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运营
1. 什么是ISO流程运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ISO一来源于希腊语“ISOS”,即“EQUAL”——平等之意。ISO国际标准组织成立于1946年,中国是ISO的正式成员,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CSBTS)。
(1)iec运营扩展阅读:
标准的内容涉及广泛,从基础的紧固件、轴承各种原材料到半成品和成品,其技术领域涉及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农业、保健和环境等。每个工作机构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该计划列出需要制订的标准项目(试验方法、术语、规格、性能要求等)。
ISO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
其主要机构及运作规则都在一本名为ISO/IEC技术工作导则的文件中予以规定,其技术结构在ISO是有800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它们各有一个大大和一个秘书处,秘书处是由各成员国分别担任,承担秘书国工作的成员团体有30个,各秘书处与位于日内瓦的ISO中央秘书处保持直接联系。
2. VB6调用OFFICE,生成EXE文件运行后提示安装OFFIEC组件
遇到过相同的问题,真正原因我没去探讨,但是介绍你另外一个可行的开启方法。
在工程里添加 引用 Microsoft Word 11.0 Objects Library 对象
然后VB建立该对象的引用。
Dim WordApp As New Word.Application
Dim WordDoc As New Word.Document
使用
WordApp.Visible = True '少了这行,word开启后,是隐藏窗口的
Set WordDoc = WordApp.Documents.Open("D:\A\1.doc") '就能正常开启文件
如果不再从代码里控制开启的文件内容,那么记得最后的代码要填上
Set WordDoc = Nothing '释放物件对象
Set WordApp = Nothing '释放物件对象
代码修改一下,Excel也是一样的方法。
3. IEC61508 是什么标准,内容是什么它更新过几回每次都更新了什么内容
IEC 61508是一项用于工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其名称是《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IEC 61508意图作为一个基本的功能安全标准应用于各种工业行业。它将功能安全定义为:相关受控设备(EUC)总体安全的一部分;依赖于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E/E/PE)安全相关系统功能正确的EUC控制系统;以及其它安全相关系统技术和外部风险降低措施。”
IEC 61508标准起源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该标准涵盖了完整的安全生命周期,当制定相关领域特定的功能安全标准时,需要进一步细化说明。
IEC 61508标准定义的安全生命周期包含16个阶段,粗略地可以分为3块:1-5阶段描述了分析过程;6-13阶段描述了实现过程;14-16阶段描述了运营过程。所有阶段关注的均是系统安全功能。标准有7个部分组成,1-3部分包括标准需求(规范性的);4-7部分包括开发过程指导和示例,因此是资料性的。
IEC 61508标准的核心是风险概念和安全功能。风险是指危害事件频率(或可能性)以及事件后果严重性。通过应用包括E/E/PES和/或其它技术构成的安全功能,使风险降低到可以容忍的水平。另外,其它技术也可能被用于降低风险,但IEC 61508标准的详细需求只覆盖了采用E/E/PES技术的安全功能。
4. iec节油卡的原理是什么
IEC省油卡(节油卡)是德国最新量子物理学科技突破发明,由新加坡总部负责向全球市场运营。IEC节油卡具有促进燃料充分燃烧,增强马力,保护发动机,清洁油路、清除积碳增强动力等功效,可用在汽油、柴油和LPG引擎发动机上。
IEC国际省油卡技术原理:采用纳米负离子技术,释放和激活负电荷的氧气分子,嵌入式6000负离子,化解汽油分子负离子、降低表面张力,导致更好的雾化燃料和燃料效率。研究所的测试结果,燃油效率技术可以增加30%的氧气吸入量。技术合法并完全符合安全标准。安装方便,节省空间。无堵塞、无改动DB箱、不伤害现有的电线、无电磁干扰。无需服务费,完全免费的维修。减少电量和汽油的浪费、提高效率和功率,延长用电器和汽车机械设备寿命。
5. 企业iso9001风险分析一般哪个部门来分析
由于ISO9000分析分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应当由主管部门组织公司所有部门依照部门职责对部门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应当是所有部门的事情。
对组织有影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4类:
1.组织风险:发生在组织实体及其活动层面;
2.战略风险:发生在组织的战略或业务计划制定不够周密时;
3.合规风险:发生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形时;
4.运营风险:分为与组织的程序和措施有关的7个分类别。
仅供参考:
1.组织风险
实体层面的风险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部存在的。外来因素包括技术、竞争以及法律环境;内部因素包括安保、信息系统、收发货物遗失、人员能力和责任变化等方面。
活动层面的风险对个人和部门发生影响,包括在系统中输入信息或材料时的疏漏;收发货记录遗失;安保控制松懈;缺少熟练技术人员以及员工的疏忽大意等。如果在组织的各个环节活动层面的风险不断,最后势必形成实体层面的风险。
2.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指的是因执行一项不成功的商业计划或战略而可能发生的损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做了糟糕的业务决策、执行决定不力、资源不足或者是因为业务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未及时进行调整。
3.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风险。环境、健康和安全要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轻则罚款,重则停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都是可能出现的后果。遵守质量和环境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在这个范畴之内。
环境风险包括液体危险品遗撒、危险气体排放以及固态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包括的情况还可能有以下情形:
采购部将从国内采购改为向国外供应商采购;
负责环境的关键管理人员离岗未及时替补;
引入新的物料却未编制有关的安全管控记录。
4.运营风险
运营的风险可以具体从以下7个方面说明:
(1)管理体系风险
由于制定的战略、制度规定和工具、数据处理、呼叫(电话)中心、合同管理、设计与开发等层面的效率低下,都可能造成管理体系的效率低下。比如说,一个重度依赖外包的供应链,可能有很大风险。
管理体系的其他风险包括不正确的收入确定;违反国家安全规定;不符合环境法规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的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重要法律)的要求。这些行为将可能导致罚款、停业甚至追究刑责的后果。为了降低此类风险,组织的最高管理层以及董事会必须对管理体系有透彻的了解,并努力提高其有效性。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工具、数据处理、呼叫(电话)中心、营销活动、合同管理、顾客沟通、设计和开发等活动效率低下,则组织的管理体系必受其累。
总而言之,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要了解自身的管理体系并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2)顾客满意风险
顾客沟通、送货、产品本身、设计维修以及对顾客反馈的回应方式都会影响顾客满意风险。为降低此类风险,宜将相关的产品质量数据、产品和过程监控数据以及供应商供货质量等数据也一并纳入分析过程。
(3)供应链风险
采购经理必须对外购产品和服务、独家供应商、送货时间库存管理以及文档管理等保持关注。信息沟通是确保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关键。用来管理供应链风险的数值包括送货时间、库存水平及成本等。
(4) 收入确认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对此类风险的管理包括追踪产品从生产、销售到发货以及应收账款的全过程。收入的确认受到诸如应付款、应收账、交付前货值记录、现金报价错误、计算表错误以及价格信息不完整等原因影响。
质量经理在控制收入确认过程的有效性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质量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在此有交集,涉及产品实现、成本、销售、开发票、付款、库存管理以及发货等过程。发货信息是对应收账款和收入确认的直接输入。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收入确认对其收入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股票价格。
由于不正确的收入确认,还可能出现背离事实的虚假声明的风险。审核员宜对已建立的用以检查收入确认中问题的控制措施进行测试。
(5)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的情况包括病毒、未加防范的文件、不正确的财务记录和报告、糟糕的修改控制、信息检索错误、数据表格滥用、临时工和咨询师的使用、新技术的引入以及遭遇工业间谍和欺诈行为等现象。
ISO/IEC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建立、实施、运营、监视、评价、维护并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6)物流风险
当今组织关注的一个风险问题是与国家安全威胁因素相关的。运输过程可能由于需要检查是否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拖慢。
如何筛查、识别、并追踪从货源地到购买方组织的全过程一直是个难点。以下因素影响物流风险:
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
运输中的货损;
途中延误造成的无法按期交货;
运输延误造成的原材料库存不足;
国家安全信息上报要求。
有必要开发出新的工具以减少筛查和追踪等必须过程对供应链的干扰。总之,产品生产完成后,送到顾客手中之前,上述各种问题都可能出现,组织应该有所准备。
(7) 自然灾害风险
过去几年间,我们这个星球上自然灾害频发。业务连续性要求对应保护的存储信息进行安全保障,并对灾后复原进行策划。
信息技术在业务连续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宜专门设计相关的信息技术程序,以确保业务连续性运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开发团队中不可缺少负责信息技术的成员。
信息技术部门必须提供可将信息妥善有效存储的保护措施,并对各种灾害进行管理、防范并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信息的定期复制,并将备份信息存储于安全的另外一个地点。并且,宜对存放在该地点的数据进行定期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无误。
ISO/IEC27001标准提供了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控制措施,以下是业务连续性计划(BCP)的相关因素:
业务风险及影响分析;
灾害事件初始反应活动;
紧急事件和业务恢复过程管理程序;
各层级培训计划;
保持业务连续性计划及时更新的程序。
业务连续性计划宜定期演练,组织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BCP的自查:
是否已制定确保信息连续性的书面计划?
上述计划是否每年进行更新和检验?
何时对计算机硬件、软件或应用系统进行过重要的调整或改变?
是否对用以备份的介质进行了定期测试?
是否对应用程序、应用数据和运行系统软件进行了定期备份?
是否将该计划和信息进行了异地备份?
风险分析方法
一个组织在风险分析方面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明确组织能够承担哪种类型的风险(风险偏好)以及风险的承受能力,使组织的所有成员了解组织的“风险观”。这一点确定后,可采用一些工具或方法以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管理。关键工具之一就是组织的控制措施。对于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相关的内容来说,组织的控制措施尤其重要。不仅在组织层面的财务控制要合规,活动层面的财务控制也要合规。
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偏好是从大的角度来看一个组织所愿意承受的风险总量,即承受风险所能带来的利益与抵消风险的代价的比较。正如特雷得韦委员会(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委员会所指出的,这是建立控制措施的主要切入点。在风险评估中,对于超出风险偏好的情况,应该得出采取预防措施的结论。
明确风险偏好有助于决定如何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资金分配。加深对其了解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管理。风险偏好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之间可有函数关系。为维持组织的信用评级或达到监管资金要求所需的资金存量往往是制约风险偏好的因素。
相对风险偏好来说,风险承受能力与组织的特定目标相关,它是一个实体所愿意承受的与实现其目标有关的各种变化的总和。一个组织中,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
风险偏好是一个较广的组织层面的概念,而风险承受能力往往关注点更集中。一个组织对其不同业务可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当这些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叠加的时候,它们不能超出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偏好。
采取控制措施
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是组织建立的一整套控制措施。对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合规要求来说,控制尤其重要。在该法规的合规审核过程中,审核员非常重视对控制措施的测试。财务和质量的控制分两个层级,即实体层面和活动层面,且在ISO9001和ISO14001标准中,质量控制是以“应”语句出现的,这种“应”语句通常伴随着提交数据的要求。一些过程绩效要求也会包括对结果的记录,这些记录可用来识别迫切的风险。
实体层级的控制措施包括:人力资源政策、行为准则、沟通策略、会计原则、管理层的风险评估过程、组织结构和合同评审。
在ISO9001:2015中,合同评审的要求和质量要求是相互关联的,参见条款8.2.3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的评审。
活动层面的控制措施包括进行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对账分析、数据的自动验证和编辑性检查、限制保密信息的获取、在录入前对交易进行编号、在输入系统前对纸面信息进行审查和批准等方式。
活动层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生产控制(8.6.1条款)、成文信息—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纠正(8.8条款)以及识别重要环境因素(ISO 14001:2004条款4.3.1)。
风险和预防措施
有效的风险评估活动包括:
明确组织的可测量目标;
确保上述目标的兼容性;
识别实现目标的风险;
判断关键风险———可采用风险分析矩阵确定风险的关键程度;
采用风险管理工具来降解风险,比如目标—风险———控制措施———调节法(ORCA法)、ISO9001的改进过程、失效模式和有效性分析(FMEA)以及风险控制矩阵。
6. 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管理
首先身为老板,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建议还是要不断的学习,系统的去提升管理能力,成长为一名有思想、会领导、懂管理的实战派企业家,然后才能很好的建立系统管理体系,成长为一家规范化、增长快、竞争力强的卓越企业。回归主题,要想做好企业管理,需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学习和努力!有这些能力才可以谈企业管理。
1、战略管理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学习如何实现低成本、差异化的企业战略;为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找出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全面战略决策能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挑战。
2、营销管理提供系统的营销框架,从单点销售转型营销系统建设;学会营销战略规划和设计定位;从客户源头寻找战略性增长点,帮助企业提升营销生产力;学会渠道、团队和客户管理,打造高效的营销团队。
3、人力资源管理重新认识人力资源框架体系;了解如何招聘、激励员工及促进员工发展;学会人力资源考核流程、指标与分解,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构方法;通过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做到人尽其才,企业与员工共赢。
4、财务战略与税务筹划收获一套财务管理思维,拥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掌握与时俱进的财务技巧,把握正确的企业运营路径;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制定适宜本企业的财务政策,实现企业利润倍增。
5、商业模式
6、基础管理体系构建
7、情境影响力
8、商战模拟 系统了解企业运营管理,重新认识组织关系;构建组织运营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组织运营,发现全面提升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利用沙盘模拟,了解企业组织设计、组织精简、运营流程中存在的阻力,探讨应对策略,找到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点。我觉得要想做好企业管理,没有这八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自身管理能力薄弱,又谈何做好企业管理??
7. 国盛IEC中心是哪个集团的项目
你好,国盛iec中心是国盛地产的项目,国盛集团隶属于国泰实业。重庆国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实业)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汽车产业运营、房地产开发运营、酒店管理、科技开发以及金融业务为一体集成化发展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致力于成为360度全方位服务城市人居生活的服务商与运营商。
8. RFID技术能给供应链中的企业与供应链整体运行带来那些革命性的影响或益处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双向通信识别技术,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具备条形码所不具有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可多次反复使用等优点[1]。 RFID技术主要由RFID标签即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ction Code, EPC),RFID读写器与RFID数据管理系统组成[2]。 在应用RFID技术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1.物品信息录入到RFID数据管理系统, 2.RFID数据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发射加密载数据波信号, 3.RFID读写器的接收天线读取加密载波信号, 4.RFID读写器经发射天线发送低频加密数据载波信号, 5.EPC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接受读写器的数据请求, 6.EPC将高频加密载波信号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 7.RFID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接收高频加密载波信号,并送至阅读器, 8.读写器接收并处理载波信号,提取目标识别码送至RFID数据管理系统。 由以上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理论上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物品的远程实时控制,这也是RFID技术能够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自身优越性的最重要原因。 一 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1.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在货物和货车上加贴EPC标签,在货车内部加装RFID读写转发装置,从而让
企业同其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到货物所在的位置、状态和预计到达时间。通过EPC标签的应用可以降低传统GPS定位的成本,配合运营中心的GIS地理分析系统实现对货物车辆的快捷调度及线路优化,提高对车辆的利用率。 2.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环节中的应用 通过在货物上加贴EPC标签,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实时转发给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改变传统人工货物盘点低效、错误率高的缺点。 配合先进的叉车车载系统,可以提高库存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储存准确度。当贴有EPC标签的货物进入仓库,经RFID读写器读取,将信息传至数据管理系统,经数据中心运算出货位,然后将数据形成存货指令发送到叉车车载系统,按照要求存放到相应位置。出库亦可实现自动化操作[3]。 3.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环节的应用 通过对整个生产线上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加贴EPC标签,有效地实现了对生产线所需物品的跟踪与识别和自动化监控,使之能够快速的从品类繁杂的库存中准确找到生产线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人识别的成本和出错率,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4]。同时通过RFID技术的跟踪管理,可以找到产品质量问题的源泉,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利用RFID的实时监管技术可以提高JIT生产的效率。 4.RFID技术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RFID技术可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长鞭效应。由于RFID技术可以对产品信息加密,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仿冒伪劣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可能性,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消费者的利益。RFID技术可以实现商场产品的快速智能化盘点,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高结算效率,通过对货物的实施监控可以降低偷盗率,同时RFID技术可以代替并改善传统的磁性门禁技术。 二 RFID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RFID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其本身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其至今仍不能推广应用。 1.技术不够成熟 RFID技术仍存在较高的差错率,而且还会受到液体和金属薄片的干扰,目前,RFID技术的准确识别率只有80%左右,因此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RFID技术还缺少非常可靠的安全机制,RFID数据易受到攻击,主要是因为RFID芯片本身以及芯片读写过程都容易被黑客利用。黑客可以读取并改写芯片内部的数据。
但是沃尔玛,麦德龙,UPS,FedEX等许多国际大型公司的应用证明了RFID技术的适应性。 2.成本问题 EPC市场价格一般不低于2元每件,一部RFID读写器的市场价格大约为800-2000元不等,有调查表明,RFID实施的最大硬件成本是EPC产品。并且RFID技术的应用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之相应的是要改变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适应于RFID技术的新的管理系统,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曾预言,建立适用于RFID技术的ERP系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问题。 国内的EPC生产厂家多为组装生产,而其中最为核心的芯片很少有企业有能力自主研发,多为国外进口,这也增加了RFID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成本。 伴随着RFID技术的逐渐成熟的,卖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的规模化趋势,RFID技术的应用成本也会逐渐降低,当RFID技术的应用成本降低到大多数企业可以普遍适应的时候,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会成为可能,RFID技术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就会成为现实。信息产业部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谢建平教授说:“预计3年之内EPC的技术在全球及在中国会有很大的改观,5年之内将有可能实现全球推广。” 3.标准不统一 由于全球化趋势逐渐明显,和许多大型公司的跨国经营,客观上要求一个统一的RFID标准。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但RFID读取器与EPC技术仍未见统一,因此无法一体化使用。 目前,现行的RFID技术的主要有五大标准。其中势力最大的是EPCglobal, 目前EPCglobal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EPCglobal相比,ISO/IEC有着天然的公信力,因为ISO是公认的全球非盈利工业标准组织;日本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目前已经公布了电子标签超微芯片部分规格,但正式标准尚未推出;相比之下AIM和IP-X的势力较弱。 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不同企业RFID信息系统和产品信息的沟通障碍引起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 三 小结 RFID技术虽然存在推广应用上的一些问题,但是其特有的优势让其不能构成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我们相信RFID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成本会逐步下降,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是时间的问题,它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会真正成为人类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物品从原料采购,在制品,产成品,直至销售市场的全程跟踪控制,实现信息的高度透明和有效管理。
9. 如何看待ISO/IEC 20000实施的投入和产出
从知名度方面,因为ISO/IEC 20000是全球公认的IT服务管理领域国家标准,获得此认证,代表您的组织管理体系是符合世界公认的IT服务管理标准要求,意味着您的企业应用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进行服务管理,给客户的感知是您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IT服务管理体系,可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的、可靠的IT服务,并且可持续提升IT服务水平。拥有ISO/IEC 20000证书,代表着组织已经建立了IT服务管理体系,且达到了IT服务管理国际基准水平。
从竞争力方面,随着ISO/IEC 20000及ITIL在国内外的普及度日亦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照ISO/IEC 20000、ITIL v2.0和ITIL v3.0进行IT服务管理,ISO20000标准和ITIL最佳实践已渗透到各行业IT部门和提供IT专业服务的机构中,因此在企业进行IT运营管理并交付向客户承诺的IT服务过程中广泛应用ISO/IEC 20000、ITIL中提出的服务理念、管理架构以及术语定义,金融电信、制造业、能源、BPO等各行业中许多的企业在选择其IT服务供应商时,都已经习惯用ISO/IEC 20000标准和ITIL中的要求选择和考核供应商。拥有ISO/IEC 20000证书,证明企业已引进并应用这一世界领先的IT服务管理架构,拥有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具有交付IT专业服务的管理能力,可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从管理方面,通过ISO/IEC 20000认证,正如上文所提,仅意味着企业的服务管理符合标准要求达到了基准水平,如果达到领先水平是要通过持续改进提升才能实现,ISO系列标准非常强调持续改进PDCA这一持续循环提升的过程,ISO系列证书的获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从第一次审核通过认证后,在证书的三年有效期内,每年都需由注册认证机构 (RCB)进行复审,因此通过认证后,需要进行体系维护,不断的持续改进提升才能维护证书的有效性。随着IT服务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维护,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会持续提升。因此通过该项认证且持续维护此证书的有效性,在第三方注册认证机构 (RCB)的监督和指导下,给客户的感知是企业的IT服务管理具备可发展性可拓展型,管理水平是持续提升的。
从成本方面,短期来看,无论实施ITIL还是获取ISO/IEC 20000证书,企业在人员、工具、资金方面都需要投入一定资源,并且维护认证有效性保证体系持续运转不管改进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来看(根据各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保证IT服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并持续改进,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和能力,不但可使企业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关键IT服务交付中,还可保障企业在业务需求不断扩展变化中交付客户所需的IT服务并持续提升。
以上提到的都是实施ISO/IEC 20000获取证书的产出,即可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也提到了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什么需要投入或如何投入呢,同样在此我也协助您分析ISO/IEC 200000实施的投入都会有哪些。
从人员方面,尽管从长期来看,无论实施ITIL还是ISO/IEC 20000企业都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但建立体系阶段,还是要做好投入较多人力的准备,且体系刚开始正式运转的前期阶段会让实施参与人员感觉工作量有所增加。企业计划参照ITIL或ISO/IEC 20000标准要求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前,可从以下几点考虑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并进行规划:
1. 依据ISO/IEC 20000标准中的要求,建立的IT服务管理体系需要管理层的支持,要有管理者代表参与体系的建立、体系方针目标的制定,并代表公司管理体层对体系的运转维护情况提供管理层的决策、意见和建议,因此需要公司管理层投入人员参与,高层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是IT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转的关键成功要素;
2. ISO/IEC 20000标准中主要包含13个关键流程,从ITIL最佳实践中给出的建议,每个流程最好设置流程经理,作为流程经理主要负责流程的设计,即设计流程再企业中如何运转、以及流程的维护和流程目标的度量,以保证流程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效率,并可在不管变化的客户需求及企业环境下持续运转,作为流程经理无论在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是运转阶段都是必不可缺的关键角色,企业可根据自身内部的分工、业务特点及规模大小,选择几名熟悉业务的人员分别担任1个或2~3个流程的流程经理,但在体系建立和运转初期,流程经理都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如果一个人担任过多流程经理的角色也可能会因为工作量过大,影响流程设计的质量和执行效果的监督;
3. 依据标准要求,为了保证体系持续改进并度量体系实际执行情况,每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内审,并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及日常发现的隐患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因此企业需培养几名具有独立审核能力的内审员,作为内审员须独立客观的在体系实施范围内进行审核,要了解标准要求、行业相关规定要求、公司IT服务管理体系规定及业务,且不能审核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及IT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范围确定内审员名单,需要时向其提供所需培训或其他资源的投入(例如审核工具等);
4. IT服务管理的建立并不仅是建立阶段短期的人力投入,体系运转后,为了保证其有效性,也需要投入一定人力进行维护,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度量,收集从管理层到实施层各方面的改进建议,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推进流程和整个体系的改进;IT服务管理相关工具的维护;体系文件的维护及人员的培训等。
从工具方面,ISO/IEC 20000标准并未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工具支撑IT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转,但为了能够获取客观准确的数据以度量体系的有效性及体系改进,无论从标准要求还是公司管理层进行决策所需,IT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转总都需要实施人员保留很多运行记录、并定期回顾基于记录的数据信息生成分析报告。鉴于企业规模业务不同,有些企业是选择使用电子和纸质表单完成记录;对于业务复杂、数据量大企业为了提高体系运转效率及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性,就会考虑采用工具将流程固化用于支撑体系的运转,且有些企业也考虑采用文件管理工具对IT服务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维护,因此企业规划中,可以将IT服务管理工具也纳入考虑范围内。
从资金方面,首先以上所提及的资源也都是在做预算时需要考虑的,此外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所需的培训费用(例如内审员培训),咨询费用(体系建立阶段可能会选择咨询公司的顾问提供指导),工具采购和维护费用,审核和证书费用,及获取证书后对外宣传等费用。
10. 企业为什么要认证iso/iec 27000
ISO 20000是面向机构的IT服务管理标准,目的是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IT服务管理体系(ITSM)的模型。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ITSM)已成为各种组织,特别是金融机构、电信、高科技产业等管理运营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机制。ISO 20000让IT管理者有一个参考框架用来管理IT服务,完善的IT管理水平也能通过认证的方式表现出来。
ISO/IEC27001:2005的名称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可翻译为“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它规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要求,是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它可以作为对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认证的标准。
前者针对整体的信息服务管理,后者针对信息安全管理。
认证费用则和企业规模,具体业务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