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慧城市有哪些常用的建设运营模式

我国目前已有几十个城市或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着重点多在于现实应用,其中关注于能够短期内形成经济拉动力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以光纤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阶段,个别领先城市开始从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阶段迈向具体智能应用开发部署阶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起点建设示范城市(区)

欧洲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选择特定点进行示范开发是目前较普遍的做法。示范城市建设对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资、技术保障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具体选择可以考虑兼顾老城和新城。选择老城示范,主要检验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释放的助力效果;选择新城示范,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颈,应强调通盘考虑、全面设计,整体试验智慧服务、智慧经济和智慧资源开发等各类应用的接口。

二、科学选择城市智慧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一方面是指空间层面难以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指应用领域难以全面开展。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涵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但尚无城市可以实现全领域覆盖,而在应用方向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导向,可重点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

例如,我国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建设为主”进入“建管并举”的时代。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会的良好秩序将是重大课题。重点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市政、水务以及市容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场信息平台,智能水网和智能电网,安全生产,灾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统。

又如,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而不少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将日益严重,市民医疗是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看病难”刻不容缓,重点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

1、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

2、按照相应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建立涵盖市民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

3、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

4、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再如,交通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感知手段,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务系统:

1、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城市实时道路通行信息;

2、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时提供公共交通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公共停车场信息采集等;

3、是交通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整合这种交通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交通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服务。

三、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行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先期试点的过程中,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从国际已有智慧城市的开发运作模式看,可有多种模式。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B. 城市运营商是什么

城市运营商是自觉围绕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发展的特殊机遇,以市回场化答的方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自己的开发项目能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开发商。和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比,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超越。

城市运营商是政府与市场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城市运营商要承政府之上,启发展商之下,对所在的区域统一规划与布局,整合各种发展商来投资、经营,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去打造一个新的区域和城市。

C. 什么是"城市运营商"

城市运营商是自觉围绕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发展的特殊机遇,以市场化的方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自己的开发项目能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开发商。和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比,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超越。

城市运营商是政府与市场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城市运营商要承政府之上,启发展商之下,对所在的区域统一规划与布局,整合各种发展商来投资、经营,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去打造一个新的区域和城市。

D.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该如何运营

十年代以来,为改变计划经济下的建设投资和管理模式,盘活城市资产,按市场规律经营城市,城市投资公司应运而生。城投公司的有效运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城市投资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城市中,城投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误区和困难。作为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城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经营战略的成功与否休戚相关。 城投公司发展的现状 由于运营时间、市场化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的不同,我国的城投公司良莠不齐,一部分公司已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步入良性循环道路,如宁波城投公司已经开始资本化运作。而一部分城投公司则举债建设,入不敷出,濒临破产的边缘。对新建的城投公司而言,它面临的是许多老大哥曾经面临的问题,如何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理顺与政府的关系,解决资金矛盾,尽快缩短"阵痛期",将是决定它存亡的关键。 资金回收周期太长,使用效率低下。作为一个可盈利或准盈利性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投资(借贷)→经营→回收→还贷(有盈利)→再投入的一个过程。由于一些城市中资金经过多个部门的道道关卡,不仅数量减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回收时间拉长,给企业再投入增加了压力。如在一些城市中,城投公司主要承担的老城区旧城改造土地拍卖项目,从计委立项到土地拍卖后土地出让资金到位少说要一年。如此长的周转期,捆住了企业再投入再发展的手脚。 融资渠道单一,负债率居高不下。由政府投入的城建资产运营权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引起城投公司融资功能不够完善,对外融资多以银行的长短期商业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一方面由于一些城建项目收益不高,引起银行慎贷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债务偿还难以保障。因此,继续靠负债融资不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资金的需要,而且城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威胁。 项目建设仍延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城投公司成立之初,有些城市政府还无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表现为: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重建设、轻经营,重形象、轻管理,在财政体制上统收统支,资金高度集中。支出大包大揽,不论大小项目,都必须按计划本子执行,即使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经费追加或调整都必须经过计划的调整,周期较长。一方面城市建设项目过分依赖财政的投资,另一方面财政投下去的资金又没人监管,用款单位资金投资效益较差,没有形成可以进行资本流动的循环投资的体制,阻碍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分散、管理分散、资金分散,阻滞了城投公司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的进程。由于政府仍按计划经济模式直接参与城市经营活动,为调动所谓的各方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往往把城建基础设施工程交给多个部门负责,这在短时间内保证了工程资金和进度,但从长远看,它所带来的资金分散、人力分散、管理分散却不利于城投公司开展资本化运作、吸纳民间资金、盘活城建存量、内外举债等多元化融资的尝试。资金、人力的分散将使城投公司必须像老大哥一样,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缓慢的原始积累过程,而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庞大的资产,高起点地探索多元化融资体制。 城投公司的职能定位及经营发展方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又是城市资产的经营者,还是城市资产的管理者、协调者。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建设效率低的矛盾,一些城市虽然进行了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延续了这一习惯思维,对城投公司也还是按老思路进行管理,因而投资公司实际上是政府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这导致城投公司无法摆脱重建设、轻经营、轻管理的计划管理模式,一方面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另一方面又无法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由此可见,要扫除城投公司运作中的"拦路虎",必须摈弃旧观念、旧模式,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明确城投公司在城市经营中的定位、发展方向。 城投公司的职能定位。所谓城市经营,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对城市中的土地资本以及道路、桥梁等人力作用资本和路、桥等冠名权等相关延伸资本实行重组和营运,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市政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走以城建城之路。这个定义明确了政府和城投公司在城市经营战略中的"角色",政府应行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立项审批、监督管理等职能,而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基本上交给代表政府的市场主体--即城投公司来实施。城投公司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效率,促进城市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个定位明确了城投公司的两个任务:一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二是按市场规律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营。 城投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首先,城投公司应该是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运作主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的城投公司,应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各部门分散投资、分散管理的政府行为,转变为控股公司集融资、投资、建设和经营相结合集约管理的企业行为,彻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营责权不明,政企不分问题。城投公司在城建资金运作的方式上,应按照城建项目收益性、准收益性、非收益性等不同性质,采取不同方式。公益性、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并通过城投公司行使投资职能,不足部分由城投公司筹集运作,政府的财政城建资金及土地收益,过桥过路费可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由城投公司作为项目发起人,吸引多元投资,也可由其他投资方投资建设,这可使让城投公司从繁琐的日常管理性事务中脱离出来,像某一旧城区拆迁项目,就可委托开发公司或其他项目公司操作。 其次,城投公司应该是城建资产的运营主体。经过长期投入,形成大量的城建存量资产,在城市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过去政府或主管部门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实际上这部分国有资产没有明确的业主,往往造成建设时热火朝天,建成后管理薄弱、无人管理,需要大量的城建维护补贴。现在用市场经济观念进行审视和分析,大部分城建资产不但可以形成新的产出,还可以运用市场手段,使存量资产盘活变现。以城投公司为主体,运用市场手段运营城建资产,不仅可以解决城建资金不足这一难题,还可以提高城建资产的运营效率,形成城建资产投入、产出良性循环,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投公司的发展重点 建立城建资金的监管机制。由于目前许多城建项目是举债经营,政府对城投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管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要建立规范的出资人制度,加强对项目的投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资金监管制度,建立必要的债务预警体系,控制债务风险。确立资金使用回报比例,定期考核资金回收周期,考核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工程投入成本审计,调动城建投资公司获取最佳投资效益的主动性、开拓性,彻底改变政府与城投公司项目建设上"心贴心",资金管理上"背靠背"的现状。 确立城投公司在城建资产运营的主体地位。政府首先要明确城建投资公司在城建资产经营中的地位,并将经营权落实到位,为建立包括实施资本运作在内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创造条件。要改变过去城建资产分散管理、无人负责的现状,强化城投公司投资主体地位,将历史形成的城市资产(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相关的延伸资本)、 政府安排的城建项目的配套资金划归城投公司;由城投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盘活存量,其收益用于城市基础项目建设。 培育收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政府移交给城投公司的三类资本进行仔细梳理,彻底盘查,培育收益性项目,以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问题。通过不断培育高收益的项目,保持公司的可持续融资能力,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缩短资金回收周期,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城投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 增加城投公司的现金流量。财政城建资金统一由城投公司运作,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在资本运作中,保持实物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合理比例,是保持资本流动性、实现资本增值的前提。就城投公司来说,流动资本没有优势,将财政城建资金统一由城投公司运作,一方面可大大缓解城投公司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减少贷款利息支出额度,降低负债率,另一方面将这部分资金由城投公司运作,将资金变为资本,资金的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E. 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有哪几种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重点集中在七个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城管、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智慧城市的切入点主要集中于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关注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切入点;以民生保障与服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以社会管理与服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模式一:政府独自投资建设和运营,如美国德克萨斯的Corpus Christi市无线城市,特征是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平台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必须获得足够的收益才能维持网络运转,同时也面临业务的运营、推广以及后期维护等困难。




模式二: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并运营,如“无线费城”。它的特征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出资、共同拥有,日常建设和运营管理由运营商进行;优势是,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面临着产权难以界定、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会产生纠纷等问题。模式三: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第三方建设、运营,如新加坡“智能国家2015”。它的特征是政府进行投资,并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维护;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后续网络的升级、运维等容易导致权责不明朗。模式四:政府牵头,BOT(建设-经营-转移)模式,如“无线台北”。它的特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许诺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经营权,到期后再由政府收回管理经营;优势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企业的短视,政府运营经验的缺乏导致到期收回对政府压力较大。模式五: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如上海市智慧虹桥商务区。它的特征是综合实力较强的运营商或者第三方独立负责智慧城市子任务(例如一项基础设施、平台或者应用建设)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优势是,产权清晰,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可以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经验和实力解决“无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劣势是,需要有持续的盈利模式。模式六:联合建设运营,如台北市智慧园区。它的特征是产业链上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提供商中的两家或多家联合开发智慧平台或应用并共同推广;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模式七:联合公司化运营,如杭州市一卡通项目。它的特征是由产业链成员,如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共同成立一个管理公司及系列子公司进行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公司化运作更加灵活;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智慧城市研发平台汇新云徐生)

F. 什么是城市运营

城市运营包括两层含义:就是指政府和企业在充分认识城市资源基础上,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而取得城市资源的增殖和城市发展最大化的过程。

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资源不仅包括如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道路、建筑物等自然资源,还包含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习俗、城市主流时尚、居民文化素质、精神面貌等人文资源。

增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就是既有效增加城市的物质财富,又增加城市的精神内涵。通过城市运营,把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有效地推向市场,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城市的财富增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这是城市运营问题的关键,也是城市运营的终极目的。

(6)城市建设运营扩展阅读:

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召开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

以“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为主题的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白皮书》正式发布,中国智慧城市运营联盟正式发起成立。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世界各国竭力抢占的技术高地。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营、管理、服务方式。

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并由此催生了智慧城市全新服务模式。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引领城市运营的新方向。

嘉宾们围绕“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的主题展开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筑让城市更美好,建筑必须跟时代结合。

与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和当今人的审美观和思维方法结合。从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成为设计的依据,从文化的层面深化和提升,与现代的科技和观念相结合。

并从空间的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融为整体,构成了设计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指出,智慧技术一定要更多的融入城市的社会治理。

智慧技术可以在社会治安,在公共服务,特别在公众参与方面,更好的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理事长林竹表示,人工智能城市是人工智能+实体。

通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以城市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为支撑在城市大脑的统一管理下。

在人类智慧空间、信息空间、物理空间的支撑下综合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现代通信、区块链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感知,高效传输。

自主控制,自主学习,智能决策,自组织协同,个性化定制的八大特征的高度智能化城市。人工智能城市的运用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同时将产城融合和产融结合等各种政策法规融合贯通执行。

G. 城市运营商的定义

所谓城市运营商是指那些自觉围绕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通过发挥企业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城市发展的特殊机遇,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时,使自己的开发项目能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经营开发商。它的出现,解决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问题。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意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以此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顺应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城市运营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基础设施型的城市运营商(如公建设施开发商);居住建设型的城市运营商(郊区化开发商);资源整合型的城市运营商(如新城市、城镇开发商,提前进入规划,参与规划,帮助政府搞好规划);城市营销型的城市运营商(如参与经营奥运会的开发商)。和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比,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城市运营商”的崛起,才标志着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