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强与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复旦来大学传播与国自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良荣:在传播革命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在于重新提供有吸引力的解释框架,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让民众接受。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教授 陈冬生:执政党要大力培养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对超级注意力发挥意志定向、穿越和吸附三重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当务之急。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 赵月枝: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党的工作,要把意识形态当作比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问题,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要敢于亮剑和善于亮剑。
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研究员 冯颜利: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指导,敢于突破常规,革新思路,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教授 廖圣清:我们需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思考建设社会责任传播制度,这一传播制度应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位一体的。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良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思想舆论正面引导,不断推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

B. 网络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哪些途径

网络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哪些途径?

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


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


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


此外,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


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C.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落实"两个所有","两个所有"是指什么

“两个所有”,即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版被纳入依法管理范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

面对网络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种种现实,在新时代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3)互联网意识形态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精神需求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媒体也随着人民的精神追求在不断壮大和丰富,在壮大和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着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意识形态的存在。

例如: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形式,网络谣言、恶搞信息污染着公共信息环境,虚假信息、言过其实等扰乱着人们的视听……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斗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要始终抓住意识形态建设与斗争的根本点和着眼点——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的是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中的经济行为、技术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人的发展统领社会化媒体发展。

D. 说明打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的意义

  1.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打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2. 打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 有利于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E. 什么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1、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的教育:

①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

②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③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

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5)互联网意识形态扩展阅读

意识形态的特征:

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意识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育

F. 网络意识形态 存在哪些问题 下一步措施

如何看待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无疑成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有着快捷性,以及便捷性,使得它所传播的内容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维护互联网的秩序也成为了新的课题。

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网络时代的信息?又该如何去看待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之前我们在主流媒体上也看到这样的文章,比如说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样的呼吁,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地维护网络的(秩序)安全。那么实际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疑问,比如说我们要怎么去看待这个网络秩序之后的网络监管的问题,中间是不是有一个度会存在?比如说网络监管和言论自由,这两个会不会有冲突?中间的度又怎么样去把握?

这是一个特别难把握的度,这就存在着我们对网络自由它的限度的这个理解,而且我们讲了,任何自由它都不是绝对的,所谓的不是绝对的就是说它有界限,你的秩序也好,你的监管也好,你的自由也好,都得要在法律的底线和道德的底线上来进行。
田桐:那么实际上我们在,尤其是近两年,经常会发现这个网络反腐,包括微博反腐,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那么您觉得网络反腐它在这个合法性方面有什么样的应该注意的方面?

实际上说到网络反腐啊,现在还有其他的反腐方式,比如说现在讲的什么二奶反腐,干女儿反腐,这些都有,那为什么网络变成了一个反腐的主要的渠道?我这里就觉得就是,我们本身反腐的制度上面有些问题,网络它毕竟是一种传输的工具,正是因为没有别的手段来进行反腐了,所以我们只好说来网络反腐,但是网络反腐呢在这个界限上有的它把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那种,所谓的那个揭示贪官的一些材料放到网上去,结果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那说明什么呀?说明我们正常的反腐体制不是(很)健全。所以我觉得反腐跟网络它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而结合起来,实际上真正要是反腐的话,还是应该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那么我们就现在看到的很多的例子都能够证明网络反腐确实有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在微博上会发布一些信息,那怎么样看待这个合法性?它的合法性也就是,看他这个做法到底有没有,比如侵犯隐私,或者有没有泄露某些国家机密,或者是有些其他的这个信息,如果说这个尺度把握不准的话,我觉得这个不怪网络,还是怪我们现实的反腐的这个制度不健全,所以弄得我们今天没别的办法,就是网络上有一句这个话叫做什么?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所以看来这只是一点小的问题,还需要其他扩大反腐整个的一个系统的问题。

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网上有很多,拥有很多粉丝,或者拥有很多话语权,拥有很多人气的大V们,他们说话是否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从他们的角度来讲。

这个问题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任何公众人物或者任何公共空间,我们的参与者都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尤其是有些名人,他的社会影响比较大,他们的公众责任,或者社会责任应该说,他们要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一点,这个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那么如果他们触犯到一些,或者是说到一些不应该说的事情,或者言语过于激烈的话,是否会引来一些问题出现?

那有的时候呢,我就看到底,比如说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一说谣言,它叫网络谣言,后来我在琢磨,谣言它跟网络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想想,你无论什么谣言,你哪怕是电话谣言或者电视谣言,它实际上跟它那个传播媒体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所以刚才讲的那些要承担那些责任,它只不过是网络是一种方式,我们真正要去分辨它到底触犯了哪一个,比如法律条文或者什么,还是看他发布的言论是不是真实的,或者是不是违反法律的。

所以网络本身是没有错的。

解说: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为什么说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远未终结?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怎样发挥的?网络信息如何能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怎么看待网络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首先一个就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意识形态,一般来说,我们简单地说,比如这个大网络全书辞典里面就说了,意识形态它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说白了就是什么?就是对我们现实的某种反映的一种思想体系。

那么我们在研究网络信息意识形态功能的时候,我们倒不要那么理性化,直截了当就是什么?就是我们带有倾向性的那种思想意识,也就是我们在各种的信息当中,包含了你主体发布者、信息传播者,以及信息接收者的那样的一种什么?一种思想倾向。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可以这样讲,几乎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信息都包含着某些意识形态功能。那么这里头有一个背景要讲一下,就是有人提出网络产生以后,意识形态已经终结,而我的观点就是意识形态远没有终结。讲网络意识形态终结的,实际上有这样一些人,比如那个MIT媒体实验室这个主任尼葛洛庞帝,他就认为有了网络以后,就像樟脑丸会从固态直接挥发一样,他说全球性的电脑国度掌握了政治领空之后,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一场混乱就已经消失无踪。他的意思也就是,网络意识形态超越论,就是网络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这样的界线,达到了一种这种状态。

另外美国的电子前线基金会的埃瑟·戴森,她大概也说过这样的意思,也就是网络超越了传统国家的界线,但我把她的观点概括为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有限终结论。所谓有限终结论,她也成为在网络世界里面除了消除了一些意识形态的对抗之后,也有一些由于各个国家之间,或者各个民族之间,或者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的那种意识形态对抗。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由于有了网络以后,实际上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已经消失了,但是我刚才讲了,实际上远没有终结。下面我是从几个方面来讲,就是网络信息意识形态没有终结。

首先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远不能消除信息发布者和信息内容的意识形态特征,对吧,他那种的话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是包含着发布者的这样的一个思想倾向的。

另外,第二就是网络信息,他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各种参与主体,他都会把自己的意向,把自己的观点带到网上去,这样就形成了什么?就形成了网络变成信息意识形态物化的一个大的平台,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的严重。再一个就是意识形态在网络上并没有达到我们现在讲的世界是平的,那种一马平川的信息平等交流,实际上在发布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过程当中,它的话语权也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由于有了网络以后,并没有达到所谓的意识形态消失,相反,意识形态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个人觉得就是,我们研究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吧,这就是网络对我们现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