倾向于往一线城市发展。商品是可以无限复制的,通过技术手段总是能够达到过剩状态,让落后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和一线城市同等的消费体验,但是唯有一样资源——人才,总是稀缺的。因为人才的稀缺和聚集,在竞争中一线城市的组织总是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并且能提供更高的收入水平吸纳更优秀人才的时候,三线城市就没有和一线城市抗衡的本钱。当收入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你说他们能享受到的物质水平会在一个档次吗?当人才知识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你说他们能享受到的精神文明会在一个档次吗?事实上,他们之间的距离,既没有缩小,也没有拉大。说的高大上点,当三线地区的人们在追求汽车和电影的时候,一线城市的人们在追求豪华车甚至游艇,追求极限运动和先锋戏剧,追求更多个性化的可能。说的俗点,当女神们都奔赴一线城市而去,而你只能对着互联网YY的时候,或者通过长途火车跟她们约会的时候,那个与她们组成家庭一起抱娃的美满场景就很难落在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