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规范
⑴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有那些
1.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总线,星状,环状,网状,树状,星环网络
2.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接入网(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3.按数据传输方式分类:广播网络,点对点网络
4.按通信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6.按网络组件的关系分类: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网络
⑵ 对等网络的技术标准
对等网络尚无统一的标准
2000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组,成员包括Intel、IBM和HP公司等。发展对等网内络的其他主要障碍还有版容权问题、网络带宽问题、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如何连接电话、手机和家电、工业设备等,也是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对等网络市场从2000年开始启动。
国内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向:文件共享及协同工作。
在文件共享方面,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在未来,企业对等网络应用将是热点,主要将解决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的协同、企业门户、企业虚拟专网(VPN)、远程互动和宽带应用等。
⑶ 三级网络技术的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规划、管理方法;
2.具备中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
4.掌握企事业单位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基本技术;
5.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⑷ 简述一下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标准
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还需转换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根据这个模型建立的网络技术标准协议TCP/IP。TCP/IP是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协议,是一组在许多独立主机系统之间提供互联功能的协议,规范因特网上所有计算机互联时的传输、解释、执行、互操作,解决计算机系统的互联、互通、操作性,是被公认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国际工业标准。TCP/IP是分组交换协议,信息被分成多个分组在网上传输,到达接收方后再把这些分组重新组合成原来的信息。除TCP/IP外,常用的网络协议还有PPP、SLIP等。
⑸ 互联网技术标准是什么
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组织IETF正式发布《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编号RFC3743,该标准是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TWNIC、JPNIC、KRNIC制定的。该标准主要为解决多语种域名上网中汉字简繁体等效问题提供了科学完善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该标准解决了中文的特殊问题,维护了域名注册用户的利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中文域名系统与国际现行域名系统的兼容互通,保证了国内技术规范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全面接轨。RFC3743是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异体字等效互通技术做出的贡献。
⑹ 计算机使用规范包括那些
1. 目的: 为了合理使用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正确利用计算机,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 全局所有计算机。 3. 职责 3.1 各科室部门有遵守计算机网络使用规范的责任。 3.2 党政办公室有审核、检查用户是否遵守计算机网络使用规范的责任。 3.3 党政办公室有将违反使用规范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反馈给局网络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处理。 4. 使用规范 4.1 合法用户 4.1.1 凡需申请入网,由办公室计算机高级管理人员分配网络帐户。 4.1.2 各部门在规定的PC上用规定的网络帐户登录入网 。 4.1.3 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情况,及时上报各类信息及数据。 4.2 合法操作 4.3.1 合法使用部门在网络授权范围内使用合法软件。 4.3.2 合法使用部门在网络授权范围内存储传递数据。 4.3.3 合法使用部门在网络授权范围内不可自己修改密码及文件属性。
⑺ 以太网的技术规范有哪些急!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规范简述 作者: 不详 | 发布时间: 2008-02-15 14:55 | 信息类别: network | 访问人次: 次【 评论】 【 推荐】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编辑 】 【 关闭 】
自从1970年诞生以来,以太网稳步占据了网络协议选择的主导地位。随着以太网的点赞程度增长到当今在局域网部署中达到的95%水平,其标准已发生进化,以满足较高带宽、光纤安装及地域更广大的网络的需要。
万兆位以太网(10GigE)802.3ae标准已由IEEE于2002年6月批准,而且现在已在许多应用中进入大量部署阶段。万兆位以太网作为以下技术的核心技术同样重要,即服务器室内交换、城域接入和回程网络以及利用原有SONET/SDH设备的长途安装。
在从千兆位以太网到万兆位以太网的演变过程中,为了适合如此广泛的可能应用,已进行了大量更改。这些更改中,最重要的更改与数据编码方式及万兆位以太网可以运行的物理连接类型有关。帧尺寸和格式都保持不变,以便第3层及更高层协议仍然完全兼容。
操作模式
万兆位以太网设计用于以全双工模式只在点到点(交换)链路上运行。这一点反映其作为主干(与工作组不同)技术的角色。万兆位以太网当前不支持自动协商,因为它被假定用于纯万兆位以太网安装。当前,万兆位以太网已批准用于光纤线路,铜线规范正在由IEEE审查。
数据编码
以太网通常使用名为8B/10B编码的技术进行编码。这意味着在传输之前每8位数据都转换为10位,附加的信息用于保证数据完整性。此技术要求以比所需吞吐量快25%的速度传输已编码数据—1Gb/s已编码数据在终端之间以1.25Gb/s的速度传输。对于千兆位以太网速率,8B/10B编码是合理的,但对于10Gb/s传输则效率不高,此时已编码信号将以不切实际的12.5Gb/s快速传输。为了确保以太网保持为成本效益好的技术,万兆位以太网标准引入了新的64B/66B编码方案,使传输速率接近10Gb/s。这允许系统制造商利用最初为SONET/SDH应用开发的成熟的10Gb/s技术。
物理接口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使用LAN或WAN物理接口。LAN PHY用于在WDM系统中通过各个波长传送本地以太网,而WAN PHY开发的目的是允许万兆位以太网数据直接在本地SONET/SDH传输设备上传送,便于将以太网集成到现有长途网络中。
LAN PHY规范
此接口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使用64B/66B编码的串行版本,运行在10.000Gb/s数据速率,允许在光纤或单个WDM波长上进行传输,以及CWDM版本(10Base-LX4),它在四个通道上使用8B/10B编码,每个通道都运行在3.125Gb/s速率。
WAN PHY规范
WAN PHY设计用于桥接异步以太网数据与同步SONET/SDH传输,允许万兆位以太网在当前DWDM网络上透明传送。结果,此接口运行于一个与SONET OC-192c/SDH VC-4-64c兼容的数据速率(9.5846Gb/s)。WAN PHY支持与SONET/SDH电路交换网络的直接连接。在WAN PHY标准中,添加了WAN接口子层(WIS),它将数据有效负载封装到简化的SONET OC-192c(级联)帧中。
WAN PHY具有某些SONET/SDH功能,但不支持整个SONET/SDH标准。
SONET/SDH功能
支持:
· 故障隔离要求的SONET/SDH资源负荷功能
· 允许在将来的OC-768/STM-256主干上实现传送的指针处理(Pointer-processing)
不支持:
· 线路和区域DCC
· 局域和快速传号线
WAN PHY标准还定义一些类似电信的功能,反映其可能用作长途协议。这些功能包括设备回送功能、严重出错秒数和嵌入的测试模式生成/检测功能(PRBS-31)。
通过其接口灵活性、与现有SONET/SDH传输技术集成和与低速以太网标准的完全后向兼容,万兆位以太网定位于充当LAN、接入、城域及长途网络部署的关键技术。
⑻ 网络标准
图5-6 网络标准分体系结构图
鉴于网络方面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并有大量的产品,与系统直接关系不大。所以,网络标准分体系结构重点考虑与系统关系密切的网络标准与规范(图5-6)。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网络工程标准。包括网络工程设计、施工、布线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
(2)网络技术标准。包括系统网络总体结构、网络技术、网络及主机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
(3)网络维护管理标准。包括系统域名命名方案、IP地址分配、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
(4)其他网络标准。包括其他与系统相关的网络标准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