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前途坎坷


虽然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不是很好,但个人认为互联网医疗是发展趋势。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必将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Ⅱ 互联网医疗平台未来的发展如何

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市场增长率也逐年稳步上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高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传统医疗服务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与医生之间的有效对接。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Ⅲ 互联网医疗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在线挂号。
第二、足不出户,在线就诊。
现在国内很多APP都有这种功能,比如回微医APP。
目前我国医答疗有两大难题:1.挂号难。2.医院少人多。
放眼全国,三甲医院只有1308家,仅仅凭借这1308家三甲医院,根本无力承载14亿人口、每年多达80亿人次的就医需求。我国医疗资源少,且分布并不均匀,医院、医生、患者、政府、药企、保险关系错综复杂,通过传统方式来进行资源合理匹配难度极大。只有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和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就医不难 健康有道”,这个时候微医依托“互联网+”应运而生!
互联网是天然破除医疗资源地域不均衡的利器,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专家可以有自己的线上诊室,医生可以在网上的诊室里为患者做会诊、复诊,大家可以发起视频会诊,这样就更加方便双方治疗。用户通过微医,可以预约挂号及线上问诊,轻易的解决远程看病的难题。
生命对所有人来说,只有一次。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远比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更重要,你可以闭门造车,但你永远做不到“闭门造医生”。
最后,希望我们可以彻底的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的健康生活!

Ⅳ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前景怎样

自从2015年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医疗就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也逐步有了起色,未来互联网医疗是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还是极为庞大的。据前瞻《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的统计,预计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60亿元。
然而,此前由于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导致一些鱼龙混杂的机构渗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规模庞大,但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资人趋于理性,移动医疗企业因为盈利能力不足,越来越难以获得融资,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国内医疗在门诊费用与国外相比低很多,利润微薄,而很多APP恰恰将盈利重心放在诊疗环节,导致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盈利上先天不足。

Ⅳ 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怎么样有前景吗

目前不行,《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内务只能提供医容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
互联网医疗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是不行的,因为医生需要实体检查来进行诊断。比如,肿瘤,有经验的医生一摸就知道,别人说半天说不清楚。医生都知道,刚毕业工作时,连汇报病史都经常被上级医生训,嫌说的不明白——连学了好几年的专业人士都说不清楚的病情,你能指望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在网上几句话说清楚?
而能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活动是远程医疗会诊服务,这个属于医疗行为,因为网络两端都是医生,能通过交流获得准确的信息。
所以,现在来看,互联网医疗不仅在国内行不通,在国外也行不通。除非哪天,病人的感觉和触觉能传到医生的脑袋里。

Ⅵ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专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属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关于互联网医疗创业的盈利模式,其中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支付方保险公司。这包括合作成为健康保险公司的一项增值服务,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保费开支,或能进入其保险报销列表以及成为其采集用户数据的终端入口。然而此前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较弱,规模有限,因而走通这条路存在障碍。
就政策上来看,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这些都是政府明确表示的导向,从长远看商业保险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开发,或与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合作,保险公司已经在行动。

Ⅶ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状况以及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的

互联网医疗现在是国家支持的,有很大的前途,只要你有这方面的技术,是可以发展好的

Ⅷ 互联网医疗的前景怎么样

前景是好的,但要看怎么利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必然趋势。
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三个层面:
首先,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互联网自90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门户、搜索)、通讯(IM工具)、零售(电子商务)、旅游(在线旅游)、金融(互联网金融)、教育(在线教育)等等,其发展的核心脉络即从易到难依次渗透到具备低效率、多痛点、大空间、长尾特征的行业中去,而医疗行业完全符合了这样的特征,由于其涉及线下医疗资源的问题,因此渗透难度大,从而属于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中后期的产物。
其次,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最后,无需赘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

Ⅸ 互联网医疗发展很有前景,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些什么困难

互联网医疗行业终于迎来春天
互联网医疗并非新鲜事物,但过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大多局限于信息提供、用户挂号、轻问诊等内容。由于无法沉淀线下,真正激活医院、医生等资源,许多投资人曾一度将这个领域视为“烧钱不赚钱”的行业。
事实上,行业在过去两年也经历了一个清洗期。由于线上流量资源瓜分基本结束,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注销的移动医疗公司高达1000家,目前幸存下来的不超过50家。直到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整个行业终于迎来春天。
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只有2亿元,主要还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行业的一个探索期。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此后,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市场增长率也逐年稳步上升。2016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41.8%。预计2018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91亿元。到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且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发展将越来越快。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95亿,占网民的26.6%,年增长率为28.0%。其中,医疗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挂号用户使用率最高,分别达到10.8%,10.4%;其次为网上咨询问诊、网购药品/医疗器械/健康产品、运动健身管理,占网民比例在6%左右。
互联网医疗痛点分析
目前,国内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2016年被称为移动医疗“移不动”的一年。一方面,初创移动医疗企业因遭遇严酷的资本“寒冬”而大批量死亡。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约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没有挺过A轮;另一方面,老牌移动医疗企业仍迟迟没有找到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持续亏损造成的资金紧张和业务架构的频繁动荡导致大幅裁员的消息频频曝出。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规模庞大,但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资人趋于理性,移动医疗企业因为盈利能力不足,越来越难以获得融资,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国内医疗在门诊费用与国外相比低很多,利润微薄,而很多APP恰恰将盈利重心放在诊疗环节,导致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盈利上先天不足。
另外,公立医院仍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在医疗领域,留给企业的空间本身就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医疗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更难以说服投资人心甘情愿为他们买单掏钱。一旦这类企业融资失败,则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结局可想而知。
在互联网医疗盈利难现状下,投资人也变得冷静下来,趋向于回归,市场在降温的现实是不得不面对的。暂不考虑其商业模式是否值得肯定的情况下,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在短期内裁员也是非常值得理解的事情。尽管如此,互联网医疗在未来仍然值得期待。但是只有真正贴近医疗本质的,才是互联网医疗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重线上与线下结合
政策的春天到了,企业应当如何把握住?中国其实不缺患者,而是缺好的医生和药品。在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医联不但构筑了集学术、执业、社交、游戏化的专业实名医生平台,并且率先搭建起以患者为中心,覆盖疾病筛查、医生教育、诊疗服务、药品配送、金融保险服务、患者管理服务的整体生态闭环。
而已经宣布盈利的微医则致力于将三医联动的医改逻辑融入公司的战略布局,并且继续深入布局保险领域。过去的2017年,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国内首个专注智能医疗的云平台微医云发布以及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险平台”,都构成了微医的竞争壁垒。
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将是一个全面竞争的概念,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巨头最终都要做闭环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即线上有服务、线下有诊所或医院,再加上商业保险和其他形式。更何况,截至目前,行业并未出现真正的巨头,这意味着所有玩家想要继续生存下去,都不得不往这条道路去靠近。
在监管原则上,意见提出,“谁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谁就必须要负责任”。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责任主体就是医疗机构本身。监管按照属地化管理,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此外还特别强调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它们应该确保提供服务的人员资质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对其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依旧挑战重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