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优选运营
A. 顺丰优选苹果手机怎么下app
根据你说的情况,首先你要把自己的苹果手机打开,然后打开主页面后,你就把苹果商店打开,然后点击最后一栏目的搜索框上,以后用输入法把顺丰优选的文字打到搜索对话框上,之后点击搜索后顺丰优选的手机软件就显示出来了,然后你在点击下载手机软件的按钮后,这个顺丰优选手机软件就自动下载了,下载完以后就可以在手机页面上看到了
B. 顺丰优选运费:顺丰优选免运费吗
快递公司就是依靠收取快递费来维持运营的。如果快递都免费,那快递公司还不早就关门儿了。
C.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应该怎么做
近日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其中,菜管家运营4年来总计投资3500万元,到目前仍是亏本运营;武汉家事易短短两年半时间电子菜箱覆盖了1200多个社区,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虽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亏本支撑...... 什么原因?
由于我本人与各农产品电商的高层有过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从行业视角来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拍砖
一、传统的B2C思维
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很多电商平台认为一个线上B2C平台,通过导流量,客户就会到线上购物了,其实错了!农产品电商千万别以传统的B2C的思维去搞,那样去搞绝对死路一条。顾客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是健康生活,因此农产品电商需要让消费者从商品背后的故事、种植基地、采摘体验、物流体验、可追溯、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所以传统B2C的思维是致命的伤。
二、目标人群定义偏离、营销策略走弯路
农产品电商如何产生流量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需求上讲,这个市场还属于培育期,而且目标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领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联网购物的需求,以及时间成本太高的高富帅。你非要定义成屌丝的人群,满足那些“二两瘦肉+两颗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注定就是两个词:累死、亏死。
很多农产品电商满地撒广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绝对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是个大农产品电商思考的的问题。
下一个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爆点是90后一代成家后的家庭主妇,因此农产品电商必须重视这一类人群。
三、会“电”不会“商”
基地整合+营销+流量+交易+供应链服务+口碑营销,这个闭环是农产品缺一不可玩法。当前不少农产品电商存在重大的经营管理误区,认为中心在“营销+流量+交易”三项,仅仅于重视“电”而不忽视了“商”;其实真正要实现盈利,关键在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现场,格力董明珠说:“我今天告诉大家,营销做得再好,如果我们背离了你的支撑点 ——技术和质量,以及诚信,你的营销就是一个忽悠,你就是一个骗子”。同理,农产品电商后端服务的角色没有做好,前端的营销、流量都是噱头,当然最终肯定是亏了。
四、伤不起的客单价与物流成本
客单价是农产品电商致命的伤,行业数据: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那将是致命的伤,因为物流成本和损耗将亏出血本。就目前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经营情况来说,每单40元的物流成本+损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单价起不来,物流成本降不下来,盈利那只能是一种幻想。就连顺丰优选做高档的进口食品和应季商品,在选择品类上都会从客单价上来定位的。
五、缺乏一体化的采购基地整合
忽视对基地的整合是当前农产品电商面临的问题,很多农产品电商仅仅是以定向采购方式与基地合作,谈不上打造什么战略协同的供求关系。至于是否以市场导向来指导基地有计划的种植产品,这个国内还仅仅是一种远景。
看看人家国际品牌星巴克,人家不仅仅实现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协同,星巴克的供应链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种植以及降水、风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国内的农产品电商的老总已经明白采购基地的整合了,这个的商业价值不仅仅是质量的保证,更是品牌化、集约化采购和需求协同的重要方式,当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费,获得利润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举一个重庆的例子,重庆有一家生鲜电商,他们对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别值得借鉴,他们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团型采购带动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来做B2C的服务和O2O的体验,这样一来具有绝对的采购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来,快速打通与基地的供求信息,实现了相对高效的协同。目前正在推进O2O的新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鉴的。
六、客户体验是双刃剑,一次不愉快的购物体验,会丢掉一大群客户
千万别把消费者当傻子,将一个客户不满意的订单置之不理,这是最大的失误。吃货这个东西最容易带来的就是口碑传播,如果出现不满意的,将伤害你的一大群客户。记得有一个农产品电商老总给我说: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客户拒收的,如果价值不是高得离谱的话,能够送客户就送客户,留下的是一个口碑与客户感动。何况有的商品即使退货回来也无法二次销售。
未来的农产品电商一定要培养忠实的吃货粉丝群,这是粉丝经济发展的商业价值,拴住一个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还有一个农产品电商的案例,他把目标人群定位在IT互联网圈,这些人是典型的网购人群,属于小白领,而且消费能力不低,但比较宅,通过渗透IT互联网的圈子去做电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占领这个领域的客户。
前几天本人和顺丰优选李东起总裁在央视采访现场聊天,李总坦言:农产品、生鲜电商,一旦与顾客建立了良好的购物体验,这将会迎来持续的消费力,而且会影响身边的群体。
七、必须面对本地化问题
电商的趋势正在往社区迁徙,趋势是线上社区+线下社区,而且商业模式的变化发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为必然趋势,据悉现在60-70%的消费发生在3公里之内。所以农产品电商如何线上打造吃货的圈子,线下打造体验的圈子,成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从本地化入手,一定会亏。由于农产品受商品质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农产品电商,还是像顺丰优选、阿里巴巴这样的全国铺开的市场。建立本地化的服务体系都是必然的趋势,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这个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大众的农产品必须定义在本地化。
农产品电商的本地化,趋势是要和社区服务站、便利店等机构整合,传统的B2C电商要渗透早社区末端,需要庞大的运营支撑,而且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农产品电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会化成熟的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电商的心头之痛
玩农产品电商,冷链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仅你要建库房,同时还必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否则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户那里都会成问题商品。冷链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能够玩得好的,连续的资产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这都是单独玩农产品电商所面临的问题。即使你有钱,投入了资产,但订单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会让你的运营成本大大浪费。何况玩电商的有几个懂冷链物流,能够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队伍。因此,社会化的冷链物流队伍,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成为了整个农产品电商急需的资源。
现在中国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玩法如下:
1.顺丰优选,完全的自建物流体系,目前常温已经铺盖全国,或许2014年会铺低温。今年24小时内,将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内蒙的羊肉送到海南,这一些经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链物流快速实现的。
2.阿里巴巴,确切地说是菜鸟的冷链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经整合类似众萃物流+快行线这两件优秀的冷链物流企业,他们从干支线+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将八万单车厘子从美国农场送到中国家庭,把阿拉斯加海产送到全国四十多个城市,这种"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网络化农产品toC冷链物流新趋势。
3.京东,启动的末端配送服务站模式。据悉未来京东将尝试从田间直达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环节将覆盖全部采购、仓储、配送、营销售后环节。12月14日消息京东自营生鲜配送站已经试运行,这种模式刚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后一公里的购物体验。但京东的冷链仓储、干线、支线配送等方面还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干脆关门歇菜算了!
九、品类定位错误
当涉及品类定位时,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顺丰优选开始要选择进口食品、阿里巴巴为什么要选择美国车厘子和阿拉斯加海产,这些品类的定义不仅仅与人群需求相关,也跟供应链支撑能力密切相关。玩供应链的专业人士都知道,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都是品类驱动的供应链。科学的品类选择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农产品电商定位品类相当重要,千万不要以过多的品类来吸引更多的购买需求,在多品类混合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农产品品类,会让你亏声四起,搞不好还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来生活卖的禇橙、柳传志卖的柳桃、顺丰优选卖的荔枝、天猫卖阿拉斯加海产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细分的品类定义对能够做好农产品电商有重要的价值。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作为品类驱动的供应链,在电商平台选择品类的科学性就决定了你的盈利的潜力。曾经与国内知名电商的供应链总监探讨,当品类增加10倍,供应链的管理复杂度会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货比例控制
这是农产品电商必须重点考核的KPI指标,一个退货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商品的损失,重要的客户购物体验及口碑的损失,所以农产品电商控制退货比例已经成为CEO关注的重点。当然前面也说到了,宁可送客户,也尽量避免退货带来的损失。
本人实际调研的数据显示,不少农产品电商退货比例达到了10%,好一点的也有6%的比例,这样的退货比例带来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不过现在农产品电商也做了不少创新,比如预付的C2B模式,会大大降低退货比例;另一种就是上海的厨易时代的O2O模式,渗透到社区,会员制预付费,据说退货比例能够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农产品电商的退货比例,不仅仅是要从运营角度思考,更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变换经营思路。
总结
农产品电商为何亏,以上10个维度的解析可能让大家得到一定的启发,其实这不仅仅是运营管理的问题,也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营销策略,资源整合能力等等!
归类总结一下,农产品电商的亏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的浪费;
2.采购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会化冷链物流的整合与应用;
4.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损耗;
5.品类的定位错误;
6.退货比例的控制问题。
要实现真正的减亏,归根到底一句话:顾客体验做要加法,供应链运营成本要做减法。
吃货对于中国14亿人口基数来说,互联网生活是必然趋势,农产品、生鲜电商一定是一个大市场,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国农产品电商尚未呈现出一个个行业标杆,整个领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问题就是发展的机会,以互联网思维探索中国传统行业,一定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这个行业参与者的共同使命。
D. 做电商,开实体,顺丰烧了上百亿为什么还是做不
早在2010年,顺丰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化布局,几年过去,除了主营业务顺丰速运保持核心竞争力外,其它业务都几乎沦落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然而1年后“顺丰优选”入驻天猫,表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
2014年,顺丰模仿“美国+日本”的“快递+便利”模式,开启了社区O2O项目“顺丰嘿客”,后升级为“顺丰家”主攻生鲜,但在门店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尴尬境地里,几度陷入关店裁员风波。
此外,从海淘到金融,再到无人机,到处都能看到顺丰的影子。
顺丰的业务拓展之路,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中国快递龙头企业,顺丰的多个项目中,为何没有一个取得突破性成功?
“狼”来了
2010年,顺丰的销售额达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这些数字,简直就是王卫的“话语权指数”。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顺丰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第一,市场竞争激烈
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快递价格不断下调,另一边又是航空燃油、人力运营、仓储地租等硬性支出成本的不断上涨,双重挤压下,顺丰的日子并不好过。爆发后的顺丰发展速度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快递业本就属于微利行业,国际最成功的快递企业,其净利润也不过7%左右。而当时的顺丰还处在快递扩张期,需要投入资金和力度都相对大,到2011年,顺丰的净利润甚至连1%都不到,以什么来保证如此大摊子的开支?
第二,业务依赖于电商企业,却遭电商企业抢食
于顺丰本身而言,新巨头的加入,新秀的崛起,都让快递这片江湖“暗藏杀机”。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降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以阿里为例,2010年初,阿里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递企业,后又推出“物流宝”,通过接入第三方快递、仓储的信息,为卖家提供入库、发货、上门揽件等方面的信息调配服务。尤其到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开始筹建自己的存储、物流体系,使得原本利润可观的传统物流行业,无法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可见,开辟新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是顺丰对当前形势的未雨绸缪。
通常,面临这样的局面,企业会以三种方式寻求解答:
其一是在原有业务领域进行深耕,做精做细。对顺丰来说,在服务上或许可以下功夫,但尽管如此,风险也并没有降低;
其二是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业延伸。顺丰厚积薄发近20载,手中掌握了庞大的数据,拥有多年高端客户与数万员工的数据积累,旁人求之不得的大数据基础,顺丰可以信手拈来。用户是顺丰进行电商和后期O2O布局的绝对优势,况且,物流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桥梁,顺丰后来的战略部署,选择相关产业延伸无可厚非;
其三是摒弃原有业务,挖掘新市场。但于顺丰这样有着雄厚基础的大企业而言,摒弃旧业务从零开始,无异于自杀。
所以,“顺丰E商圈”的问世,包括后来“尊礼会”、“顺丰优选”、“顺丰嘿客”的出现,都是顺丰对当前局势所做出的应对策略。只是,看到了方向,不等于就能把握方向。
缺失的互联网基因
诸如“顺丰E商圈”“顺丰宝”“尊礼会”“顺丰优选”这样的电商平台,为何不是走向末路就是掀不起半点波澜?
探究2013年以前的电商市场,淘宝一方独大,京东于2012年正式开通自有物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直击淘宝痛点后迅速崛起。
可以看到,能在一片红海市场里分一杯羹的,不是行业的领头羊,就是能够打破市场痛点的后来者。但“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始终没有让用户感受到它存在于电商市场的独特之处。问题在哪?
如同人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有别于淘宝和京东的互联网基因,以快递起家的顺丰,骨子里具备的基因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翻看“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的网站页面,其页面的设计、功能的完整性、浏览器的兼容问题等等都显得尤为业余,更不要提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层次的需求,企业缺乏互联网观念,内部缺乏互联网人才,顺丰在专业度上拿什么与淘宝和京东竞争?
再者,从用户角度出发,市场上早有淘宝京东这样大佬,凭什么去选择一个刚起步且特色不明显的电商平台?
没有找到市场痛点,就贸然出击,欲与巨头分奶酪,结果显然是不可观的。
后来,“尊礼会”的出现,相当于顺丰在开辟一块细分市场,“尊礼会”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采用严格的会员邀请制。
不与大众礼品网站竞争,也不趟奢侈品电商这趟浑水,以礼品电商形式打入中高端客户群,是从现有电商中突围、树立品牌的有力手段。
但很可惜,“尊礼会”作为一个创业性项目,从起步开始,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对人力和无力的投入也相当薄弱,无法建立品牌核心优势。
问题除了在基因上,同样也存在于执行里。后起的“顺丰优选”与“顺丰嘿客”都不例外。
“顺丰优选”在历任掌舵人眼中,如同一块烫手山芋。自2012年5月上线以来,“顺丰优选”频频换帅。
2012年10月,上任仅5个月的刘淼突然宣布离职,随后,顺丰集团副总裁、航空公司董事长李东起接替刘淼,兼任“顺丰优选”总裁;2013年,凡客旗下V+商城
项目历任COO、总裁的崔晓琦宣布加入顺丰优选,并出任CEO,李东起仍在集团层面供职;2015年5月,崔晓琦选择离职,并加入联想“佳沃市集”,连志
军随即接任;但2016年3月连志军也已离职。
顺丰虽手握物流优势,但“顺丰优选”却难解供应链难题。在生鲜领域,物流并非生鲜电商经营中的决定因素,其根基实际上是供应链,解决高速流转的生鲜供应链,要结合农业和营销,需要专业及经验,但“顺丰优选”缺乏既懂生鲜又懂电商的团队。
此外,曾有媒体报道,在顺丰集团内,“顺丰优选”的棋子角色过多受到集团战略决策的影响,而牵制发展。
E. 做网店有几种运营模式
1.知名品牌类的,他们迎合市场销售。
2.专卖店类的,他们买的东西专一。
3.主代理类的,他们主要销售代理的商品。
4.炒货型的销售,他们主要是买什么就炒什么。
5.追求高利润的销售,他们只销售高利润商品。
F. 有做过便利店的吗想加盟一个顺丰优选店不知道能不能挣钱
盈利和选址、运营关系比较大,现在便利店是热门,人都懒得跑去远地买东西,如果家附近有个小店,卖的商品有保障,肯定是受欢迎的,你看711,就是急人所需,能不能挣钱看你怎么经营了,前期应该都给培训的,如果加盟的门槛不高,其它就看你个人了,加油LZ
G. 顺丰优选增值性物流服务是什么
2.1 顺丰优选公司通过其自建的“顺丰优选”网站运营系统,为您提供商品交易、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服务项目。除此之外,“顺丰优选”网站所不时推出的新商品和新服务均属于本协议的调整范围。
2.2 为使用“顺丰优选”网站,您应当自行负责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及配备上网所需的一切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或其它存取设备。由此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您同意顺丰优选公司不予承担。
2.3 为方便您使用“顺丰优选”网站,顺丰优选公司尽最大努力保障网络的畅通性。但是由于互联网服务的特殊性,顺丰优选公司不保证服务不会中断,也不担保服务的绝对安全性和准确性。
2.4 为保障您的利益或提高服务质量,顺丰优选公司有权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网站或相应的系统进行检修、维护或升级,您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三.网上注册
H.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专员》证书多少钱
近日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其中,菜管家运营4年来总计投资3500万元,到目前仍是亏本运营;武汉家事易短短两年半时间电子菜箱覆盖了1200多个社区,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虽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亏本支撑...... 什么原因?
由于我本人与各农产品电商的高层有过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从行业视角来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拍砖
一、传统的B2C思维
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很多电商平台认为一个线上B2C平台,通过导流量,客户就会到线上购物了,其实错了!农产品电商千万别以传统的B2C的思维去搞,那样去搞绝对死路一条。顾客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是健康生活,因此农产品电商需要让消费者从商品背后的故事、种植基地、采摘体验、物流体验、可追溯、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所以传统B2C的思维是致命的伤。
二、目标人群定义偏离、营销策略走弯路
农产品电商如何产生流量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需求上讲,这个市场还属于培育期,而且目标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领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联网购物的需求,以及时间成本太高的高富帅。你非要定义成屌丝的人群,满足那些“二两瘦肉+两颗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注定就是两个词:累死、亏死。
很多农产品电商满地撒广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绝对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是个大农产品电商思考的的问题。
下一个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爆点是90后一代成家后的家庭主妇,因此农产品电商必须重视这一类人群。
三、会“电”不会“商”
基地整合+营销+流量+交易+供应链服务+口碑营销,这个闭环是农产品缺一不可玩法。当前不少农产品电商存在重大的经营管理误区,认为中心在“营销+流量+交易”三项,仅仅于重视“电”而不忽视了“商”;其实真正要实现盈利,关键在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现场,格力董明珠说:“我今天告诉大家,营销做得再好,如果我们背离了你的支撑点 ——技术和质量,以及诚信,你的营销就是一个忽悠,你就是一个骗子”。同理,农产品电商后端服务的角色没有做好,前端的营销、流量都是噱头,当然最终肯定是亏了。
四、伤不起的客单价与物流成本
客单价是农产品电商致命的伤,行业数据: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那将是致命的伤,因为物流成本和损耗将亏出血本。就目前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经营情况来说,每单40元的物流成本+损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单价起不来,物流成本降不下来,盈利那只能是一种幻想。就连顺丰优选做高档的进口食品和应季商品,在选择品类上都会从客单价上来定位的。
五、缺乏一体化的采购基地整合
忽视对基地的整合是当前农产品电商面临的问题,很多农产品电商仅仅是以定向采购方式与基地合作,谈不上打造什么战略协同的供求关系。至于是否以市场导向来指导基地有计划的种植产品,这个国内还仅仅是一种远景。
看看人家国际品牌星巴克,人家不仅仅实现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协同,星巴克的供应链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种植以及降水、风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国内的农产品电商的老总已经明白采购基地的整合了,这个的商业价值不仅仅是质量的保证,更是品牌化、集约化采购和需求协同的重要方式,当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费,获得利润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举一个重庆的例子,重庆有一家生鲜电商,他们对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别值得借鉴,他们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团型采购带动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来做B2C的服务和O2O的体验,这样一来具有绝对的采购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来,快速打通与基地的供求信息,实现了相对高效的协同。目前正在推进O2O的新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鉴的。
六、客户体验是双刃剑,一次不愉快的购物体验,会丢掉一大群客户
千万别把消费者当傻子,将一个客户不满意的订单置之不理,这是最大的失误。吃货这个东西最容易带来的就是口碑传播,如果出现不满意的,将伤害你的一大群客户。记得有一个农产品电商老总给我说: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客户拒收的,如果价值不是高得离谱的话,能够送客户就送客户,留下的是一个口碑与客户感动。何况有的商品即使退货回来也无法二次销售。
未来的农产品电商一定要培养忠实的吃货粉丝群,这是粉丝经济发展的商业价值,拴住一个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还有一个农产品电商的案例,他把目标人群定位在IT互联网圈,这些人是典型的网购人群,属于小白领,而且消费能力不低,但比较宅,通过渗透IT互联网的圈子去做电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占领这个领域的客户。
前几天本人和顺丰优选李东起总裁在央视采访现场聊天,李总坦言:农产品、生鲜电商,一旦与顾客建立了良好的购物体验,这将会迎来持续的消费力,而且会影响身边的群体。
七、必须面对本地化问题
电商的趋势正在往社区迁徙,趋势是线上社区+线下社区,而且商业模式的变化发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为必然趋势,据悉现在60-70%的消费发生在3公里之内。所以农产品电商如何线上打造吃货的圈子,线下打造体验的圈子,成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从本地化入手,一定会亏。由于农产品受商品质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农产品电商,还是像顺丰优选、阿里巴巴这样的全国铺开的市场。建立本地化的服务体系都是必然的趋势,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这个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大众的农产品必须定义在本地化。
农产品电商的本地化,趋势是要和社区服务站、便利店等机构整合,传统的B2C电商要渗透早社区末端,需要庞大的运营支撑,而且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农产品电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会化成熟的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电商的心头之痛
玩农产品电商,冷链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仅你要建库房,同时还必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否则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户那里都会成问题商品。冷链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能够玩得好的,连续的资产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这都是单独玩农产品电商所面临的问题。即使你有钱,投入了资产,但订单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会让你的运营成本大大浪费。何况玩电商的有几个懂冷链物流,能够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队伍。因此,社会化的冷链物流队伍,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成为了整个农产品电商急需的资源。
现在中国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玩法如下:
1.顺丰优选,完全的自建物流体系,目前常温已经铺盖全国,或许2014年会铺低温。今年24小时内,将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内蒙的羊肉送到海南,这一些经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链物流快速实现的。
2.阿里巴巴,确切地说是菜鸟的冷链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经整合类似众萃物流+快行线这两件优秀的冷链物流企业,他们从干支线+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将八万单车厘子从美国农场送到中国家庭,把阿拉斯加海产送到全国四十多个城市,这种"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网络化农产品toC冷链物流新趋势。
3.京东,启动的末端配送服务站模式。据悉未来京东将尝试从田间直达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环节将覆盖全部采购、仓储、配送、营销售后环节。12月14日消息京东自营生鲜配送站已经试运行,这种模式刚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后一公里的购物体验。但京东的冷链仓储、干线、支线配送等方面还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干脆关门歇菜算了!
九、品类定位错误
当涉及品类定位时,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顺丰优选开始要选择进口食品、阿里巴巴为什么要选择美国车厘子和阿拉斯加海产,这些品类的定义不仅仅与人群需求相关,也跟供应链支撑能力密切相关。玩供应链的专业人士都知道,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都是品类驱动的供应链。科学的品类选择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农产品电商定位品类相当重要,千万不要以过多的品类来吸引更多的购买需求,在多品类混合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农产品品类,会让你亏声四起,搞不好还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来生活卖的禇橙、柳传志卖的柳桃、顺丰优选卖的荔枝、天猫卖阿拉斯加海产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细分的品类定义对能够做好农产品电商有重要的价值。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作为品类驱动的供应链,在电商平台选择品类的科学性就决定了你的盈利的潜力。曾经与国内知名电商的供应链总监探讨,当品类增加10倍,供应链的管理复杂度会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货比例控制
这是农产品电商必须重点考核的KPI指标,一个退货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商品的损失,重要的客户购物体验及口碑的损失,所以农产品电商控制退货比例已经成为CEO关注的重点。当然前面也说到了,宁可送客户,也尽量避免退货带来的损失。
本人实际调研的数据显示,不少农产品电商退货比例达到了10%,好一点的也有6%的比例,这样的退货比例带来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不过现在农产品电商也做了不少创新,比如预付的C2B模式,会大大降低退货比例;另一种就是上海的厨易时代的O2O模式,渗透到社区,会员制预付费,据说退货比例能够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农产品电商的退货比例,不仅仅是要从运营角度思考,更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变换经营思路。
总结
农产品电商为何亏,以上10个维度的解析可能让大家得到一定的启发,其实这不仅仅是运营管理的问题,也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营销策略,资源整合能力等等!
归类总结一下,农产品电商的亏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的浪费;
2.采购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会化冷链物流的整合与应用;
4.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损耗;
5.品类的定位错误;
6.退货比例的控制问题。
要实现真正的减亏,归根到底一句话:顾客体验做要加法,供应链运营成本要做减法。
吃货对于中国14亿人口基数来说,互联网生活是必然趋势,农产品、生鲜电商一定是一个大市场,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国农产品电商尚未呈现出一个个行业标杆,整个领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问题就是发展的机会,以互联网思维探索中国传统行业,一定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这个行业参与者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