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截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多少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47.9%

『贰』 201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多少人

证券时报网,据中新社报道,国际电信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0%。

『叁』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有多少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7.3亿。

『肆』 截止2014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总数是多少手机网民总数是多少

您好

中新网 2月3日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增幅明显收窄。其中,手机网民为5.57亿,占网民总数的85.8%。
《报告》称,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2013年的73.3% 。由于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为38.8%,远高于老网民中的22.7%,而学生群体的上网场景多为学校、家庭,故新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的比例相比2013年上升明显,达51.6% 。

『伍』 2014年中国网民有多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称,截至2012年12月底,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中国网民数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普及率为42.1%,增速趋缓。

2012年中国网民增长速度放缓

手机网民迅速增长

手机上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越传统PC

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域名总数为1341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中国”域名总数为28万。中国网站总数(即网站的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回升至268万个(去年底只有183万)。

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IPv4地址数为3.31亿,IPv6地址12535块/32。国际出口带宽为1,899,792Mbps,相比之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香港2008年的国际带宽就有3,826,000 Mbps.。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网民的有趣数据:

1、网民男女比例相当,但是和2011年对比,2012年男性网民的比例居然下跌了0.1%(男人都跑哪里去了?)。

男性网民和女性网民比例差距不大

2、网民以青壮年为主,但是也不能忽略10岁以下的小朋友。

中国网民以青壮年为主力

3、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小学生们的战斗力也不赖。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初中、高中、中专技校是主力

4、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的绝对主力,其次是个体工商户(淘宝店家吗?)。

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的绝对主力

5、关于中国网民的收入,2000-5000元区间的比例较大,与2011年相比,收入3000-5000元的网民数量有所增加,看来网民们的日子都过得滋润起来了(真想知道CNNIC是怎样得到这数据的)。

中国网民月收入调查情况

『陆』 2014年年底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位居世界排名

世界第一,人数接近7亿

『柒』 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2014年中的数据相比于2013年底,哪些方面有所增长

一、基础数据
◇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
◇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
◇ 中国网民中通过台式电脑上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9.7%和44.1%,相比2012年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0.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比例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提升6.5个百分点。
◇ 我国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4.2%,达到1083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比达58.7%。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站总数为320万,全年增长52万个,增长率为19.4%。
◇ 截至2013年12月,全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3.1%,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3.2%,固定宽带使用率为79.6%。同时,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0.9%。
二、趋势与特点
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空间有限,手机上网依然是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持续放缓。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而新网民较高的手机上网比例也说明了手机在网民增长中的促进作用。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正在从“数量”转换到“质量”
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延续自2011年来的放缓趋势。总体而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而近几年的政策和环境变化也对使用深度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国家政策支持,2013年国务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说明了互联网在整体经济社会的地位;其次,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结合愈加紧密,如购物、物流、支付乃至金融等方面均有良好应用;再次,互联网应用逐步改变人们生活形态,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有较大改变。
高流量手机应用的发展较快
2013年,手机端视频、音乐等对流量要求较大的服务增长迅速,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人,增长率高达83.8%。手机视频跃升至移动互联网第五大应用。手机端高流量应用的使用率增长主要由三方面原因促进,首先是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的转移,整体网民对于电脑的使用率持续走低;其次,使用基础环境的完善,如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最后是上网成本的下降,如上网资费降低、视频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包月合作等措施降低了手机视频的使用门槛。
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
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从具体数字分析,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 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支付、金融等应用,极大限度的提升了用户黏性。
网络游戏用户增长乏力,手机网络游戏迅猛增长
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网民使用率从2012年的59.5%降至54.7%。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38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仅为234万。与整体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趋势不同,手机端网络游戏用户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为2.1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7594万,年增长率达到54.5%。整体行业用户的增长乏力以及手机端游戏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游戏行业内用户从电脑端向手机端转换加大,手机网络游戏对于PC端网络游戏的冲击开始显现。

『捌』 截止到2014年,多少企业使用互联网

中证网讯 2013年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兴领域被业内广泛认可,当年也被业内成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进入到2014年,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企业脱颖而出,也吸引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在近日举办的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与并购年会互联网金融专场会议上,主办方清科集团透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一季度,PE/VC投资这些金融互联网企业有多少家达到有105家,累计投资超过200笔,其中P2P和P2B平台的融资在2014年十分活跃的,初级的平台每个月的交易额就可以做到便可以作为5亿左右的级别,很多起步上线的平台在短短一个季度内其,交易额也能够达到亿元级别。
估值方面,清科方面透露,目前许多该类企业在A轮和B轮基本估值便已经达到3亿美金左右,此类公司的收入也仅为千万级别。整个互联网金融的估值水平整体有了一个极大幅度的提升。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主要依赖于庞大的网民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中国网民数据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50%。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接近7亿。2013年使用网络支付的网民为2.6亿,整个活跃网民的占比超过了40%。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更是接近13万亿。
国内P2P的网贷平台的交易额,2012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07亿,平均大概4.5万元,平均收益率在18.58%,放款人数4.6万,借款人数1.7万,但是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已经有了近百倍量级的增长。
另外,包括宝钢、华润,万达等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开始展开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内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相对安全的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互联网成为融资的新平台,也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问题,金融法律法规的问题,监管的问题,技术支撑的问题,以及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淡薄,另外还包括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和隐私保护的问题,还有技术安全的问题等。
对于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清科负责人表示,相关的监管部门正在着手制定政策,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已经进行走访调研。监管层目前主要关注两大焦点,第一是P2P的牌照政策问题,第二是股权众筹,如合格投资人怎么界定,哪些领域需要重点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