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鸿章是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我的观点:

真正了解他的人不会说他是个懦夫,所以我不同意二楼的说法,要骂就取骂慈禧骂光绪,别骂他!
他是真正向西方学习的,开眼看世界的清朝大臣,他创办学校,开工厂。
他成就了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现代海军,使得日本几十年内不敢向东耽望,若不是,日本侵略会提前几十年。
他主张议和,虽有伤国格,但亦属无奈,而且清政府的军力不堪一击,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亡国;二、议和。唯有议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而且在议和中他力保国家利益也尽力了,若换作他人,损失会更多。
中国受辱,痛在国力,其咎并非李鸿章。(所以现在祖国强大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之而骄傲,自豪,都应该挺直腰杆作人!我很自豪)
我们不能因为他在议和书上签字就骂他,那只是个符号,他不是投降者。

————————————————————————————————

人家的观点:
李鸿章简
李鸿章(1823~1901)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时,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1901年11月卒。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以上选自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¼;/archives/2005/629.html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从李鸿章争论说起

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所以他所开启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将外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国确实在他的倡导下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大。在实业方面并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时,中国海军在东亚是领先于日本。工业也领先于日本。这在西人当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他的热情评价。日本领先于中国在于立宪,在于常备军制,在于国民的热情,和国内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稳定。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中国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孙文一代比,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李鸿章自身失败了,但他的的事业并未全败,又被他传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比李鸿章强的一点是非常有头脑,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有规划,所以能最后成功。但这成功的起点当是起自曾国藩,继自李鸿章。这三人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少掉谁。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起自林则徐,也可以说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说是起自曾国藩和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搞顺我者荣,逆我者亡。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是事实,不是面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以上选自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875174

『贰』 考进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的分数是多少

今年清华大学在浙江招的还是以理科生为主,计划招收理科生80多人,文科生10多人,不过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增加。和北大一样,对于达到调档分数线的考生,如果体检和政审合格、专业服从调剂且各科成绩达到及格水平,退档的可能性很小。

什么样的考分上得了清华?赵老师说,一般浙江理科考生在675分以上会把握比较大。据了解,本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清华大学逐步推广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进行培养。所以,对考生来说,只要分数上得了分数线,其他好的专业可以在进了学校后再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息、工商、建筑、机械科技等专业还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分数线也相对较高。此外,今年学校还新增了一个软件科学实验班,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考。

个案:今年考了671分的小张,希望报考清华大学,还初步拟了个专业填报的顺序:生物—数学—工商管理—建筑—化学,看看能不能上清华。

招生老师分析:首先,671分这个分数报考清华比较危险,要看有没有多余名额,所以建议考生多与招办老师联系。其次,填报专业志愿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第三专业应该是可以“兜底”的专业。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生物、工商管理、建筑这三个专业的分数线都比较高,最好在其中选1或2个就行。

北大的

http://www.gotopku.cn/index.php

『叁』 历史提纲

历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地理:

地理方位记忆歌

上北下南左为西, 右东两手来区分;

北东西南出新闻, 四方符号NEWS论

(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其他:

1)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生物:

植物有丝分裂
记法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膜仁重现失两体)
记法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三现重开始。
记法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
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
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五
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两消两现貌巨变
着丝点聚赤道面 纺牵染体分两组 两现两消新壁现
记法六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
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记法七
间期复制看不见 貌似静止实多变。
前期两现两不见 染色分布很零乱
中期之时着丝点 整齐排列赤道板
后期丝点分两半 锤丝牵引到两端
末期三现两不见 新壁始于细胞板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减数分裂记法二:
有丝同源不配对。
减二无源难成对,
联会出现四分体,
同源分离是减一。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种类:蓝色细线支毛衣(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口诀
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无维生进大肠。

伴X隐性遗传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遗传都可以据此总结。

关于遗传系谱图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

DNA结构特点口诀:
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排列顺序无穷

『肆』 急需李鸿章的资料·

“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以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青出于蓝亦未可知”,这是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评价。梁启超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又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 说“1870年以来,中国的一切重大发展都同李鸿章有关。不知道李鸿章就不能说了解中国历史“。而近代清末国人则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在李鸿章死后,严复有一副挽联,上曰:使平生尽用其谋,其成功或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何如”。毛泽东也有感慨的评价李鸿章说:“吾观合肥李氏,水浅而舟大“。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正因为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难的事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变革最激烈、色彩最斑斓的,是19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各种矛盾错综交织。而李鸿章则是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崛起的特殊的历史人物,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成为一个盖棺百年不能论定的人物。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排行第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李家世代耕读为生,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与曾国藩过从甚密。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1862年3月,李鸿章的淮军正式组建。在虹桥交战中,三千淮军鸷悍凶猛,竟杀得十万太平军尸积如山。从此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被视为冷酷无情。这一年的11月,李鸿章旋经曾国藩推荐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当太平军都城南京被攻克后,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后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1900年8月15日,北京在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为名的围攻中陷落,政府和朝廷在对各国宣战仅两个月后逃亡。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被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朝廷要求李鸿章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占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上签字。1901年11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死了,享年78岁。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早期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先进的,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但就它们所想达到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保守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也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李鸿章身后的毁誉荣辱皆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挽狂流而不成的悲情人物。
如今一提到李鸿章,人们容易把他生命的后期中国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定等等。由于直接参与了这些事件,李鸿章不可避免的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进而民族耻辱的象征,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但是如果我们考察历史的真相,追问“为什么出现在这种场合的总是李鸿章,而不是其他人?”,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它的反面,李鸿章事实上并非推行一条卖国的路线,他希望通过洋务运动达到中国“自强”的目的,启超称“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但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具备“自强”的条件,这导致了他一生事业的最终总失败,也是他身败名裂的根本原因。
让我们来具体考察这几个事件,那都是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的事。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日本轻易全歼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举国哗然,纷纷指责李鸿章指挥有误。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没有李鸿章的苦心经营,北洋水师就根本不会存在。成立新型海军是他的建议,海军的经费是他千方百计保证供给的,海军的将官是他派出国培训的,舰队从国外购进的每一艘铁甲舰船,他都要亲自到码头查看。可就是这样一支他花费无数心血的舰队,到头来却被轻易的击溃,李鸿章的作战指挥失误也许是一个原因,但其中不含有其他必然的因素吗?时代的潮流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胜败其实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注定了。进一步说,如果不是有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中国的战败也许在很多年前发生了。至于为什么是李鸿章出面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原因就更简单了:在偌大的中国除了他居然找不到其他懂得外交谈判的官员。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去东京进行停战谈判,最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同意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这固然是无法让人原谅的,但是“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梁启超语),这样的结果换了别人恐怕也是很难避免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就更被动了。当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匆忙西逃,逃命之际才想起了已年届八十,下台近五年的李鸿章,命令他赴京主持与八国的谈判,收拾北京的烂摊子。谁都明白这项任命极其危险,而且对个人没有任何好处,但李鸿章出于报国(清王朝)的考虑,还是决定北上,并在谈判结束后的几个月,死在了北京。
此可见,李鸿章的恶名很大一部分是他“自找”的,如果他不是积极推行“自强”措施,这些事件也许就不会由他来承担。他不仅承担了他个人的责任,还要替腐朽的清王朝分担恶名。李鸿章不幸被历史选为主要的个人,来承担十九世纪中国的失败,并非因为他的无能和卖国,而恰恰在于他想改变国家的命运,就不得不去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为李鸿章的一切作为辩护,并不是本文的主旨,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论文和专著了。我只是在想,他去世已经一百年了,如果说在他生前我们还不足以完整的评估他那些“自强”措施,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能够客观的评价它们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巨大影响,我们不能只看见开花结果而忘了发轫之处
李鸿章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在列强环伺、国家积弱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对中国的威胁。他因此意识到穷则变,变则通,可以说他的“变局观”,比康梁都早。他后来投身于清政府几乎所有新兴的、冒险的事业,诸如工业、交通、矿产、教育等等,办了很多实事。这场被后来的史学界称之为“洋务运动”的新政,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西方将它视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李鸿章是一个复杂的人。他认为,与西方列强相比,中国国势贫弱,一旦发生争端,很难占据上风,更难以决胜疆场,提出了“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他的思想有忠君效国的成分。他主办洋务,兴办近代企业,创立北洋海军,也是力图富国强兵,逐步扭转对外的不利局面。李鸿章也是一代外交家,他的外交特点是:1、外须和戎,通过妥协退让,换得他人的谅解、宽容,和平共处,以换取休养、发展时间;2、以夷制夷,实质是牺牲局部利益给“友邦”,以换取对“敌国”的制约;3、相信国际法的约束力。作为朝中重臣,依据现实条件,以谋略和坚强的意志,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利益。
整个清朝二百多年,李鸿章以汉人破例任文华殿大学士为首席阁揆。顶戴三眼花翎。他在几千年来未有的乱世中,支撑危局,以一身负天下之重。他位高权重,而且富甲天下,历尽宦海艰辛,享尽人间繁华,不怕天下咒骂,勇于任事,居官长盛不衰。忠君不懈,但亦知抗上有道。认功利不论名节,论才能不论人品。"挺经"是曾国藩与李鸿章密谈处逆境之法。处顺境,奋发而为;处逆境,挺而待变。这些做人的高贵品质都是值得作为后代的我们值得学习的。

『伍』 我要: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来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考研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在这里:

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专业书目是: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龚书铎等著,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业课程 :

中国近代史学
中国现代史学

录取比例参考 :

http://www.bjeea.cn/image20010518/4444.Pdf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1972625

参考文章在这里 :http://bbs.kaoyan.com/archiver/tid-1696476.html

往年参考:
http://bbs.topkaoyan.net/archiver/tid-101738.html

关于复试的交流 :http://bbs.topkaoyan.net/archiver/tid-36599.html

1999年专业课真题:http://www.freekaoyan.com/html/zhuanye/beijing/512/2005_03_14_14_27_25.htm

不喜欢复制长篇大论 ,这些网站都有有效信息,希望可以帮到你 !

『陆』 关于李鸿章[清]的资料,事件!要快的!

李鸿章简
李鸿章(1823~1901)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时,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1901年11月卒。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以上选自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4/archives/2005/629.html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从李鸿章争论说起

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所以他所开启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将外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国确实在他的倡导下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大。在实业方面并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时,中国海军在东亚是领先于日本。工业也领先于日本。这在西人当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他的热情评价。日本领先于中国在于立宪,在于常备军制,在于国民的热情,和国内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稳定。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中国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孙文一代比,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李鸿章自身失败了,但他的的事业并未全败,又被他传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比李鸿章强的一点是非常有头脑,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有规划,所以能最后成功。但这成功的起点当是起自曾国藩,继自李鸿章。这三人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少掉谁。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起自林则徐,也可以说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说是起自曾国藩和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搞顺我者荣,逆我者亡。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是事实,不是面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以上选自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87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