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脉络
㈠ 自媒体伪原创教程,自媒体洗稿是怎么做的
黑云自媒体试试?很多功能,自己了解,求点赞~
黑云自媒体 - 黑云洗稿
㈡ 大陆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历程
1872年传统媒体在上海诞生,网络媒体的诞生要从1995年《中国贸易新闻网》上线开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代表者Web2.0媒体成功的进入到中国,同年我乐网也成功引进视频分享模式打开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成为引爆自媒体人的一个助燃剂,2011年微信的上线一直到2013年的火热兴起,成功的把自媒体转移到手机自媒体上。
从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过去的媒体时代,因为信息的垄断,造成垄断的话语权;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微信,微博这样的工具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言人。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2005年,Blo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Blo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即便在今日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
如果把05年的博客视为自媒体的起点的话,中国自媒体已经走了十年的路程。如果再推到更早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过早期个人网站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百万这个量级的)。但自媒体之风起云涌,并隐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商业套路,的确是微信公众账号催动的。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属于试水性质。到了2013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强的媒体工具。拜两个原因所赐。
其一,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中国人之中。与微博不同,微信公众账号允许长文本--140个字有时候实在说不清楚什么,而与博客不同的则是,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在手机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众账号依附于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朋友圈。这是为什么诸个新闻客户端也引入了类似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功能,但依然无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们缺少一个社交网络。根据腾讯官方数据,80%的用户通过朋友圈进行阅读。
更何况,微信还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场景(点对点通讯),群体传播场景(群),这都会助长公众账号文章的阅读量达成。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㈢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哪些最合适的机会呢
自媒体创业者说白了就是在某个领域分享专业知识并包装自己。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专家”。分享你的知识、充分展示自己、打响你的名声,绝对不会愁得不到变现。文采不好做不成自媒体是片面的。
对于文采不好的自媒体创业者来说,若是内容打动不了用户是最大的困扰。文采不好导致自媒体内容表达不充分,无法明确的和客户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影响,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自媒体是为了把内容输送给客户,文字可以输送,视频,图集,音频等同样可以输送,文采不好我们可以少采用文字的输出手段。而在视频,图集,音频上下功夫,其效果并不比文字差,只要输出稳定,输出的形式倒是不用太担心。
首先要学会内容方面可以适当参考,刚刚进入自媒体的人参考别人进行创作。
自媒体的内容很重要,刚开始创业的人基本具备了去搜集热点,对客户投其所好的能力,但内容怎么架构,如何阐述热点,这方面肯定是不能比不过爆文的,参考爆文的构思脉络,等待下一个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拍摄视角的话我们也要去研究,这些研究透了,自然对你自媒体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技能来自实践!从复制、改编和模仿开始,你就有了自己的原创风格。
第二要注重自媒体的媒体属性,不要被“自”迷惑了双眼。自媒体创业初期不少人会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认为自媒体就是自己可以当家做主的媒体,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这对自媒体事业是极其危险的。我认为,自媒体的重点在“媒体”两个字身上,只有把握好媒体的属性,你的自媒体才会成长起来。
自媒体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除了产生内容外,致力于分享相关内容也能获得不断的流量。工作面试的经验,职业方面的经验、制作美食和旅游的经验都可以从这个平台发出去,让你的自媒体更鲜活。
㈣ 自媒体应用发展历程
应用发展
(1).Web1.0技术
1.是拨号上网,50K的平均宽带
新媒体
2.内容提供方式是平移传统媒体内内容
3.以编辑为中心,具容有严格把关特色
4.以门户网站为主要代表,“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5.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度的阶段
(2).web2.0技术
1.是宽带上网,1M的平均宽带
2.由机构和个人共同提供咨询
3.以互动交流为特点,“把关”比较模糊
4.以BBS和博客为主要代表,“一对多”和“多对多”并存的传播模式
(3).web3.0
1.10M的平均宽带
2.提出“个人门户网站”概念,提供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
3.让个人和机构之间建立一种互为中心而转化的机制,有人认为个人可以从此实现经济价值
4.以网络空间和iask为主要代表“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但此时“一”为个人用户
5.也有人认为带有“移动”的特点
㈤ 大陆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年传统媒体在上海诞生,网络媒体的诞生要从1995年《中国贸易新闻网》上线开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代表者Web2.0媒体成功的进入到中国,同年我乐网也成功引进视频分享模式打开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成为引爆自媒体人的一个助燃剂,2011年微信的上线一直到2013年的火热兴起,成功的把自媒体转移到手机自媒体上。
从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过去的媒体时代,因为信息的垄断,造成垄断的话语权;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微信,微博这样的工具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言人。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2005年,Blo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Blo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即便在今日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
如果把05年的博客视为自媒体的起点的话,中国自媒体已经走了十年的路程。如果再推到更早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过早期个人网站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百万这个量级的)。但自媒体之风起云涌,并隐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商业套路,的确是微信公众账号催动的。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属于试水性质。到了2013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强的媒体工具。拜两个原因所赐。
其一,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中国人之中。与微博不同,微信公众账号允许长文本--140个字有时候实在说不清楚什么,而与博客不同的则是,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在手机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众账号依附于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朋友圈。这是为什么诸个新闻客户端也引入了类似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功能,但依然无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们缺少一个社交网络。根据腾讯官方数据,80%的用户通过朋友圈进行阅读。
更何况,微信还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场景(点对点通讯),群体传播场景(群),这都会助长公众账号文章的阅读量达成。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㈥ 如何准备一个精美的自媒体文案
首先你需要提供一个本人的照片,照片最好是只在自然光线下拍摄,不要在晚上回拍摄或答是在室内的照片,最好不要是集体的合影,那样别人就分辨不出来哪一个是你本人了!
另外再准备一下自己的二维码。然后通过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将二维码放在你照片的右下角,照片上添加二维码可以方便他人,添加你的微信!
接下来就要写自己的自媒体文案了。自己的微信名字或是姓名,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特色与特产?兴趣和爱好?自己的偶像?现在的行业自己的梦想?最后加上自己的纯数字微信号码!
有些人书写的自媒体就是自己产品的简介。没有人愿意去关注一个产品,但更多的人愿意去接触自己感兴趣或是愿意了解的一个陌生人!
好了,接下来试试看,写一下自己的自媒体,把照片添加到二维码上吧!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提醒!文字加符号不要写太多。你发到朋友圈之后,不要有“全文”二字。出现这两个字就意味着,你的文字已经超出了你微信版本或是手机版本的文字上限了。需要点击“全文”才可以看到超出的文字!不方便他人直观的便捷的阅读你的自媒体!
㈦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7)自媒体脉络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㈧ 自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当下自媒体盈利研究综述一、
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兴起,从博客到微博大号乃至微信公众账号,互联网及媒体从业人员纷纷加入其中,探索其盈利模式,其中不乏业界精英。对于自媒体商业化的讨论,唱衰者有之,对其满怀信心者亦有之。笔者虽为一文科生,但对互联网科技兴趣浓厚,每天混迹于虎嗅网、36氪、雷锋网等科技新媒体,看各家观点竞相争鸣,开始做当下中国自媒体商业化相关问题的思考,遂写成本文。本文在写作之初所研读的40多篇文章皆为虎嗅网、36氪等新媒体两个月之内刊载。
二、 主体(一)何为自媒体? 关于自媒体(we-media)的定义,网络的阐述复杂而不够清晰,故不采用,简单说来,自媒体就是一个人或一小群人做的媒体,它必须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和风格,比如张三建一个博客,可能这个博客是原创文字为主,也有可能是转帖为主,但需要有张三自己的强烈的个人风格。没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自媒体”,其实只是一个媒体而已,谈不上“自媒体”。此外,自媒体须具有独立的特性,媒体人罗振宇将其定位为“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不属于任何组织,没有任何名片,由此,可为其贴上“独立”二字。这两个特性(个人风格、独立)业界讨论者基本没有争议。关于商业属性是否为自媒体的必须属性,还存在争议,这里暂不做判断,因为本文的主题即为自媒体的商业化,那些没有经营欲望的个人博客和微博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需要补充的是,业界普遍认为如韩寒主编的《one一个》不属于自媒体,因为其编辑团队已达到十个以上,如虎嗅、36氪等也非自媒体,而是一个自媒体的聚合平台。关于自媒体的形式,以文字图片为主流,自媒体所发新闻、评论、小说大多是这种形式,此外也有媒体人希望有声有色,提出音频视频的想法,并建议做独立APP。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形式,当然一些人已经在做,如罗振宇已经在做视频方面的探索。
(二)自媒体的商业模式 自媒体能否找到其商业化模式,实现盈利,这在互联网业界存在很大争议。如魏武挥曾撰文阐述“我为什么反对自媒体有商业模式“,认为自媒体人玩个票容易,做成事难,支持者则放话,”全世界自媒体联合起来,收入千万不是梦“综合各家意见,笔者认为,目前自媒体获得商业通道的可能性有这么几个:广告收入、付费阅读、线下收益。 2012年8月,腾讯网科技总监程苓峰,发布微博宣布离职迁居南方小镇,“我选择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个人媒体,关注互联网。通过微博和各媒体专栏发布信息,通过稿费和咨询获取收入。”几个月后,程苓峰把微博里的话变成了现实。更靠谱的是,他为其他也准备做“自媒体”,但苦于没有盈利模式的同行指点了一条明路:卖广告。 1月25日,程苓峰对外宣布:以他为主笔的自媒体“云科技”推出微信广告,报价每天1万,或是每3天5万,向中国乃至全球业界开售。此后不到2个月,他就做了10单生意,入账13万。 有了程苓峰的成功案例在前,乐观者认为这条路前景已经可期,“个人媒体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微博、微信这些社会化媒体前所未有地让个人直接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能帮助好内容扩大10倍、100倍的传播。”程苓峰认为,传播力的增加,能带动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向这个新领域转移,即使转移的数量有限,也已经足以养活一定规模的自媒体人。 不过,也有质疑者认为,程苓峰的“销售业绩”更多是在于第一块试验田带来的聚光效应,以及他个人的人脉资源,但并非可以推而广之的可持续模式。一旦自媒体如杂草般快速出现生长,公众会很快陷入新闻疲劳,行业内也会因为争夺商业化资源争夺陷入红海。 一个被引用的反例是,早在博客时代,自媒体就已不乏商业化尝试,很多博客主甚至博客平台都曾试图将博客的公众影响力变现为广告收入,并进行分成,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关于付费阅读,也有不少媒体人持乐观态度,有人撰文对微信公众平台满怀信心,认为当微信打通支付功能,如果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采取免费增值的方式,还真有可能走得通,一算下来可能年收入过20W。“微信公号时代同样如此。微信公号是一个机会,很多人借此造势,有了知名度后再去其它方面赚钱。“"微信不只在毁灭旧有商业秩序,它还为其他群体提供创造新商业价值的机会,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自媒体既是其一。所谓微信公众号,是商家或个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应用账号,并与订阅用户进行文建个人自媒体,探索盈利之路。如果说博客的兴起开启了自媒体时代大门,微博等使之勃兴,那么基于手机的微信公众号模式,或将会成为自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少在中国大概会如此。" 如果微信5.0真的推出移动支付和公众账号付费订阅,自媒体的商业价值将更加放大,因为付费阅读将直接成为现实,甚至可能引发一场自助出版浪潮。另外,按照现有版权法,文章被网络转载均应支付作者稿费,但现实中免费却早成潜规则,而自媒体的崛起将有助于作者改变弱势地位,收回应有权益。 此外,豆瓣阅读的作者丁小云最近撰文《我如何在豆瓣阅读月入两万稿费》,阐述豆瓣阅读这一平台为内容提供者打造内容付费或广告分成的商业模式。 当然,也有人认为,鉴于国内受众免费阅读习惯,版权意识薄弱,最终因手机自媒体受益的永远是两种人:介入早者和公众热度高者,大多数作者仍将处于打酱油状态。关于线下收益,程苓峰在一篇博文中指出:“为什么人人都在写微博,获得注意力,制造影响力。因为注意力和影响力可变现,可以变现成‘任何东西’。”以正和岛为例,它可以借自媒体作线上营销,而线下收取会员费。近日虎嗅也刊载了一个案例,“一位律师将微信当做营销平台,受益若干,先从无形资产——扩大品牌知名度起步,最终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盈利,并由此改变了处事模式的格式。”微博红琢磨先生,他先是以微博为自媒体进行创作,吸引读者,在因写“微博三国”小有名气后,开始在北京一些剧场举办脱口秀表演。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媒体只能是只是精英的商业化,线下的活动比如讲座和咨询都需要自媒体人极强的素质和影响力。
(三)优势及面临问题 第一,速度优势。提供干货速度快,出了一个事件,传统媒体记者以及网媒记者还在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证,自媒体可以直接开始深入分析。
第二,内容优势。媒体要有更严肃的写作原则,容易枯燥,而自媒体没有这些束缚,如果是记者的自媒体,可以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态度,更多吐槽和爆料,自媒体背景多元化,有很多来自行业内部从业人士,经验和知识结构都比媒体记者更强。
第三,信誉优势。媒体环境原因,公众对有信誉的自媒体信任度没有问题、甚至比官媒更高。有相当多的情境下,受众更趋向于相信个体,人际传播力量更有效。 第四,受众优势。一些自媒体可以产生意见领袖效应,另外通过微信和微博组织起来的用户渠道,更容易进行量化分析,你甚至可以知道每一个受众的大致身份。一些自媒体的受众水准很高。而且,“与其弱弱的影响10万人,不如深深的打动1万人。”劣势:一是量产水平偏弱,每天一篇供应几乎已是极限,一些自媒体只有遇到自身领域的事件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才会动笔,一周一篇甚至一个月一篇。 二是渠道能力弱,自媒体个人影响力巨大,不需要渠道传播,属于极少情况,甚至这部分自媒体为0,因为所有自媒体都有不断扩大影响力和传播渠道的需求,微博+微信+个人网站+给自媒体聚合网站投稿+给网络媒体投稿+给传统媒体写专栏,这几个都需要上。但自媒体单打独斗,受众增长速度不快,领域容易被局限,容易遇到瓶颈。商业化能力还很弱,议价、定价能力弱,数量多价格乱,无法被大型广告机构代理。(四)建议及前景 一个自媒体,做好产品是最重要的,自媒体人应该根据自己兴趣,找到相似的坐标,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影响力。同时如媒体人小欧所言,抱团子、壮胆子和接单子。选择适合的平台。“比如,你是一个大美女,喜爱搭配衣服,你可以考虑去美丽说。如果你是文艺青年,喜欢读书,能写书评,可以去豆瓣。如果你喜欢对商业发表自己观点,经常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你可以考虑去微博。有时候,多种平台可以综合利用,比如你在有微博的同时,也可以开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同时规避内容生产和实际经营混搭所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比如公关稿或者收取所谓“保护费”,不能拥粉自重,避免被保养还应把握内容品质与发送频率的关系 , 情怀与市场的关系,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作品水准。 创立自媒体聚合网站,除了聚合展示自媒体们的内容外,花大力气为自媒体带来粉丝,推动自媒体们微信、个人网站和微博粉丝的增长,乃至帮助自媒体建站,微信和个人网站作为主要广告位提供源,微博等其他渠道作为推广平台,届时只要统计微信和个人网站展示效果即可。自媒体聚合网站可以聚合这些广告位,统一进行广告销售,与自媒体进行分成,为自媒体发展和繁荣提供商业模式的基础,从而形成生态循环。诚如斯,则自媒体的未来充满希望。三、 总结 正如某媒体人所言,“乱世,当出自媒体。” 邵飘萍等一批媒体人博得大名,甚至出现猛人梁启超,一个人做出了N个媒体,媒体史上屈指可数,与其身处乱世有关。 移动浪潮兴起,就是一个新的乱世。 豆瓣阅读已经出现月入两三万的作者,这将冲击中短篇文章市场; 微信公众账号,扁平化的传播结构和高质量的粉丝互动,正在印证“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的正确性。虎嗅、创业家、雷锋网等科技自媒体平台,已经让不少作者靠文章觅得新工作;《晓说》这样的视频脱口秀,硬生生让一个过气明星重新回到了巅峰状态。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可以通过内容打造个人影响力,并以此变现,过上独立而体面的生活,并专注于内容的生产和研究。这自然是极好的。渺小的我,也许是先驱,也许是先烈,因为,和许多自媒体的先行者一样,我们认为,自媒体是一波浪潮。每一波的浪潮,总有一部分利益获得者,总有一部分空手而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